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奸不妃

第35章


被逮捕的男性在1955年也杀害了一名少年。
  综上所述,围绕少年的恶性事件,从以前就有了。但是,为什么现在「男孩子也很危险」呢?其一,地域社会的瓦解。以前,人和住址都被周围邻居清楚掌握,一旦发生了对少年的猥亵事件,有关的讯息会在当地流传,性犯罪的风险甚高。另外,媒体也还不够发达。当时,主要的信息来源是报纸。报纸上少有煽情报导,读者常会感觉事不关己。
  然后,少子化也有很大的影响。在一个家庭有多个孩子也很平常的时代里,没有空暇时间来照顾每个孩子,在独生子女很普遍的时代里,孩子的身价忽地就变高了。
  此外,在2003年日本长崎县长崎市曾发生过所谓的『长崎幼童杀人案』,是当时12岁的少年诱拐了当时陪家人出来买东西的男童。诱拐经过数小时之后,发现男童除了全裸之外,男童的性器官多处被以剪刀疯狂地割裂,再从高处丢下致死。接受辅导的这位少年,在发生这起案件之前就曾经对年幼男童产生异常性欲而犯下20起以上类似案件,此案也造成日本全国十分震撼。这位男童是因为得不到与自己年龄相近的男性关心,进而把喜爱的对象转移到肉体及精神都与自己相差很大的幼童,却不代表所有少年爱者都受过成年人的伤害。这位男童与其称之为少年爱者,不如说是同性恋中的恋童癖更为正确。
  对男童的调戏,恐怕自古既已有之。但倘若是以往的日本,「因为我家的是男孩」,也不会非常担心,就算发生猥亵事件,「被那个的边边碰到了」「哎呀、不小心点不行喔」就没事了。因为色狼所以整个学校都大骚动的事一件也没有。大肆宣扬「现在开始男童的安危也令人担心」的是北美的女性主义团体。自美国回到日本的女性撰稿人多贺谷干子于1991年在朝日新闻发表文章,将此观念带进日本。
  担心自己孩子的父母心,任何时代都一样,不过,不会因为「是这样的时代」所以放弃,不和没有根据的不安一般见识,这样的勇气是必要的。
卷末 后宫等级
    一、周秦两汉时期
  1、周朝
  周朝时期,天子称王,正妻称后。
  王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
  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
  夫人坐论妇礼;
  九嫔掌教四德;
  世妇主丧、祭、宾客;
  女御序于王之燕寝。
  2、秦朝
  秦始皇统一天下,始建皇帝皇后称号。
  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妾皆称夫人。
  3、西汉
  西汉初期,沿袭了秦时的母后称号。又设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妃嫔的称号。
  汉武帝时增加了婕妤、娙娥、傛华、充依。
  至汉元帝又新置了昭仪。
  妃嫔等级扩充到十四等。且各有爵位:
  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婕妤视上卿,比列侯。
  娙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
  傛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
  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
  八子视千石,比中更。
  充依视千石,比左更。
  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
  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
  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
  五官视三百石。
  顺常视二百石。
  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
  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斗食俸。
  五官以下,葬司马门外。
  汉时,只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为皇太后。如嗣皇帝是妃嫔所生或从皇族宗室中过继而来者,其生母皆不得称(皇)太后。但也有个别例外。如汉哀帝是诸侯王之子过继而来,其祖母傅昭仪被尊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为帝太后。再加上已被尊为太皇太后的汉成帝母王政君,已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赵飞燕,宫中一时出现了四位太后并尊的奇景。
  4、王莽新朝
  王莽新朝时期,追求复古,种种名目层出不穷。其罢汉朝妃嫔称号,模仿先秦时期,自创了和、嫔、美、御四等称号。
  和三人,嫔九人,美二十七人,御八十一人。
  5、东汉
  东汉光武帝建国,去繁为简,妃嫔称号共有四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贵人授予金印紫绶,俸禄为粟数十斛。美人、宫人、采女则没有爵位和俸禄。
  值得一提的是,西汉时期诸侯王正妻称王后,母称王太后。东汉时,随着诸侯王封地日渐缩减,王后被改称为王妃,王太后改称王太妃。
  汉时太子妻妾分三等,正妻称妃,妾曰良娣、孺子。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三国
  (1)魏
  曹操为魏王时,王后之下的妃嫔称号有五等:夫人、昭仪、倢伃、容华、美人。
  文帝曹丕增加了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
  明帝曹睿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废除顺成称号。
  妃嫔爵位:
  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
  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
  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
  昭仪比县侯;
  昭华比乡侯;
  修容比亭侯;
  修仪比关内侯;
  倢伃视中二千石俸;
  容华视真二千石俸;
  美人视比二千石俸;
  良人视千石俸。
  (2)吴蜀
  吴蜀两国史料不详。
  蜀有贵人、昭仪,吴有夫人、美人,其余不详。
  2、两晋
  两晋时期的妃嫔等级由晋武帝司马炎依据汉魏制度,稍加修改而成。
  设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位视三公。
  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位视九卿。
  其余还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视千石以下。
  3、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妃嫔称号世有增减。
  (1)南朝
  (a)宋
  宋武帝建国初废除才人、中才人称号,其余仍用晋制。
  孝武帝孝建三年,废除夫人称号,新创制了贵妃的称号,以贵妃、贵嫔、贵人为三夫人。又以昭仪、昭容、昭华来代替九嫔中的修华、修仪、修容,重新设置了中才人、充衣。贵妃位比相国,贵嫔比丞相,贵人比三司(司马、司徒、司空)。
  明帝泰始二年,废除淑妃、昭华、中才人、充衣称号,重新设置了修华、修仪、修容、才人、良人。泰始三年,又废除贵人,代之以新设置的贵姬;再置昭华,增加了淑容、承徽、列荣。
  妃嫔等级为:
  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
  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
  次于九嫔的称号: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
  散役:美人、才人、良人。
  齐
  齐高帝建元元年,设置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
  永明元年,以贵妃、淑妃、贵人为三夫人,废除夫人称号。因九嫔中少了一员,永明七年,增加昭容。
  太子妾分三等:良娣、保林、才人。良娣比开国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马都尉。
  梁
  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
  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
  九嫔以下: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
  其它还有:美人、才人、良人。
  太子妾:良娣、保林。
  陈沿袭梁制。
  (4)北朝
  (a)北魏东魏西魏
  妃嫔称号有左右昭仪、三夫人、九嫔(上三嫔和下六嫔)、世妇、御女。
  左右昭仪位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
  后又设置女官,掌管内司。内司如同尚书令、仆。
  二品:作司、大监、女侍中。
  三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女书史、书女、小书女。
  四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
  五品:青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
  北齐
  文宣、孝昭二帝妃嫔称号惟有夫人、嫔、御。
  武成帝好色,广置妃嫔。清河年间,依古制设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妃嫔称号有:
  左右昭仪,比丞相。
  三夫人:弘德、正德、崇德。比三公。
  九嫔:上嫔:光猷、昭训、隆徽。比三卿。下嫔:宣徽、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