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映面宋美龄

第17章


 
  历史记住了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每一个人。 
  历史记住了张学良、杨虎城。 
  历史也记住了宋美龄! 
  日本侵略者和中国的“亲日派”曾以此攻击宋美龄是“英美派”,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为了“英美的利益”。但不管怎样,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改变了中国现代史的走向。而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采取与“英美结盟”的战略,确实是当时中华民族利益之所在。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被蒋介石的亲信们说成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当时,宋美龄深明大义,积极奔走,在客观上对于促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起了积极作用。这是历史所不能否认的。 
  美国《时代》杂志宣称蒋介石和宋美龄是1937年的杰出人物,并把他们的照片印在了1938年第一期《时代》杂志封面上,“作为新闻人物伉俪”。宋美龄当时成为了引人注目的国际名人。 
  美国外交官约翰·佩顿·戴维斯说,宋美龄在西安,表现出“具有一种要是在前一个时代就会把她推上皇位的气质”。   
  三、出生入死(1)   
  宋美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 
  在蒋介石身边,家居中的她温文尔雅,出口便是“darling(英语:亲爱的)”,其贤淑之风,谁敢说她不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女人? 
  宋美龄毕竟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 
  是她,发起和领导了中国妇女的抗战运动;是她,站在国内外的外交舞台上为中华民族的抗战大声疾呼,动员广大民众,争取国际支持。其干云豪情,其凛凛声威,谁敢说她只是一个普通女人。 
  抗战时期的宋美龄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比男子汉还男子汉的中国人!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在枪林弹雨之中,宋美龄简直是个英雄。 
  抗日战争时期宋美龄多次上前线,几次差点送了命。在生死关头,没有丝毫怯意,只有凛凛大义。 
  在淞沪抗战期间,宋美龄执意留在南京,一直陪着蒋介石住在美龄宫,也就是南京中山陵树木深处的一幢别墅。别墅有小屋数间,日寇飞机曾多次轰炸这里, 炸弹把距别墅仅十步之远的另一小屋炸成平地。这是最危险的一次,宋霭龄担心妹妹的安全,亲自赶到别墅来劝宋美龄随孔家先去武汉。对此,宋美龄婉言谢绝,坚决不走。 
  桂永清军长被蒋介石下死命令24小时内夺回兰封县城,手下两个师的兵力拼死强攻,全部阵亡。桂与部下光杆师长李良荣相对无言、泪如雨下之时,头带钢盔、身着军服的宋美龄竟然出现在阵地上。 
  在71军死守河南富金山的第九天,前沿阵地战壕里的团长沈芝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夫人,您……您……您怎么来这儿啦!”军长宋希廉闻报后要来奉陪,被宋美龄严令挡在了山头指挥部。宋美龄不但带来了最急需的武器弹药,还带来了蒋介石的亲笔信,还有自己真情的勉励:“你们打得好!打得日寇闻风丧胆!" 在九江万家岭吴奇伟的第四军前沿阵地上,宋美龄和军长夫人龙文娱两位女中豪杰“军服绑腿,步履矫健”,出没在日寇飞机狂轰滥炸中,炸弹在头顶呼啸、在身边爆炸。一次,仅差一步之遥,便可能被炸得粉身碎骨。有人劝她撤离,她说:“这是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之战,我正该上火线。” 
  淞沪会战前线某中国守军阵地,官兵们正在利用日军飞机轰炸的间隙抢修工事。 
  突然,一辆运输卡车在那里停下来,从车上走下一位妇女,她穿着卡其布的紧身衣和马裤,上身外罩一件纹皮外褂,一头梳理得很整齐的秀发在脑后挽成一个发髻。士兵们被眼前这一景象惊呆了,直愣愣地注视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这位妇女就是“中国妇女慰劳总会”会长宋美龄。她代表慰劳总会到前沿阵地来向战士们祝贺国庆节(双十节),并给将士们带来了慰劳总会捐送的大批慰劳品,其中包括1000件棉衣,500条军毯和2000卷纱布,以及一些可可糖和苹果等。 
  谁也没有想到“第一夫人”会突然出现在战火纷飞的前沿阵地上,这令官兵们受宠若惊。指挥官恭恭敬敬地将第一夫人领到一间作为临时总部的农舍里,这间农舍,除了几条长板凳,一张靠背椅和一张方桌外,别无他物。宋美龄在那张惟一有靠背的椅子上坐下,军官们整整齐齐地坐在长条凳上。 
  “夫人,您冒着这么大的危险,把慰劳品送到这儿,我真佩服您的勇气,我代表弟兄们感谢您的盛意。您的到来,激励了我们为国抗战的勇气,我们一定英勇杀敌!”指挥官激动地说。 
  就在此时,一阵阵巨大的爆炸声在屋外响起,这间农舍被震得摇摇欲倒,似乎随时都有塌陷的可能。宋美龄遇乱不惊,异常镇定地说:“我们不能随时像你们这样到前线作战,所以,只好做点慰劳的工作。” 
  那天,宋美龄是在前线吃的午饭。饭后,她让指挥官领着她参观了该阵地的地下工事。 
  10月12日,天刚下过一场小雨,天空并没有放晴,依旧雾气沉沉,宋美龄再次来到上海前线看望伤兵。她穿着一件普通衬衣和一条蓝色羊毛便裤,如同一位普通妇女,在端纳和一名副官的陪同下,乘坐一辆马力很大的汽车,后面跟着一辆黑色轿车,车上坐着军医及警务人员。两辆轿车,一前一后,飞驰在雨路上。 
  连日的奔波,使宋美龄身体多有不适,面现倦容。副官看出了夫人身体不舒服,劝说道:“夫人,我看您脸色不好,关于前线视察的事就免了吧?” 
