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苏妲己

第四十七章 梅伯三谏(中)


    居然这么快,子期从床上一跃而起。
    登上鞋子就要往出跑,被莱儿一把拉住,“换了衣服!”
    子期有点懵,莱儿帮他换上朝服,到外面喊黎粟备马。赶到内苑的时候,群臣已经差不多都到齐了。
    看到四王子就像看到救星一下,纷纷让开,“殿下,快来看看吧!”
    子期走到床前,见帝乙脸色微红,双目紧闭,满脸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御医怎么说?”子期回头问道。
    子受急忙应道:“他们让你拿主意!”
    子期心里暗骂了一句,还拿个屁主意,眼看就要断气了。涉及到生死富贵,都躲之不及。
    他在床边坐下,拿起帝乙手腕,切了一阵子,脉搏微弱。又用手指撩开眼皮看了看,站起身来向箕子和子受使了个眼神。
    俩人跟他走到一边,王后跟微子启、微仲衍也跟了过来。子期摇了摇头,“已是灯干油尽了,准备后事吧,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王后听了顿时泪如雨下。
    子受说道:“棺椁一年前就准备了,陵寝也备了,就让礼正准备白绫礼器吧!”
    王后止住眼泪,箕子对微子启说道:“子启,这些就交给你去安排吧!”箕子说完,又吩咐众大臣各负其责,去安排后事。
    子期对子受说道:“王兄,调黎郊进宫吧,暂时禁军不必整训,朝歌正处于多事之秋,避免贼人生乱!”
    子受也早有此意,听了子期建议,吩咐飞廉带兵符去会同黎郊带禁军入城。
    朝歌城里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禁军以往都是在城门或营里执事,忽然间都入了城,一队队明火执仗地在大街小巷巡视,老百姓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胆子大的纷纷猜测,胆子小的都不在街上逗留了,纷纷回家关门闭户。
    一个年近六十的老者,刚把盐笸箩摆到街旁,一队禁卫纵马跑过,马蹄扬起残雪泥土溅了一笸箩。
    老头哭的心都有了,旁边一位年轻后生嬉笑道:“吕望,你还是回家别做生意了,你这也真够倒霉的。卖面被风刮,卖盐蹦了一堆泥,再不收拾,天一热都能长蛆,哈哈哈!”
    原来老头正是姜子牙,这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百姓都叫他姜子牙。
    不得不说一下殷商时期的姓氏,姓氏是区别开的,姓是姓,氏是氏。母姓为姓,父姓为氏。母系氏族的时候,知母不知父,为了区分血缘关系,姓就产生了。从女而成的原姓十几个,如姚、姜、姬、姒等,都带女字旁。
    从母系氏族到春秋期间,姓氏有了很大的变化。
    自从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男子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导。氏则为父系氏族或部落的标记。殷商时期,生子从氏,生女从姓。“氏以别贵贱”,氏成为贵族男子的专称。
    奴隶阶层没有用氏的资格,这就造成了姓氏的混乱,殷商时期有些出身的低下,后来又入贵族阶层的人物,很难搞懂其姓氏,真较不起真。
    比如说这姜子牙,既然叫习惯了,就这样叫吧。为了阅读方便,书里对话称吕尚,内容描述称姜子牙,只能这样。
    姜子牙面对讥讽置若罔闻,或者,根本就没听见。他一双寒光闪闪的三角眼,紧盯着疾驰而过的禁卫喃喃说道:“出事了,一定出事了!昨夜彗星袭于北斗,必有国殇,莫非说帝乙大王大行了?”
    旁边的后生吓得脸都白了,“吕尚,你别胡说八道。生意做不好也就罢了,别把吃饭的家伙也弄丢,这玩意切掉了,可长不出来。”
    姜子牙瞪了后生一眼,“年纪轻轻懂什么?我研习天象占卜几十年,从未失算过!”
    后生嘴一撇,“你这样会算,咋不算算自己的生意,还不是赔得屁股光光?”
    姜子牙一脸不屑,“无知无知,时运不济,非人力可为也!”
    说罢,不理青年人一脸不屑,端起盐笸箩飘然而去。
    王城里的礼正忙得要死,既要准备国殇的一切事物,还要准备王储即位的所有仪仗,真恨不得多长两只手,多长一双腿,有一点疏忽就得脑袋搬家。
    帝乙一直昏迷不醒,微子启、微仲衍带人去了陵寝安置丧礼。众位大臣各归其位,生怕在自己管辖内出了乱子,被新君拿来开刀。寝宫里只剩下王后,箕子和子受兄弟俩。
    子期唤来涂昌,倒了一陶碗温水,用木勺喂到帝乙嘴里,希望能让帝乙醒过来,哪怕能说几句话,交代一下后事也好,怎奈喂多少流出来多少,已经滴水不能入了。
    四个人就这样呆呆地望着床榻上的帝乙,向看着一丝微弱的烛光,哪怕一点点、一点点的风,火苗就灭了。
    一直到黄昏,涂昌送来饭食,王后和子受兄弟俩都滴水未进,只有箕子吃了一些。倒不是子期作秀,他真的吃不下。
    入宫以来,帝乙对他的爱护和偏袒,他是心知肚明的。看着老人灰暗的脸,心头像压着一块巨石。子受见王后悲伤不已,本来就弱不禁风的身体摇摇欲坠,忙上前劝慰:“天晚了,母后还会回去休息吧!子瑛还要母后照顾,请母后保重身体!”
