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映面宋美龄

第18章


官兵们狂呼起来,口号声震耳欲聋,有着排山倒海之势。 
  望着狂欢的人们,宋美龄突然眼冒金星,天地都旋转起来…… 
  当她再次醒来时,已躺在一家医院的病床上。 
  经检查,宋美龄的筋骨严重扭伤,肋骨摔断了数根,颅骨受到了震荡。香港来的医生为她动了手术。 
  宋美龄从此落下了腰痛的毛病,每逢天气骤变,腰部就会酸痛不已。 
  海外也有评论家说,宋美龄在抗战时期扮演女中豪杰,到处奔走呼吁,是好出风头的个性所致,是政坛作秀。但他们也不想一想,纵然虚荣心超强,哪个女人又会拿性命当玩具,去铁血交飞的前线作秀呢?这种作秀,需要的是勇气、胆略,乃至于生命!   
  四、冷暖外交(1)   
  艰苦的八年抗战,国共两党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抗战,需要巨额的军费开支。 
  谁能争取美援?谁是最适合的使者?蒋介石把这一重任托咐给了夫人宋美龄。 
  从小留学美国,一口流利美国英语,比美国人还地道! 
  宋美龄义不容辞,宋美龄自告奋勇。 
  她为自己的丈夫,不,她为了整个中华民族,坐上“美龄号”专机,再次来到异国他乡,再次回到当年求学的美国。 
  宋美龄在外交舞台上的最优秀的表现,当推1943年“征服”美国的访问。 
  1943年2月17日,宋美龄一行赴美后自海德公园搭乘火车于下午5时10分抵达华府联合车站,车站内外万头攒动,挤满欢迎人潮。白宫以国宾之礼欢迎宋美龄。 
  第二天她要在众议院发表一篇重要的演说。她必须把中国人民奋力抗战的情况,生动地介绍给美国国会和美国人民,以唤起美国朝野对中国的同情与更进一步的支持。 
  罗斯福夫人陪同宋美龄至国会,议员席和旁听席皆满不虚。宋美龄莲步轻摇,向鼓掌欢迎的参议员们微笑颔首。 
  宋美龄原仅计划向众议院发表演说,抵华府前,才接获副总统兼参院议长华莱士之邀,要她向参议院“说几句话”。 
  宋美龄一开始即说:“余本非善于致辞之演说家,其实余并非演说家;然余亦非绝无勇气。盖数日前,余在海德公园时,曾参观总统之图书室,其中所见,其最令余发生兴趣者,即玻璃窗内有一总统一篇演词之初稿,第二次稿,直至第六次稿。昨日偶与总统提及此事,谓知名而公认为优良之演说家如阁下者,其演说草稿之次数,尚须如此之多,殊使余有以自慰。总统答称,彼演说词草稿有多至十二次者。惟次而论,余今日在此临时发言,诸君当能谅我。” 
  精彩的开场白,比美国人还地道的英语造诣,获得了全场如雷掌声。 
  她说:“余在贵国度过余身心长育之时期。余操诸君之语言,不但操诸君内心之语言,且操诸君口头之语言。故今兹来此,亦有如见家人之感。” 
  宋美龄的演讲,不时被掌声打断。她在结语中的一句话,获得了满堂彩。 
  她斩钉截铁地说:“我中国人民根据五年又半之经验,确信光明正大之甘冒失败,较诸卑鄙可耻之接受失败,更为明智。” 
  宋美龄的话音一落,台下立即爆出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一位议员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宋美龄差点让他掉下眼泪。 
  罗斯福总统夫人这样称赞宋美龄的演说:“不仅盛极一时,而且举世无双。” 
  国会前外交委员会主席勃罗姆说:蒋夫人演说之优雅,解析世界局势之深刻,英语之流利灵巧,不但使听众能解其意义,而且能同意其观点。 
  一位住在新泽西州东奥伦奇市的家庭主妇,寄了一张3块钱的汇票和一张上海难童在火车站哭泣的剪报至白宫,要求代为转交给宋美龄。这位美国太太说:“三块钱汇票是我的三个女儿合送给那位在火车站哭泣的小朋友的。” 
  这是宋美龄的国会演说经由收音机转播全美,打动千千万万美国人心田的最佳证明。 
  每天有数百封来自全美各地的信件寄至白宫,收件人是宋美龄。 
  《华盛顿邮报》一位名记者写道:“她所要的是什么?是为了整个地球上的人类。” 
  在国会演讲后的第二天,宋美龄出席了美国总统为她在白宫总统椭圆形办公室举行的记者招待会,172名记者挤满了办公室,争睹“亚洲大国第一夫人”的风采。 
  会上,宋美龄坐中间,罗斯福在右,罗斯福夫人居左。 
  《时代》周刊说,宋美龄有如初次登台演出的少女一样,总统一直在抽烟,总统夫人的一只手放在宋美龄的椅子上。状似护卫着她。主持过数以千计记者会的罗斯福像个纵容的叔叔介绍他美丽的侄女。他说“蒋夫人是个与众不同的特使”,他要求记者不要问难以回答的问题。 
  穿着一袭黑色旗袍,胸前别了一支中国空军军徽的宋美龄,一开口就不同凡响。 
  她说,她在中国战场访问过前线无数次,不知惧怕为何物,但此刻看到记者的笔不停地挥动,心里面不知道是怕还是不怕。 
  “然而,我看到你们的脸上都闪烁着笑容,我感觉到我是你们的朋友……”,记者热烈鼓掌。 
  尽管如此,美国记者们开门见山就提出一系列尖锐问题。有个记者问她,听说中国并没有充分运用其人力? 
