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常好月常圆人长久

第4章


 
  她讲了几个实例,反问少女学生有什么意见,得到热烈反应。 
  一个小时过去,同学们没有离去意向,教室外站满人,连其他老师都来参加座谈,愿闻其详。 
  座谈会终于结束,胡老师大为兴奋:“以后得常常举行这种有益讲座。” 
  乃娟有点倦。 
  “我最赞成婚姻比婚礼重要部分。” 
  “一般年轻女性甚至以为婚姻即婚礼,只求婚礼成功,无暇顾及其他。” 
  “二十多岁结婚是太早了,心智尚未成熟,如何应付艰巨变化?” 
  “迟婚是好事。” 
  “但是,生育问题呢?” 
  “所以高龄产妇越来越多。” 
  “这又不公平了,四十岁做母亲,人讥老蚌生珠,四十岁做父亲又如何?” 
  “老当益壮。” 
  大家呵呵笑起来。 
  乃娟在笑声中告辞。 
  走向学校停车场,她发觉身后有人。 
  她警惕地转过头去,看到一个穿白衬衫卡其裤、剪平头的男子。   
  花常好月常圆人长久 一(8)   
  有点面熟,是谁呢? 
  对方赞道:“讲得好极了。” 
  乃娟谦逊答:“不过是集中了几位专家意见,人家早已著书立传,不过每段际遇都有不同之处,尽信书不如无书,还得凭当事人机智。” 
  “秘诀是忍耐吧?” 
  “我想是。一位太太说过,必须在忍无可忍之际,重新再忍。” 
  这人是谁呢?是女校的老师吧。 
  那人见她略有踌躇,知道她仍然想不起他是谁,未免惆怅,因此说:“我是李至中。” 
  她朝他点点头,上车。 
  李至中问她:“有空一起喝杯咖啡吗?” 
  乃娟觉得他唐突。 
  “呵,”她说,“我还有点事。” 
  赶快把车开走。 
  好像在几个不同地方见过这李某,真巧合。 
  乃娟的确有事。 
  她约了师傅诉说心事。 
  谌教授已经退休,看见得意门生来访,十分高兴。 
  乃娟提着硕大果篮进屋。 
  教授斟出香茗。 
  “这茶里有欲望果,香不可言。” 
  乃娟捧杯深深嗅闻。 
  宽敞书房里只有两张沙发和一张大书桌,长窗外树影婆娑,紫藤花垂有尺多长,不知名的昆虫吱吱鸣叫,书房成为谈心最好的地方。 
  教授穿蓝布长衫,梳髻,保养得很好,却绝无意图使自己看上去比真实年龄年轻,分外庄重智慧。 
  她轻轻问乃娟:“仍然没有勇气走到他面前自我介绍?” 
  乃娟一只耳朵发痒。 
  半晌她才说:“能够看他一眼已经很好。” 
  教授微笑。 
  乃娟解释:“在那样英俊可亲、几乎完美的他的面前,未免自卑。” 
  “你怎么知道他性格完美?你看到的不过是表面。” 
  “从未见过他对老人、小孩有一丝不耐烦。” 
  “那是他的工作,有人一下班就原形毕露。” 
  “我想他不是那样的人。” 
  “你把他想得太好。” 
  “也许是。” 
  “明天试试走过去同他说话。” 
  乃娟用手掩住脸:“不,不。” 
  “为什么?” 
  “我其貌不扬,何必自讨没趣。” 
  教授微笑:“但愿每个人看自己都有这样的谦卑。” 
  “不认识反而好。坐在人群里,他不知道有我这样一个人,我没有负担,随时可以去看他,又能自由消失,大家都不觉尴尬。” 
  教授温和地说:“平日英姿飒爽的你,竟也会有腼腆的时候。” 
  “教授,这是一般人口中的暗恋吧?” 
