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不开的冻土—莫斯科保卫战

第27章


重新组建了第16、第5、第43和第49集团军,到10月中旬大约已有9万人。当然,如果要建立一道绵密而坚固的防御,这些兵力显然是不够的。但是最高统帅部已尽了最大努力。为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朱可夫决定首先占领沃洛科拉姆斯克、莫扎伊斯克、小雅罗斯拉韦茨和卡卢加等几个最主要的方向。炮兵和防坦克兵器的主力也集中在这些方向上。为了增大防御纵深,在西方方面军第一梯队的后方完成了大量的工程作业,在所有坦克危险方向上设置了防坦克障碍物,方面军预备队也调到了主要方向上。为削弱德国空军力量,苏军航空兵按最高统帅部命令,于10月11和12日对德军机场实施了袭击。方面军司令部很快就转移到了佩尔胡什科沃,并由此地向方面军地面部队和空军部队架设了电话电报线。最高统帅部的电话线也拉到了该处。这样一来,实质上重建了西方方面军。它担负的历史使命是防守祖国的首都——莫斯科!在10月这个艰难的日子里,
  西方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发出了告军队书:
  “同志们!在我国面临危险的严酷时刻,每一个军人的生命应该属于祖国。祖国要求我们每一个人贡献出最大的力量,发扬英勇顽强、英雄主义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祖国号召我们要成为无法摧毁的铜墙铁壁,堵住法西斯匪帮去莫斯科的道路。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强警惕性,铁的纪律,组织性,坚决果断的行动,必胜的信心和随时准备自我牺牲的精神。”
  从10 月13 日起,在通向莫斯科的所有重要作战方向上都开始了激烈的战斗。尤其是在诺沃扎维多夫斯基——克林——伊斯特拉水库——伊斯特拉——红帕赫拉——谢尔普霍夫——阿列克辛这一条主要防线上,战斗更为激烈。具有决定意义的时刻来到了。
  博罗季诺距莫斯科120 多公里,这个地方是个古战场。早在1812 年拿破仑大军进犯莫斯科时,库图佐夫曾率军在此地与法军决战。当时俄法两军20万人杀得昏天黑地,血流成河,俄军守住了阵地,给法军以重创。此地便也随之名垂千古了。谁能想到,130 年后,库图佐夫的后代又会在这里再次坚守祖先战斗过的阵地,与侵略者展开了一场恶战。
  坚守博罗季诺阵地的是由波洛苏欣上校指挥的步兵第32 师。由莫斯科“镰刀锤子”工厂的工人组成的三个民兵营和一个减员严重的坦克营,也归波洛苏欣指挥。第32 步兵师是刚刚从远东军区日夜兼程赶到这里的,齐装满员,生气勃勃,自然成了主力。
  波洛苏欣让坦克营的18 辆坦克隐蔽在阵地左侧的一片小树林里,准备出其不意的进攻敌人侧翼。留下民兵营作为预备队。布置停当,就听一阵马达轰呜声由远而近,转眼间几架“美塞什密特”轰炸机几乎擦着树梢,呼啸着从阵地上掠过,四周立即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波洛苏欣举起望远镜一看,只见远处尘土飞扬,画着“铁十字”符号的坦克群在前面开路,装甲车紧随其后,三轮摩托掺杂其问,向这边滚滚压来。波洛苏欣转身大声告诉通信员:“德国法西斯来了,告诉炮兵团长,瞄准了给我来个集束射!”
  炮兵阵地上,团长姆拉采夫迅速定好标尺,下达了射击命令,反坦克炮一阵集束射,立即有几辆德国坦克起火不动了,但大多数坦克仍旧全速冲击,并且开火还击。几发炮弹落在炮兵阵地,与师指挥所和各炮位的电话线被炸断了。姆拉采夫一急之下跳出掩体,对着下一个掩体的战士喊道:“听我的命令,往下传,标尺80——,”一个战士跃出掩体,朝着下一个掩体重复着姆拉采夫的命令,就这样一个接一个传下去,一直传到每个炮位。姆拉采夫又大喊一声:“集束——射!”于是就像在山谷中喊了一声似的,“集束——射!”的喊声此伏彼起在阵地上回荡。几乎是同时,双方的炮弹都落地开花了,双方的阵地都硝烟弥漫。
  德军队形中有几辆装甲车中弹起火,坐在车里的德国兵,大叫着从浓烟中钻出来,向后奔逃;苏军阵地,几个跃出掩体传达命令的士兵被弹片击中,扑倒在地。这时,有几辆德军的坦克已经冲到了苏军阵地前沿。同时,波洛苏欣从观察所中发现,在炮火拦截下,德军殿后的装甲车和摩托车与开路的坦克部队之间距离拉大了,德军的主要部队现在正失去了坦克的掩护,暴露出了侧翼。于是一面下令组织力量干掉冲到阵地前沿的坦克,一面冲着通信兵大喊:“德国人侧翼暴露了,命令坦克营,出击!”
