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葵花

第18章


萤火虫最多时,他就像沦陷在亮光的旋涡里。他挑大的、亮的,又捉了十几只,但心里惦记着的,却还是在水面中央飞翔着的那一只萤火虫。然而,无论他怎么拍巴掌,它却就是不肯飞过来。这使青铜有点儿失望,又有点儿生气。   
  《金茅草》3(3)   
  已经有了十盏灯。它们散乱地堆放在小船上,看上去,像一盏硕大的枝形灯。 
  青铜准备回家了,但心里却放不下那只最大最耀眼的萤火虫。 
  已经够了,他不再拍巴掌了。巴掌声一停,那些萤火虫便一只一只散去,亮光便像水漫地一般又延伸开去。 
  青铜撑着小船,本是朝着家的方向的,但竹篙放在船尾猛一摆动,却朝向了水泊的中央。他一心要捉住那只萤火虫,因为它实在太迷人了。 
  萤火虫见小船过来了,便朝远处飞去。 
  青铜就撑着船,拼命地追赶。 
  萤火虫见自己快不过小船,便朝高空飞去。 
  青铜只能仰起头来,无可奈何地看着它。 
  不过,一会儿,它又盘旋着,慢慢地往下降落了。 
  青铜没有撑船,而是像一根木桩般站在船上,很有耐心地等着它。 
  萤火虫对船上那些花灯发生了兴趣,几次俯冲下来观望,又几次急速升空。经过几次反复,它的胆子越来越大,竟然在青铜的眼前飞来飞去。青铜看到了它的翅膀——棕色的、很有光泽的翅膀。但他却够不着它。他坚持着,心想:小东西,你总会飞到我能够着你的地方的! 
  萤火虫飞到了青铜的头顶上。它似乎将青铜的一头乱发误以为一丛杂草了。 
  青铜很高兴。他宁愿自己的头发是杂草。 
  萤火虫的亮光,将青铜的面孔,一下子一下子地照亮在夜空下。 
  青铜又等待了一会,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萤火虫在他的斜上方飞着。他在心里算计了一下,只要突然一下跳起来,就可将它捉住,他屏住气,在萤火虫又向他靠近了一些时,纵身一跃,双手在空中一合,将它捉住了。但,他脚下的小船被蹬开了,他跌落在了水中。他呛了两口水,却依然没有松手。从水中挣扎出来后,他合着的手掌内,那萤火虫的亮光,依然没有熄灭,像在空中飞翔时一样地亮着,亮光透过手掌,将手掌照成半透明的。 
  青铜爬上小船,将它放进瓜花里。 
  回到家,青铜进门之前,将十盏南瓜花灯一盏一盏地悬挂在一根绳子上。然后,他抓着绳子的两头,走进了家门。 
  黑暗的窝棚,顿时大放光明。 
  奶奶、爸爸妈妈与葵花的面孔,在黑暗里一一显示出来。 
  他们一下子反应不过来,站在那里发愣。 
  青铜将绳子的两头分别系在窝棚里的两根柱子上,然后朝他们笑着:灯!这是灯! 
  晚上,葵花不用再去翠环家或秋妮家了。 
  这是大麦地最亮、最美丽的灯。   
  《金茅草》4(1)   
  冬天到来之前,青铜家必须盖上房子。爸爸、妈妈与奶奶商量了许多日子,想法是一致的:要盖就盖一幢像样点儿的房子。一个夏天,他们就在筹划着。门前的几棵大树锯倒了,卖了。一头肥猪,卖了。还有一池塘藕、一亩地茨菰、半亩地萝卜,过些日子,都可以卖了。能卖的,都卖。但算下来,还缺不少钱。他们也就不顾脸皮了,向亲戚借,向东家西家借,并向人家保证,在多长的时间内连本带息一起还清。为了两个孩子在冬天到来之前,能住进新屋,他们不在乎人家的冷淡。奶奶也要出动,却被爸爸、妈妈坚决地阻拦了:奶奶老了,可不能让她去看人家的冷脸。奶奶看着两个正在外面玩耍的青铜与葵花说:“哎,我这张老脸能值几个钱?”她瞒着爸爸、妈妈,拄着拐棍,还是出门向人家借钱去。大部分人家,看到她这么大年纪,跑上门来借钱,不仅满口答应,还觉得有点儿不好意思:“您说一声,就给您送去了。” 
  奶奶有个侄儿,家境不错,她想,从他那儿,多少总能借一些钱。但没有想到,那侄儿是个无情无义的侄儿,一口咬定:没钱。不仅不肯借钱,还说了些不中听的话。按理说奶奶可以骂他几句,但奶奶一声不吭,拄着拐棍离开了侄儿家。 
  就缺一笔钱了:去海滩租茅草地割茅草的钱。 
  这里的人家都知道,最好的屋顶,并不是瓦盖的,而是茅草盖的。 
  这茅草长在离这里二百多里地的海滩上。 
  爸爸和妈妈说:“要么,还是用稻草盖吧。” 
  奶奶听到了,说:“不是说好了,用茅草盖吗?” 
  妈妈对奶奶说:“妈,就算了吧。” 
  奶奶摇了摇头:“用茅草盖!” 
