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云三百年

第十一章【极端的形式】


    隋帝杨广大概觉得自己作死的还不够,他决定再作死一次,发动对高丽的战争。
    高丽惹着他杨广了吗?他为什么要打这个叫高丽的国家呢?
    在公元607年大业三年,杨广在涿郡接见突厥启明可汗那次盛大的仪式上,隋帝杨广还意外的见到了一些人,他们既不是突厥人,也不是大隋朝的人,他们都是突厥周边的国家和部落向突厥派遣的使者,这些使者之中有一个人就是高丽的使者。
    高丽,也叫高句丽,在现在的朝鲜半岛。当时是朝鲜半岛上有三个比较强大的国家,北部的是高句丽,以下为了叫起来方便,我们还是称为高丽吧!西南部是百济,东南部是新罗。其中以高丽的地盘最大,军事实力也最强。这三个国家之间为了争夺地盘经常发生冲突,类似于三个座位相邻的小学生为了在课桌上多占一点儿地方干架一样。高丽同学人高马大的,经常欺负个子矮小一些的百济和新罗两位同学,为了对抗高丽同学,百济和新罗两个同学不得不联合起来,一起和高丽同学干架,经常也把高丽同学一顿海扁。高丽同学学乖了,所以也经常趁着两个人不在一起的时候教训其中一个人。这三个人就是这样一直干架,虽然也有个吃亏沾光的,可是基本来说三个人达到了一个平衡点儿,谁也灭不了谁。这倒好像是中国的魏蜀吴三国时期,曹操想灭了孙权和刘备,结果孙刘联合把曹操教训了,以后三方达成平衡,谁也灭不了谁。而朝鲜的这个时期就被历史学家称为朝鲜的三国时期。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后,忙着统一中国,攻打南方的陈国。这时高丽的国王叫高汤,看到有机可趁,就像投机一把。一来是趁火打劫,二来也试探一下这个新兴王朝的实力。这已经不是欺负小同学,而是要向校长叫板了。
    嚣张的高汤同学积极备战,训练士兵,囤积粮草,准备和隋朝切磋一下。校长杨坚知道后,马上派人严厉批评了高汤一顿,并给他一道例题解析:“你觉得辽河可以和长江天险相比吗?你觉得高丽可以和南陈相比吗?我不想和你多计较,你自求多福吧!”
    此时隋朝的几十万大军已经突破长江天堑,打败南陈,攻破国都,活捉国王陈叔宝的消息已经传到了高丽。
    刚刚还狂的冒烟的高汤这才知道眼前是这个对手是多么的强大,他自己是夜郎自大了。他马上上表谢罪,依然害怕隋朝不会放过他,由于心理压力太大,竟然永久解脱了——死了!
    唉,真是何苦当初啊!
    高汤死了,他的儿子高元接任了他老爹的位置,当上了高丽的国王。
    高元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不愿意像他老爹那样窝囊,偏偏要和隋朝叫板。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可是牛犊之所以不怕老虎不是它比老虎更强壮,只不过是它没有见识到老虎的强大而已。
    公元698年开皇十八年二月,高元率领靺鞨军队一万多人向辽西营州发起攻击,守将韦冲被打败逃走。杨坚大怒,立即下诏让自己的小儿子汉王杨谅,王世积为行军元帅,高颎为汉王长史,周罗睺为水军总管,带着包括水军在内的三十万军队征伐高丽,并废除了隋朝对高元的封号。可是很不巧,隋军出师的时候已经到了夏季的六月间,正是雨季里,下起雨来就没有个停,道路泥泞,大军行进非常的困难,而且那些拉粮食的大车就更不能走了,造成前方的给养跟不上,将士没有饭吃,很多人都饿得生病了。雨季里非常潮湿,正是病菌们猖狂的黄金季节,那些远离家乡,又吃不饱肚子的人免疫力下降的非常厉害,一时间,传染病暴发,形成瘟疫,非常多的士兵们死去。他们没有死在战场之上,却被传染病夺去生命,岂不痛惜!
    等隋军到达辽河边的时候,军队的非战斗减员已经非常严重,即使是活下来的人也还有相当多的人生病,挣扎在死亡边缘。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
    于此同时,周罗睺率领的水军也很背,他们在海上遭遇了风暴,太多的船只沉没在了大海之中。然而剩下来的水军还是到达了平壤城下。
    隋军虽然很弱,还是对高句丽发动了攻击。
    高元这才知道原来这个隋朝是如此的强大,虽然他们在途中死去了二十多万士兵,可是他们依然到达了这里。如果这样下去,他们的军队还会源源不断地开过来的。
    初生的牛犊见识到了老虎的可怕,原来双方的实力竟然是如此的悬殊!
