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大传

第113章


耿精忠的战略意图是,占领江西,跟吴三桂的湖南叛军连成一片;占领浙江;领有东南沿海地带,据长江下游地区,跟三桂所据长江中游成掎角之势。
  圣祖最担心耿部叛军窜入江西、浙江,与三桂合军,势难剿除。鉴于清军进攻不足,他先采取守势,派遣重兵严守各战略要地,堵御耿军,使之不得入江、浙。他急命“平南将军”都统贝子赖塔赴浙江、“定南将军”希尔根赴江西,另以杭州、镇江水师分防海口,阻断耿军北进与西进之路。随后,又命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贝子傅喇塔为“宁海将军”,赴浙江,共同防剿耿军。
  从耿精忠于康熙十三年三月叛变,至年底,连续攻占了江浙二十余城。清援兵陆续赶来,分占南昌、杭州、衢州、吉安、袁州、九江、金华、广信、饶州、建昌、萍乡等各战略要地。双方在这些据点及附近地区展开争夺战,次数之多,规模之大,远远胜过西北战场。双方各有胜负,损失相当。清军没能阻止住耿军进入江、浙,但却有效地阻挡住了它的猛烈进攻,使之最终没能进入湖南省境。吴三桂占领联结江西与湖南的江西省境的萍乡、吉安等要地,也没能达到与耿军汇合的目的。
  进入康熙十四年,也就是耿叛变的第二年,清与耿军的交战,有增无减,更激烈的战斗则集中在若干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据点附近反复进行。还在年前,圣祖已命令大将军康亲王杰书、将军希尔根分别由浙江、江西“作速进剿闽境”,命平南王尚可喜派部队克复潮州后,即发兵救援困守在漳浦的海澄公黄芳度。黄正受到台湾郑经的侍卫赵得胜的攻击。《清圣祖实录》,卷51,21~22页。圣祖为防止郑氏在大陆立足,决定必须尽快平定福建。
  清军摆出了直捣福建的态势,除了坚守要地,已开始主动出击,目标是收复江浙失地。
  在江西:吉安为一战略之地,耿军一直没有放弃对它的进攻。该郡万安县(今仍名),是“赣南水陆咽喉之地,贼寇出没靡常。”康熙十四年正月,清军败叛军于西塘,又败之于诏口罗塘湾。《清圣祖实录》,卷52,9页。
  二月间,清南赣总兵官刘进宝在黄土关,横岭两处击败耿军,恢复龙泉县(遂川);《清圣祖实录》,卷53,11页。其郡赣州,为耿军固守,清游击李天桂等分兵,在黄潭地方夹剿,斩杀2 000余人、头领20余人。《清圣祖实录》,卷53,15页。
  四月间,招抚奉新(今仍名)、都昌、冷口、南湖、西湖等地耿军头目91人,兵19 800余;《清圣祖实录》,卷54,1~2页。招抚赣南宝石寨叛军17 900余人;《清圣祖实录》,卷54,4页。又在铜鼓营、强山、东乡、余干、奉新等地招抚叛军头目97人、兵33 300余人。《清圣祖实录》,卷54,9页。
  四月二十五日,安亲王岳乐率部取建昌县,在长兴县与耿军相遇。这次战斗规模很大,以邵连登为首的耿军多达8万余人,分水陆迎战。岳乐与将军希尔根分率官兵与耿军激战,耿军终被击败,弃城而逃,建昌遂为清军所得。与此同时,清军又恢复了宁州。《清圣祖实录》,卷55,3~4页。
  这期间,在浙江战场,清军与叛军的争夺同样激烈。正月,盘踞龙游、兰溪、寿昌三县交界的深山之中的耿军,被清军击败于白马、黄塘源等处,又在下盛村、大堰头、仙洞源击败叛军。《清圣祖实录》,卷52,14页。清副都统马哈达,总兵李荣、陈世凯等大败耿军总兵徐尚朝,击杀耿军1 000余人,乘机收复了永康(今仍名)、缙云(今仍名)两县。《清圣祖实录》,卷52,18页。
  差不多同时,清军在处州附近的桃花岭打了一个大胜仗。此处与缙云县逼近,是通往处州的要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耿精忠派其总兵沙有祥驻守处州,据桃花岭险要设防,阻止清军前进。清副都统马哈达、总兵官李荣等奉命往攻。战斗从上午一直进行到傍晚,清军奋勇剿杀,毁其栅木而入,当即招抚了耿军游击张汉皋等将领,击杀耿军500余人,越桃花岭,乘胜克服处州。《清圣祖实录》,卷53,6页。
  耿军失掉处州后,向仙居逃窜。清军副都统穆赫林等奉命统率满汉兵分三路追击,于正月二十五日追至白水洋地方,与耿精忠部将“镇海都督”林冲部相遇。耿军扎营十三座,约万余人,与清军展开大战,从午后二时左右开战,至四、五时,还未见胜负,穆赫林等主要将领亲自上阵督战,攻入耿军第一营盘,打开了一个缺口,后队清军勇猛插入,耿军全线动摇,继而阵势大乱,向后败退,清军直追至仙居城下,精忠的大将曾养性正好派来一千援军,坚守城池,拒不投降。穆赫林以署护军参领额库纳率军埋伏在城西侧,而令署参领禅拜等率大队人马各架云梯三面攻城,责成署护军参领齐林布等在后督战。清军攻势很猛,耿军支持不住,开西门逃跑,被清伏兵截杀,几无一人漏网,生擒都督佥事朱富等人,缴获大小火炮258门及其他军资不计其数。清军占领了仙居,分兵取黄岩。另一支清军在参将王国祥等率领下,大破曾养性部总兵胡双奇于天峰寺地方。游击田万候大败耿军于武义县(今仍名)夏阳地方,追至宣平县(武义南,处州西北)大王岭,再败耿军数千。《清圣祖实录》,卷53,7~8页。
  三月初三日,在宣平县前坞地方,田万候率清军同精忠大将冯公辅展开激战,直抵宣平县城外,追耿军于宣平大旗口地方,冯公辅伏兵杀出,作殊死斗,清军也以死中求生之望,全力抗击。这一战从早一直战到中午,始将耿军击败,耿军弃营而逃。此役双方死伤都很惨重。同月,精忠大将马九玉部于衢州与清将副都统喇哈胡图、总兵官王廷梅等激战,耿军被击败,死千余人。《清圣祖实录》,卷53,22~23页。
  清军在浙江的战略意图,备齐舟师,消灭台州耿军,“再酌机宜,共图进取”《清圣祖实录》,卷53,14页。。但是,到了四、五月之交,无论在江西,还是在浙江战场,争城夺地更趋激烈,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呈现出反复拉锯的状态,特别是一些战略要地,成了双方反复争夺的主要目标。
   
