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王子历险记之归国记

第六十一章 皇上的身世


    于公公给皇后出的也是个“偷梁换柱”的主意:由他悄悄地把太子的尸体弄出去,再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外边抱来一个与太子差不多的孩子顶替太子。
    哪知道皇后听了于公公的主意当即怒斥道:“大胆奴才,哀家怎么能为了自己的地位而坏了皇家的血脉!拿民间的贱种来冒充太子,这种大逆不道的主意你也想得出来!”
    于公公一听慌忙跪倒在地:“娘娘息怒,这些小的已经考虑过了,我们这么做不会坏了任何人的血脉。”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皇后不解地问。
    于公公说:“娘娘要先恕小的无罪,小的才敢说。”
    “恕你无罪,起来回话。”
    于是于公公又向皇后讲述了一个在火烧慈济庵的行动中再没有第二个人知道的秘密中的秘密。
    那日于公公领了英妃的旨意后,先以报复仇家为名,在黑道上雇了十几个亡命之徒,于当天夜里血洗了慈济庵,然后放火焚毁了庵院。就在这伙人对慈济庵动手的同时,于公公又悄悄指使当地的官军,半夜里包围了刚刚燃起了大火的慈济庵,将所有参与火烧慈济庵的凶手统统杀人灭口。只可怜慈济庵老老小小二十几名佛门女弟子,就这样成了皇后争风吃醋的牺牲品。
    皇后交代的事情办妥了,于公公满意地最后看了一眼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的慈济庵,正准备回宫复命,这时候突然从远处急匆匆奔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尼姑儿。
    “师傅——!师傅……”小尼姑儿哭喊着扑向仍在冒着清烟的庵院废墟。
    于公公万万没想到自己如此周密的安排,居然也会有“漏网之鱼”。临行之时皇后一再叮嘱不能留下一个活口。要是这么点事都给办砸喽,那可就太有点对不起主子了。而且于公公隐隐约约好像有一种预感——这个漏网的小尼姑儿很可能就是皇后要干掉的那个竞争对手!
    “站住!”于公公拔剑上前拦住了小尼姑儿的去路。
    于公公的预感没有错,来的小尼姑儿不是别人,正是可怜的慧缘小师傅。今天夜里,睡梦中的慧缘忽然被远处阵阵嘈杂声惊醒。起来一看,原来是慈济庵方向。她知道肯定是师傅他们出事了,于是,这才不顾一切地奔了过来。
    慧缘跑着跑着,忽然见前面冷不丁地跳出来一个手握利剑、一脸杀气的男人,当时吓得她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于公公逼近小尼姑,用剑抵住她的咽喉:“说!今晚除了你,还有谁不在这庵里!”
    “没……没有别人……”慧缘当时给吓坏了。
    “就你一个?”
    慧缘两眼害怕地盯着抵在自己的脖子上的长剑不住的点着头。
    看小尼姑儿给吓得够呛,于公公剑锋稍敛,接着问道:“你为什么不在庵里?”
    “我是让师傅……给赶出来的……”
    原来,就在先帝答应的期限过后不久,狠心的师傅把先帝的玉佩丢给慧缘,再一次把她赶出了慈济庵。然而,也恰恰是慧缘的这第二次被逐,才使小姑娘躲过了这场浩劫,死里逃生。
    此刻,慧缘好像看出眼前这个人的态度有些缓和,于是怯生生地问道:“这……这庵院怎么会烧成了这样了?我……我师傅他们呢?”
    “死啦!”
    “死啦?”慧缘下意识地瞥了一眼于公公手中的剑:“是……谁杀了他们?”
    “是你!”
    “我?!”
    “对,是你!”于公公重新逼近慧缘恶狠狠地说:“是你杀了你的师傅和所有的人!慧缘小师傅。”
    慧缘害怕地向后挪动着身体:“你……你到底是什么人,怎么知道我叫慧缘?”
    “哈——”于公公笑了一声,伏下身来伸手托起了慧缘的下巴说:“我知道的还不只这些,我还知道你前些日子曾救过一个猎人,你们俩还在一个山洞之中作了一段时间的‘露水夫妻’……”
    “你到底是什么人?”
    “我是什么人你已经没有机会知道了……不过看在你将死的份上,我告诉你也无妨,也好让你死个明白……你知道你救的那个人他是谁吗?”
    “知道,是皇上……是他要你来杀我们的吗?”
    “不,是太后千岁,是皇后娘娘,是她们让我来送你们升天的。”
    “她们为什么要杀我们?”
