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解罗衣

第16章


但眨眼之间,伟就变心了,与那个“巴西黑妹”纠缠在一起,就像以前与含笑纠缠不清一样。男人真是可恨的易变的动物。望着熙来攘往的人流,她漫无目的地跟着一群人走,不经意间走到人民商场,抬头看见对面的“大光明影城”,心想还是去看电影吧。她想起初恋时她和伟看的第一部电影是《甜蜜蜜》,第二次去看的是一部恐怖片,电影开场后不久,他拉开她俩中间的扶手,把她拥在怀里,她也没有反抗,她只是不允许他的手超过她设定的禁区。她就这样第一次靠在一个男人的怀里,看完了整场电影。事后连她自己都惊讶,这举止是不是有点轻浮呢?不过,在当时,这种依偎确实减少了恐惧,多了一种莫明的幸福感。伟宽厚温暖的怀抱,让她想起小时候依偎在父亲怀里看电影的情景。 
  她因此而喜欢上看电影,那段时间,他们几乎看遍了所有新出炉的电影。电影散场,他送她回宿舍。刚在床铺上坐下,他的短信就来了,整个晚上,他们短信聊天,直到握着手机睡着为止。第二天醒来,手机里塞满了短信,内容无非是说想她,离开一会儿就想见到她之类的甜蜜语言,她笑他傻,却发现原来自己也一样。这大概就是热恋的感觉吧。 
  那次去同里游玩,因是过节,人特别多,车也特别挤,排了好长时间的队,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俩高涨的兴致。下午才到古镇,买了张导游图,他俩逛遍了所有的古镇景点,天色渐暗,腿已发酸,可两人依旧惦记着古镇夜景。找了家小旅店,然后挑了家小餐馆,透过小窗,看小桥流水人家,听月光下悦耳的古筝,那情那景令他们流连忘返。夜晚,两人走在古镇的青石路上,白天喧闹的游人和商贩早已不再,这种宁静别有一番风情。他们沿河走着,手拉着手,开心地数着天上的星星。透过水乡人家开启的窗户,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的生活,吃饭的、聊天的、看电视的、做家务的、也有打牌搓麻将的,很是悠闲。此情此景让她很是感慨,她突然有了一种要嫁给身边这个男人的冲动。原本计划第二天早上就返回的,在她的坚持下,伟陪着她在古镇多玩了两天。晚上住在一间房里,伟的激情怎么也控制不住,那是她非常的日子,伟还坚持,她很生气,用力地推搡他,并威胁说如果再这样就和他拜拜。伟只好妥协。明天逛街时她在前面匆匆地走,他在后面急急地追,任凭他说什么都不开口。这样僵持了有半个多小时,最后他说,要是你再不理我,我只好从桥上跳下去了,看他真要跳的架势,她不忍心,两人又和好。比她大四岁的他,总说她像个孩子。他们像是古镇上的两个幽灵,天天逛到凌晨才回旅馆。夜深了,气温骤降,伟掀开风衣把她裹在怀里,进入梦乡的古镇只剩下她和他。他们天南海北地聊,两人一起憧憬,在这小镇上买幢别墅,周末来这里度假,他们甚至策划如何装修房间,现在想来,这一切都是空谈,不过那个时候,沉浸在幸福中的一对傻瓜,却都被自己的幻想所感动。看着一脸疲倦的伟,她告诉他这一辈子她要嫁的人只有他,她会爱他一辈子。伟紧紧抱着她说,我会一辈子对你好,一辈子和你不分开。男人的誓言比鸿毛还要轻。她不再相信伟和楚地那样的男孩,她梦想着父亲的疼爱。只有父亲才会娇纵她包容她永远不会放弃她。   
  第九章 艳情苏州(1)   
  她上楼去,换了一身新装,一件白色丝绸长袖衫,配一条浅紫色的真丝长裤,窄窄的上衣和宽宽的裤管显露一种古风遗韵。她站在穿衣镜前看着自己,真是玉树临风,亭亭玉立。她的皮肤很好,就像透明的古玉,配着清秀的五官,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这时她听到有顾客进店里来。 
  是杨教授。 
  杨教授把一张图纸递给叶蓓。 
  图纸上标着丝绒的质地,注明务请选用“东吴”牌全真丝产品。图纸上还画出了旗袍的款式和盘钮的花样。图纸上还一一列出上海美人的身高和三围,特别强调旗袍开叉的高度必须恰到好处,做到既典雅端庄又不失妩媚风韵。 
  叶蓓拿着图纸眼睛却盯着杨教授。 
  杨教授问她是否有难度。 
  她连连摇着头说,没有没有。 
  杨教授说那就好,师母是个急性子,你就抓紧时间做吧,费用按加急处理好了。 
  罗夫人对叶蓓设计制作的黑丝绒旗袍非常满意,这身装束加上她原本就美丽非凡的脸庞和身段,让她在那些国际学界权威和他们的夫人跟前出尽风头。载誉而归的罗夫人再三关照杨教授代她宴请叶蓓以表谢意。 
  杨教授在“东方渔港”为叶蓓点了龙虾和鲍鱼翅。 
  叶蓓说:“杨教授,其实没必要这样破费,我知道这儿的刀子很快的。” 
  杨教授说:“师母嘱托的事,我不能办的让她没面子。这是师母的意思。” 
  叶蓓说:“杨教授,古人云,有来无往非礼也,请你也给我一次机会,明天晚上我请你去‘小桥流水人家’,那儿价廉物美,环境也很幽雅。” 
  杨教授顿了一下说:“明晚怕不行,我们课题组的专家要开碰头会。” 
  叶蓓说:“那就改在星期六晚上,好不好?” 
