儿子,你尽管说

第34章


以上测定可以用笔答的方法在儿子身上试试,也可以作为心中的一把尺子来衡量不断成长着的男孩。切记,这不是一项标准“测试”,目的只是敦促大家注意并跟踪男孩的情感发展。 
  教会儿子情感表达的重要意义 
  鉴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我专门为他设立了一章(第四章)。在这里,我要特别告诉家长们,你们可以――而且也必须――在健康的情感表达方面起到表率最用。所有的家长们(包括单亲)都能在表达内心感受方面充当表率。   
  忠告家长:家庭要做的事(3)   
  我不认同什么“情感表达基因”的说法,更不觉得有些人有它而有些人没有。虽然“女孩比男孩更善于表达情感”这类关于性别的陈词滥调一再被世俗观念以及所谓的科研结论而强化,但是这并不能证明情感表达能力是天生的。相反,它恰恰是一种后天的性别差异。父母亲(继父母或者单身父母)都能以身作则地教会儿子表达情感,而且这是最好的方式。 
  尽管父母亲都可以作为情感表达的榜样,但是同性的影响还是最大的。虽然母亲的表现能证明情感表达的必要性,但不足以帮助男孩打破“同流规则”。男孩需要看到打破“同流规则”的男性――父亲或继父――依然很有男人味,而且也没有受到什么伤害(并没有因为打破“规则”而受到排挤或惩罚)。同性打破“同流规则”的示范,让男孩在自己有必要打破那些“规则”的时候也会去照葫芦画瓢。 
  下边这个有趣的故事验证了父亲在帮助儿子表达内心感受方面的力量。罗伯特・赖克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美国劳工部长,作为政府内阁成员,他每天要工作14小时,所以他很少见到他的儿子。一天深夜,罗伯特结束了工作回到家里,他的儿子萨姆要求爸爸第二天早晨叫醒他,罗伯特以今天睡得太晚为由拒绝了,但是萨姆不答应,于是赖克部长就问为什么,萨姆说他仅仅是想知道父亲还活着。这个说法对罗伯特来说,不啻于震耳欲聋的“起床闹钟”,在那之后不久,他辞去了劳工部长的职务。 
  赖克亲口告诉了我这个故事,当然并不是让家长们都去辞职,只是希望大家从中看到儿子怎样向父亲表达了自己的失落,父亲又是怎样倾听和尊重儿子的表达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萨姆学会并遵循了一条新的原则:“感到失落并告诉父亲自己需要他,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先不说萨姆怎样学会了打破“同流规则”,重要的是赖克重视了儿子的情感表达。赖克为了“情感”原因(并非为了金钱、地位)而辞去一个重要的职位,也演示了打破“同流规则”没什么了不起的(仍然是一条真正的男子汉)。 
  如何避免儿子的情感消失 
  家长应记住以直接的方式来加强男孩健康的情感表达,这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对男孩健康的情感表达视若不见或无动于衷,他就会从心里认定表达心理感受和情感需要是不那么光彩的事。在赖克的家里,儿子的情感表达得到了直接的、正面的肯定。对大多数家长来说,不必非得辞职不可,但是一定要肯定儿子的情感需要,这种肯定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 
  肯定男孩的情感 直接肯定男孩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整个的文化氛围会出于本书所提到的各种原因而不断地否定男孩的情感。肯定的基础做法就是倾听男孩辨识并对你说出他的情感,然后你要回应:“能告诉我这些真是太好了。”这件事想起来的确非常简单,你还可以加一些内容,比如:告诉他我们的文化环境主要在哪些地方忽视了男孩的心理感受,还可以表示出你对男孩的情感表达会招致惩罚和讥讽的事很清楚。这部分关于肯定的内容本质上是针对第二章罗列的“同流规则”来讨论的,可能你在和儿子交流的时候会发现一些新的“同流规则”。大部分“规则”是带有普遍性的(比如不允许男孩哭),但有些也会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说出你自己的故事 很多家长发现讲讲自己小时候的事有助于肯定男孩的情感,特别是做父亲的这样做时。切记在讲述的时候不要力图勾勒一个理想化的或完美的结局,男孩想知道其他男性是怎样与情感困惑做斗争的,并且他需要懂得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该如何应对。这里举一个父亲给迷惘的儿子讲故事的例子:“我记得当时我想请莱切尔・帕克尔和我一起走走,但是她拒绝了我,这让我窘迫极了,因为大家都看到了这一幕,而且我之前还曾对她表白过“喜欢她”之类的话。”把这种故事讲给儿子听就是一种很好的肯定做法。 
