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100位首富人物发迹史

第84章


既来之,则安之。李维·施特劳斯还是决定留下来。犹太人的血液使得李维·施特劳斯天生具备了经商的经验,他决定放弃从沙土里淘金的工作。他想,要想在这里真正的赚到钱,不是在沙土里,而是从那些淘金工人的身上,才能淘出真正的金子出来。就这样,李维·施特劳斯用身上所有的钱物,开办起一家专门销售淘金工人日用百货的小商店。 
1978年,有两位小说家根据李维·施特劳斯的身世写成了情节起伏跌宕的爱情小说,这样一来,便给这位牛仔大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得本来就对牛仔装非常迷恋的人们,开始对李维·施特劳斯的牛仔裤几近痴迷,穿牛仔装几乎变成每个年轻人的一种时尚。一时间,世界上掀起了一股牛仔文化热。 
无心插柳柳成荫 
小商店开业以后,李维·施特劳斯整日忙着进货和销货,十分辛苦,但这个小商店的利润也十分丰厚。由于李维·施特劳斯的勤劳,小商店渐渐地拥有了一笔积蓄。为了增加利润,李维·施特劳斯便把这些资金都投入了进去,用来扩展业务。由于当时的淘金者很多,用来搭帐篷和马车篷的帆布也很畅销,李维·施特劳斯便乘船去购置了一大批帆布,来到淘金工地。可是没想到,采购的货物刚一下船,小百货品就被抢购一空,而帆布却无人问津。 
一天,李维·施特劳斯见一位淘金工人向商店走来,就赶紧迎上前去拉住这位工人的手,热情地问道:"您是来买帆布搭帐篷的吗?""我不需要再建一个帐篷。"淘金工人摇摇头,"你为什么不带些裤子来呢?""裤子?为什么要带裤子来?"李维·施特劳斯大感惊奇。"不经穿的裤子对挖矿的人来说是一钱不值的。"这位淘金工人唠叨道,"现在矿工们穿的裤子都是棉布做的,不耐穿,很快就会被磨破。"他忽然建议道:"如果用这些帆布来做成裤子,既结实又耐磨,说不定会大受欢迎。" 
淘金工人走后,李维·施特劳斯好好地想了这位工人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如果把这些帆布加工成裤子的话,这些帆布不就可以全部卖出去了? 
李维·施特劳斯抱着试试看的念头,找回这位淘金工人,把他带到了裁缝店,用帆布为他免费做了一条裤子。没多久,裤子就做好了,这位淘金工人穿上结实的帆布工装裤很是兴奋,逢人就讲"李维氏裤子"。显然,这条裤子比别的裤子结实多了,再经过这位淘金者一宣传,这条裤子便变得神奇无比了。于是,人们纷纷前来询问,李维·施特劳斯当机立断,把剩余的帐篷布全部加工成了工装裤,结果很快被抢购一空。 
这次成功以后,李维·施特劳斯萌发了专为矿工生产这种"李维氏工装裤"的念头。他毅然放弃了小百货店,用微薄的资金开办了"李维·施特劳斯公司",以淘金工人为对象,开始大批量地生产和销售这种既结实又耐磨的工装裤。没想到,销售量还非常可观。经过仔细的观察,李维·施特劳斯认为,帆布虽然结实耐磨,但它不柔软,穿在身上不是那么舒服;在样式上工装裤比较单调而且肥胖不得体。李维·施特劳斯以商人特有的敏感,开始改进工装裤的面料和样式。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 
1847年,李维·施特劳斯虽然跟随着家人来到美国,但他还是跟欧洲的亲戚们保持着联系。他通过亲戚了解到,一个叫涅曼的法国人发明了一种叫做"尼姆靛蓝斜纹棉哔叽"的蓝白相间的斜纹粗棉布,在欧洲很受欢迎。听到这个消息的李维·施特劳斯如获至宝,他毫不犹豫地从法国进口这种布料作为工装裤的专用面料。经过李维·施特劳斯的大胆想像以后,他决定对这些工装裤做一次样式上的改观。结果,由新式面料生产出来的裤子,不但结实耐磨,柔软紧身,而且样式也显得漂亮多了,再次深受淘金工人的欢迎! 
