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天子刘玄德

第五十九章:宣室对(一)


    司隶校尉,虽带着校尉二字,貌似小官,但在两汉之际,校尉的地位是较为尊崇的。无论是孝武皇帝拱卫长安的八校尉,还是如今的”北军五校”都是比两千石的大员,只是随着后来的军阀混战,各种校尉的名号开始层出不穷,如骁骑校尉(曹操)、折冲校尉(袁术、孙策)、鹰扬校尉(曹洪),校尉的地位才日渐没落。
    而司隶校尉与一般校尉比起来,虽皆是比两千石的官秩,但权势却有云泥之别,因为司隶校尉究其本质乃是监察京畿百官的刺史,
    在三公渐渐沦为吉祥物的本朝,朝廷大事多是由其与尚书令、御史中丞官独断,就连朝贺之时,也是专门列席,号位“三独坐”。
    亦因如此,这个职责非天子亲信不得兼任,如汉桓帝之所以能铲除梁冀,重掌权柄,便与司隶校尉张彪关键之时奉诏率麾下中都官、徒隶包围梁府又密不可分的关系。
    “父亲到底是如何和远在雒阳的天子勾搭上的,还有天子这几年的碌碌无为与父亲有没有关系?”刘备皱眉深思着,这其中一定有他所不知道的事,可是身处涿郡,在无有足够的情报基础上,所谓的思索注定不会有答案。
    刘备拿着手中奏报,缓缓地转过身,目光透过墙壁,向西南帝都的位置望去,他隐隐有一种“山雨满楼”的感觉,或许离他奔赴雒阳的日子已经不远了,而在那里所等待他的究竟是什么呢?
    洛阳城下,刘弘挑开车帘极目望去,人潮汹涌自十二门依次而入,城高池坚隐没云霄难见其状,然而胜地重游,他还未来得作一番感慨回忆,就见一队骑兵手持天子节旄快马自城门奔出,放声大呼道:“会稽使君,刘公可至?”
    刘弘连忙从马车下来,他认得这队骑兵的身份,看着头盔上高高扬起的洁白羽毛,除了天子亲军——羽林骑以外,谁敢身着如此骚包的装备。
    “会稽刘毅在此。”
    几位羽林骑兵闻声而来,翻身下马之后,验查了刘弘的身份的真伪,并齐齐行了一礼,接着为首的羽林骑队正神情严肃地道:“天子诏令,命吾等于城门等候,刘公一至,便请公速速进宫。”
    刘弘神情亦是一肃,对贾威、刘佑及随他而来的一众椽属使了个“稍安勿躁”的眼色,便上马随羽林骑去了。
    羽林骑带着刘弘从平城门直入,道旁的百姓黎庶见这飞驰的人马皆自觉地让出道路,然后站在路旁旁投射出好奇的目光、发出八卦的议论,当然其中自夹杂着帝都人民所特有的傲气与优越感。
    众人行了一会,便到了南宫的朱雀门之前,刘弘看着前方的羽林骑降速下马,不由问道:“陛下在南宫?”
    为首的那位羽林骑回首点头,算是默认了,刘弘有些惊讶,他本以为天子就算召见他也应是在北宫,没想到却在南宫。
    光武中兴,因长安毁坏,便以雒阳为都,而雒阳之中,又分南北二宫,其中北宫为天子妃嫔日常所居,建筑最是气派豪华;而南宫宫殿建筑虽比不得北宫那样的鳞次栉比、美轮美奂,但它却是此时汉家的政治中心,如举行朝会议政的嘉德殿便是在南宫之中,是以其在广大士子儒生的心中,自要比只是为了满足帝王一己私欲而建设的北宫要重要的多。
    到了这里,羽林骑功告身反,刘弘在又一次验了身份之后,便由一个中年的宦官带着他在南宫的小道中前行,而这宦官刘弘却是认识的,这数年他与天子之间的书信往来多是由此人传递,名字好像叫做李忠。
    等两人过了鸿德门,刘弘小声地向走在前面的李忠问道:“李中官,不知陛下在何殿宣吾?”