    “因为你迷住了皇上,因为皇帝非要把你接入宫中……你知道吗?一个皇上要是把一个出家的尼姑娶入宫中的话,那他可就坏了皇家的规矩,也许就做不成皇上了!所以,必须得让你和这个庵院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话说到这份儿上,一直瑟缩在于公公脚下的小慧缘忽然一下变得异常的镇定和从容。她伸手轻轻推开再次横到自己脖子上利剑,抖抖身上的衣服站起身来,两眼怪模怪样儿地盯着于公公,把于公公弄得有点儿莫名其妙。
    “这位大哥,这么说我救的那个人真的是皇上?”慧缘问。
    “千真万确!”于公公困惑的瞪着两只大眼睛下意识地点头道。
    “那你今天就杀我不得。”
    “哈——”于公公一听小慧缘这句话又是一阵大笑:“我说这位小师傅,你别以为跟皇上睡过觉便真的成了金身玉体,其实你现在什么都不是……小姑娘,别怪在下心狠,想当娘娘的梦啊,你只能到阴曹地府去做了喽!”于公公说着举剑照定慧缘就要下绝情。
    “慢着!”小慧缘一见明晃晃的利剑直朝自己刺了过来,不知哪来那么大胆量,突然圆睁二目冲于公公吼道,“我知道我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我肚子里的孩子是皇上的骨血,是皇子,是公主!”
    什么?!于公公一听这话,已经刺到姑娘胸前的剑一下僵在了那里:“你……你说什么?你……你……”于公公下意识地打量了一番慧缘的身体——虽说是在黑夜,但也能看得出小姑娘那微微隆起的腹部。这下儿可麻烦了——于公公心里说,这样一来这小尼姑儿还就真的杀不得了,因为她肚子里怀的是龙种,自己这一剑下去,那可就是以下犯上啊!这弑君大罪可是要祸灭九族的呀!
    皇后听到这里已经全明白了。“这么说这个女人你没杀?”皇后瞪着于公公问。
    “所以请皇后娘娘恕小人抗旨之罪。”“你倒是有一副好心肠啊!”
    “娘娘这么说还不如杀了小人……”
    “你抗命不遵,本来就该杀了你!”……
    原来,那天夜里于公公见慧缘果然身怀有孕,便偷偷地把她藏到了城郊自己的一个亲戚家中。他告诉慧缘,皇上和皇后都以为她已经死了,所以她必须隐姓埋名……慧缘育胎生子也多亏了于公公和他的亲戚的悉心照料。
    “你是说这个小尼姑儿也产下一子?”皇后忽然压低声音问。
    “与太子不差几日。”
    “他们母子现在何处?”
    “就在城郊。”
    话说到这里,皇后沉吟了片刻,接着她显出一付菩萨心肠的样子拉长声音说:“既然这样,那就把这孩子抱过来吧,咱们总不能看着皇上的骨肉流落在民间受罪不是。”
    于公公一听赶忙答道:“小的明白,小的这就去办。”
    慧缘一听说让自己的儿子要进宫去当太子,当时就满心高兴地答应了于公公。
    “以后我能进宫看我的儿子吗?”慧缘小心翼翼地问。
    “不能!”于公公的语调严峻:“不仅不能看,而且也不能说他是你的儿子!否则,你就必须得死。”
    慧缘一听当时就急了:“那我不就跟没儿子一样了吗?不行,我不干!我要我的儿子……”
    ……
    不过,最终慧缘还是忍痛让于公公抱走了自己的孩子。因为她心里明白,比起儿子的未来,自己的一切都无足轻重,更何况他们母子的这两条小命儿根本就是人家于公公冒死从刀尖上救下来的,能活着已经是老天睁眼、佛祖开恩了,所以,她把于公公的安排也看作是天意。
    “这事还有谁知道?”皇后接过孩子后问于公公。
    “再没有别人。”
    “那个女人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的告诉她绝对不准对任何人说太子是她的儿子!”
    皇后一听,一脸不高兴地道:“你能保证她永远不说吗?再说,这天下哪有两个生母的太子啊!”
    于公公一听皇后这话心里“格噔”一下子——真是怕什么有什么!
