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小地主

第五十章 【仙粮】


    吃过早饭,庄户们陆陆续续的都来了,之前虽然有种地经验丰富的老农,早就在说玉米差不多可以收了,没见叶子都黄了,但是大家还是决定等少东家安排了以后再干,这可是神仙那儿来的新粮食谁也没经验,万一要是犯了少东家的什么忌讳,那不是无意中做了小人!
    因为玉米以前谁也没种过,所以郭大路当初要求的是每家必须实验性的种一亩,当然也有地闲着种了两三亩的,全村只有一个胆大的,直接种了十亩。
    一群人簇拥着少东家来到地边,全都巴巴的望着他,谁也没动手都等着看少东家是如何收割的,是否还需要有个祭祀之类的仪式,再给上天的神仙烧个黄表什么的...
    “咔!”
    郭大路顺手扳下一个玉米棒子往背篼里一扔,回头对大伙儿说了一声:“就这样扳下来就CD收啊!”
    顿时晕到一片。
    一群大姑娘小伙子嘻嘻哈哈的野猪一般冲进了玉米地,噼里啪啦的就干开了,老汉老太太们就在地边上陪着少东家叙话拉家常。
    玉米搬回家以后还需要去水分晾干,这点郭大路倒是知道,没少在电影里看到那些农家房梁边上挂的满满的金黄一片,当然这也是在亲自指导种玉米以后才回过味儿的,丫最早看电影就闹不明白为什么家家户户都把玉米挂在房梁上,还以为那些农民是为了显摆家里有粮,现在就明白了那是为了晾干去水分,不然玉米准得发霉。
    这没什么技术含量,看一眼就会的事情,当下就在地边上,郭大路拿起玉米棒子就开始示范。
    “大家看一下,这个玉米搬回去以后还得晾干,不能就那么堆着了事,那样做就该生霉坏掉了,把玉米这样,剥掉多余的皮,留下最里面三四层就好了,把这个苞米叶子翻起来,然后两包玉米绑一块,这样就可以搭在房梁边上挂起来了,记住了,一定要挂在通风向阳的那一边,等完全干透了以后,就可以把玉米剥下来磨面蒸馍馍吃了,都记住了吗?”
    “记住了,记住了,很容易,谢谢少东家教导大家。”
    村里最年长的褚老汉对郭大路施了一礼,代表大家对郭大路表示了感谢,老头都快八十岁了,杵着拐杖也来看新粮,这年头能活到这岁数确实不容易,活得久也是一种资历,县令见着他都得给他施礼,不然就会被人指着脊梁骨说不懂礼数,轻者会得个下等官评,重者有可能会被罢官。
    老头代表大家感谢郭大路,也是大家对少东家最高的礼遇,庄户人家实诚这就是最高的礼节了,从此以后大家都会把郭大路真正的当成本村的自家人,在郭村也就再也不会有人嚼舌头说郭大路是来历不明的外来户,敢这么说的就会被大家的唾沫淹死,严重的会被大耳刮子掌嘴。
    郭大路一个现代社会的纨绔,哪儿知道这里边的道道,经济社会早就把这些传统扔的一干二净了,那些讹人的老头老太太更是让人们对尊老敬而远之,大街上帮助一下倒地的老人都还得先拍个视频,这叫什么事儿嘛,郭大路就从不伸手干这样的事情。
    但是褚老汉这么一大把的岁数给自己施礼,郭大路还是有点不好意思,怎么着也得谦虚点噻。
    “不用谢不用谢,这玉米你们以前也没种过,我不给大伙儿说一下,也没人明白不是。”
    “少东家不能不谢啊,这多一种粮食就多一季的收成,这灾荒之年多一口吃食那就能救命啊,老汉可以预知这玉米今后能救活的人命无数,少东家功德无量矣。”
    “言重了,言重了,我可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大家的收成太低了,养活不了几个人啊,哦,对了,大家注意下,这一亩地的玉米全部集中在一起晾晒,干透了以后剥下来要称一下,我得知道个大概的亩产是多少,听到没?你们各家的玉米也要称,种了多少亩地,收了多少斤玉米,回头都给郭寿那里报个数,这件事很重要,千万别忘记了。”
    “知道了。”“晓得了。”“少东家放心不会忘的。”顿时一阵七嘴八舌的回应传来,郭大路才放下心继续跟老头们聊家常。
    郭大路搬回来的这种玉米品种,按说明书夏播一亩地能种4200株,但是考虑到施肥的问题,郭大路只让种了3500株,也等于是要收3500个玉米棒子,郭大路默算了一下,一个棒子干透了以后播下的玉米粒算四两,那就有一千四百斤的产量,按这边的计量一百二十斤一石,怎么着这一亩十石的收成是跑不了的。
    “褚爷,您说,这一亩地最后打十石的收成算不算多啊?”