  脸上露出不悦之色的宋美龄,提高声调回答说,中国在人力上已尽全力,但缺少军火,中国不缺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但没有足够的飞机和汽油。 
  一个记者马上追问:中国如何获得军火?宋美龄很技巧地把难题推给罗斯福。她恭恭敬敬地转向罗斯福说道,最好由总统来回答这个问题。 
  面对多次类似场面的罗斯福马上接腔说,要把飞机和空需品运到中国去,可说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但美国政府正全力以赴。 
  他说,如果他是中国政府成员,也会问:什么时候运来中国?为什么不多送一些?作为美国政府一分子,他将会回答:我们将以上帝所允许的速度,把物资运往中国。罗斯福说完后,脸上露出得意的表情。   
  四、冷暖外交(2)   
  一位记者立即问宋美龄,她对加速美国军火运华一事有何建议。 
  宋美龄站起来,两眼盯着前方,然后转向罗斯福总统,徐徐说道:总统刚刚说过将以上帝所允许的速度把物资运往中国,“但我提醒大家要记住:自助者天助之。”罗斯福听了大笑。“老政客”罗斯福知道记者会如果继续开下去,宋美龄的风头会比他还健,于是宣布散会。 
  记者会上,宋美龄有问必答,挥洒自如。专栏作家克莱伯大呼过瘾,他说,也许有一天要让影星海伦·海丝来演这个角色,不过,她演得再好也比不上真实生活中的宋美龄。 
  有个记者还说:“宋美龄笔锋胜过刀锋,而她的辞锋更胜于笔锋。” 
  当日晚上,宋美龄一行坐火车离开华府,展开她的忙碌而紧凑的“征服美国”演说行程。宋美龄的火车在半夜经过犹他州一个小镇,全镇居民在车站守候通宵,希望能一睹宋美龄的风采。 
  火车紧急停车后,宋美龄仍在睡觉。急忙中,一个女佣打扮成宋美龄的样子,穿着她的披肩,走到月台上,频频向群众颔首微笑。这位完全不懂英语的女佣平时看多了女主人的神态,再经过一番指点,乡下人都以为她就是宋美龄,一直叫道:“就是她!就是她!” 
  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宋美龄遍访许多州,进行演讲,并获得极大成功。 
  《时代》周刊老板亨利·卢斯还专门成立了“纽约公民欢迎蒋夫人筹备委员会” 
  。纽约州有270位名流参加。 
  美国东部9个州的州长专门拜会了宋美龄。2万多纽约市民在麦迪逊花园举行盛大欢迎会。 
  宋美龄还在好莱坞露天大会场向3万名听众发表了来美后的第三次重要演说,会见了200多位支持中国抗日的影剧界人士。 
  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大牌影星如劳勃·泰勒、贾利·古柏、英格丽·褒曼、凯瑟琳·赫本、亨利·方达、丽泰·海华丝、秀兰·邓波儿等全都慕名来听她的演讲。 
  宋美龄对好莱坞电影的熟稔,不但使影星们惊喜,亦使影剧记者大为佩服。影星们均踊跃捐巨款。呼吁支持中国抗战。 
  美国媒体对宋美龄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作了大量报道。在舆论的压力和影响下,美国政府一再明确表示,要加快对中国的援助。与此同时民间捐助也急剧增加。 
  宋美龄此次访美,可谓无限风光,在美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 
  中国人民的浴血苦战,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认同。 
  宋美龄勇赴国难,不仅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认同,而且赢得了全世界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1943年7月,宋美龄陪同蒋介石参加英、美、中三方首脑高峰会晤的开罗会议。开罗会议全是男人们的天下,惟独宋美龄“母仪开罗”,与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平起平坐,三巨头高峰会变成四巨头会议。有人说她的穿着、谈吐和举止是会场附近的金字塔和人面狮身像以外的最生动、最鲜活的形象。 中国代表团重要成员虽皆能操英语,但宋美龄嫌他们“无法转述委员长思想的全部意义”,常亲自重译蒋的声明和对方的谈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