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No.1成长历程-解读顺驰

第37章


这一点,造成了顺驰与一般的项目公司、品牌公司不同,它关注远景,关注战略,也关注规模。孙宏斌说:其实我觉得我们这几年为什么发展得快,就是适应了形势的变化,如果说给大家有什么借鉴的话,就是同样的事情我们做的更快,更坚决。 
  真正的强手并不多 
  中国房地产的特点是竞争不充分,集中程度低,全国房地产企业的前十强市场占有率低,单个企业在全国所占的市场份额就更少。2003年全国房地产的销售额达到了7671亿元,但是房地产企业的规模却不大,如万科2002年主营业务收入45.7亿元,只占全国房地产销售总金额的0.9%左右。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布的一组数字,全国房地产企业前十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仅为2.73%,而美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其国内市场所拥有的占有率高达4.6%。原因就是过去土地市场没有完全放开,开发商进入一个新的城市存在壁垒。与中国IT、家电、汽车等行业比,房地产行业竞争相对不激烈,各公司的规模受制于地域限制一直没有实现大的扩张,也几乎没有受到国外企业的冲击。假如在IT行业,让40亿元的销售额来年翻番到100亿,恐怕孙宏斌长了三头六臂也办不到。 
  中国有很多区域性的强势品牌,但缺少真正有规模、有影响力的全国化企业。因此,在顺驰的判断里,形势是乐观的,他们不是在同IBM、沃尔玛这样的国际巨人竞争。孙宏斌说:“房地产行业有一个值得庆幸的地方,要好过彩电和电脑等行业,就是还没有一个大企业都够控制得了。因此,顺驰做的好,造的房子不一定比美国还好,而是在国内地产行业领先。” 恐怕就是基于这种判断,顺驰扩张具备了空前的自信和底气。 
  好的企业永远会赢 
  有人把曾经叱咤中国的企业英雄们划分为机会经营者和产品经营者,前者是把握住中国改革开放的先机,善于整合资源,后者起步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阶段,通过在市场空白点确定一个产品和行业,来获得原始积累。但是当市场环境由转轨走向规范,由高速膨胀转向平缓增长时,无论是机会经营者还是产品经营者,都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房地产企业并不例外,而2004年的宏观调控则引爆了这种企业经营模式上的危机。 
  早在危机到来之前的2001年,顺驰的企业理念就站到了一个高度,形如战略制高点,给几年后的抗风险能力做好了准备。当时孙宏斌在公司里鲜明提出:“好的点子有时会赢,好的策划有时会赢,好的项目有时会赢,甚至好的行业有时会赢,但一个好的企业是——肯定会赢,永远会赢。”孙宏斌要寻找一种根本性的成功因素,希望在各种偶然性机遇之外发掘商业成功的必然规律,结果发现那就是企业自身,即:成功的企业一定是回归基本层面的公司。他认为企业的基本问题应该是4个层面:企业文化,制定战略,执行战略,以及最终的共赢结果。这几个基本层面互为因果,环环相扣,使得企业在各种市场环境中都能够脱颖而出。   
  做成好企业:鸡比蛋重要(2)   
  当昔日的短缺经济变成了过剩经济,市场空白点就越来越少,产品也越来越同质化,超额利润被平均化,捞鱼赚钱越来越难,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历史性机遇已经失不再来。在这个划时代的转折点来研究顺驰的经营理念,意义就尤为深远,无论对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甚至扩大到中国企业界,都可以作为一件大事来对待。 
  说到底,无论“机会经营者”还是“产品经营者”,都是过于看重外界的因素,包括种 
  种的机会、机遇、创意、运气等;而以战略为导向的“企业经营者”相对不是那么灵活,不那么见风使舵,但是主动权永远握在自己手里,以不变应万变。面对滔滔商海,有人是机会的撒网者,鱼群一走就撤人,有人是埋头种树者,当企业的大树参天屹立时,能够抗击任何强度的市场风险,这就是最大的收获,最好的回报。如同著名管理学书籍《基业长青》的论述——井深大最伟大的“产品”不是随身听或者袖珍电视机,而是索尼以及它代表的一切;沃尔特迪斯尼最伟大的创作不是白雪公主,也不是迪斯尼乐园,而是迪斯尼公司和让大家快乐的神秘能力;沃尔顿最大的成就不是沃尔玛超市,而是一个能够大规模执行零售业理念的大型组织。当我们在解释企业为何成功的时候,必须改变看法,不是把公司视为产品的桥梁,而是把产品看成是公司的桥梁。 
  持续关注基本问题 