  杨教授看着她的眼睛,不好意思再拒绝。 
  一窗水色天光,一门长河风景,水埠石阶把水与居融为一体,只见水中有黑白的倒影,墙上有流水的光晕。服务员小姐的“野妆”和吴侬软语,洋溢着水文化的古风流韵。那门楣上的木刻花纹,石柱上的游龙飞凤,砖刻上的历史典故,以及那陈列在水居庭院里古远的石础、石磨和石碑,无一不向人们展示着吴文化的源远流长。 
  “小桥流水人家”让苏州人寻找失落的梦。 
  叶蓓按照约定的时间,沿着曲曲折折的水长廊往里走,暮色尚未褪尽,两旁早已点起了红灯笼,不是正红,带点微黄的调子。人走在这种颜色里,有一种暧昧的兴奋和期待。 
  长廊尽头是一排临河的豪华包厢,最大的一间,名“水上蓬莱”,里面一群红男绿女,簇拥着一位保养得很好的富态长者。透过珠帘,影影绰绰见一名盘髻仕女正面河吹箫,箫声凄艳哀婉,衬托得繁华似锦的现实宛如南柯一梦。 
  叶蓓预定的包间是最顶头的一个小间,名“人约黄昏后”。进了包厢,叶蓓坐下赶忙拿出一面化妆镜,对镜重新点了唇彩。 
  小姐泡上茶来,是茉莉花茶。叶蓓把镜子放回包里,一边喝茶,一边望着窗外的芭蕉和印在水里的红灯笼。 
  暮色中的古运河比白天多了几分静谧,几分妖娆。粉墙黛瓦的仿古建筑、轻轻摇曳的竹林杨柳、曲折幽深的古栈道、波光流影的花驳岸,在灯光的映衬下,营造着如梦似幻的氛围。 
  杨教授七点整准时到达。“对不起,有一个讲座刚刚结束。” 
  叶蓓忙站起来说:“你又没迟到,不用道歉的。” 
  小姐给杨教授上茶,然后递上印制精美的菜谱。 
  杨教授把菜谱递给叶蓓说:“你来点吧。” 
  叶蓓接过菜谱,问小姐:“有什么特色菜和时鲜菜?” 
  小姐说:“我建议你们点一份‘花好月圆’,这是我们店的招牌菜,小姐吃了美容,先生吃了滋补。” 
  叶蓓说:“就来一份‘花好月圆’。” 
  小姐又问:“上什么酒水?” 
  叶蓓问杨教授喝什么酒。 
  杨教授说:“随便。” 
  叶蓓说:“什么都行,就是随便不行。喝香格里拉.藏秘怎么样?” 
  杨教授说:“行。” 
  叶蓓又对服务员小姐说:“再拿一札鲜榨西瓜汁。” 
  菜上来,五颜六色的煞是好看。有桂花干贝、西芹百合、玫瑰虾仁、芙蓉鸡片、菊花鱿鱼卷、仙人掌炖乌鸡,中间一盘藕圆子,配一枝鲜炸金菊花,黄花绿叶,栩栩如生。 
  叶蓓端了酒,敬杨教授,说:“感谢你上次的盛情款待。” 
  杨教授说:“上次是代师母感谢你,你替她设计制作的旗袍,让她非常满意,她在电话里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一定要请你,而且要请到位。” 
  叶蓓笑。   
  第九章 艳情苏州(2)   
  杨教授又说:“师母的嘱托,不得不照办。” 
  叶蓓说:“我今天点的,可都是家常菜啊,不比那日你点的那些高档菜。” 
  杨教授说:“家常菜好,我喜欢。” 
  叶蓓说:“杨教授,你师娘也太年轻了,三围几乎符合世界小姐选美标准。” 
  杨教授说:“罗师母确实是个大美人。” 
  叶蓓说:“她真的是你师母吗?” 
  杨教授说:“师母还能有假呀?” 
  叶蓓抿着嘴笑,“你导师艳福不浅啊。” 
  杨教授的恩师罗院士,要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参加一个国际性的学术会议,携夫人同往。罗院士的新夫人是上海美人,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对苏州丝绸情有独钟。挑剔的上海美人对满橱柜的时装很失望,为了穿出东方气质和突出她仍然玲珑有致的美妙身段,她觉得只有华贵的黑丝绒旗袍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她理所当然地把这一光荣任务交给了罗院士的苏州弟子杨末子教授。 
  那日杨教授按图索骥寻到“春船载绮罗”。这是一条临河的街,新铺的花岗岩的路面,一字排开许多店铺,有古玩字画和瓷器店,有茶室和咖啡屋,有姹紫嫣红的鲜花店和琳琅满目的布艺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