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夫看世界-北大卖肉生的世界

第51章


况且新华社播发了“每日电讯”,全国媒体纷纷转载,早已铁板钉钉,天下皆知。即使不去学校,也容我将其中缘由向校方解释清楚,免得真心实意帮我助我者热脸遇上冷屁股,岂不教人寒心,日后当如何面对?   
  十八 连锁经营的泡沫(4)   
  而这一切实在太突然了。当时尚在暑假,学校的工作还不正常,否则,后来的一切可能就不会发生。 
  一位哲人说过,人生最紧要处往往就是那几步。倘若一步跟不上,就步步跟不上,事情的走向常常系于一念之间,容不得半点思考掂量。先是来了个北大校友,接着美国老板大驾光临,新闻媒体也跟着凑热闹。《华商报》刊登“陆步轩要与人合作办公司”的当天,我正在肉店忙碌着,还没来得及看报,西安工程科技学院的两位处长径直找上门来,质问我怎么回事。我措手不及,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只能推托稍后将给黄院长去电话,细说情由。事实上,我在思量台词,我想去学校,梦寐以求,但报纸上如此说了,白纸黑字,言之凿凿,我再出面予以否认,在人们眼里,岂不是出尔反尔,成了反复无常之辈? 
  所以,思虑良久,我只能这样解释:自己的专业荒废了十几年,如果到大学去,已经没有优势可言,因为大学里博士、硕士多如牛毛,自己的学位低,要拾起专业至少需要两三年,然后牵扯评职称,倘若再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又得五六年光景,这样不知不觉间十年光阴又要过去,而人的一生究竟能有几个十年?权衡利弊,与其在大学发展,不如继续经营肉店,自己从事肉食行业好几年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轻车熟路,再加上美方的资金与先进的管理模式,有可能将肉食的品牌做大做强。 
  我头脑蠢笨,除此之外,实在想不出更合适的台词,我还能再说什么?反过来一想,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我已经人到中年,携家带口的,大半辈子已经过去,是过一天少一天的人了,如果再如年轻人一般,争强好胜,累死累活又有什么意义?“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兵法亦云:置之死地而后生。商场如战场,断了退路,不再瞻前顾后,一心一意做生意,说不定真能有成就。 
  如此这般,又对新闻界坦言了,等于下定了决心,准备与老孙一道,破釜沉舟,大干一场。 
  接着,筹备连锁店紧锣密鼓。我们在踩点的同时,各地要求加盟的信函如雪片般飞至,不少人甚至不远千里亲自登门。对于特许加盟,我是外八路,拿捏不准,不敢轻易表态,遂把来人引见给老孙,同时也把有关信件转给老孙,老孙是公司的法人,又有老纪协助,一切还须老孙最终定夺。 
  按照我的思路,公司的运作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全国各地有加盟意向的少说也有两三百家,将之建成松散型联盟,在各省、市设总代理,提供品牌、技术、监督服务,收取加盟费。第二步,公司扎扎实实创品牌,从最基础的养殖、屠宰做起,向销售、深加工等一条龙发展。 
  老孙与周斌电话沟通后,不以为然,他们以为建立松散型联盟,在公司成立之初,人力、财力很有限的情况下,不好控制,容易将品牌搞砸、搞滥;养殖、屠宰投入资金量太大,万一遭遇风险,血本无归。依照他们的思路,先从样板店做起,一个城市一个城市逐渐发展连锁店。待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摸索出路子,再搞特许加盟;至于形成从养殖到深加工一条龙,则要根据连锁店发展的情况而定,不能盲目。 
  我曾对一些养殖户进行过调查走访,用配方饲料喂养生猪,从猪崽到出栏大约需要四个月左右,每头生猪日消耗饲料平均约1250克。在饲料未涨价之前,大肉批发到64~66元/公斤,养殖户可保本经营,不赚不赔。饲料涨价后成本价约在800元/公斤左右。从2003年10月“非典”警戒解除之后,大肉价格一路飙升,最高时批发达13元/公斤,最低也在10元/公斤以上。况且规模养殖,加入一定的青饲料,成本还有可能下降。老孙他们开始若遵从我的建议,首先建立养殖场,不遇诸如口蹄疫、五号病、禽流感等重大疫情,便可狠赚一笔。而且要做品牌,不从根本抓起,无异于空中楼阁——你说是无公害绿色食品,到处胡乱进货,质量如何保证? 
