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亿消费者

第30章


在政府官员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恐惧心理,担心别人批评自己不维护国家利益。我们很迅速、很大声的——也是发自内心的——把新华社的计划描绘成自私的跑马圈地,这会严重伤害到中国的国家利益。我们还把法律当作政治武器,就像共产党做的那样。我们在国际国内的法令和贸易协定中寻找说辞,把它们当作神圣的武器,使得我们站在正义的一边。我们找到了诸如要求保护知识产权、公平竞争、法规透明等中国政府声明的目标和在国际公约中承诺履行的文字语言。我们不是在打官司。我们没有明确的官司可打。相反,我们在利用这些法律条款支撑我们的政治辩论,以及我们的宣传舆论。
  除了与新华社针锋相对的谈判,我们一直使用正面的语言。我们引导那些相关的官员和商业界人士理解我们的观点,从上层到下层,从美国、欧洲到中国。在中国,我们采用了共产党在政治斗争中最喜欢的策略——虽然当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点,即政治上孤立对手然后再发动攻击。调整后的现代版是攻击新华社为“反生产力”而非“反革命”。
  最终,我们把事件引到了中国以外,有很多人愿意提供帮助。总有大批的外国官员不断来北京,而中国官员也不知疲倦地在全世界访问,这中间有大量的机会能够提到你的问题。由于争端所处的环境,我们能够多次利用到非常有实力的人物,包括克林顿总统、财政部长鲁宾,参议员Phil Gramm和John McCain,以及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你可能没机会找到这些重量级人物,但是你的国会议员和各种商业机构、贸易团体都可以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帮他们起草信件,让他们签字寄出。你越是替这些政客们安排好一切,他们就越愿意提供帮助。
  我的建议是你要接连不断地写信。中国是由笔杆子、而不是枪杆子统治的。用礼貌而专业的信件淹没政府部门和领导层,通过提出疑问和问题来指出你对手行动中的漏洞,支撑你自己的观点。中国官员在收到信后会觉得有义务做出答复。提出棘手的问题让他们寝食难安。你完全可以提出一些非常无礼的问题,巧言令色,装扮成一个愚蠢的外国人。中国人在其内心深处都相信他们的体制非常微妙复杂、高深莫测,外国人无法领会其中的奥妙,你要把这种看法当作是你的优势来利用。你可以提出关于程序方面的问题,让你的中方对话者感到有必要向你解释这套系统,从而落入你的陷阱。
  最后要说的是,这种与政府的争论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这其中没有魔法公式。你必须依赖于你最具中国经验的专家和职业经理的直觉来判断何时前进,如何前进。你不能太过强硬,但如果过于软弱,也无法成事。而且你需要非常谨慎地挑选武器。如果我们当初选择了主动出击,切断提供给中国银行和交易所的资讯数据,使得他们陷入混乱,那我们不过是向政府证明了外国人足以扼杀中国经济中最致命的环节。所有人的关注焦点立刻就会从经济建设转向国家安全。在那场战争中,外国人是不可能取胜的。
  我对此类危机的最好的建议就是你要未雨绸缪,花点钱全面、主动地和中国政府建立关系。很多公司讨厌这么做,因为其成本不能体现在利润上。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如果你在中国做生意,无论你的公司是大还是小,你总会碰到政治上的大大小小的问题。你可能碰不到像我们遇到的这样令人殚精竭虑的战斗。但由于政府在中国商业社会中的方方面面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涉足,因此就算你的监管单位不是你的竞争对手,有可能是他在专心帮助你的中国竞争对手。
商业红宝书
  要强硬。中国人尊重这点。永远不要“颤抖着服从”,这样做会伤害甚至毁掉你在中国的业务。
  如果身陷热战,用他们自己的话提醒你的中国对手:不打不相识。
  记住虽然中国自信而理智,迫切想要成为世界级的竞争者,很多中国政客依然对外面的世界极度神经质,有着深深的不安全感。
  必要时花钱建立与政府的全面的、主动的关系,避免危机的出现。你甚至可以帮助制定所在行业的法规环境。
  在与监管单位开始一场大战之前,先想想是否可以达成公平的交易。有没有办法在满足他们的要求的同时,保持贵公司在华业务的合理性和独立性?
