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时会突发奇想,那么多的中国人文艺术的宝藏,如果我们能穿透橱窗,去触摸那些精美的器物与图册,心头不知道会涌起什么样的感动,可惜我不可能去触摸,就如同在花园里不能攀折花过木,即使受到极处,也只能静静的欣赏和感叹。更由于不能触摸,不能拥有,愈发觉得它的崇高。
手不能触摸,心灵是可以的。有好几次,我简直听到自己的心灵贴近的声音,一贴近了一件稀世的奇珍,等于听到一位艺术家走过的足音,也借着他的足音,体会了中国的万里江山,千百世代。每件作品在那时是一扇窗,雕刻得细致的窗,一推开,整片的山色和水势不可收拾的扑进窗来;在窗里的我们纵是喝了三杯两盏淡酒,也敌不过那片山水的风急。
我有几位在故宫工作的朋友,有时会羡慕他们的工作,想像着自己能日日涵泳在一大片古典的芬芳里,不知道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更何况每一件事物都有一段让人低回沉思的典故,即使不知道典故,我想一件精美的作品也是宜于联想,让思绪走过历史的隔膜。就拿一般人最熟悉的"翠玉白菜"和"白玉苦瓜"来说吧,我第一次看到这两件作品就像走进了清朝的宫殿,虽然查不出它们确切的年月,也不知道何人作品,我却默默的向创造它们的工匠顶礼。
翠玉白菜的玉原本是不纯的翠玉,没有像纯玉一样的价值,由于匠师将翠绿部分雕成菜尖,白玉雕成菜茎,还在菜尖上雕出两只栩栩如生的螽斯虫,使那原来不纯的玉,由于创作者的巧艺匠心,甚至比纯玉有了千百倍的价值,白玉苦瓜更不用说了。就是一块年代久远的汉玉,如果没有匠心,也比不上这两件作品的价值。
故宫有许多作品都是这样的,不用谈到玉器,有许多铜器、铁器,甚至最简单的陶瓷器,它们原来都是普通的物件,由于艺术的巧思站在时间之上,便使它们不朽。但是我在故宫的朋友仍然是不满足的,他们常常感慨八国联军之后,太多中国的宝物流入番邦,成为异国博物馆的稀世之珍,我们观赏不易,只有借着书籍图册来做乡愁的安慰,我们总是恨不得中国的归中国,属于中国,这恐怕是不可避免的情感,据说法国人一再向英国政府提出请求,希望英国归还留在英女王皇宫中的法国家具,理由很简单:这些历史悠久的法国家具,在英国只是家具,在法国却是国宝,英国的不归还却没有理由,这种冷淡的态度曾令许多骄傲的法国伦为之落泪。
中国流至世界各地的绝不仅止于家具,因此每次我看到各国的博物馆开出中国馆,展出连中国都没有的宝物时,虽不致落泪,却觉得无比惆怅,像一些滴落的血。可叹的是,我们连争取都没有,只能在外国的博物馆里听黄发蓝眼的人发出的采声。有一回在西雅图美术馆看到许多精美无匹的唐三彩,使我在美术馆门口的脚步浮动,几乎忘记了怎么好好的走路。
最近,我在故宫,曾仔细地站着欣赏几个象牙球,那些大小不一样的象牙球,即使隔橱窗,还能看到球中有球,一层层的包围着,最细小的球甚至可以往里面推到无限。其实,象牙球在故宫里只是最普通的宝物,也有许多流到外国,但一点也不减损它的价值——恐怕一个匠人的一生,刻不了几个象牙球吧!