  “工作已经安排好了,前方已通知了,你说说,我怎么能扫了他们的兴呢?” 
  轿车缓缓下了公路,驶上了乡间小路,土路泥泞,越来越不好走。坑坑洼洼的土路上还不时出现几个大炮弹坑,车子像扭秧歌似地缓缓前行。行不多远,就要停下来,刮去车轮上的淤泥。 
  “倒霉的路!”宋美龄咒骂道。 
  “夫人,过了这段路,到前面就好了。”副官指着前方的路安慰道。 
  车子终于开出了泥泞路段,驶上了沙石路,在宋美龄的叮嘱下,车子加快了速度。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车子即将要到达下观村的时候,一阵尖利的空袭警报震耳欲聋,似乎连同大地一起跟着颤抖。 
  “小伙子,不要紧,飞机离这里至少还有半小时的路程,我们还有足够的准备时间,”每每到这种时候,宋美龄都显得异常镇静。她安慰着司机,同时也是安慰她自己。   
  三、出生入死(2)   
  司机加快了速度,想早点离开这是非之地,可偏偏不巧,小车又陷在路边的一个弹坑里,司机开足马力,冲出弹坑后,前轮又撞到了一个土包上面。司机惊惶失措,结果失去了控制的小车,翻出了公路。车里人从座位上被甩了出去,端纳感到自己“腾”了起来,而且看到夫人和副官的身体从他眼前飞掠出去。一切来得太突然了,强大的撞击力使司机的头猛撞到车壁玻璃上,玻璃破碎,涂满了鲜血。 
  端纳摔倒在翻倒的小车旁,大腿流血不止,他已顾不上自己的伤痛,醒来后的第一意识就是:“夫人怎么样了?”他忍住自己的伤痛,来到宋美龄面前,只见她躺在一个泥潭里,失去了知觉,脸上满是泥巴,眼睛紧闭,衣服也被撕破,脸色苍白,一动也不动…… 
  端纳用尽全身的力气,把四肢瘫痪的宋美龄拉出泥潭,弯下身去静听她的呼吸。 
  突然,端纳听见了宋美龄微弱的心跳声,他惊喜地叫了起来,在胸口胡乱地划十字:“上帝保佑,夫人还活着,活着!” 
  在随行军医的急忙抢救下,宋美龄的心率一点点加强,渐渐地苏醒过来,她微微动了动嘴唇,呻吟了一声,望着端纳。 
  尽管浑身伤痛,腿部疼得抽搐,宋美龄仍然咬牙坚持,“快,把车子往前方开! 
  “ 
  当晚10点,车子终于驶进了前线战场,宋美龄忍着伤疼,站在炮车上,给一支阻击部队发表了生动的演说。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今天,因车子在途中出了点事故,四肢筋骨扭伤,衣服也破了,我没能保持完美形象与大家见面,请诸位原谅!”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宋美龄的生动演讲,多次被官兵们暴风雨般的掌声所淹没。 
  因伤情过重,她演讲无法作手势,连嘴巴也发涩发干,剧烈的疼痛使她好几次险些昏厥过去。身旁的官兵不时用湿毛巾揩干她额上滚落的汗珠,演讲在继续进行。 
  “杀死鬼子!反对侵略!” 
  “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万岁!” 
  庄严的口号声此起彼伏,惊天动地。 
  此时,宋美龄也忘记了伤疼,她被官兵的正义呼声感动了。 
  演讲到达高潮时,宋美龄突然把话停了下来。她当众叫出一个少尉排长问道:“在战场上,我问你,你是怎样指挥你的士兵的?” 
  “报告夫人,”少尉排长走出军列,“啪”地立正敬礼后说道:“我是这样指挥的:弟兄们,往前冲啊!” 
  宋美龄笑着摇摇头,纠正道:“你应该这样喊:弟兄们,跟我来!” 
  “弟兄们,跟我来!”“第一夫人”提出的战斗口号,在官兵中引起了强烈的震动,这成了杀敌的动员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