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出兵朝鲜“原为属国
定乱”,人数既少,又“专剿内地土匪”,并没有进驻汉城和通商各口,致 使中日抗争之始,日本就“著著占先”,中国则“面面受制”。
日本出兵朝鲜,引起清政府的强烈反响。李鸿章和总署采取同一步调, 分别与日本驻京公使和驻津领事反复交涉,强调中国按照保护属邦旧例,派
兵“戡定内乱”,日本不必特派重兵,更不宜进入朝鲜内地,以免别滋事端。 然而,日本断然拒绝中国方面的要求。
清政府在阻止日本出兵朝鲜失败以后,面对中日两国在朝鲜的军事对峙 局面,为了避免发生军事冲突,建议中日两国军队同时撤出朝鲜。日本政府
为了侵占朝鲜,破坏中日关系,向清政府提出中日两国共同监督朝鲜改革内 政的方案。李鸿章经与总署磋商,电令驻日公使汪凤藻批驳日本的无理要求。
汪凤藻建议采取交通办法,“拟答四条:一,倭认韩为中属;二,华允倭会 剿;三,乱定照约撤兵;四,中倭皆不干预韩政,惟劝韩自行清厘”。对于
这种“以认属替会剿”的方案,李鸿章复电拒绝。他认为日本绝不会承认朝 鲜为中国属国,“徒说无益”。东学党之乱,即将平定,“实无庸多兵会剿”。
在他看来,惟有劝导朝鲜“以后自行整顿内治,彼此皆不干预,尚是正论”①。
6 月 21 日汪凤藻遵命照会日本政府。第二天,日本政府就向汪凤藻表示:“设 与贵政府所见相违,我断不能撤现驻朝鲜之兵。”②
清政府为了促使日本自朝鲜撤军,还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李鸿章和总署认为,日本是以朝鲜“不办贼”“借口助兵”的,要使日
本撤军,中朝就必须切实镇压东学党起义。他们指示袁世凯“不必促倭退兵,
惟在催韩剿匪”,并饬令叶志超、聂士成“相机助剿”。在他们看来,只要
①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 13,第 25 页。
① 《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 13,第 19—20 页。
② 《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 13,第 22 页。
能将东学党起义镇压下去,“俾外人共见,彼时约倭同撤,当较顺手。”③ 这是由于他们轻信了日本关于“俟贼全平再撤”的谎言,尚未识破日本的侵
略阴谋,因而作出此时日本“不敢遽谋吞韩”的错误判断的结果。
李鸿章和总署还天真地以为劝导朝鲜改革内政,是消除“倭衅”的“釜 底抽薪”之计。他立即指示袁世凯:“无论倭肯撤兵与否,韩必自将内政整
理,除贪、奖廉、恤民、察吏,庶旁人无可借口,务随时切劝。”①
清政府处理朝鲜问题,主要着眼于反对日本侵略,维护中朝两国主权, 同时也有保持中朝宗藩关系的意图。清政府为出兵朝鲜事给日本的照会中有
“保护属邦”字样。日本政府一面力图在军事上取得先发制人的优势,一面 胁迫清政府修改照会中“属邦”二字。李鸿章致电汪凤藻说:“我朝保护属
邦旧例,前事历历可证,天下各国皆知,日本即不认朝鲜为中属,而我行我 法,未便自乱其例,固不问日之认否,碍难酌改。”②李鸿章将此意电告总署,
得到总署的坚决支持。日本政府见此计不成,便打着“维护朝鲜独立”的旗 号,胁追朝鲜否认中朝宗藩关系。朝鲜政府内部亲日势力迅速抬头。6 月 28
日日本驻朝公使大鸟照会朝鲜政府,质问朝鲜“是否独立自主的国家?”, 限期答复。李鸿章闻讯后,指示袁世凯:日本胁迫朝鲜“不认华属,断不可
从”,务必劝说朝鲜国王坚持定见,如果朝鲜国王屈服于日本的压力,“竟 认非华属,擅立文据”,中国定将“兴师问罪”。李鸿章的本意,是企图“以
此胁韩,勿令轻许。”③当时日本政府抓住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宗藩关系问题, 竭力破坏中朝关系,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本应顺乎历史潮流,主动废止中
朝宗藩关系,积极援助朝鲜独立自强,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结成中朝两国的 反侵略联盟。怎奈清朝封建统治者不识时务,抱残守缺,以致失掉朝鲜的友
谊,使日本得以售其奸。
当时清朝统治层虽然都主张“遣兵代剿”、中日共同撤军和保持中朝宗 藩关系,但是在通过什么途径避免中日战争、争取和平的问题上却存在着明
显的分歧。帝党主张一面备战,一面和商,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制止日本的 侵略;后党和李鸿章则倾向于和商,“以夷制夷”,对备战有一个从消极到
积极的转变过程。
李鸿章虽然早在 6 月 14 日就宣称入朝清军“此时防日较重于防匪”①, 把防御日本侵略提到首位;但对备战却采取消极态度,认为敌强我弱,“越
国进剿,毫无把握”。慈禧担心中日开战延误自己作寿和削弱后党权势,支 持李鸿章的主张。6 月中旬,汪凤藻、袁世凯皆请“厚集兵力”,遭到李鸿 章的拒绝。6
