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合格父母过12关

第9章


因为孩子的问题令我们感觉束手无策,而这种束手无策让我们对此产生了强烈的愤怒,而愤怒正是来源于一个人的无能感,是一个人遭受到挫折后的本能反应。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家长在向孩子发火的时候,就可以明白一点:这个家长对孩子没有办法了,他找不到该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这时候,惟一能帮助他的就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曾经听陶宏开教授讲过一个网络成瘾孩子的故事,那个孩子的母亲为了制止孩子继续玩网络游戏,一怒之下,不惜当着孩子的面割开了自己的手腕,你们知道孩子怎么做吗?孩子也同样割开了手腕,然后和母亲比赛谁的血液流的更快。亲爱的家长们,如果你尝试想用命令、指责、惩罚、怀疑等等"武器"来制服你的孩子,那么这个家长的例子就可以明明白白地告诉你:这是绝对行不通的!!!   
  如果你真的想要改变孩子,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切切实实的好方法啊!   
  迷失了教育孩子的终极目标:虽然我们常常会问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那么辛苦地教育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认真做完过第一关练习的家长或许可以很轻松地回答这个问题了。我用自己的方法寻找到的教育孩子的终极目标是:从个体意义上来讲,是帮助孩子去实现他快乐、和谐、幸福、有价值的人生;从社会意义上来讲,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和平、健康、幸福、安宁,让整个宇宙系统变得更加平衡。虽然我们通过不断向上归类可以明确我们今天教育孩子的终极目标并不只是为了让孩子"成才"、"有个好工作"、"有个好的前途",但是我们在明确了目标之后,也会发生迷失的现象。因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受到一些困扰和阻力,也会遭遇一些挫折和困难,如果我们的信念不够坚定,能量不够充足,那就很有可能会半路放弃了我们的目标,而会去做一些急功近利、舍本取末的事情,而那些有很大偏差的不正确的教养方式也就很容易发生了。这也正是很多家长虽然改变了教育观念,但却往往在行动中依然不能够完全做到的原因。   
  教养方式与孩子的生命状态   
  以上所列举的一些教养方式在生活中是否让我们感觉很熟悉?几乎每一天你都可以接触到这样的家长。包括在我们自己身上,也很容易找到这些教养方式的影子。因为我们太习惯"家长"这个角色了,电影电视里、书本上、生活中,我们耳濡目染的几乎都是这样的父母形象。他们总是在喋喋不休地责备或者说教着,认为孩子身上所有的缺点都是他们自己"不争气"、"不懂事"、"不听话"的结果。但是,他们很难承认一点,孩子今天的这个样子与自己一惯来的教养方式是密切相关的,而且这些教养方式已经影响了孩子的生命状态,使孩子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中。         
   