    李忠并不回头,亦是小声地答道:“陛下御临宣室殿。”
    “宣室殿?”刘弘轻轻念叨了一声,然后道:“子毅谢过中官。”
    “无事。”李忠平淡地回道,但面容上却浮现了些笑容,这“刘毅”在天子心中分量极重,为人又知进退,于此般的小事上,卖他个好,说不得哪一日便用到了。
    接下来两人恢复了沉默,继续前行,走了一刻钟左右,方到了宣室殿,接着刘弘与李忠各行一礼,以做离别。
    其后刘弘踏着玉阶(汉白玉)而上,在宫门之处于一小宦官的检查与帮助下,脱履解剑,然后才大步向殿中走去。
    宣室殿并不大,装潢也比较简易,但在这南宫诸殿之中,其名气却居于前列,而其中缘故自然是因为汉孝文帝与贾谊在此殿中的那番对话了;是以在长安隳堕之后,光武皇帝便在南宫的明光殿与承福殿重建了宣室殿。
    行了数十步,刘弘来到大殿正中,抬头便看到前方台上御案之旁坐着一个青年,他身穿黑色金丝的衮服,头戴通天冠,此时双手捧着一张帛卷正看得津津有味。
    见此,刘弘连忙低下头颅,又前行数步,庄重一拜,并出声道:“臣刘毅拜见陛下。”
    天子闻声放下手中的书帛,但无任何恼怒之色,反而带着些笑意道:“爱卿且起来坐下吧。”说着伸手一指左手边的长案。
    “谢陛下。”刘弘恭敬地答道,接着起身向长案行去,然后规矩地跪坐于长案之前。
    见刘弘如此,天子心中不由泛起些喜色,与所有难握权柄的成年帝王一般,对礼节此类事情,远要比一般帝王来得看重,但他嘴上还是说道:“卿无需如此多礼,此乃家宴,非是朝堂,也不必称什么‘陛下’,唤朕一声‘君上’即好。”
    “对了,子毅可吃了?”
    刘弘正准备做一番推辞,说些“礼不可废”之类的话,突然之间,又为天子复问,还是“吃饭了吗”这类的问题,便道:“回禀陛下……”
    “嗯?”
    听到台上传来故作不愉的声音,刘弘只好改口道:“回禀君上,臣在路上吃了些。”
    天子闻言摇头道:“吃了些,那定是还有些饿罢,子毅,朕说得可对?”
    话到此时,刘弘除了颔首同意还能做什么,况且他还真的是有些饿了,这一路舟车劳顿,不仅使人疲乏,而且吃食也是尽量从简。
    “那好,朕也未用膳呢,卿倒是挑了个好时候。”说罢,天子又挥手打断刘弘所欲言的推辞,并道:“好了,一顿饭食而已。”
    “臣谢君上之恩。”
    接着天子命一个殿中候着的小宦官去了宣室殿后面的灶室,便与刘弘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起来,等一会酒食上来,又吃了一刻多钟才结束了这场家宴的前奏。
    看着小宦官们将樽、碗等器物收拾下去,刘弘那经过一场酒宴本来略有放松的心情顿时又严肃认真起来,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而且最重要的是,天子远要比他想象中的要英明(难缠),这固是帝国的幸事,但对被考核者而言,说不得要有些微微的头痛呢。
    果不其然,在那些小宦官端着食具退下后,天子出声屏退殿内的侍卫、宦官,然后眼睛直直看着刘弘,开门见山地道:“卿以为当今之势该当何如?”
    刘弘虽然也抬起了头颅,但却自知分寸,不去与天子对视:“请君上恕臣不敬,臣有一问,请陛下答之。”
    天子并未注意到刘弘又悄悄地转换了对他的敬称,他眉头轻皱,从双唇之间吐出一个字:“言。”
    “陛下可知当今天下士子、儒生以为今之时势该当何如?”
    “何如?”
    “其多以为朝廷之祸,在于宦官,宦官若除,则必然海晏河清,九州大治。”
    听到此处,天子眯起了双眼,心中则有些失望,这刘子毅固是能臣,却不足以佐朕以兴汉室,自己仅凭过往书信往来间的片面之见,便委其为司隶校尉一职,是否过于鲁莽了,但他还是耐着性子道:“那以卿之见呢。”
    刘弘神色一肃,沉声道:“臣以为此言大谬,乃竖子之见耳!”
    “何也?”天子一听此言,顿时来了兴趣,连身子都不由微微斜倾。
    “宦官者,乃陛下之家臣,纵其有罪,遣一狱吏足矣,何必劳师动众、天下鼓噪,岂不闻邓通旧事乎?”
    “宦官之罪,无非贪财受贿,焉有乱天下之能?乱天下者,颓社稷者,非在宦官,而是在……”
    “在何?”
    刘弘拱了拱手,一字一句地道:“在这朝廷衮衮诸公,在这地方跋扈豪强。”
    “卿慎言!”刘弘话音刚落,天子忍不住出口制止道,然后他站起身踱了两步,又对刘弘道:“与朕去内殿。”
    “臣遵陛下之命。”
    接着在天子的带领下,两人来到了宣室殿的内殿之中,这里显然要比外面的正殿小了许多,落座完毕,天子便急声道:“请卿详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