    再不明智一点儿就要吃眼前亏了!
    高元马上派人去向隋朝谢罪,请求原谅,并自称“辽东粪土之臣”,那是非常的能装孙子。杨坚看到对方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隋军这时伤亡达到了十之八九,已经不可能再发动持续而强有力的攻势,只好同意高元的请求。从此,高丽依旧成为隋朝的属国,再也不敢嚣张了。
    此时高丽国王高元的使者是向突厥派遣而不是向大隋朝派遣的,他们的势力范围已经扩张到了高丽国的周边,所以高丽国王才派遣使者通好,并且刺探虚实。可是正好赶上了隋帝杨广的北巡,启民可汗要拜见隋帝杨广,于是高丽使者也就随同其他地方的使者参与的队伍里一同拜见了隋帝杨广,既能讨得赏赐又能借机探探大隋朝的虚实,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隋帝杨广一看到高丽国的使者,炫耀的欲望顿时成倍增长,就让他传信给高丽国王高元,说自己来年还要到涿郡来,让高元到涿郡来拜见自己。只要高元来拜见自己就表明他已经彻底地、心甘情愿地臣服于大隋。
    以杨广看来,高丽本来就是自己是属国,国家又穷,地盘有小,不过相当于自己大隋朝的一个郡而已,自己所带的仪仗队都要比他们的倾国之兵还要多,只要自己咳嗽一声,都能让这个高丽国哆嗦好几天,借他几个胆子他也不敢不来拜见自己。而且只要他来拜见自己,还可以得到像启民可汗那样丰厚的赏赐,实在是没有理由不来。
    可是让杨广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高丽国的国王高元竟然没有来。
    也太不识趣了!杨广的虚荣心没有得到满足,自尊心同时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他发誓要教训教训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高元。
    可以这么说:隋帝杨广对高丽的发动战争只是他的大头症的又一种极端的表现形式。
    隋帝杨广要发动的是一场规模空前、史无前例的战争,这场战争过后,他的功绩将会和秦皇汉武相并列——不,是远远超过这两位仁兄,他的名字将会名标青史。为了这场伟大的战争,他要用充足的时间、动用全国的力量来筹备这场战争。
    公元611年大业七年正月开始,整整一年里,隋帝杨广开始在全国各地大规模地征召和集结军队,运输和囤积粮食,建造战船,准备发动对高丽的第一次战争。
    国家打仗,政府征召军队,这本来都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这些事情要看谁来办,怎么办?杨广同志可不是一个一般的人物,他楞是把这样一件正常的事情办成了一件祸国殃民的大工程。
    悲惨的一幕发生了。许多工匠们为了打造海军用的战船,在官吏是督促下,日以继夜地站立在水中,不停的工作。由于长期浸泡在水中,以至于身体的皮肤发生溃烂,工匠们自腰部以下都滋生了蛆虫。百分之三四十的工匠们都死在了建造战船的工地上。每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就好像有许多的虫子在我的身上爬,弄得我又冷又痒,直起鸡皮疙瘩。
    在全国所有的道路上,到处都是正在行进的士兵,共计有一百一十多万人,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从全国的各个地方向涿郡集结。好多的军队都是从江南岭南甚至更远的地方来的,他们手里拿着自己的武器,身上背着行军的物资装备,汇成一条洪流。这条洪流中,还有许多的士兵都挽着大车在路上艰难地行进。大车上装载着无数的帐篷,衣甲。
    除了这支士兵的洪流,道路还充斥着许多推着车子的人,这是朝廷征发的运送粮食等物资的民工,称为鹿车夫。这些鹿车夫共有六十多万,他们每两个人为一组,推着一辆独轮车,每辆车推粮食三百斤,一个推,另一个人拉,从洛口仓和黎阳仓出发,缓慢地向着遥远的涿郡的泸河和怀阳两地走着,那里有隋朝政府专门为了征伐辽东而修建的粮仓。
    有人要说了:不是已经修通运河了吗?为什么不从运河搞水运呢?地球人都知道从水路运输成本低效率高啊!