一时间,这种工装裤在西部的淘金工人、农机工人以及牛仔中间广为流传。人们也把这种裤子改了叫法,叫做IEAl呢,这一度成为工装裤的代名词。这种叫法对工装裤的进一步流行起到了不错的宣传作用;加之靛蓝色在欧洲原始时代,是和宗教信仰有着密切关系的颜色。所以这种颜色对牛仔裤的流行欧洲,也起着潜在的帮助作用。 
李维·施特劳斯还紧密结合淘金工人的劳动特点,不断地对工装裤进行改进。淘金工人在劳动过程中,经常把认为含有金子的矿石样品放进裤袋,以至用线缝制的裤袋因磨损严重经常断线裂开。有一次,一位名叫戴维斯的裁缝发现淘金工人埃克的裤兜被矿石撑破,使用黄铜铆钉对裤兜进行加固,这里的黄铜,实际上是铜和锌的合金材料,坚固结实,把它们钉在裤兜上方两角上,不仅牢固,还能起着修饰作用。这样一来,工装裤显得更加美观大方了。 
为了保证裤兜不会从中间断线,戴维斯还采用对裤兜四周进行皮革镶边的办法,对裤兜进一步加固,效果十分明显。李维·施特劳斯十分重视戴维斯的这项发明,他找到戴维斯,请他把所有的工装裤加上黄铜铆钉。 
走向辉煌 
1873年,李维·施特劳斯和戴维斯达成合作协议,把他们钉有铆钉的李维氏靛蓝工装裤申请了专利。经过改进,李维·施特劳斯所发明的工装裤逐渐具有了今天牛仔裤所特有的样式。 
与此同时,李维·施特劳斯开始注意对工装裤内在质量的宣传。他为工装裤注册了一个图形商标,上半部的文字说明是"惟一获得铆钉加固专利的工装裤",下半部是一条李维氏工装裤的图形,裤腰两边各拴着一匹马,马旁边各有一名工人扬鞭催赶--其寓意是两匹马也不能把图面上的裤子撕开。图形商标上还有这样的广告语:"撕不开就是撕不开。" 
这样极有视觉冲击力的设计,引起了人们普遍的注意。有趣的是,总有一些农民较真,套上马来撕李维氏工装裤。只要有人来,李维·施特劳斯总是十分热情地送去一条新的工装裤,以示感谢。而套马来撕工装裤本身,又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李维·施特劳斯的工装裤的样式越来越漂亮,公司越办越红火。当淘金工人进城休假时,他们身上的这种工装裤引起了市民的注意,一时间工装裤不仅受淘金工人的欢迎,同时还受到了美国社会普通大众的钟爱。牛仔、大学生、城市青年也纷纷购买李维氏工装裤。渐渐地,这种服装在美国成为一种时髦的服装。 
二战以后,美国社会各种运动风起云涌,妇女解放运动、学生运动、嬉皮士风潮、反越战运动此起彼伏,在各项运动中,多次出现警察与青年学生、警察与普通民众的冲突。在对峙中,李维氏工装裤的方便、灵活性被充分地展现出来--李维氏工装裤就这样逐渐成为年轻化、大众化和青春魅力的象征,社会各阶层的人,不分身份和地位,都开始接受李维氏工装裤。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西部电影广受欢迎。李维公司趁机把工装裤穿到好莱坞的电影明星身上,而这些好莱坞电影明星在电影中多扮演英俊潇洒、行侠仗义的西部牛仔形象。于是,李维氏工装裤的名称逐渐成为"牛仔裤"。 
通过电影明星的介绍,美国东部地区也开始把拥有一条牛仔裤当做一种时尚了。在驳斥上流人物对牛仔裤的指责时,李维公司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为牛仔裤正名。他们一方面宣传牛仔裤的结实耐穿,美观舒适,是"最佳打扮";另一方面则结合美国的各项社会运动,把牛仔裤说成是民主、自由的象征,甚至把牛仔裤包装成为一种"牛仔裤文化"。在强大的宣传攻势下,牛仔裤很快从美国的西部流行到南部,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牛仔裤不仅红遍了美国,还逐步走向了世界。 
李维·施特劳斯牛仔裤制造公司的创办人的后代罗伯特·哈斯与他的家族拥有价值82亿美元的财富。 
078法国时装女皇:卡布里埃·沙涅尔 
卡布里埃·莎涅尔在世界时装业中独占鳌头达60年之久。卡布里埃·莎涅尔被世为长盛不衰的"巴黎时装女皇"。作为世界时装之都的巴黎,以其斑斓多姿的时装驰名全球,领导着世界时装的新潮流。然而,在20世纪初期,巴黎服装界却是一派死气沉沉的景象。这时,一位名叫卡布里埃·莎涅尔的女性,硬是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这迂腐的服装界里闯出了一片全新的领地。 
灾难的童年孤儿院长大 
1883年8月19日,卡布里埃·莎涅尔出生在法国西南部的小镇索米尔。她父亲是个小批发商,母亲生下她不久,父亲就遗弃了她们。母亲含辛茹苦,好不容易把她拉扯到6岁。一场大病之后,母亲不幸去世,莎涅尔成了一个孤儿,被送进了当地教会办的孤儿院。莎涅尔16岁时,耐不住孤儿院与世隔绝的生活,在一天夜里勇敢地翻出院墙,跑到离家乡较远的穆兰小镇上开始了她独立的、全新的生活。 
这期间,当地有个名叫艾蒂安·巴尔桑的富家子弟,与莎涅尔一见钟情,两人迅速坠入爱河。莎涅尔不愿拘囿于狭小的穆兰小镇,迫切地想出去见见大世面。于是,在20世纪初,巴尔桑把乡下孤女莎涅尔带到了世界大都市巴黎。一到巴黎,莎涅尔就为眼前光怪陆离的一切眼花缭乱,激动不已。最初的激动和新鲜感过去之后,聪明且善于思考的莎涅尔对巴黎有了自己理性的打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