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心灵世界

第23章


当它储存物品的时候,经过了严格的挑选,把那些引起我们忧愁和苦闷的往事,甩在了外面,保留的是亲情和友情。 
  我衷心希望每个人的小箱子里,都装满光明和友爱。 
第四章
研究真诚
  过了国庆,过了中秋节,心理学研究生班课堂,大家有一种久别重逢的亲切感,掺着节后的倦怠。 
  老师让大家谈谈过节的感受。冷了一会儿场,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我的感觉是很突兀。我们习惯于默默无闻地过节,被人猛地一问,有些不知所措。 
  零星地有人举手,大概是怕老师尴尬吧。先回答的人,都说节无新意,有的简直可说在叹息――过节就是过节呗,和以往的节,没啥不同的……节很累,系上围裙炒菜,解了围裙洗衣,节是给别人过的。 
  老师微笑说,节是谁的――?这话倒是很有点意思的,留待我们以后再详加讨论。我们还是说这个节日吧。我有些奇怪的是,大陆为什么中秋节不放假呢?在华人世界,这是一个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啊!节日要过得风趣才有纪念。比如我认识的一家人,过节也不给小孩子买新衣服,也不吃好东西,这样的节日真是过不过的,没什么差别了。 
  大家就笑起来。 
  一笑,气氛就活跃些了,有同学小声说,过节我回家了,可是在家里呆着,好像没有在同学们之间舒服。 
  这话很引起了一些人心底的共鸣。因为在这个班级里,充满了温暖的气氛,但外面的世界依旧沿着蒙满灰尘的轨道盘旋。于是我们成了在两个世界间游走的贝壳,冷暖自知,难以言说。 
  今天的正课是研究真诚。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了,但近年来受到了大挑战,真诚成了愚蠢的代名词。 
  我个人很喜欢“真诚”这个词,喜欢它的光明和干净。 
  词是有自己的光芒和属性的,比如“猥琐”一词,你一看到它,就觉得自己身上发霉糊满蟑螂。“甜蜜”这个词,则让人好似被蜂王浆噎了一嗓子,甜得憋气。真诚有一种岩石般的纹理和坚定,不风化,不水土流失,不油腻,爽洁清晰,反射着钢蓝色的金属光泽。 
  焦点集中在――真诚是一种方式还是一种境界?真诚有没有层次的分别? 
  有同学问了老师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您是很真诚的,但有没有人说过您虚伪?在当代大学生里,好像流行着一种说法,真诚是一种更狡猾的虚伪。 
  课堂内一时很寂静。我看到老师的眸子快速向右上方移动,知道她在郑重思考。片刻之后,老师说,没有,没有人说过我虚伪。起码是当面没有人这样说。至于背后是怎样说的,我不知道。它不在我的关心范围之内。 
  老师启发道,一个小孩子,对一个成人说,你身上真臭啊。然后又对别人说,那个阿姨身上有一种臭味。这事真不真呢?肯定是真的,但这是一种低级水平的真诚。真诚是有讲究的。 
  我举手,获准后发言。我说,我喜爱真诚。我的很多朋友,也这样评价我。很多人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看世界,以为凡是真诚的人,就无法完整幸福地生活,必然会被世俗的车轮,碾得千疮百孔。即使不粉碎,也遍体鳞伤。甚至顺水推舟,演变成因为你事业成功和家庭完整,又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你必然是虚伪的。 
  我以为,真诚是一种勇敢坦诚的生活态度,它是我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真诚不虚张声势狐假虎威。它似乎因清澈透明而软弱无力,但它其实是强韧而富有弹性的,使我们简洁明快,干爽清正。 
  真诚是一门艺术,有一个执行的秩序,这就是真善美。真诚可以分解为真实和坦诚,它本身是很有力量的,起码比虚伪有力量,不怕三头六面地对证盘查,经得起推敲和考验…… 
  但仅仅有真实,是很不够的。真实的出发点可以是完全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不看全局,不从长远出发,单纯的真实使用不当,会具有事与愿违的杀伤力。加上了“善”这个缰绳,真就升华了。不再是本真,而有了一种更全面更伟大的品格。至于美,我觉得是怎样更精彩地表达我们的真实。一种长袖善舞,一种大相无形…… 
  教室内一时鸦雀无声。我从这种寂静中,感到声援和赞成。 
  老师总结道:真诚是有层次的,可以分成建设性的和破坏性的两种。愿每个人,从此都更多更丰富地向这个并不美好的世界,贡献我们建设性的真诚。 
第四章
切开忧郁的洋葱
  忧郁是一只近在咫尺的洋葱,散发着独特而辛辣的味道,剥开它紧密粘粘的鳞片时,我们会泪流满面。 
  一位为联合国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她到过战火中的难民营,抱起一个小小的孩子。她紧紧地搂着这幼小的身躯,亲吻她枯燥的脸颊。朋友是一位博爱的母亲,很喜爱儿童,温暖的怀抱曾揽过无数孩子,但这一次,她大大地惊骇了。那个婴孩软得像被火烤过的葱管,萎弱而空虚。完全不知道贴近抚育她的人,没有任何欢喜的回应,只是被动地僵直地向后反张着肢体,好似一块就要从墙上脱落的白磁砖。 
  朋友很着急,找来难民营的负责人,询问这孩子是不是有病或是饥寒交迫,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冷漠?那负责人回答说,因为有联合国的经费救助,孩子的吃和穿都没有问题,也没有病。她是一个孤儿,父母双亡。孩子缺少的是爱,从小到大,从没有人抱过她。因她不知“抱”为何物,所以不会反应。 
  朋友谈起这段往事,感慨地说,不知这孩子长大之后,将如何走过人生? 