  “乃娟,你的层次不同,我代你分析:你因为在工作上接触太多怨偶,故此对感情失望,不想进一步发展。” 
  “真的,原来世上并无美满婚姻,只看当事人可以容忍到什么地步。” 
  “嘘,千万不要说出去。” 
  谌教授也是独身,她自然是个明白人。 
  乃娟轻轻说:“工作上毫无突破,如果可以尾随这些问题夫妇回家,追究他们的分歧原因,才是真正的辅导员。” 
  “清官也审不了家庭事,来,我做了下午茶。” 
  乃娟的胃口一直欠佳,平日只吃一点点,而且,也不计较味道。 
  她对教授说:“有一对夫妇互相抱怨对方不煮三餐,我也希望男伴懂得烹饪,贡献三菜一汤。” 
  谌教授说:“我很庆幸有个老厨子。” 
  乃娟本来有许多话说,但是吃完点心,胃填得饱饱的,感慨、唏嘘忽然都比较遥远了,牢骚也就减少。 
  她告辞驾车回家。 
  驶到一半,天下起雷雨来,乃娟急急回家关窗,客厅已经溅湿一角。那亚热带的雨下得像面筋似白哗哗,许多人家晾在露台外的衣服来不及收,在风雨中挣扎飘摇,像一群顽皮的街童。 
  谁家在听收音机,隐约幽怨的歌声传来:为什么,不见你,再来我家门,盼望你,告诉我,初恋的情人……   
  花常好月常圆人长久 一(9)   
  乃娟在露台前听雨,蜷缩到沙发上,悄悄睡熟。 
  她盼望有一双温柔手轻轻替她盖上毯子。 
  乃娟觉得她心灵有小小一部分尚未进化,是一个旧式女子,庭院深深,独守闺中,对异性有无限憧憬。 
  第二天一早起来,淋浴时不慎打翻了香水瓶子,溅得一身都是,乃娟连忙冲洗,出门时仍然觉得太香太招摇。 
  那日,寻求辅导的一对夫妻为金钱纷争。 
  一定是主任调错他们来她处。 
  他们应当往魏华博士的办公室,他才是经济问题专家。 
  这一对夫妇吵得乃娟耳朵嗡嗡响。 
  “我们结婚后便把收入存进联名账户,可是三年来她一直把两份薪水花光光,她毫不吝惜地那样买首饰衣物,我得兼职偿还房屋贷款,苦不堪言。” 
  那年轻的妻子不满地说:“女人买几件衣服很普通,没理由叫我把收入买电器家具。” 
  乃娟怔怔地看着这一对拒绝长大、心态未成熟的男女。 
  魏华会怎么说? 
  乃娟苦苦思索。 
  室内静下来,那夫妇全神贯注看着乃娟,等待她的忠告。 
  乃娟咳嗽一声。 
  “夫妻最好分开账户存钱。” 
  “但是,一女一男结婚后不是已经合为一体了吗?” 
  乃娟看着他俩:“那是形容词,指二人共患难同进退。但无论在精神或肉体上,你们仍然是个体。” 
  他们愣住。 
  “两个人应留有空间,尤其在金钱上,各人有花钱自由,互不干涉。联名账户引起的烦恼最多。” 
  “那么,谁负责房屋贷款?” 
  “结婚之前,你们没谈过这个问题?” 
  他们面面相觑。 
  男方说:“一人一半。” 
  女方拉下脸来:“明日我即回娘家。” 
  乃娟说:“只有双方都是负责任的成熟人士,才可拥有联名账户,而且账户中需有大量存款,否则,财政独立,顿少纷争。” 
  他们沉默。 
  “你俩对对方的期望太高了,难免失望。” 
  时间到了,他们站起来告辞。 
  谭心进来说:“真是当头棒喝,原来即使婚后,也不能不分彼此。” 
  乃娟微笑,自书架取下一本著作:“这是魏华博士的著作:《婚后十大理财要诀》,借给你拜读。” 
  “房产呢,可否联名?” 
  “我不知道,待我问魏博士。” 
  “子女呢?子女才真正应该联名,为什么要硬性规定追随父姓?” 
  “嗯,牵涉甚广。” 
  谭心说:“在这个办公室做久了,简直不敢结婚。专家们的意见太过理性,婚姻不是合作做生意,何来这许多条文?” 
  “你如不怕吃亏,那就勇往直前。” 
  谭心想了一会儿:“那也不行,我有女友被骗被弃,就是因为全无防范。” 
  乃娟笑了。 
  谭心问:“你呢,吴小姐,你会把私蓄共用吗?” 
  “我总希望对方可以同我一样养活自己。” 
  谭心点点头。 
  乃娟叹口气。 
  “接着是一位李至中先生。” 
  李至中?名字再熟不过。 
  然而,这是一个最平凡不过的名字:李是大姓,中是华人父母喜爱的字眼:中庸、折中、中原、中肯、中间落墨…… 
  “请他进来。” 
  一见面就想起来了,正是那个时时碰见的穿白衬衫卡其裤的年轻人。 
  乃娟笑:“李先生你好,李太太呢?” 
  “对不起,她爽约,她忽然一声不响回洛杉矶的娘家去了。” 
  呵,问题不小。 
  “你们之间有什么问题?” 
  李至中用手揉了揉面孔,像是不知如何开口。 
  “结婚多久?” 
  “呃,两年左右。” 
  “有孩子吗?” 
  “没有。” 
  “那么,事情好办得多。”   
  花常好月常圆人长久 一(10)   
  “这是许多夫妇都推迟生育的原因吧?” 
  乃娟笑笑:“李先生做什么职业?” 
  “文职,不需穿制服,但很多时候在户外见客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