  做一名情感侦探 为了对男孩的情感做出肯定,有一种办法就是做一名“情感侦探”。在儿子的行为背后寻找恐惧、愤怒、悲伤、心灵受到伤害等情感方面的蛛丝马迹,这对任何年龄的男孩都适用。如果他看上去总像是要找茬的样子,就应注意是不是有恐惧、受到伤害、或者是愤怒的存在;假如看上去很沮丧,也找找以上这些情感因素(沮丧往往由愤怒转化而来)。当男孩提出某种要求的时候,比如,很委屈地诉说:“为什么我16岁了还没有手机?别人都有了!”面对这种诉求,也要在其背后寻找以上几种情感。这种侦探工作有时会很辛苦,但是你会发现这样的努力是很有价值的。 
  当进一步交流或是与儿子谈论他的心理感受时,不论任何年岁的男孩,都要对他说“你的感受很重要”,以此来形容并肯定他的情感创痛。稍大些的男孩和男人可能会把自己的情感封闭起来,而类似“很重要”这样的说法是让他们的情感破茧而出的有效手段。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在第一时间防止他们把情感封闭起来,这可以通过把谈论心理感受和情感需求引入家庭日常生活中来办到。这应该是肯定男孩情感的最好方式了。 
  牢记男孩情感的重要性 能够体验并表达自己的全部情感――即使是写下来――是很惬意的事,彭尼贝克在1977年做的调查研究证明了这一点,表明了情感表达与良好的心理及生理健康的关系。这项研究有必要让更多的有就医需求的人所了解。谈论心理感受不仅有利于心理健康,还有利于生理健康。当你试图让情感回到男孩的生活中时,要切记这一点。重视男孩的情感对全家都有好处。   
  忠告家长:家庭要做的事(4)   
  怎样教会男孩辨知心理感受 
  让谈论心理感受和情感需求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项惯例,是最快速、最有效的帮助男孩弄清自己心理感受的手段。要使这种做法经常化。如果你还没有这样做,那现在就要赶紧去做。教会你的儿子辨知心理感受的最好的、最简单的做法就是问他:“这件事你觉得怎么样?”这对所有男孩都适用,是一条普遍有效的良策。 
  鉴于许多家长和孩子们在家里并没有做到直接表达情感,所以先要把谈论情感变成全家交流的一部分。要让男孩看见父母亲自己以及与孩子之间相互问出“这件事你觉得怎么样”,这是极其重要的,也正是把谈论心理感受变成家庭规范的必要性所在。 
  对于幼小的男孩,需要家长先把一些形容心理感受的名词告诉他们。有些比较大的男孩也需要这样,因为他们受到的早期情感教育不足。把婴幼儿的心理感受转化成语言就是一种映照(见第三章)。进一步来说,因为语言接受(理解语义)比语言表达(讲话和做手势)发展得早,所以男孩可以在会说话以前就明白与自己的情感有关的信息。因此,早期的映照对男孩的情感智慧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等到晚些时候,在男孩顺利地长到十几岁的时候,那句“这件事你觉得怎么样”的问话会大大促进他们的情感能力。 
  好,儿子对我说出了他的心理感受……下一步怎么办? 
  在应诊过程中,我总是很赞赏那些家长的勇气,当他们的儿子把心理感受告诉他们时,他们问我该做什么、说什么。对很多家长来说,这种经历让他们感到手足无措。回应男孩的情感时,首要的原则是:家长必须以不让儿子感到羞愧的方式做出回应。由于表露了情感而感到羞愧,会使他觉得非常孤立无援,而且这也是男孩情感发展中的最大威胁。在文化环境得不到改善之前,男孩几乎在任何地方都会由于表达了心理感受和情感需求而受到羞辱。因此,把家庭打造成让男孩说出心里话的理想场所是极其重要的。下面说到的就是一些特别的应对方式,用来帮助你回应儿子的情感表达 
  普遍的(也是最好的)回应 当儿子告诉你对某事的心理感受时,你要仔细听着,然后对他做出回应:“你说的对我很重要”,或“我理解你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受”。就这么简单。当然,如果不只是需要肯定,还涉及到了重要的具体问题,那你要随后就去解决问题。 
  充分准备 如果对谈论感受和倾听别人的感受有点不耐烦,那你就要做一些基础的准备。对做父亲的人来说,这往往也是一件难办的事,因为他们自己也没什么情感表达的实践机会(他们也是一直秉持着“同流规则”步入社会的)。在这个意义上,其实做母亲的也是在同样的文化氛围中走上社会的。虽然女性得到了更多的情感表达实践机会,但是有些女性对于谈论和倾听心理感受,也表现得不耐烦。 
  就许多家长来说,面对儿子表露心迹却显得手足无措,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