  美国企业界对伟大的企业文化总结了一些典型特征,包括:一种使命般的激情,一种自豪、真诚、合作的感觉、氛围,一种建设性的不满足的态度,一种以价值观为基础的思路及管理方式,对创造力和创新的强调,致力于建立榜样而不仅仅是领导,对高期望值和高专业水准的认知,一种公平合理的工资和奖励方案,一种庆祝成功的习惯…… 
  在顺驰的理解里,一个好的企业需要关注最基本的问题,包括企业文化、战略、战略执行和期望的结果。对于优秀企业,首先是应该有好的“企业文化”,好的风气和好的氛围,一定要让大家知道企业提倡什么。顺驰用核心价值观对企业文化进行高度凝炼,保证了企业上下拥有良好的氛围、行为方式和做事习惯。所谓核心价值观就是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共同认可的标准,共同的信念。“核心价值观使我们与众不同。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性格,是我们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和根本,是我们共同的信念,共同认可的深信不疑的原则。” 
  其次,在“战略”的层面,一个优秀的企业要有自己的远景和战略,并坚定地执行战略,最后达到股东、客户和员工都满意。做一个好的企业就是彻底解决企业的基本问题,包括企业文化、战略制定、战略执行和满意的结果。一个优秀的企业要长期发展,必须思考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孙宏斌说,想明白这一点,很难,做到这一点,更难。 
  在国内房地产企业里,还鲜有像顺驰这样的重视战略思考。它始终敏锐地关注宏观环境、行业政策的变化,并提前准备、坚决执行。比如在土地政策刚刚放开,更多的企业处于观望犹豫阶段的时候,顺驰已经做出了明确判断并快速地强势推行。在宏观调控初现苗头的时候,顺驰又及时应对,拿出了思考、判断和行动,坚决地停止了拿地。张桂宗说,这些年来我们始终重视战略思考,让我们做出了在土地储备、资金、队伍方面的准备,正是这种准备让我们领先了一大步,所以当很多企业面临困难的时候,我们比别人更有优势。 
  顺驰对“结果”的重视,在宏观调控时期也做出了一个很好的解释。当时,对于顺驰来讲,想得更多的不是怎么样舒服,怎么样日子好过点,而是如何克服困难,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我们也可以让日子好过,砍掉几个项目就行了,我们的日子就可以很舒服,但是结果呢?是没有了优势,没有了发展。于是我们迎难而上,负重赛跑,最后就比别人有了优势,有了更快地发展。”张桂宗说。 
  其实企业要发展,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不承担风险,关键是如何把握机遇并平衡风险。顺驰认为,最大的风险是对基本问题不够偏执带来的风险。按照张桂宗的解释,对基本问题的偏移会使企业丧失优势,而失去竞争优势就是最大的风险; 
  失去竞争优势的结果就是:方向错误、判断和决策失误,失去执行力。在宏观调控的非常时期,董事会主席张桂宗说:“我们每天都在关注氛围,关注团队,我们持续偏执于核心价值观。我们每天都在关注行业、形势、市场的变化,关注项目、土地的变化,对行业对自己保持清醒地认识和深刻的理解。” 
  可以说,顺驰的成功,既来自于战略的成功,商业模式的成功,也是企业文化的成功,是行动纲领的成功;说到底,是“持续关注基本问题,让顺驰从成功走向成功”。就像张桂宗在天鹅湖会议上所指出的,顺驰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对基本问题的关注和偏执。   
  大公司体制:跨越做大悖论(1)   
  而今,企业操持了很多年的经营良方成了历史,它们在苦苦挣扎适应着变局,在试图跨越企业不能做大的悖论。因为中国企业必须接受的现实是,中国的市场已经迅速成熟,在大多数行业过去那种爆炸性的增长再也不会重现。任何一个管理者都有充分的责任让公司获得长大的空间、长大的激情、长大的资源、长大的能量。而且,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的分支机构越来越多,跨地域性也越来越突出,研究大企业的经营之道已经是一个泛世界的话题。今天,来分析顺驰这个活生生的案例,这种模式已经被市场证明为是成功的,那么顺驰 
  式体制会不会成为今后整个行业的一种广为借鉴的主流模式呢? 
  用无形资产创造价值 
  形势的确不同了,有些东西悄然起了变化。在发生剧变的市场环境中,需要基因优越、生机勃勃的新物种。当一个行业、一个时代出现战略转折点的时候,各种因素发生新的平衡配置,企业在结构上、经营方式上、竞争方式上都在出现新旧更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