    “是,小人明白,小的这就去……”
    虽说这两个孩子是同一个父亲所生,但也从没见过长得这么相像的孩子!——皇后打发走了于公公后,抱着孩子左端详右端详,越看越兴奋,越看越喜欢。这个孩子生得简直就和太子一模一样!看着看着,皇后内心里忽然出现了一种奇异感觉,她觉得自己与这个孩子仿佛有某种天生缘分——不,她甚至觉得其实太子暴死那只不过是自己做的一个噩梦而已——这不是儿子就好好的睡在自己的怀里吗?
    不知宫女是怎么搞的,给太子穿的这是什么破烂衣裳啊——此刻,皇后几乎完全沉迷在了母爱的幻觉之中。
    就在皇后动手脱孩子身上的粗布衣服时,小家伙儿脖子上挂着的一个小香囊忽然令她浑身一机灵!顷刻间,一切幻觉一下子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那是一个极普通的锦缎绣制的小香囊,香囊的一面绣着一只正在草地上奔跑的小羊和一条戏水的金鱼,另一面绣着几株翠绿色的嫩竹。
    怎么回事?这孩子怎么会有这个香囊?皇后双手颤抖着捧起香囊,看着看着,泪水如断线的珍珠扑簌簌洒落下来……猛然间,皇后好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她发疯的冲外边高喊:“来人啊!来人啊!快去把于公公追回来!快去把他追回来……”
    于公公领命离了皇宫后,一路之上他无时不在为能最后拯救慧缘的性命而绞尽脑汁……
    这皇后是不是有点太狠毒了呀——于公公心中暗想,抢了人家的孩子不说,还要对孩子的生母下这样的毒手!
    此刻于公公真有点后悔给皇后出了这么个伤天害理的主意。他偷偷瞥了一眼跟自己寸步不离的两个太监:看来今天这事是说什么也敷衍不过去了,说不定这两个家伙就是皇后派来监视自己的……怎么办?怎么办……
    虽说于公公到底也没想出个主意来,但是他的这一路冥思苦想,却大大的拖延了行动的时间。就在他们三人闯进于公公亲戚家中,正要对慧缘下手之时,忽听门外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接着就听有人拼了命的呼喊:“于公公——!慢动手!皇后有旨,刀下留人……”于公公一听喊声,闪电般地拔出宝剑,“当”的一声架住了两把正在下落的钢刀——关键时刻,他又一次救下了慧缘这个可怜人的小命儿。
    “可曾杀了那女子?”于公公一回到宫中,皇后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当听说于公公他们尚未动手时,皇后长长的吁了一口气。“没杀就好,没杀就好……”皇后不停地用手拍打着自己的前胸梦噫般嘟囔着。
    待情绪稍稍平静下来后,皇后挥手赶走了屋里其他人。
    “那个小尼姑儿是不是长的有点儿像我?”皇后神秘地问于公公道。
    “对,对,像,像极了,”于公公见皇问起慧缘的长相,也面露惊疑之色:“如今她已经长出了一头黑发,简直比……”
    “比我还漂亮,是吧?”
    “不,不!”于公公知道自己失言,慌忙改口说:“天下没有人比得上娘娘千岁……”
    皇后似乎并没有在意于公公的话,她只是一脸悲情地盯着手中的香囊,如痴、如幻……一会儿,皇后忽然哽咽着说道:“不,她的确比我漂亮,她从小就比我漂亮……”
    片刻,皇后止住悲声,问身边显得一头雾水的于公公:“你知道这香囊是怎么回事吗?”
    “听小尼姑儿说,这香囊是她母亲做的,她从小就戴在身上……这香囊里装着这孩子的生辰八字,是我们临出门时,小尼姑儿咬破手指在一块袍襟上写下的……”
    这时,皇后默默地从自己身上也取出了一个香囊。这个香囊几乎和孩子脖子上的香囊一模一样,不同的是皇后的香囊上绣的不是竹子,而是一枝梅花……
    于公公惊道:“娘娘,你怎么会也有一个这样的香囊?”