在那一刻,我觉得中国艺术的珍藏,和文化的光华真有些象牙球似的,一层一层的发展出来,最后成为完美的圆形的实体。
我们看过不少外国文化艺术的颠峰之作,也曾令我们心灵震荡,但它的意义还比不上一个象牙球,因为象牙球只是中国艺术心灵的小小象征,它里面流着和我们一样的血,创作的人和我们有相同的文化,用相同的语言文字,甚至和我们有一样历史和地理的背景。
我觉得,故宫给我最大的感动,是它让我们感到在浩浩土地悠悠历史中并不孤立,有许多流着和我们相同血液的伟大心灵陪伴着我们,环视着我们。这样想时,我就不再那么羡慕在故宫工作的朋友了,因为我们不是研究者,只是欣赏者,从大角度看,故宫只是一条血的河流,一个可以呼吸的花园,或者只是一种呼应着的情感。
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能欣赏象牙球的人不一定要手握象牙球,只要心中有山有水有象牙球也就够了,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不是在眼里。
——一九八三年一月五日
金色的胡姬
我在新加坡植物园买的一朵金色胡姬花,前几天不小心碰断了,露出它还鲜红花瓣的血肉来。
新加坡是个盛产兰花的国度,但是他们把"兰花",称做"胡姬",可能是因为它的英文学名Orchie,直译而来。
记得在新加坡植物园看胡姬花,确是令我心头为之一震。在中国,我们说兰花有三种,一茎一花的是草兰,一茎数花的是惠兰,素心的叫素心兰;可是新加坡的胡姬花有数十茎结成数百朵花,叫人眼花镣乱。
过去,我是顶不爱兰花,总觉得兰花太娇贵,要养成一盆兰花往往费去许多心血;而且兰花太孤,有的一年才开一次花,结成少数的几朵;兰花又太假,别的花卉,花瓣总是柔软的,兰花却硬得像纸板一样,因此兰花的假花也最多,手艺好的缎带花匠可以做到令人分不清真假。
新加坡的胡姬完全不是这样,它很大众化,随便一养就能存活,并且能终年盛开;由于开花容易,花繁色盛,自然使假花绝迹。
在植物园看胡姬那一次,一大片的兰花同时盛开,在微雨之中,声势浩大,像排山倒海一般。陪我去的朋友,一直鼓动我买一朵"金色的胡姬",我说我最不喜欢假花的,朋友说:"那不是假花,是永远的真花。"
原来,新加坡为了宣扬他们的"国花"胡姬,研究出一种保存的办法:他们采摘了盛开的胡姬,先压出花里所有的水分,使它成为一朵干花,然后在上面镀金,举凡花的大小。形状全都保存了,只是上面是一层黄澄澄的金色。这确是一个好办法,我便在朋友的鼓吹下,用很便宜的价格,买了一朵胡姬花。
带回台湾以后,有时想想,那朵花的心中是胡姬,可是外表却有了中原的颜色,就像新加坡这个国家一样,它大部分是中国人,讲中国话,可是他们偏偏是新加坡,也难怪兰花一封了新加坡就变成胡姬。
胡姬也没有什么不好,在中国魏晋南北朝一直到唐朝,长安城里就有许多当炉卖酒的胡姬。你看古来的画册,胡姬都是高鼻美目,身材健美,热情洋溢的,比起古典的中国美人,确有另一番风情。
记得李白有一首《少年行》的诗歌:"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人胡姬酒肆中。"可见胡姬的迷人之处,五陵少年在踏尽落花,无地可游的时候,想起的正是胡姬的酒店。再说,如果李白是汉胡混血儿的传说属实,我们唐朝的伟大诗人的母亲正是一位胡姬。
更早的魏晋南北朝,"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他曾经在母丧期间,身穿孝服,骑着驴于去追求私恋已久的胡姬,引起时人的骇异。现在想起来,更是可以推知当时胡人少女的美。胡人少女本来是骑着彪马,在草原上飞驰的,当她们一迸人中土,镀了金,马上的英气未失,还做着中原少女的装扮,无怪要引起多情浪漫文人的追逐了。
唐朝诗人李颀,在《古意》一诗里有这样两句:"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又能知道美丽的胡人少女不仅是有英姿和美色,还能歌善舞,颇有才艺。在王昭君的"一曲琵琶恨正长"之后,胡人少女来到中华上国,却是尽去柔靡之色,另有一种活泼的面貌。
熟知中国艺术和文学发展的人都知道,从魏晋南北朝到唐朝,是胡人艺术和文学与汉人的艺术和文学相互激荡最为蓬勃的时代,因此也是中国艺术和文学发光,最辉煌灿烂的时代,这纂胡人血液注人中国不无关系,胡人的血液是什么呢?是豪放的草原本色,未经过刻意与细致的雕琢,这种本色一旦埋人杰出的文学艺术家的胸怀,很自然的能生出大的力量。
胡人的本色又是如何刺激文学艺术家的怀抱呢?恐怕正是胡人美丽的少女,激发了文人的想像力吧!