    我来告诉你,不是不搞水运,他们已经搞了水运。运河之上船连着船,一千多里地全是船只。船只也在运输,不过它们运输的是大量的兵器、铠甲、攻城器具等等物资。这样的东西更笨重、更难运输,数量又非常的大。相对而言,运输粮食还是比较容易一点的,装缷方便,而且运送者还省了带自己的口粮了。
    这是一千多里的行程,没有水泥和柏油路面,有的只是漫天的黄尘或者道路上的泥泞。这支队伍中也有赶着牛车运送粮食的,可是这些牛车和车夫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许多的人不堪重负累死在道路上,连绵不断。道路上的尸体开始还有人管掩埋,后来死得人太多了,而活着的人越来越少,于是死去的尸体再也没有掩埋,因为这些活着的人已经没有多余的力气来埋葬那太多的尸体了,他们还想省下这点力气好让自己能多活几天。具史料记载,当时运送粮食的的士兵和民工死亡过半。道路两边的死尸一个挨着一个,由于无人掩埋,严重腐烂,秽臭熏天。
    全国当时人口大约四千六百万人,参加征高丽的军队就有一百一十多万,又有六十多万的民工,还有在其他地方驻扎的军队和其他方面征调的民工,占到了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这么多的丁壮劳力都去参加军队和运送粮食的民工了,自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农业生产。田野里的田地耽搁了农时,不能按照农时耕种,造成了土地的大面积荒芜。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政府只顾着搞工程和巡幸、征兵等工作,疏忽了对黄河的治理,这一年的秋季,河水泛滥,造成了山东、河南等地三十多个郡被洪水淹没,人民死亡严重。随着而来的是全国各地发生饥荒,粮食的价格直线上升,一斗米的价格竟然值好几百文钱。而东北部地方这种情况尤其严重,饿死冻死的人非常的多。
    在这种情况下,人只要一个最低的要求,就是能吃上一口饭,活下去。
    按说这时候那些运送粮食的鹿车夫该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最起码还守着粮食。
    如果你这样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要知道,这些粮食都是国家的,不是他们个人的。他们两个人一组推着独轮车,载着三百斤粮食向涿郡走去,途中道路非常难走,而且又非常的远。每天走这么远的路,他们也是要吃饭的。车上有粮食,为了能把这些粮食运送到指定地方,总得先保证自己不挨饿而死吧!于是他们抛开顾虑,先解决个人生死问题再说。这样一路走下去,等他们到了涿郡一看,车上的粮食早已被自己吃光了,哪里还有要上缴的粮食?可是不上缴粮食是要被官府治罪的,他们又没有钱偿还,于是就剩下了一条路,逃跑吧!
    当然也有能把粮食如数运送到目的地的,可是到了那里一看,由于路上淋雨或者天气潮湿,粮食早已经发霉了。发霉的粮食国库也是不收的,他们想要完成任务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拿钱来买粮食补够数目缴上去。可是他们哪里有钱啊,何况现在的粮价这么贵,要多少钱才能买够所需要的数目?最后他们也只剩下了一条路,逃跑吧!
    官府里那些老爷们也不行善积德,只要能沾上点儿边的,都要找你的错,只为能得点儿好处。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他们对老百姓残酷地压榨。
    老百姓实在是没法活下去了。我们也逃跑吧!
    可是往哪里逃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年月也没有偷渡出国的门路,只要还在大隋的地界,捉住了就是一个死。我们实在是不想死,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既然不能当一个老百姓,那就造反当强盗吧!
    这时在山东有一个人终于忍不住了,他勇敢地站了起来,打响了反对大隋朝的第一枪。
    他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高深的学问,他只是山东邹平的一个普通老百姓。他叫王薄,由于受不了官府的欺负和压榨,起来反抗隋朝政府。他号称“知世郎”,说自己能知道世界上的所有事情,就相当于外国小说上的先知——当然这是哄人的。不过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候假话偏偏更加能得到人的信任,没办法,大家就吃这一套。
    好吧!你吃啥我就给啥。你们迷信,我就是先知先觉。你们不愿意死去,我就带你们活下去。你们不愿意去辽东打仗,我就告诉你们不能到辽东去的理由。
    王薄创作了一首歌谣在民间广泛传唱,歌名叫《无向辽东浪死歌》,用现在通俗一点儿的说法就是:别到辽东去白白地送死歌。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