  第二天一早,奶奶就出门去了。谁也不知道她要去哪儿。到了吃中午饭的时间,也没有见她回来,直到傍晚,才见她一摇一晃地出现在村前的大路上。 
  葵花看见奶奶回来了,一边叫着“奶奶”,一边追了上去。 
  奶奶一脸倦容,但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却是一番高兴。 
  奶奶是大麦地村最有风采的老人。高个、银发,很爱干净,一年四季,总是用清水洗濯自己,衣服总是仔细折过的,穿出来带着明显的折印,没有一处有皱折,虽然很少有一件不打补丁的,但那补丁缝补得十分讲究,针脚细密,颜色搭配得当,使那块补丁显得很服帖,与衣服很和谐,让人觉得,那衣服上要是没有了补丁,倒不好看了。大麦地的人,任何时候看到的奶奶,都是一个面容清洁、衣服整洁、满脸和蔼的老人。 
  奶奶又是一个性格十分坚韧的奶奶。 
  葵花听妈妈说过,奶奶早先出身在一个大户人家,一直到年轻的时候,过的都是好日子。 
  奶奶的两只耳朵上都有耳环,耳环上还有淡绿色的玉坠。奶奶的手指上,有一枚金戒指,奶奶的手腕上还有一只玉镯。 
  奶奶曾经想将它们卖掉,或卖掉其中一种,但都被爸爸妈妈劝阻了。有一回,她将一对耳环当给了城里的当铺,爸爸妈妈知道了,卖了家中的粮食,第二天就去城里,将那对耳环又赎了回来。 
  葵花在与奶奶一道往家走时,总觉得今天的奶奶好像哪儿有点儿不一样。可是,她看来看去,也看不出到底有哪儿不一样。她就又去打量奶奶。 
  奶奶笑着:“看什么呢?” 
  葵花终于发现,奶奶的两只耳环已不在奶奶的耳朵上了。她用手指来来回回地指着奶奶的两只耳朵。 
  奶奶不说话,只是笑。 
  葵花突然丢下奶奶,一个劲地往家跑,见了爸爸妈妈,大声说:“奶奶耳朵上的耳环都不见了!” 
  爸爸妈妈顿时明白奶奶今天一天去了哪儿了。 
  晚上,爸爸妈妈一直在追问奶奶把那对耳环当到哪家当铺,奶奶就是不回答,只重复着一句话:“要盖茅草屋!” 
  妈妈望着桌上的钱,哭了,对奶奶说:“这对耳环在您耳朵上戴了一辈子,哪能卖呢!”   
  《金茅草》4(2)   
  奶奶只是那句话:“要盖茅草屋!” 
  妈妈抹着眼泪:“我们对不起您,真的对不起您……” 
  奶奶生气地说:“尽说胡话!”她将青铜与葵花都揽到她的臂弯里,抬头望着天空的月亮,笑着说:“青铜、葵花要住大房子啦!”   
  《金茅草》5(1)   
  爸爸借了一只大船,带着青铜,在一天早晨,离开了大麦地。 
  那天早晨,奶奶、妈妈和葵花都到河边送行。 
  “爸爸,再见!哥哥,再见!”葵花站在岸边不住地朝爸爸和哥哥摇手,直到大船消失在了河湾的尽头,才一步一回头地跟着奶奶回去。 
  从此,奶奶、妈妈与葵花就开始了等待。 
  爸爸和青铜驾着大船,扯足风帆,日夜兼程,出河入海,于第三天早晨来到海边。他们很快就租下了一片很不错的草滩,一切看上去都很顺利。 
  已是秋天,那茅草经了霜,色为金红,根根直立,犹如铜丝,风吹草动,互为摩擦,发出的是金属之声。一望无际,那边是海,浪是白的,这边也是海,草海,浪是金红的。海里的浪涛声是轰隆轰隆的,草海的浪涛声是呼啦呼啦的。 
  草丛里有野兽,大麦地没有的野兽。爸爸说,这是“獐”。它朝青铜父子俩看了看,又一低身子,消失在了草丛中。 
  父子俩搭好小窝棚,已是明月在天。 
  他们坐在小窝棚门口,吃着从家里带来的干粮。只有轻风,四周不见人影,也不闻人声。海浪声也不及白天的大,草海就只剩下沙沙的声音。远远地,似乎有盏马灯在亮。爸爸说:“那边,可能也有人在租滩打草。” 
  海滩太大,这盏在远处闪烁的小马灯,便给了青铜一丝宽慰,使他觉得这茫茫的海滩上,有了同伴——尽管那盏马灯实际上离他们很远。 
  一路劳顿,非常困乏,父子俩进入小窝棚,听着海浪的喘息声,想着大麦地,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第二天,太阳还没升起来,他们就开始刈草。 
  爸爸手持一把大刀,那大刀又弯又长,装一把很长的柄。爸爸将柄的一端抵在腰间,双手握住长柄,然后有节奏地摆动着身体。那大刀就挥舞起来,刀下便哗啦啦倒下去一片茅草。 
  青铜的任务就是将爸爸刈倒的茅草收拢起来,扎成捆,然后堆成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