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宫四年时光

第117章


这是个星期四,而星期五也被宣布为假日,这对大城市居民真是一份夏日厚礼。与此同时,庆祝节日的筹备做得很隐蔽。所以,当来自俄罗斯89个联邦主体身着盛装的游行队伍经过红场时,大家都觉得出人意料与不同寻常。正午时分,克里姆林宫上空甚至还有航空表演:“俄罗斯勇士”与“雨燕”航空表演队的王牌飞行员驾驶苏-27歼击机和米格-29强击机飞翔而过。这并非阅兵式,军人在红场上打的也不是军旗,而是俄罗斯国旗。   
  在克里姆林宫执政的第四年(22)   
  出人意料的节日庆典现在已经成为传统。结束之时不仅礼炮鸣响,而且还有普京的讲话。   
  临近选举(1)   
  新一轮政治循环开始前夕 
  新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五轮,也是新世纪俄罗斯的第一轮政治循环即将完成,奠定其开端的是1999~2000年的一系列事件和选举。目前,俄罗斯国内数十个地区的选举已经结束,这些选举向人们展现的不仅是限于各派政治力量在地区一级的分配。莫斯科市市长和莫斯科州州长选举的竞选宣传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期望在国家杜马选举中获胜或向公众展示自己的政治党派和政治家们的热情急剧高涨。尽管杜马选举和地方选举的意义非常重要,但大多数政治观察家还是倾向于把它视为“预演”,或者说是预报新一轮循环中的主要事件——拟于2004年3月举行的俄罗斯联邦总统选举。 
  没人期待克里姆林宫会更换主人。争论的焦点在于,弗拉基米尔·普京能够以怎样的优势获得总统选举的胜利。普京本人和他的支持者们都希望在首轮选举中就获得令人信服的绝对胜利。实现这一目的的一切条件都具备。可以预见,普京在 2004年选举中的得票率要远远高于2000年的选举,尽管他当时取得的胜利也是令人信服的。然而,按照俄罗斯地方和联邦选举已经积累起来的经验来看,最主要的并非得票率,而是选举获胜这一事实——哪怕是在第二轮中取得胜利,总统的职权并不会因此而减少。 
  我们中的许多人都不会期待普京做出新的剧烈转折。变化会有的,但它只会出现在近年来已经明确的那些领域内。然而,在赢得大选胜利之后,弗拉基米尔·普京能够在其选定的优先发展方向上更加自信、更加坚定地行事,并在内政、外交等各个领域取得更重大的成果。 
  在就要到来的这个政治季节中,最大的悬念并不是谁将成为未来四年执掌俄罗斯的总统或者管理莫斯科的市长,而是谁将在2004年成为新的俄罗斯总理、总统办公厅主任和国家杜马主席。权力的等级制度和最高领导层的构成面临重大变化,后者是当前俄罗斯权力和管理体系的主要因素。这一切并非都取决于总统的意志和愿望。在经历了杜马选举的宣传活动之后,俄罗斯选民们2003年12月7日将要做出的选择也会扮演重要的角色。 
  弗拉基米尔·普京已经不需要鲍里斯·叶利钦的支持或介入就能取得胜利,这使第二任俄罗斯总统完全摆脱了对首任俄罗斯总统许下的诺言和承担的责任。在1999年复杂而动荡的情形下,这些诺言与责任是保证权力交接顺利完成不可避免的必要代价。然而,班子的稳定并非总是件好事。如今,这一稳定的好处业已殆尽,因此政策上和人事上的变动都是必需的。俄罗斯国内已经出现了新一代的行政管理者、中级水平的领导人和政治家,他们在最近四五年里表现出了很高的效力,他们能够在新的政治季节里获得新的任命和更多的权力。同时,也有一些官员和管理者辜负了对其寄予的希望。到2004年年中,阿纳托利·丘拜斯或阿曼·图列耶夫、亚历山大·沃洛申或阿列克谢·库德林、弗拉基米尔·鲁沙伊洛或德米特里·科扎克、根纳季·谢列兹尼奥夫或格尔曼·格列夫、伊里亚·克列巴诺夫或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等人在权力组织中将占据什么位置?政府和总统办公厅将出现哪些新面孔?各联邦区的总统全权代表和军队领导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一切我们只有在3月或者5月(如果选举将进行两轮的话)之后才能逐渐获悉。但是,某些政策和人事上的变化在国家杜马选举之后就可能发生。 
  与1999年秋季相比,2003年秋天的选举活动要平静得多。4年前的秋天,俄罗斯的局势某些时候已经接近非常状态。但是,竞选宣传活动背后的悬念、使用“肮脏手段”的企图和政治生活中某些内在的紧张状态在2003年秋天依然存在。候选人应该向选民汇报自己的工作,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出色地胜任这件事。下面我们仅就2003年9月、10月的事件做一简要概述。 
  关于一些地方选举 
  在俄罗斯,地方选举的时间各不相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地方的选举时间与即将完结的政治循环的尾声重合。2003年秋天进行的地方选举结果并没有特别出人意料之处,在整体上与预想的结果也没有多大差异,只是某些细节上有些出入,而这些细节有时也非常值得回味。 