    “多少?十石!!”褚老头一听就瞪着眼睛炸了。
    “啊。”郭大路没明白老头瞪什么眼,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老天爷啊!真会有十石吗?少东家你可别骗老汉开心啊。”
    “瞧您老说的,我这骗您干什么,十石肯定没跑的,我就是问你这算不算多?”
    “我的天爷爷啊,十石还不算多,那你还想要多少啊,你知道我们地里一年下来才打多少粮食吗!”
    “多少?”看着褚老头激动的样子,把郭大路吓着了,生怕这位当场来个脑溢血什么的就麻烦了,下意识的就问了一句,给褚老头捧了个梗。
    “五石都不到啊,少东家,全年的收CD不到五石啊。”
    “啊!这么点?”这回轮到郭大路傻眼了,他知道这时代的亩产低,但是到底有多低就没去关注过了。
    “少东家啊,您是贵人,不踏贱地,不知道是应该的,唉,说来惭愧,老汉我种了一辈子的地,最好的熟地一季也最多收三石粮,就这,还被大家一个劲的夸,在加上多种一季春花,也不过多得一石半而已,换做常田种两季也不过三石而已,可到您这儿一季就是十石,您说老汉我能不激动嘛,这哪儿是玉米,这就是仙粮啊!”
    郭大路和褚老头两人的对话,把周围的吃瓜群众直接就震呆了,就差没有当场给郭大路跪下叩谢喊神仙了。
    褚老头说的几个名词郭大路有点没懂,但现在就是在说种地,信息范围比较小,还能连猜带蒙的理解一下,熟地大概就是种的比较多的田地,应该属于良田那种,常田可能就是比较贫瘠的一般性田地,半坡的啊,水源比较远的啊之类的,春花是什么就完全不懂了,大概就是春天播种的一种说法吧。
    不过,褚老头表达出的信息还是能够算出来的,良田一年两季四石半就是540斤,但这做不得准,每家拥有的田地成份里良田都是少数,大多数都是褚老头说的常田,那收三石,就是360斤。一个成年人正常消耗是每天一斤粮,不算其他副食,一年就是365斤。
    搞半天这时代辛苦种一亩地,一年到头都还不够一个人吃的,再除掉给主家的租子,差不多一半,一个人想要养活自己起码得佃两亩地才行,家里人口有多少就得打着滚的去租地种田,这其中所需要的劳动量先不说,按现代家庭的标准算老、中、小一家五口,那就得租种十亩地才行,到了年底还没得余粮!
    问题是这年月有计划生育的手段措施么?这还得老天爷保佑一年到头风调雨顺才行,赶上这会儿地球得了感冒,发个小冰川气候的症状,一不小心地里就颗粒无收,这不饿死人那才是奇迹。
    怪不得自己为了征兵说减租到两成时大家那么激动,怪不得当初刚来时地主老爹会用猪肉皮擦嘴,怪不得褚老头都快八十岁的人了听到十石的产量差点脑溢血,怪不得现在这些人看自己的眼神像在看神仙...
    郭大路虽然在心里已经默默的把账算得很清楚了,不过,一个九零后的人整死他也想象不出粮食不够吃会是个什么样的境况,脑子里压根就没那概念,什么饿殍千里无人烟,那都是历史书上看到的句子而已,跟本少有一毛钱的关系么?
    所以,郭大路根本就没语言去回应褚老头,没办法,压根就是两个世界的人,这边的人就没几个时候见过家有余粮,而郭大路看到的新闻都是哪儿哪儿的粮食又卖不出去了,农民伯伯都哭了,你让这两种人上哪儿找共同语言去。
    看着老头差不多平静下来,郭大路暗暗松口气,赶紧找借口离开这里才是正经。
    “那什么,玉米的事情就这样安排了,你们回头照做,我不是给你们每家还发的有水稻小麦的种子嘛,明年开春后大家按时种下就行了,我保证从今以后大家再也不会为粮食不够吃发愁了,啊,我还有点事情要做,这就先告辞了,你们慢慢忙啊。”
    扔下话,一溜烟的就跑回家去了。
    躺在院子里喝了几口茶,郭大路觉得有些问题还得问一下,刚喊了声“郭寿”,才突然想起那货早上不对劲,估计这会儿还躺着呢,得去看看到底严不严重。
    推开郭寿的房门,走到床前一看,我靠!就见郭寿满脸通红,呼哧呼哧的喘气,喊了两声都不见回应,探手一模额头,很烫。
    坏了,这是发高烧了。
    郭大路不会看病,也就知道点医疗常识,好歹家里老妈是个专家嘛,先判断了一下郭寿得病的原因,先前说是没休息好,那就是身体已经虚弱了,抵抗力下降,今天早上被自己叫起来,应该就是那会儿受了凉导致现在发烧的。
    至于其他的病理什么的,就不要苛求难为大少了,有这表现已经不错了。
    也没耽搁了,立刻启动传送跑回主空间,裸身传送就这点好,没能量消耗,一点都不累,开车出门就直奔军医大附属医院找老妈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