  如果你必须和官僚机构开战,尽可能把战火烧到最高层,那里的官员最为理智,他们关心更高的国家利益。
  你的论据要说明贵公司的业务是如何有利于中国,而不是中国政府如何错了。你不能让人觉得体制很差。
  政府官员可能对你撒谎,但是你永远不能向他们撒谎。你可以拒绝透露信息,但是不能提供假信息。
  准备好从上到下的教育政府官员,证明你的观点比你在政府中的对手的更有利于中国。
  坚持就是胜利。不厌其烦地给官员们写信,用礼貌、专业的语言提出棘手的疑问和足以支持你的观点的问题。
  耐心就是胜利。中国人在等待你转移注意力,或你的总部感到不耐烦。采用你自己的“铁屁股战略”,设计可以让你数个小时坐在那里翻来覆去、彬彬有礼地重复的车轱辘话。
  必要的时候扮演一名“愚蠢的外国人”。向你的对手询问有关体制如何运转的详细问题,请君入瓮。中国人相信他们的体制非常之微妙复杂,高深莫测,外国人永远不会明白。
  在中国不要完全依赖于法律。你会输的。利用法律和法规来加强你在政治和商业上的论据。
  大部分中国政府官员都生活在一种恐惧之下,害怕被人批评没有维护国家的利益。理解并利用这点。
  利用你的政府、相关国际组织、和贸易团体帮助你战斗。让你的对手知道你是谁——告诉他们你认识谁。
  永远不要和警察对着来。他们有着极大的权力,你必输无疑。相反,你要绕过他们,找到推翻他们的论据的办法。
  如果你决定购买中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小心“忽悠加上市”的公司。
本书来自www.sjwx.info免费 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 请关注www.abad a.cn
第五章:内外交困
  在你的中国商业计划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政府游说。这点对那些身处商业竞争和冷战余温双重积压中的技术公司来说尤为重要。
  空军一号引擎的轰鸣声渐渐消逝,聚集在北京机场的人们都把目光投向了机舱门,尼克松将从那个门里面走出来。美国总统在1972年乍暖还寒的2月天来到北京,开始了他的“和平之旅”,寻求与这个美国在冷战中的死对头进行和解。这是历史性的一刻。但是有一队观众与众不同,他们总统乘坐的那架波音707飞机的关心远远超过了对总统本人。他们是中国艰难起步的飞机制造工业中的最高层官员,被邀请来检查驻在停机坪上的飞机。他们急不可耐。尼克松早一步走下舷梯与周恩来总理握手并坐进汽车,他们就能早一步登上这架光滑闪亮的飞机。
  中国的航空工业在很多年里面都处于极度落后的状态,在早已过时的苏联技术上使用原始的机器制造摇摇晃晃的飞机。由于冷战时期西方国家对技术转移实行严格的限制,他们能得到就是这些。他们在这些年中唯一得到的一次突破就是1971年巴基斯坦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07飞机在中国西部坠毁。中国政府的工程师很小心的拆除了它。利用逆向工程技术,他们在设计上复制了两架飞机,中国人称为运-10。唉,原始的制造技术,松懈的质量控制,再加上缺少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这架飞机就像中国在过去二十年中制造的俄国飞机一样粗制滥造。
  现在他们有机会检查用钱买得到、用技术造得出的最好的商用客机。更何况这架飞机刚刚把美国总统载到中国。他使用的东西肯定都是最好的。中国航空工业的官员们被工艺和技术深深地震惊了。飞机的内部空间非常舒适,但并不豪华。但是驾驶舱,那简直让人目瞪口呆!舱里配备了一名飞行员能够想得到的所有东西:无线电、导航设备、以及能够测量任何你能想象得到的参数的尺度表,所有这些东西都整齐有序的列在驾驶员、副驾驶员和飞行工程师的面前。机舱外面是光滑的机身和没有一丝缝隙的整流罩,这些都说明了在制造过程中执行的严格的偏差和精准的加工。
  尼克松的访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多年的敌意被搁到了一边,外交关系开始解冻,贸易关系得到了鼓励。在几周时间的访问中,中国的高层领导在航空工程师的推荐下,定购了十架波音707客机,并承诺从相当紧张的国家外汇储备中用美元支付。
  概述
  最初十架飞机的订单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开始拼尽全力、坚持不懈地利用先进的西方技术修复和重振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基础。它也触发了世界飞机制造企业为争夺这个巨大的潜在市场的商业竞争。紧跟它们的是来中国寻找新的利润来源的世界顶级的卫星制造企业和航天公司,这个市场的增长是如此之快,在这里的成功和失败将决定着公司的未来。在中国竭力建立现代化的航空航天工业时,美国和欧洲公司即希望提供帮助,也希望利用这个机会。在占领中国市场的竞争中,冷战时期的技术出口控制协定瓦解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