第18节:第三关:检查你的教养方式(5)         
  不合适的教养方式必然会导致孩子身上出现一些不理想的行为表现,而这些不理想的行为表现又会刺激家长继续使用一些变本加厉的错误的教养方式,而这些错误的教养方式进一步让孩子自暴自弃。于是,孩子的生命状态开始出现前面曾经描绘过的那些趴啦状态的种种特点。   
  当孩子的生命状态进入到趴啦状态后,孩子的潜能就开始进入封闭状态。这时候,孩子的学习、情绪、行为都会出现一系列的不佳表现。比如出现厌学、网络成瘾、撒谎、打架等等问题行为,更严重的时候,孩子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社会交往、自卑等众多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会给孩子和家长带来很大的困扰。而且有些问题,可能不会当场表现出来,而是要等到孩子成年之后,才慢慢在他们身上表现为一些心理障碍。   
  在我做的心理咨询个案中,因为神经症来做咨询的不下三分之一。其中也有不少是青少年,而焦虑、抑郁、恐惧这三大类心理障碍占的比例最高。   
  霍妮在《神经症的文化决定论》一文中提出:神经症的萌芽起源于早期的关系。儿童期有两种基本需要,即安全和满足。儿童的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完全依赖于父母。但父母对待儿童的需要则有两种类型:(1)给儿童以真正的爱和温暖,满足其安全需要;(2)对儿童冷漠,厌恶甚至憎恨儿童,使儿童的安全需要受挫。在前一种情况下,儿童正常发展;而在后一种情况下则会引起神经症。因此霍妮认为,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是决定人格健康与否的重要因素。"在全部环境因素中,涉及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一个孩子成长于其中的人际关系"。   
  而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就集中体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人际关系,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   
  我曾经接待过一个患考试焦虑症的女孩。她是自己在报纸上看到我的文章然后托同学找到我并自己预约了咨询。结果那天的咨询非常不顺利,下面是我后来写的咨询手记:   
  上上个周末的时候,接待过一对母女。   
  女儿是高三的学生,因为考试的压力,开始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无法完成听课和作业的任务,内心非常焦虑。她自己托同学在温州找了心理咨询的电话号码,先是跟我们的前台几次打电话咨询和预约。然后再跟她妈妈提出了要来做咨询的要求。结果妈妈严厉反对,说只有精神不正常的人才去看心理医生,她坚决不同意女儿来做心理咨询。直到女儿拒绝再去学校,她才觉得不得不来一趟。   
  我和女孩的交谈加放松练习总共只做了1个小时,但是这位母亲不断地接电话,不断地在咨询室进进出出。但是把女儿一个人留在咨询室里她又不放心。她的举动不仅打搅了我们的交谈,也干扰了女儿的放松练习。我在心里暗暗叹一口气。在和女孩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女孩对自己的评价相当的低,没有任何优点,全部是缺点。女孩说这些的时候,我朝她的母亲看看,她的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不置可否的样子,不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想问她一些问题,她一副心不在焉最好立马就走的样子。   
  咨询结束的时候,我们约好上个周末继续来咨询。因为要调整考试焦虑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仅要在认知方面做一些调整,而且要结合行为训练和放松技巧训练。但是我有一种预感:下一次能否来,还是个问题。   
  结果,她们果然失约了。我们前台的工作人员打电话过去的时候,电话是她母亲接的,对方居然凶巴巴地说:你们找错人了!   
  我想,生活在这样一位母亲身边的女孩子,无论如何都是轻松不起来的。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隐约地找到一些引起这个女孩焦虑的心理原因和社会原因。其实孩子的行为问题也往往是孩子心理问题的一种外在表现。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光对孩子进行心理调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你会发现,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根源往往是在家长的教养方式上。所以要解决孩子的这些问题,还是要从解决家长的教养方式开始。         
第19节:第三关:检查你的教养方式(6)         
  你拥有什么样的教养方式?   
  如何来判断你自己拥有的是什么样的教养方式呢?我们可以来做这样一个试验。请你闭上眼睛,回忆一次孩子让你感觉最生气的场景,在那样的场景里,你通常会对孩子说些什么呢?你的目的是什么呢?你可以尽可能地把这个画面想得清晰一些。你甚至可以回忆起当时孩子身上穿着的衣服,他在讲什么,你在讲什么,而周围还有一些什么,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好了现在请你把刚才回忆起来的画面、声音、周围的情景等等写下来。你可以先把这个场景写下来以后,再继续读后面的内容。   
  有位家长根据我这样的要求写下了下面这段文字:   
  儿子最让我生气的一个画面是:有一次我批评孩子的时候,他很不服气,结果把我惹火了,我想冲进儿子的房间,结果发现他把门反锁起来了。这还了得?他现在才12岁就已经是这个样子对待妈妈,以后长大不是就更不得了吗?不管怎么样,今天我一定要把门打开。我一边敲门一边大声叫喊,命令他马上过来开门,当时心里真的非常生气,有点火冒三丈的感觉,所以我喊的声音很响,而且告诉他如果他不开门,等我开了门以后就对他不客气。但是他还是没有开门,越到后来他就越不肯开,说是怕我揍他。结果我通过阳台的窗户爬到了他房间,当时的场面很危险也很让我绝望。当我终于进入儿子的房间的后,发现他瞪大了眼睛看着我,肯定非常害怕我惩罚他。而我当时也是非常生气。结果我真的动手打了他,而且还打电话把他爸爸叫回来批评了儿子的这种做法。这件事情到今天想起来的时候也还是很难受,觉得儿子有时候倔得有点不可思议。   
  我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事实上在她回忆这个故事的时候,已经进入到浅催眠的状态,可以感受到她的情绪起伏。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她的描绘的这件事情中发现她的教养方式中隐藏着强制、威胁、命令、惩罚的成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