    子受提起子瑛,王后虽是左右难舍,还是回去了。
    定更(音京)以后,涂昌送了两次水。箕子边喝茶,边给俩人讲述历代商王的奇闻异事。这个年代,这也是打发时间最好的方式了。二更(音京)天后,少师比干也来探望。
    帝乙的这两位族弟,比干最小也都是奔五十岁的人了。三更(音京)过后,子受担心俩人年岁大了,身体吃不消,催他们回府休息。俩人叮嘱了兄弟俩,也离开了。
    子受不愧是能托梁换柱、力搏野兽的力士。身体强壮,精力也旺盛。子期到了午夜后,已经昏昏欲睡了,他还精神头十足。
    见子期打瞌睡,就让他睡一会。子期席地而坐,靠在床沿上说道:“王兄,我先眯一会儿,有事喊我!”
    说完,不到半刻钟就沉沉睡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被子受推醒,“四弟,四弟,你看父王!”子期一激灵,急忙站起揉了揉眼睛。只听帝乙嗓子里呼噜了两声,嘴巴张了几下,而且脸色出现一丝红晕。
    兄弟俩对望一眼,自己急忙拿起水喂了两勺,“父王!父王!”帝乙慢慢睁开眼睛,看了看兄弟俩个,“子受,子期,父王是不成了!”
    子期心里一阵酸楚,“父王,不会的,有子期在,父王不会有事!”
    子受也附和道:“是啊,有四弟在就会有办法的。上两次,不都是药到病除!”
    帝乙闭上眼睛,眼角滴下两滴浑浊的泪水,“别说傻话了,子期虽有妙手,也不能为我挣来阳寿,世间哪有不死的人?”
    子受跟子期哽咽不语。
    帝乙看了看子受,“子受,如今你已是王储,殷商的社稷就交给你啦!”
    子受慌忙跪倒。
    帝乙喘息了一阵,继续说道:“国事多艰,不可义气用事。太师箕子,太宰商容俩人都是正直之士。可以国事相托,我知道商容为了少姝还在恨我。但他公私分明,这一点我很欣慰!
    少师比干和梅伯晋两个都是刚硬的人,能容忍就容忍他们。千万不要为了一时之气难为他们,你要是跟他们斤斤计较,反而成就了他们忠正之名,自己落得无义之君,得不偿失啊。子期,你在朝中,尽心辅佐你王兄,该说的说,敢劝阻的劝阻。外敌御伐也尽托付于你,你有这个本事!”
    子期含泪应下,连连点头!
    帝乙气息渐渐不足,“如今我殷商内忧外患,四周皆有虎狼,千万不能腹背受敌,该忍的要忍,力求各个击破,才能保住我商汤基业。子期,你一定要记住!”
    子期又句句应下。
    帝乙拉住子受,“一定要厚待崇侯虎,边城各部,只有他是最忠心。由他牵制西岐,可保西域平安,千万不能让他丢了崇城,切记切记!
    微仲衍生性懦弱,即使不能帮你,他也不会害你!
    可微子启最让我放心不下,虽然才智平庸,他心可野着呢,就怕你们之间反目成仇,这也是我迟迟不肯立储的忧虑。记住,千万不能让他掌兵,就是父王都看不透他。
    太卜太祝一伙,要徐徐图之。从先王武乙到现在,斗了多少代。他们不死心啊,王权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偏偏要分一杯羹,可恨至极。新继任的太祝巫颌,我不了解他,你们要处处防范。这伙人做酒不醇,做醋可酸着呢!”
    子期印象里,帝乙似乎平时什么都含含糊糊的,没想到心里把朝中每个人,都看得一清二楚入木三分,果然是聪明不过帝王。
    帝乙说话越来越吃力,额上汗出如雨。
    子期急忙擦拭,触手又冷又粘,不由得心头越来越紧。
    帝乙一手拉住一人,“子受,为父一生,享国三十六年。唯一觉得对不住的就是子期母子,他又与朝中这些人格格不入,特立独行惯了,日后难免得罪他们,你千万不可听信谗言伤了你四弟,你现在当着子期的面,给父王发誓!”
    子受在床前跪下,“父王放心,子受一定待子期如手足,儿臣给父王立誓,子受在,期不死!”