  在新的季节里,首先举行的是北高加索不大的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的总统选举。选举进行了两轮,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前总统弗拉基米尔·谢苗诺夫大将败北,地方银行领导人穆斯塔法·巴德耶夫以1.6%的微弱优势获胜。这两位候选人都是卡拉恰伊人,他们提出的口号和纲领也大体相同。两人都说克里姆林宫里的总统办公厅支持他们——尽管莫斯科对谁也没多什么特别的青睐。 
  四年前,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举行总统选举时不仅发生了激烈的唇枪舌战,还引发了卡拉恰伊人和切尔克斯人之间的冲突,爆发了大规模的群众游行,对社会造成了某种威胁。当时,莫斯科对北高加索地区也没有明确的政策,先是普里马科夫,然后是斯捷帕申以及后来的普京,在白宫里扮演的不过是个中间人的角色。选民们参加此次共和国总统选举的热情很高,幸运的是没发生什么混乱事件。当时,在许多选举站都派驻了特种部队执勤。   
  临近选举(2)   
  在诺夫戈罗德州的选举中,现任州长米哈伊尔·普鲁萨克没有遇到任何麻烦,在第一轮中便赢得将近80%的选票,以绝对优势开始了第三个州长任期。鄂木斯克州现任州长列昂尼德·波列扎耶夫也将在其第四个任期中继续行使职权,55%的参选选民投了他的票;其对手、俄罗斯共产党推举的候选人获得了30%的选票。列宁格勒州现任州长瓦列里·谢尔久科夫在第一轮选举中赢得56.5%的选票,也取得了胜利。他的主要竞争对手、前副总理瓦季姆·古斯托夫曾寄希望于得到“统一俄罗斯党”的支持,但瓦列里·谢尔久科夫也宣称自己是该党的拥护者和克里姆林宫的朋友。结果“统一俄罗斯党”做出了支持谢尔久科夫的决定。 
  托木斯克州的选举也没遇到任何麻烦,从1991年起便担任州长的维克多·克列斯继续掌权。他没有遇到有威胁的竞争者,在第一轮中就获得71.2%的选票谋得连任。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情况就复杂一些。在俄罗斯很出名的强硬且充满矛盾的政治人物爱德华·罗塞尔已经是第三次角逐该州州长的职位。早在“乌拉尔出身的叶利钦”还在台上的时候,爱德华·罗塞尔就从建筑行业中脱颖而出,他在1991年10月被任命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行政长官。但由于爱德华·罗塞尔过于积极地执行了总统“能吞下多少主权就吞多少”的号召,在1993年11月因自主宣布成立“乌拉尔共和国”而被鲍里斯·叶利钦解除了行政长官职务。 
  然而,爱德华·罗塞尔保住了他在州内的声望和影响。他在1995年经过艰苦的斗争,在州长选举的第二轮中赢得了胜利,成为俄罗斯首批全民选举产生的州长。叶利钦显然不赏识罗塞尔,后者坚决支持扩大地区的自主权,要求地区同中央政权保持相对独立。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长被指责实行分离主义并与犯罪团伙有勾结。俄罗斯共产党和右派的自由主义者都不支持罗塞尔。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创立的“五月”运动虽然并没有清晰的社会政治纲领,但这个运动打着“战胜罗塞尔就战胜黑社会”的口号进行反对罗塞尔的斗争。 
  爱德华·罗塞尔本人是“改变乌拉尔”运动的发起人,这一运动的影响力不仅限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还辐射到库尔干州和车里雅宾斯克州。1999年,爱德华·罗塞尔在州长选举中以获得63%的选票(虽然是在第二轮中)胜出。2000年,俄罗斯组建了7个联邦区,其中就包括以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为中心的乌拉尔联邦区,俄罗斯当局拒绝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协约关系体制,开始理顺地区和国家法律的一致性。在所有这些恢复俄罗斯“垂直权力”的复杂进程中,爱德华·罗塞尔州长和总统在乌拉尔联邦区的全权代表 .拉特舍夫之间一直存在分歧。不过,这些分歧并未演变为持久的冲突。 
  最近四年以来,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当快,该州的工业产值从俄罗斯的第5位上升到了第3位,仅次于拥有一千万人口的莫斯科和盛产石油的秋明州。外国投资和乌拉尔企业自身对固定资产的投入都有大幅增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