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失败

第1章


没有颜色的城市,上海的失败。
就象我前面的文章一样,我再次声明一下,请读者您自己先保持平和的心态来读文章。一些显
而易见的逻辑思辩方法我不想再罗唆了,实在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原先,文章的题目应该是失败的上海,作为上海人,在我眼里这个城市除了较发达的经济,其
他的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过人之处,有更多的高楼吗?那些高楼灰色的,一个巨大的长方型,没有
棱阔的变化,没有和其他建筑不同的颜色,所有建筑一个颜色--灰色。这个城市看上去就是一片灰
色。
上海人有很多错觉,错觉的原因,依然是他们的封闭的环境,或者说封闭的思想。当然现在的
上海人到国外见过点世面的也不少了,可是毕竟也不是特别多。而且,有的不过是去旅游,有的则
在国外呆了不过一两年,他们的观念未必会有什么改变。
上海人最大的错觉就是以为自己是国际化大都市。当然上海人觉得起码他们的硬件是国际化大
都市的标准的了,遍地的高楼大厦,数座跨江大桥,二条现代化的地铁,一条轻规,如果不是出了
意外而停建,本来还应该多一条的。或许从硬件上来看还确实象个大都市,然而这仅仅是个大的城
市而已。在我眼里,我家乡的这些建筑不过体现了两个字---人多。人口众多的城市,要建一些巨大
的建筑,和现代化的交通设施,也很正常,太正常不过了。除此之外呢?
几年以前,我外地的亲戚们来上海,他们在玩了一圈以后就抱怨,这个城市没有什么新鲜的地
方。能买的东西他们那里也都买得到,可以看见的大楼他们那里多少也有,甚至比上海还豪华。我
当时很鄙视这样的说法,因为他们没有注意到上海经济发达的深层理念,他们区分不出两个城市的
根本的差距。可是在我出国以后,很多上海人会对我说,这个伦顿,那个纽约也不过如此,我们的
浦东机场漂亮多了,我们还有磁悬浮,等等。这样我也很遗憾,因为这些上海人没有看到自己和一
座真正国际化大都市的本质区别。
与国际上那些大都市来比较,上海做为一个大都市,在各种水平的比较中都是垫底的,即便是
单从其骄傲的经济指标来看,这也不过是一个三流发达程度的城市。一个自称是国际化大都市的地
方,其外来常驻人口不过区区数万,相对2000万人口,外来常驻人口的比例连1%都不到,这方到任
何一个其他的国际化都市里都是不可想象的。当然,所谓的多元化的文化就更加无从说起了。当然
上海人可以买到众多国际品牌的衣服,可是我的美国英文老师就抱怨过,在上海都吃不到各种国家
的食品。除了几家大酒店里提供一些所谓的西餐,马路上只能看到麦当劳之类的西式快餐店,除此
之外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不是说,上海一定要西化,我是说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她的文化必然是
多元的,但是在上海这根本看不到。
说实话,我可以说我从来没有见到一个大都市的文化,象上海那样贫瘠。很多上海人喜欢说“
农各素质....”。他们总以为自己的文化,虽然不能和巴黎之类的城市比,但总也还可以吧。事实
呢?你们见到过,任何一个城市的人做公车会抢座位的吗?当车门一开,上海人简直个个会展示其
独特的“上海功夫”,一下冲向车门,争抢座位。女士会不顾自己的矜持,男人也丝毫不在意挤在
他们身边是身体娇弱的女士。挤车门抢座位成了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独特的而滑稽的“风景线”
。这道“风景线”象个搞坏的恶魔,无情的嘲笑着我那些自以为是的老乡们。
仅仅是挤车吗?我说过了,上海根本就是一个文化贫瘠的城市,上海人缺乏礼貌的事情到处可
见。一个外来者,可能会很不适应在上海开车,这里的司机以蛮横的态度互相争抢着车道,在他们
眼里行人不过是愚蠢的蚂蚁。你在经过一个小区的出口处的时候需保持高度警惕,因为小区里很可
能会呼啸着冲出一部轿车来,即便没撞到你,被你躲过,司机也会破口大骂“不长眼睛啊!”。这
在国外是少见的,每次我在国外的城市走岔道都很小心,而那些车都会很耐心的等我先过。作为一
个在上海生活了90%时间的上海人,每次在经过岔道的时候,看见身旁有车开来都会警惕的停下等车