                  十五、东南归降(2)
  清军夺取浙江处州后,耿精忠因失去一战略之地而深感不安。四月,他命总兵官徐尚朝率部由处州东南的温州,骑都尉连登云由处州西南的龙泉、松溪(今仍名)两路进兵,必欲将处州夺回。清军拼死力固守,击退了耿军的进攻,精忠的意图未能如愿。《清圣祖实录》,卷54,2页。
  浙江衢州为浙江通往江西、福建一门户,与它东面的重镇金华甚近,仍被耿军占据。五月初,清军分路东进,意在取金华。清军在大埂余村、上路源(均在衢州附近)、峡口(衢州北)、汤溪(金华西侧)、周、黄塘等处奋力阻击,暂时挡住了耿军的攻势《清圣祖实录》,卷55,5页。。
  农历五月的江南,已是炎夏季节,对北军不利。耿军分守各处要隘,实力尚强,清军很难迅速进入福建。圣祖指示:时当炎热,安亲王岳乐酌量留兵固守江西建昌处要隘,率大军暂回南昌养马,等到秋凉,或取湖南,或攻福建,候旨意再行动。将军额楚、副都统席布应速平定广信(江西上饶)叛军,临分水关(江西与福建交界处),阳为进兵,断仙霞后路,吸引住叛军注意力,而康亲王杰书即命将军赖塔等攻取仙霞关,或者杰书与额楚等兵两路并进,夹攻江西与浙江交界的江山县(属浙江,今仍名)叛军。互为声势,等待机会,进取福建。《清圣祖实录》,卷55,10~11页。仙霞关位江西、浙江、福建三省交界,属浙江省境,为进福建之咽喉。圣祖时刻关注此处,寻找机会,欲从此处突入福建,只要降服或消灭耿精忠,其他各处叛军可不战而瓦解。所以,圣祖不以别处为意,而专注于尽速入闽。
  由于清军暂时后撤至南昌休整,耿军趁机发动了新的大规模进攻。闰五月,耿军又攻陷了浙江武义县,各路叛军互相应援,威胁金华。浙江总督李之芳与“平南将军”赖塔亲自指挥,拼力给叛军以一定的杀伤。《清圣祖实录》,卷55,22页。清军紧急增援,在宣平、武义两县大王岭、东陇隘口、上套寨、下五塘等地屡败叛军,招抚其头目一百三十余人、兵士一万余人。《清圣祖实录》,卷55,30页。耿军三路进攻处州,企图夺回,被清军击败,清军乘势收复松阳县(处州西)。严重的是,乐平(今仍名,位饶州东)诸处耿军乘隙进攻饶州,再次攻陷,直接威胁南昌。圣祖急令岳乐速回南昌固守,居中调度,分兵收复饶州。《清圣祖实录》,卷55,23页。将军希尔根奉命夺饶州,于闰五月二十六日进至余干(今仍名,位饶州南)大败耿军,二十九日至饶州,耿军已于前一天晚上逃跑,清军重新收回饶州。《清圣祖实录》,卷56,2页。
  已退据天台的曾养性已于三月间协同大将祖弘勋率总兵八人、骑兵六千余、步兵数万,进据台州附近,在南至长石岭,北至三江,延袤数十里的地带,连屯二十五营,深沟高垒,暗排炮火地雷,与清军隔江相对。另派遣大将朱飞熊、都督张恭万、许英率总兵四员、水师万余、舟船三百余艘,泊于城东小梁山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