有一次,我坐在新加坡最古老的酒店"莱佛士酒店"喝咖啡,酒店的花园里种满了盛开的胡姬花,每个咖啡桌上又摆着一盆胡姬,凉风拂过胡姬花吹到人的脸上,真能令人在南国的夕阳中沉入远古的追思。我坐在胡姬花的围绕之中,想起的正是李白"笑人胡姬酒肆中"这一句。
新加坡也如他们的国花"胡姬"一样,大部分是中国人的后裔,却流着印度人、马来人、英国人等不同的血液,才在荒芜的热带里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引起世界的瞩目。他们的"胡姬"事实上是精神的象征,它和兰花一样美,但生命力却比兰花还要强悍,它还可以镀金,不失原貌。
我的桌子上,现在正摆着那一朵已经折断的金色胡姬,断了花瓣的胡姬再也不美了,但是我却想起在南方一隅,许多中国人后裔创造一个新的国度,那里的胡姬即使是冬季,也是花色削鲜,因为那里是没有冬季的。
小说推荐
- 雪小禅散文集
- 第一个地址是JAR格式的,第二个是TXT的下载地址.很不错的小说.是一张美丽的画。那地铁里站着的女子,那穿紫色的女子,那眼神里有绝望和爱的女子,不是小米,又是谁?很久很久,她的眼泪落了下来,画底下是作品的名称《小米的八月,急急的泪似洪水决堤,作者是压在心底里那么多年的名字。若隐。原来他是画家。还有一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2章
- 金庸散文集
- 金庸先生撰著的汇集其60多年间散文精华的《金庸散文集,收录了金庸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报纸杂志散落发表的近百篇文章,多数是金庸对电影、话剧、戏曲、歌舞等各门艺术的鉴赏文字,还有历史随笔、游记及武侠小说的创作心得等,全书40余万字。这些文字呈现了金庸先生广泛的兴趣和游历,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金庸关于莎士比
- 古典名著未知连载中
- 雪淞散文随笔集
- 此文集有散文、随笔,60多篇,内容丰富。其随笔纵谈人生悲欢苦辣,探讨生命及世界真谛,探幽发微,富于哲理,发人深思 其散文描摹天下至美,抒发真情挚感,很具审美感与感染力。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雪淞的文笔很具特色,优美、鲜活、细腻,轻松,令人看着很舒服、愉快 文集知识性也很丰富,作者博览群书,旁征博引,联通
- 都市言情长春雪淞连载中
- 最新章:谈谈爱情之四:爱情与情欲
- 集文院杂文琐案
- 我从四季赶来 途径风起云涌处 观四海,阅八荒 沿途所见皆风景 只为来此 说与君听-黎北安 作者:黎北安.厌光所写的《集文院杂文琐案》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黎北安.厌光连载中
- 最新章:致歉
- 清朝欢迎你(清穿文)/红镜子
- 清朝欢迎你(清穿文)作者:红镜子因车祸穿越到三百年前,成为康熙年间徐州一普通富商嫡女的李伊水 憨厚、正直又不爱读书的大哥李卫 埋头苦读准备光宗耀祖的李纪 xing情迥异的双生子李汶水、李沉水《清朝欢迎你》简介版 清穿?哪个脑子抽筋了把我送来的 本姑娘要回家 皇子?生的太晚没前途,拜干爹当靠山还有可能
- 科幻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69章
- 清穿文-清风一缕入梦来
- 《清风一缕入梦来(清穿》作者:零雨其濛【正文完结】放假回家的大学女生,在旅途中一梦醒来,发现自己穿越到清朝康熙初年…what,赫舍里氏!那个传说中与康熙少年夫妻伉俪情深的孝诚仁皇后?好吧,按照历史走向只有不到十年的时间,能快点回家也是好的。可是,既然来了这里,也想好好活一辈子,也想改变些什么,更重要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9章
- 安宁作品集之吹不散眉弯
- 《吹不散眉弯》作者:安宁类型:言情-古色古香-爱情一个名动天下,一个寄人篱下,初见那天,他是身穿绣金喜袍以珠冠束发的新郎倌,她是新娘子养在闺中的陪嫁丫鬟。没人知道,夫妻对拜时他为何有意偏过新娘子,而当着宾客面前向一旁的她长揖下来。一个风流俊雅,一个低每诳诔目,他一边在朝廷上筹谋布局,辅助皇帝与垂帘听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上清散
- 【短篇创意故事征文大赛第二季】参赛作品】玉帝开琼帘,集僚卿,大会文武合议 玉帝令文曲星君开读了天齐仁圣帝君奏章。原来东岳忽来群妖,为首一个熊山君法力通天,力大斗恶 并有七个头领与三万喽妖。如今临了东岳,帝君与他数战,胜他不得,急唤三山炳灵公助阵 才将将抵住。如今苦支无益,没奈何一道奏章说与天庭 作者
- 都市言情天萱雨连载中
- 最新章:第15章 混元初修行得道,守先天清运本行
- 如一的散文与诗
- 偶有灵感,才来挥笔出秀,管它日上竿头还是西落山头;积少成多,犹如存钱宝罐,听着哗啦声响终于喜上眉头;彼此携手,奋进激励共勉,困苦迷茫之余也好有个奔头 作者:元如一所写的《如一的散文与诗》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元如一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三篇 轻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