月 22 日总署电询李鸿章:“倭如添兵不已,我应否多拨以助声 势,望审筹酌办。”②第二天,李鸿章复电说:我若增兵,日本亦必添调,那
将如何收场呢!“今但备而未发,续看事势再定。”③但是,光绪却认为,“据 现在情形看去,口舌争辨,已属无济于事”。日本已派大军进入汉城,倘若
③ 《发北洋大臣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 13,第 21 页。
① 《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 13,第 25—26 页。
② 《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 13,第 10 页。
③ 《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 13,第 28 页。
① 李鸿章:《复译署》,《李鸿章全集》(二),电稿二,第 1702 页。
② 《发北洋大臣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 13,第 20 页。
③ 《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 13,第 21 页。
对朝鲜“胁议已成,权归于彼,再图挽救, 更落后著。”他指示李鸿章就“如 何及时措置”问题,“妥筹办法,迅速具奏。”④6 月 30 日李鸿章遵旨复奏,
一面表示日本遽以重兵胁韩,“倘至无可收场,必须预筹战备”;一面又说
“北洋铁快各舰堪备海战者只八艘,余船尽供运练之用”,“海上交锋恐非 胜算”,陆军兵力不厚,“若令出境援朝击倭,势非大举不办,一经抽调,
则处处空虚,转为敌所乘,有妨大局。”⑤光绪看后,非常气愤和不安,7 月
2 日再次降旨,指示李鸿章对“外援内防,自宜先事豫筹”,并责问说:“究 竟海军所练之兵各有若干?此外北洋分扎沿海防军若干?及直隶绿营兵丁可
备战守者若干?”7 月 4 日李鸿章复奏说现有海陆军“守”尚有余而“攻” 则不足,如若“出境援剿”,就必须“备饷征兵”。光绪无奈,便于 7 月 11
日决定给李鸿章拔款 300 万两,令其“将战守一切事宜,随时妥为筹备,以 期缓急足恃。①
光绪指示李鸿章妥筹战守事宜,李鸿章就提出如何处理在朝清军问题。 当时驻军牙山的叶志超向李鸿章提出派军增援、撤军回国、“守此不动”等
上中下三策,请求裁夺。李鸿章斟酌再三,电告总署说:“钧署现正与倭商, 未便遵添大军,致生疑沮,上策似须缓办。其中策与袁道同见,前钧电有或
撤或移之说,鸿初虑示弱,惟所称军士露处受病实情,可否照办请速核示。”
②李鸿章虽因受张佩纶“先班师示弱以骄敌”思想影响而倾向中策,但却不愿 明言,因而特地电请总署核示。过了两天,光绪下谕,指出撤军“殊属非计”,
而“大举致讨,即在指顾。著李鸿章休察情形,如牙山地势不宜,即传谕叶 志超,先择进退两便之地,扼要移扎, 以期迅赴戎机,毋致延误。”③
就在李鸿章有意撤回驻朝清军的同时,御史张仲炘上疏,抨击李鸿章“观 望迁延”,请“一意决战,以弭后患”。
7 月 14 日以后,中日关系急骤恶化,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日本驻华公使向总署呈送第二次绝交书,指责清政府要求日本撤军是“有
意滋事”,声明“嗣后因此有不测之变,我政府不任其责。”④面对如此严峻
局势,光绪和李鸿章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
7 月 14 日光绪决意进兵,下谕说:日本以重兵胁制朝鲜, “和议恐不 足恃,亟应速筹战备,以杜狡谋。”“著李鸿章速为筹备,先派一军由陆路
前往边境驻扎,以待进发。”“水路叶志超一军,兵力尚单,须有继进之军, 以资接应。”①光绪过去倾向于实力备战以为和地,现在则转而“一力主战” 了。
。慈禧虽然不愿开衅生事,但却认定日本是个“小国”,堂堂中华岂能 容忍“小国”凌辱,因而在一定时期“主战”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时人说“西 后藐日而轻战”。
与此同时,李鸿章由于日本的咄咄进逼和清廷的屡屡切责,也开始从“重
④ 《军机处寄北洋大臣李鸿章上谕》,《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 13,第 25 页。
小说推荐
- 李鸿章传/
- 李鸿章传网友上传李鸿章,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眼中,被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著有《李
- 名人自传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89章