  不知道。没有人回答。寂静。但有一点可以预见,她的性格中必定藏有深深的忧郁。 
  我们都认识忧郁。每一个人,在一生的某个时刻,都曾和忧郁狭路相逢。 
  自然界的风花雪月,人生的悲欢离合,从宋玉的悲秋之赋到绿肥红瘦的谓叹,从游子的枯藤老树昏鸦到弱女的耿耿秋灯凄凉,忧郁如同一只老狗,忠实而疲倦地追着人们的脚后跟,挥之不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达,忧郁更成了传染的通病。“忧郁症”已经如同感冒病毒一般,在都市悄悄蔓延流行。 
  忧郁像雾,难以形容。它是一种情感的陷落,是一种低潮的感觉状态。它的症状虽多,灰色是统一的韵调。冷漠,丧失兴趣,缺乏胃口,退缩,嗜睡,无法集中注意力,对自己不满,缺乏自信……不敢爱,不敢说,不敢愤怒,不敢决策……每一片落叶都敲碎心房,每一声鸟鸣都溅起泪滴,每一束眼光都蕴满孤独,每一朵脚步都狐疑不定…… 
  一个女大学生给我写信,说她就要被无尽的忧郁淹没了。因为自己是杀人凶手,那个被杀的人就是她的妈妈。她说自己从三岁起双手就沾满了母亲的鲜血,因为在那一天,妈妈为了给她买一支过生日的糖葫芦,横穿马路,倒在车轮下…… 
  “为此,我怎能不忧郁?忧郁必将伴我一生!”信的结尾处如此写着,每一个字,都被水洇得像风中摇曳的蓝菊。 
  说来这女孩子的忧郁,还属于忧郁中比较谈得清的那种,因为源于客观的、重要人物的失落而引起,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痛苦反应。更有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忧郁,树蚕一样噬咬着我们的心,并用重重叠叠的愁丝,将我们裹得筋骨蜷缩。 
  忧郁这种负面情感的源头,是个体对于失落的反应。由于丧失,所以我们忧郁。由于无法失而复得,所以我们忧郁。由于从此成为永诀,所以我们忧郁。由于生命的一去不返,所以我们忧郁。 
  从这种意义上讲,忧郁几乎是人类这种渺小的动物,面对宇宙苍穹时,与生俱来的恐惧,所以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忧郁。我相信凡有人类生存的日子,我们就要和忧郁为朋,虽然我们不喜欢,但我们必需学会与忧郁共舞。 
  正因为这种本质上的忧郁,所以我们才要在有限的生存岁月中,挑战忧郁,让我们自己生活得更自由,更欢愉,更勃勃生气。 
  失落引发忧郁。当我们分析忧郁的时候,首先面对的是失落。细细想来,失落似可分为不同性质的两大类。一是目前发生的真实与外在的失落,可以被我们确认并加以处理的。比如失去父母,失去朋友,失去恋人,失去工作,失去金钱,失去股票,失去名声,失去房产,失去自信……等等,惨虽惨矣,好歹失在明处,有目共睹。 
  二是源自自我发展的早期便被剥夺,或严重的失望经验,导致内在的深刻失落感觉。这话说起来很拗口,其实就是失在暗地,失得糊涂,失得迷惘,失在生命入口端的混沌处。你确切无疑地丢失了,却不知遗落在哪一地驿站? 
  这可怕的第二种失落,常常是潜意识的,表明在我们的儿童期,有着不同程度的缺憾和损失。因为我们未曾得到醇厚的爱,或因这爱的偏颇,使我们的内心发展受阻。因为幼小,我们无法辨析周围复杂的社会,导致丧失了对他人的信任,并在这失望中开始攻击自己。如同联合国那位朋友所抱起的女婴,她已不知人间有爱,她已不会回报爱与关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