    皇后手捧着两个香囊,泪水再一次洒落在上面:“慧缘……她是我失散了十三年的亲妹妹……”
    原来,皇后一家本姓鲜,当年其父母都是江湖中人,武艺十分了得。鲜家夫妇膝下育有两个女儿,一个叫鲜梅,一个叫鲜竹。十三年前,因遭仇家追杀,其父为保妻儿不幸身亡,混战之中母亲只救出了大女儿鲜梅,小女儿鲜竹便从此下落不明。那一年鲜梅八岁,鲜竹才四岁。十三年来,鲜梅母子一直都以为鲜竹肯定已经不在人世了。没想到当年的小鲜竹命不该绝,与母亲和姐姐失散后,被游方的师傅救到了慈济庵,成了一名尼姑。
    后来,皇后秘密差人在远离京城的深山中重建了一座慈济庵,偷偷把自己的妹妹送入庵中供养起来。此事就连她身边的于公公都私毫不知,他只听自己亲戚说,孩子抱走不久,慧缘姑娘便也神秘的失踪了。而皇后身边的那两个知情的宫女,也于事后不知去向。
    那日于公公在朝上一听李翰江提出了当年太子之事,他知道皇上要有麻烦,所以他才决定以死保主,给他来个死无对证。因为知道太子之事的只有太后以及皇上的生母他们三个人,如今太后已死,皇上的生母也早已不知去向,只要他再这么一死,那李翰江的假皇上之说便是“空口无凭”了!
    ——李翰江没说错,于公公的确是个忠心耿耿的好奴才。
    按说太子的真实身份朝里除了皇后和于公公就再没有第三个人知道,可是怎么就让李翰江这老家伙闻到了“腥味”了呢?
    原来,自从太子被抱入宫中以后,许多年里,宫里可以说诸事太平,一帆风顺。太子一年年长大了,小家伙不但生得聪慧健壮、漂亮可人儿,而且学文文成,习武武就,深得皇上喜爱,视若掌上明珠。皇上与皇后的感情也依旧是恩爱备至、相敬如宾。于公公也因倍受皇上、皇后的恩宠,被提升为宫中大总管。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地位的不同,于公公的警惕性开始慢慢地松懈了下来。几年前的一次酒后失言,此事让李翰江派进宫来的小覃公公听到了只言片语。消息传到李翰江耳朵里后,老家伙当时乐得手舞足蹈,心花怒放!
    李翰江如此兴奋却是为何?
    原来,李翰江这个有名的“花相”,早就对皇后的美色心仪已久了。尤其是这位鲜皇后不仅生得貌赛天仙,而且文才武功样样不凡,这样的美女太合李翰江的口味了!多少年来,老家伙每每进宫见到皇后,总不免心驰神往、想入非非。说实话,那也就是皇上的媳妇,要不然,早就成了李翰江的掌中之物了!
    当时一听到这个消息,李翰江不禁在心中感叹:这可真是老天有眼哪!如今有这么个把柄在手,不怕这个高傲的冰美人儿不就犯!
    果然,事过不久,李翰江便以此为要挟,不仅占有了皇后,还从她的嘴里套出了于公公他们两人偷换太子的秘密,只不过有关太子的身世,皇后一直没有告诉李翰江。后来,李翰江为了进一步把持朝政、控制皇上,准备把自己的独生女儿献给皇上作妃。哪知道皇后一听说李翰江要把女儿献给皇上,死活不肯答应!她威胁李翰江说,他要是敢把女儿送进宫来,她就向皇帝告发他强占国母的丑行!
    李翰江是一个情场高手,本来皇后跟他的私情已由最初的被迫,开始慢慢的变成了你情我愿了;可是自打这事出来以后,两个人一下子就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弄得李翰江整日里心神不定、坐卧不安。他生怕性情刚烈的皇后哪一天心血来潮,就真的把他们的丑事给抖落出去——我的妈,这可是抄家灭门的滔天大罪啊!后来,老家伙下了狠心:与其这样在恐惧的煎熬中等死,倒不如给他来个一不做、二不休!于是,李翰江这才再一次冒天下之大不韪,秘密派无修带人对皇后下了毒手。
    太后的这封信说的正是有关皇上的身世以及当初如何进宫顶替太子的全部经过。太后在信中最后说:皇上,快去慈济庵把慧缘接进宫来,他是你的生母,她才应该是当之无愧的皇太后。朝中如有质疑者,你母亲手里有你父皇写下的婚约血书为证。老身知道自己乃有罪之人、死有余辜,但我之所以不肯跟从将军出谷,并不是要逃避罪责,我只是不想让李翰江那老贼看到老身先死。请皇上先斩了老贼,然后再治老身之罪……
    天牢里的李翰江听说太后还活着,而且他所谓的这个“假皇上”,居然也是老皇上的亲骨肉!
    李翰江深知自己罪孽深重,为了逃避极刑之辱,他在牢中趁人不备,碰壁而亡。临死前,老家伙仰天长叹:“看来这都是天意,天意啊!”
    至此,这场由莫尔斯他们的出现而引发的宫廷争斗,总算是尖埃落定了。
    [记住网址 . 三五中文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