先过,而每次司机都会示意请你先过,你不走他就等在哪里。这让我这个上海人多少有些感动。人
比车先,还是车比人先,体现了两个城市对“人”的根本不同的看法。
同样的事情体现在上海人的各种生活细节中。我回国的时候,走在上海宽大的人行街上,迎面
一个低头快步的中年妇女向我冲来,两人差点撞在一起,因为这个意外,我向她说了一声:对不起
。而这位阿姨却还以一个恶狠狠的眼光,什么都没说,一下又从我身边冲过。在徐家汇美罗城下面
有家叫新时代的地方,汇集了各种地方的小吃。当然顾客也很多。在我去买饮料的时候,柜台是被
一群人包围的,而不是在国外常见的那样是排着队的,突然从人群中,一个金发碧眼的女士低着头
捧着自己的饮料从人群挤出来,正打算最后再通过我这关,我很礼貌的让了她一下,然后说了一句
:Sorry。(她脖子上挂的工作牌显示她是在附近微软公司上班的)。女士报以的一个惊讶和感激双
重的眼神。她仔细的从上往下看了我一下,好像在猜测我是打哪来的怪物。
这么说,我的老乡们会很不以为然,他们以为我只是把眼光放到一个极端的一点上,却没有看见
上海人的优点和进步。比如,很多上海人开始穿上西装大模大样的去听歌剧了。如果你说他们听不懂
很多人会说出一大套东西来,比如,莫乍特和肖帮的区别,他们可以说上半个小时还多。厉害吧,最
厉害的是,他们会互相传阅经验,比如,传些乐曲和书,训练自己如何识别经典乐曲的作者,然后把
书上关于作者的身世,风格全部照背下来。就是这样的,这就是他们以为的素质。但我却很不认同,
艺术本身是在于欣赏,享受和创造。也就是说,你到了某种程度,自然的被某种音乐所打动。艺术本
身是没有高低的,你喜欢蓝调也好,还是喜欢摇滚也好,这不会比你喜欢歌剧而差哪怕一点点。我这
么说另一些上海年轻人会很高兴,因为他们只喜欢听港台的流行音乐。哎。。。对那些只会抄袭别人
idea,简单而单调的东西,我实在不愿意过多的评说了,那是音乐吗?那只是生产线上的产品,well
做得好点的产品,为了让人喜欢,会打上不同颜色的包装。这却会被那些人叫做风格,那还有什么好
说的呢。
不懂艺术的欣赏和创造就不懂艺术本身,反对的上海人还会举出衡山路所谓的艺术街来(现在好
象被拆了换公园了),那条马路我熟悉不过了,马路一边挂着一些名画的仿作,供行人观看。在我眼
里一条真正的艺术街应该是怎样的呢?应该象我在国外看到的,汇集着各种艺人自创的作品,他们把
自己的作品挂满一条街,供人观看,当然你也可以去买。创造力是艺术的生命,那些呆板的仿作有什
么价值呢?我要是喜欢,我可以去网络上找来图片,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来看,不是一样吗?这些画
可以好几年不变的挂在哪里,看着那些行人,不是在宣扬自己的价值,而是在嘲疯那些拿他们宣扬的
人。一个即不懂欣赏,又不懂创造力的人群,谈艺术实在太过于奢侈了。
看看我们的城市就知道了,区分建筑物的方法最可靠的就是看他的地址,因为他们外型基本大同
小异,甚至没有区别。这个没有创造力的城市,最好的体现就是他们的经贸大厦--高耸入云,却丑陋
无比。连上海人自己都觉得它很难看。我曾经很是对东方明珠电视塔有些怀疑,一点都看不出这个塔
有什么美丽之处,为了仔细观察,我甚至还专门去外滩边的望远镜小摊,租了一个高倍望远镜仔细的
打量,虽然这种做法在很多上海人眼里土得要命。我没有发现这个塔的美丽之处,倒是发现另她另一
个优点:实惠。中间那个巨大突出的球体,不但可以提供工作室,还可以供大量的游客参观,里面甚
至按放了供给游人的大餐厅。这么说吧,巴黎爱菲尔铁塔中段穿上一个供登高游人吃喝的“多功能餐
厅”,就是上海的东方明珠了。
当然,上海的浦东机场还是很不错的,这点符合上海人“扎台型”的心理。但在我眼里也就这么
点了。我甚至不愿意说新世纪花园,那个地方与其叫做绿地和公园,不如叫做富人游乐园,就一词--
奢侈。用尽手段花了大笔大笔的钱,将植物弄成各种样子,以显示其绿色豪华。这不过是对一点都不
绿色的上海一种掩饰和欺骗。上海这样的掩饰和欺骗太多了,乃至整个城市都被自己而骗到,还以为
自己真的开始文化富裕了。或者就象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人,凑口袋里讨出一张10块钱的钞票,来反
驳别人说他“没有钱”。
去过上海的朋友,包括我这个上海人自己都会惊诧于“必胜客”门口长长的队伍,你看平时缺乏
耐心的上海人,在这个时候,就有很耐心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