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识相-解析古今中外美女

第26章


只可惜他生在帝王之家,还很不凑巧地当了皇帝。 
  他在皇帝的位子上,啥正经事也不想干,对军事更是不感兴趣,即使有将领提出来,他也是极力压制。南都留守林仁肇说,他愿意领兵几万人北上,收复旧地。林仁肇还为李煜拟好了开脱的理由:他起兵的时候,李煜就向外发消息说林仁肇叛变,让宋朝廷知道,以后假如事成得利的是国家,如果失败就杀他全家,李煜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就是这样已经为李煜想好托词的计划,他也没有同意,只知念佛、填词、醉生梦死,静候亡期的到来。北方的后周他不敢与之交战,就连东边比较弱的吴越他也不敢碰,沿江巡检卢绛曾经对他说:”吴越是我们的仇敌,将来肯定会和宋一道攻击我们,做其帮凶,我们应当先下手灭掉他,免去后患。”李煜却说:”吴越是北方大朝的附庸,怎么能轻举妄动,发兵攻击呢?”卢绛说:”臣请陛下以属地反叛为名先予以声讨,然后向吴越乞求援兵,等他们的援兵到了,陛下就发兵阻挡,臣再领兵悄然前去偷袭,就能一举灭掉吴越。”李煜根本就听不进去。文武大臣们也只好随他一起等着北宋军队来收拾南唐了。 
  尽管李煜先生当皇帝当得很不是那回事,可他的填词功夫却是一流的。他的父亲李璟就非常有才华,词也填得很好,所以,他选了个和他一样会填词的儿子当皇帝,却没想这个儿子是不是那块料。 
  在父亲以及当时浓郁的文化环境的熏陶下,李煜的词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加上他喜欢的大臣冯延巳也擅长添词,君臣之间切磋技艺,最后将疆土切磋完了,但词的成就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把李煜的词总结一下,可以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描写宫廷之中豪华奢侈以及风花雪月之类的内容,第二是体现极度忧愁的心情,第三是亡国之后在被软禁时写的反应亡国之情的词,这是李煜词成就最高的时候,但时间不长他便撒手西去了。 
  李煜先生的词,早期当然全是宫廷的豪华奢侈和风花雪月了,那时他刚当皇帝,正得意着。这些词里,以《玉楼春》为代表,极尽奢华也极尽婉约,只看那对一字一句的雕琢,就知道李煜先生多消闲了。 
  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风箫声断水云闲,冲按《霓裳》歌彻遍。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未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还有一首《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绉。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嚯嚯,好一个”绉”和”溜”。 
  皇帝没当多久,李煜先生的日子就开始不舒坦了,北宋、后汉、吴越这些强敌都惦记着李煜先生那块江南之地。而李煜先生呢,却根本没有积极备战迎敌的打算,只想着借酒浇愁,听任国家的衰亡。这期间,李煜先生的词就不再是小资了,他开始为自己的命运担忧。   
  第六节 职业错位(2)   
  这首《清平乐》,算得上是李煜先生发愁时候的写照。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还有一首《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勾,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酒虽然可以暂时将忧愁浇走,但北宋的军队是几壶酒不可能浇走的,噩运终于来临了。开宝七年(公元974年)的秋天,赵匡胤派使者来请李煜去开封。李煜清楚请去就回不来了,于是就说有病,没有去。不久,到冬天的时候,赵匡胤的军队就渡过长江,将金陵包围了。前线将士拼死抵抗的时候,李煜还在宫中填了一首词《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据说这首词还没有填完,宋军就攻陷了金陵,最后的三句是后来补上的。李煜做了北宋的俘虏,被押送到了北宋首都开封。因为李煜曾经对宋称臣,所以赵匡胤没有杀他,而是封了他一个违命侯,实际上是名副其实的亡国奴,享受高级待遇的亡国奴。 