  再说屠宰加工,国家控制建设项目,实行定点屠宰之后,任何集体、单位、个人不得私屠乱宰,哪怕只有一头猪杀掉自己食用,也必须到定点屠宰场加工,等于实行了屠宰加工专营。申请建立一家屠宰场的审批手续,仅需要五千元左右,而眼下仅一套手续就炒到了好几万元。可以说建设定点屠宰场是稳赚不赔的项目,关键是审批手续较难,但凭我们当时的人脉和影响,只要建起了养殖场,自养自宰,我想申请屠宰手续不是太难的。 
  但周斌、老孙他们考虑的不一样,也许资金有困难,也许涉足一个全新领域,先想牛刀小试,探探水的冷热深浅,担心万一投资过大陷得太深难以自拔,或许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我不好刨根问底。周斌是出资人,远在美国,我打国际长途很不方便,主要依靠老孙与他沟通。我觉得小打小闹太没劲,实在没意思,而自己未出资金,又不好意思说出口,闷在心里很难受。老孙是周斌的全权代表、公司法人,我理应尊重他的意见。 
  分歧归分歧,大目标一致。老孙与老纪在西安承租了写字楼,换过当地手机,汽车也留在了西安,拉开了扎根西安、大干一场的架势。 
  方针已经确定,踩点、选择连锁店的店址就成为第一要务。整治市容环境之后,取缔了摆摊设点和占道经营,门面房身价倍增。我与老孙、老纪顶着烈日,冒着酷暑,驱车在大街小巷瞎转悠了好几天,出了几身臭汗,一无所获。几个人一商量,为了加快进度,分头寻找,待有了眉目,再碰头商议。我发动妻哥、杨师傅等一起帮我搜寻,经过几天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北郊与南郊各找着一处,我认为两处恰在城乡结合部,靠近农贸市场,房租价位适中,比较合适。领老孙、老纪看了,他们却认为地理位置偏僻,起不到宣传、示范作用,我反复强调,肉店不能一味追求新潮、气派,如果附近没有菜市场,即使开到钟鼓楼底下,房价高权且不说,还少人问津。   
  十八 连锁经营的泡沫(5)   
  我的话歪理正,但老孙、老纪以为我讲话不中听,有损他们的颜面。双方因此争执不下,我借口一走了之,事情便搁置起来。 
  老孙、老纪人生地疏,他们托房屋中介公司代找店面。一晃到了“双节”,举家团聚的日子,老孙、老纪离家时日已久,需要回家看看,于是老孙回了大连,老纪也回了上海。恰好“双节”肉店生意很忙,人手不够,我则在店里帮忙。 
  节后,老孙打来电话,说他有些事情,需要在北京稍作逗留,让我找中介公司一位叫刘义的人,代签房屋租赁合同并付款。我约见了刘义,看过所找店面,上下两层,楼上两间,楼下一间,还有室内楼梯,认为其离菜市场太远,有效利用面积小,房租也贵,不太满意,遂推说我手头无钱,等老孙他们过来再说。事实上,老孙他们休假时,在我处放置了两万元现金,以备急用。我的意思是门店地理位置不佳,等老孙过来,看过店面后再作计议。一旦签订合同,缴纳租金,造成既定事实,即使老孙后悔,已经回天乏力。 
  老纪先于老孙返回到西安,我劝说不住,从我处拿了钱,与甲方签订了合同,刘义得到五百元中介费。接着刘义又找着一处,老纪开车接我,约我一同前去考察。我本抽身不开,最主要的是人微言轻,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因而懒得咸吃萝卜淡操心,但念老纪只身一人,不去有碍情面,于情于理都很难讲得过去。看过店面,我愈加不满意,认为地域太偏,犹如走入死胡同,谈不上半点前途,坚决不同意。但老纪说: 
  “老孙交代了,让签。”我极力阻拦,均无济于事。最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只缴纳了一个季度的租金。 
  一个星期之后,老孙返回西安,我言明自己的顾虑: 
  “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竞争激烈,开店做生意,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老孙说得也很现实:“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没有动静,周斌那边又催得紧,先动起来再说。” 
  设身处地,我能理解老孙的难处,毕竟,我也曾经寄人篱下,过着仰人鼻息的日子。 
  不久,上海那边有事,老纪必须回去,千钧重担就落在老孙一个人的肩上,我真为老孙捏了一把汗。   
  十九 当“干部”始末(1)   
  随着事件的发展,我渐渐地明白,周斌投资搞连锁经营,并非像当初承诺的那样,投入大量资金,真正把品牌做大做强,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抱着投机心理,利用当时颇具知名度的“眼镜肉店”的招牌,从事曾经风靡一时的特许加盟,捞一笔钱。可惜他们并不清楚鲜肉经营的特点,社会发展到今天,钱不好挣,钱又不值钱,当一两毛钱掉到地上,人们都懒得弯腰去捡的时候,大肉依然是五分、一毛地与家庭主妇们讨价还价。他们想当然地把大肉经营与品牌服饰混为一谈,以为具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否则,不可能涉足对他们来说完全陌生的领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