    子期不禁热泪横流,心里怆然自问,与帝乙虽无父子之缘,却有父子之情。即使弥留之际,都没忘为自己安排后路。
    帝乙含泪而笑,手足渐冷眼光渐渐散了,握着俩人的手,无力地垂到床上。
    子期伸手在他鼻子下试了试,已经气息全无,一下子扑在帝乙身上放声痛哭,“王兄,父王去了!”子受也放声痛哭。
    涂昌也一夜未睡,和衣在偏殿里守着,听见兄弟俩痛哭,跌跌撞撞地跑出来扑到床前。正在此时,王城外已经鸡叫头遍。
    子期抹了一把眼泪,拉起涂昌吩咐道:“现在还不是哭的时候,传令下去,命外面禁卫吹角报丧吧!”涂昌哭着跑了出去。
    片刻间,王城号角声四起。
    朝臣们听了,立刻明白,朝歌的天变了。
    各个府邸亮起灯火,都急匆匆地赶往王城。天蒙蒙亮,帝乙寝宫里已经站满了人。子期走到子受面前,施国礼庄重奏道:“王兄,国事不可一日无君,请王兄即刻赶往大殿即王位。昭告天下,理事国殇!”
    太师箕子,太宰商容,连同比干等人一起施礼启奏,“请殿下即王位,昭告天下!”
    子受命涂昌带人处理寝宫事宜,率百官来到大殿,礼正紧随在子受身后,于后殿换上服饰,登上王位。百官一起施礼,山呼大王!
    礼正施礼奏道:“启禀吾王,越年从辛岁,吾王可号帝辛,正合帝辛元年!”
    从此,世上再无子受,只有商王帝辛。帝辛一摆袍袖,“准!”
    微子启动作有些执拗,但还是走到阶前,施国礼奏道:“启禀大王,先王陵寝已完备,只差石兽未能完工。但等入土之日,也定能完成,如今只差人殉从何而出,数目几何未定,还请大王定夺!”
    微子启弓着身子等了好久,殿上帝辛一言未发。众大臣低着头悄悄地向上偷看。
    帝辛面色凝重,向下看了子期良久,轻咳了一声说道:“上天有好生之德,先王也仁爱有加。前几日,又有玄鸟临世,不宜百姓流血。人殉就免了吧,多以牲殉为主便可!”
    殿下众臣子一愣,这可是太阳从西边出了,嗡嗡声四起。
    殷商自商汤立国以来,已历二十九王,哪一代君王国殇都没离开过人殉。虽然人数越来越少,但也是有的,比如先王文丁国殇时,还殉了奴隶二十四人呢,如今这帝辛一下子给废除了?
    众人正在交头接耳,梅伯晋走出,“老臣启奏大王,祖宗成法不可废。国殇不以人殉,岂不是太唐突?”
    帝辛淡然地说道:“人殉乃是礼俗,怎可与先祖成法相比?”
    梅伯晋抬头奏道:“礼俗虽非成法,但历代有持焉!与成法无不同!”
    帝辛反驳道:“成法/律于石,晓与万民,礼俗可有之?人殉乃约定俗成,恶习尔!春搜秋狩尚且网开一面,人命不及鸟兽乎?”
    子期暗挑大指,这帝辛不愧有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的名声,虽然有贬义,但帝辛能言善辩之名,果然不是虚传。
    梅伯晋竟有些理屈词穷,老羞成怒地指着帝辛,手舞足蹈地叫道:“大王初即王位,便摒弃祖宗成法于不忠,废人殉于不义,得意而忘形,岂人子可为乎?”
    殿下大臣们脸都吓白了,梅伯晋先前的话倒是说得过去,但最后这句话可就过分了。意思是说,你帝辛刚刚做了大王就忘乎所以,连祖宗都不认了,你所作所为不配做人的儿子!
    帝辛眉头倒竖,眼睛都瞪圆了。这是啪啪地打脸啊,说不配做人子,不就是说不配做商王吗?
    他放在案几上的手,抖得嘚嘚响。
    箕子急忙走出奏道:“大王息怒,臣以为大王之心仁慈有加,不忍荼毒人命,实乃商汤社稷之幸。梅伯之言虽有过之,亦是无心之谈,此事还需再议!”
    他回头叫道:“人殉之事,古来都由太祝大人主持,巫颌大人,你意下如何?”
    众人心里都明白,箕子这是和稀泥了,一脚把球踢给了太祝。巫颌没想到这把火,被箕子烧到自己头上,他沉吟了一下,扬起笑脸,“大王仁慈,非历代大王可比,实乃天下之幸,臣以为,尊王上之意即可!”
    巫颌这话一说出来,不但微子启一伙惊诧,就连帝辛和子期也都觉得不可思议。
    梅伯晋不依不饶地问道:“太祝大人之言,差矣!莫非侍君王,仅可阿臾媚上乎?”
    巫颌脸上平静如水,“大王乃社稷之主,唯王命以从,乃稳社稷之固,何来媚上之说?既然大王仁慈,不忍以人殉侍先王。臣府上有鬼方战俘二人,愿以殉先王。人殉明孝不在多寡,心到神知,众位大人以为如何?”
    箕子见有台阶下,急忙说道:“此计甚好,大王以为如何?”
    帝辛面色渐缓,摆了摆手,“准太祝奏请!”
    子期自从进了大殿,一言未发,他感觉气氛有异。忽然间,好像明白了什么,脸上肌肉不禁跳了一下,身上感觉有些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