- 晚清有个李鸿章
- 晚清有个李鸿章作者:赵焰 李鸿章—一个以喜剧的方式进入世界,却以悲剧终场的命运的宠儿。说他是命运的宠儿,是因为上天在铸造李鸿章的时候,充分彰显了人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神秘性。我写作李鸿章的动机却是非常明确的,那源于清醒和困惑的交织—一种极端的清醒,也是一种极端的困惑。这种困惑与清醒是相联系的,更是相
- 名人自传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46章
- 权谋高手李鸿章
- 《权谋高手李鸿章》作者:雾满拦江内容简介李鸿章是两千年来最会做官的中国人,他身居权力中枢40年,前后遭遇800多次弹劾而不倒,国家倚重,名满全球,中外震仰,上承曾国藩,下启袁世凯,独步中国式官场权谋之巅。从刀笔小吏到晚清第一重臣,李鸿章的官场神话是怎样做到的?晚清政坛云谲波诡,内部洋务派与顽固派缠斗
- 名人自传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8章
- 扳不倒的李鸿章
- 晚清最大权臣,近代史最具争议的人物!李鸿章告诉你一个男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一个乘承儒家文化传统的文人,一个深谙中国封建官场之道的官僚。重读李鸿章,看他如何在军事、政治、外交、经济上纵横捭阖☆他历经四代帝王,纵横政治舞台数十载,出面签订数十条有辱国家的条约。他的言行一定程度上关涉到晚清政府的命运。读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42章
- 荒古神迹(1章-8章)
- 唳鹤居士的长篇仙侠小说。我觉得还不错了,推荐给大家,这是一至八章。作者在幻剑书盟首发,地址是http/hjsm.tom.com/html/book/26/571/index.htm等不及的可以去哪里看。我会随时制作新书的http/www.sjtxt.com/提供下载 作者:所写的《荒古神迹(1章-8
- 武侠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8章
- 星际银河启示录Ⅰ 第一卷 动乱之始:第一章--第十二章
- 人─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人啊,智慧赋予我们无尽的想象 人啊,无边地创造使大地也为之黯然神伤 无尽的岁月带来了什麽 大地嘲笑著:生命的意义不再宽广 深邃的宇宙漠然著:人类的追求越来越迷盲 战争四起的宇宙啊,重塑得舞台到底是为谁而创造 告诉我吧,属於自己的天空、人生的坐标是否真的如你
- 科幻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3章
- 亮剑:当李云龙遇上龙文章
- 【当李云龙遇上龙文章 怒江两岸,当短兵相接的天才龙文章遇上了狭路相逢勇者胜李云龙 连向来阴鸷毒辣的挖地狂魔竹内连山也慌了神 这时,士兵慌忙来报“报告联队长!去围剿李龙城的队伍,又被全灭了,他正在单枪匹马的朝着这边杀来 竹内连山这才想起后方还有一个最强单兵李龙城,痛苦的抓着脑袋“这三个家伙到底怎么从哪
- 都市言情八黎先生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三十六章 电台到手
- 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新定义李白
- 李白是四川五百年一出的天才,他的诗歌惊天地,泣鬼神,他的处世风格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物从来都被后世学人奉若神明,于是,人们也就往往忽略了诗人本身。事实上,除去了诗仙的身份,李白也是一个平常的尘世中人,他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追求;他有洒脱狂放的个性,也有为人诟病的喜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5章
- 大唐:我真不是皇长子李秋李世民
- 大唐,贞观二年 李秋意外穿越大唐,成为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遗失在民间的长子 因为一场意外,李秋机缘巧合下,救下了重伤不治的李二等人 不想,因为三颗小痣,李秋的身份被意外发现 李秋家中的红薯,土豆也被一一曝光 从此,不一发不可收拾 多日后,一身龙袍的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来到了李秋家中 身后房玄龄,杜如晦,程咬
- 都市言情穷酸书生连载中
- 最新章:第88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