  早先隐蔽在小树林的苏军坦克手们,早就等得不耐烦了,接到命令,马上全速开动,杀将出来。
  德军被突如其来的苏军坦克打了个措手不及,队形被拦腰切断。有的夺路而逃,不择方向:有的掉头向后,躲避炮火;有的忙中出错,不是熄火抛锚,就是撞到了一起,整个战斗队形乱成一锅粥,苏军坦克兵乘机扩大战果,又报销了几辆装甲车。坦克营长刚要命令追击,忽然觉得坦克随着四周的土地不断的跳动,经验告诉他,这是敌人用重炮或是飞机投弹进行还击了。他马上下令:“全体撤退,退回树林隐蔽..!”话还没说完,就觉得坦克象是被谁推了一把地一跳,不动了。他使劲推拉了两下操纵杆,没有一点反应。他骂了一句,下令弃车转移。等他最后一个钻出坦克,飞机的怪叫声,炸弹的爆炸,立即劈头盖脸地撞击着耳膜。
  双方正杀得难解难分之际,师部观察所外面的战壕里传来一名男子愉快的话声:“清问你们的指挥员在哪儿,我带着姑娘们慰问大家来了。随着声音,一个大个子上尉走进观察所。见到波洛苏欣军衔最高,一个立正:“第59 独立炮兵营营长叶戈罗夫向你报告,我营路过此地,请问是否需要帮助?”说着,冲波洛苏欣挤了挤眼睛。
  波洛苏欣礼也没还,没好气地说:“什么他妈的姑娘们,你带她们到这儿来干吗?这是什么地方?乘我还没发火,带上姑娘们见你的鬼去吧!”
  叶戈罗夫莫名其妙,不知道这位上校为什么这么大火。他眨着眼睛,结结巴巴地说:“上..校同志,您..您大概搞..错了,我说的姑娘不是别人,而是‘卡秋莎’..,对.就是那管火箭炮..”他的手朝观察所外面指了指。
  “什么火箭炮?能发射吗?”波洛苏欣一下子来了精神。
  “瞧您说的,不能发射我上这儿来干吗,您没见过‘卡秋莎’?那好,我马上安排一次齐射,让您和战士们开开眼,让德国鬼子尝尝苦头!”叶戈罗夫迅速恢复了刚才的愉快语调。
  “就一次齐射?太少了,干吗不多打几发?”波洛苏欣还有点不满足。
  “这就足够了,上校同志。德国鬼子肯定屁滚尿流!对了,也跟我们前沿的战士们打个招呼,别吓着他们,这些‘姑娘们’干起活来动静可大罗。”说完调皮地挤挤眼睛,一转身钻出了观察所。
  波洛苏欣拿起望远镜凑近观察孔,他看到德军又恢复了进攻的队形,七八十辆坦克,拖着一道烟尘,向自己的阵地冲来。忽然他觉得脚下的土地颤动了一下,然后就听到头顶上响起一串他从没有听到过的怪叫,就像成千上万的人同时撕裂了手中的布条一样,随即一条条刺眼的火龙,划破天空卷起一阵热浪,裹着细小的沙石、草根、落叶迎面扑来,使波洛苏欣和身旁的几个人,不约而同地从观察孔前后退了一步,还没等他们站稳,倏地,犹如平地落下一串霹雳,闪电般的亮光透过观察孔把昏暗的观察所刹那间照得雪白一片,棚顶和四壁扑扑赣蔽落下溜溜泥土,耳膜被巨大的爆炸声震得嗡嗡直响,一下子什么都听不见了。
  “卡秋莎!这就是我们的卡秋莎!”波洛苏欣大喊了一声,也不知道别人都听见没有,一步跨到观察孔前,举起望远镜一看,哪儿还看得见德军的影子呀,刚才还是尘土飞扬的地方现在成了一片火海,火焰窜起三四米高,从左到右,形成了一道火幕,一道火墙。火光上面,是一股浓浓的黑烟,翻腾直上,遮天蔽日。借助望远镜,波洛苏欣看到德军一辆坦哀被炸得翻了个,履带朝天,炮塔在下;相隔不远处的另一辆坦克,上半截被炸得不知去向,只剩下履带之下的部分,秃秃地被烈火所包围。还有一辆装甲车,车头没了,
  只剩下后半部,被大火烧得通红。他粗粗一算,就这一次齐射,就报销了敖人20 多辆坦克和装甲车。波洛苏欣鼓动双拳,高兴得大喊大叫:“卡秋莎!真带劲!卡秋莎!卡秋莎,亲爱的,可真行啊!嘿!你们快来看哪!”
  就这样,在博罗季诺地区,波洛苏欣指挥的部队把力量上绝对优势的敌人挡住了整整5 天。
  与此差不多同时,在博罗季诺以北的沃洛科拉姆斯克,仗打的也是惨烈异常。
  在沃洛科拉姆斯克方向上,敌人先是加强的第5 集团军后又增加2 个摩托化军实施进攻。德军仗着掌握着优势,全然没把这里的苏军放在眼里。第一次的冲锋集中了50 辆坦克,坦克之间还有一辆吉普车,车顶上固定着两个高声喇叭,喇叭里不停地播放着瓦格纳的乐曲,坦克伴着悠扬的乐曲隆隆开着,倒像是一次阅兵而不是正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战争。
  受命守卫沃洛科拉姆斯克地区的是第16 集团军所属的316 步兵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