  当了囚徒,李煜先生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虽然吃喝不愁,可李煜先生不是乐不思蜀的刘阿斗,亡国之痛时时折磨着他,所有这些痛苦的心绪,李煜先生都融进了词中,由此诞生了词史上最为感人,成就也最高的作品,那就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虞美人》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尤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还有一首《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哎,这当亡国奴的滋味和江南的悠闲岁月比,可真是“天上人间”啊。 
  这期间李煜先生不仅是哀叹自己的命运,也开始反省自己的错在哪里了。他写了阕《破阵子》,算是对自己过错的检讨。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几曾识干戈”他哪是不识干戈啊,他是不想识,不愿识,掩耳盗铃,最后害了自己。 
  在生命的最后时期,李煜的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他的词没有丝毫的雕琢痕迹,纯粹是天然而成,可谓鬼斧神工。历代成就高的诗词都是将感情和艺术手法融为一体的,一般的诗词,不是太通俗,就是太晦涩,不能使读者很通畅地理解他的感情,而李煜的词就将两方面的因素都神化性地融合到一起,口语一样的语言包含的却是一般人难以体会到的感情,可以说,李煜的词达到了最高境界,也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为两宋词的发展开拓了眼界。 
  词成就了李煜词宗的英名,但那首千古传唱的《虞美人》也将他送上了西去之路。李煜在七夕的晚上,因为心情郁闷,就让歌妓奏乐,声音很大,外面都能听到,宋太宗知道后非常恼怒,又听说李煜的词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和”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生气,当晚就让人给李煜送去了毒药。李煜死时年仅四十二岁。 
  李煜先生虽然把国家给玩完了,可他在文学史上,好歹还占了一席之地,比起那些荒淫无道杀戮成性,最后把自己给杀了的亡国之君,活得有价值多了。只不过,如果他不当这个皇帝,不知道还能不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或者,取得的成就会更加辉煌。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没有一番彻骨痛,哪来万世哀婉歌。 
  李煜先生还只是在填词上玩出了道道,可那位跟他一样亡了国,当了亡国奴的宋徽宗赵佶先生,可是集书法与绘画之大成,不仅自创了一种书体,更是启发了后世的工笔画发展。 
  宋徽宗赵佶先生,是宋神宗赵顼的第十一个儿子,他的哥哥哲宗赵煦因为没有儿子继承皇位,赵佶先生一不小心成了皇帝,把北宋给搞垮了。 
  赵佶先生在政治上昏庸,生活上荒唐,艺术上聪颖。北宋王朝因他而亡,但在艺术上他是个天分极高的书画家,最大的成就就是创建了“瘦金体”。赵佶先生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并吸收褚遂良等多家所长,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像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 
  因为”瘦金书”在书法历史上的影响,人们一般都把“瘦金书”作为宋徽宗的书法代表作,而他成就更高的草书给忽略了。赵佶先生有本传世之作《草书千字文》,比他的本家赵孟頫先生写得酷多了。 
  据说宋徽宗还是工笔画的集大成者。他擅长画花鸟、山水、人物,注重写生,体物入微,以精细逼真著称。相传他曾用生漆点画鸟睛,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令人惊叹。赵佶先生一生在政治上没干什么好事,在军事上更是差劲,最后当了大金国的俘虏。可他在画上的成就可就不得了了,留下的传世之作数不胜数,其作品有《腊梅山禽图》、《五色鹦鹉图》、《芙蓉锦鸡图》、《红蓼白鹅图》、《池塘秋晚图》、《柳鸦芦雁》、《瑞鹤图》、《溪山秋色图》等。人物画方面有《听琴图》、《文会图》。山水画方面以《雪山归棹图》为代表。此外,还临摹有李昭道《摘瓜图》,张萱的《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前些时看到一则消息,赵佶先生那幅《写生珍禽图》拍出了2300万的天价,看来,他在工笔画上的确造诣非凡。要知道,工笔可不比写意,那是极细致和极富耐心的活,我曾欣赏过赵佶先生的《芙蓉锦鸡图》,那锦鸡的羽毛都一根根可以数得出来,嚯嚯,这没半个月工夫画得出来吗,真佩服赵佶先生对画的痴迷。而那幅《柳鸦芦雁》,工笔加写意,更是动感十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