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武则天

第4章


上山砍柴的樵夫也深为感动,路过的时候有意无意的朝里面张望,听说最近里面住进了皇帝的女人。
  一袭僧衣的武媚娘坐在禅房,听着吟吟不断的哭声,看着眼前的佛经,简朴的房间,灰白色的墙壁。唯一的颜色是挂在墙上的一条紫色的披帛,这一点紫色让年轻的才人无限的憧憬。哭声引发媚娘无限的感慨,还记的太宗皇帝说过,哭泣只能换来别人的轻蔑。同时她想一个女人的眼泪是她可以拿来运用的绝妙武器。宁静的禅房,冷静的思考,这样的环境让她对自己以往的生活重新认识。面对青灯古佛,回首往事,那悠悠岁月,仿佛繁华一梦。
  回忆无形,流淌在武媚娘的心中。当年进宫时母亲的叮咛犹在耳边。
  早年丧父,母亲杨氏是她唯一的依靠。杨氏听到女儿要进宫的消息,心中悲痛,可圣旨已下又有何办法呢,不免落泪,看着可爱的女儿就要离开自己,摸着女儿的脸说:“华姑,俗话说宫门一入深似海,娘舍不得你去啊。虽说是皇上的侍妾,可是有的一辈子也见不上皇上的面啊!”当年的华姑,想着父亲死后,家道中落,半是安慰母亲的说:“进宫也不见的是件坏事,娘不要过于担心,说不定,这就是我武家重振的机会呢?”可现在看着灰白的墙,心中着实不甘心。皇宫是女人的梦想,十几年的深宫生活使这样的梦想破灭,同时也造就了她隐忍坚韧的性格,她会等待。
  昨天还是锦衣玉食的娘娘们,今天就成了囚徒,住在孤寂的寺院,过着清贫的生活。满院的春色怎会让低矮的土墙关住,不住的樵夫的观望,难耐寂寞的娘娘终于红杏出墙。
  宁静的清晨,寺院的钟声蓦然敲响,媚娘被这奇怪的钟声惊醒。睁开惺松的睡眼,看着还是漆黑的夜空,心想还没到吃饭时间呢怎么敲起钟了呢。既来之,则安之,自从来到感业寺一扫十几年的疲惫每天睡到天光大亮,有时还会错过早上的斋饭,倒是闲静。屋外忽然吵吵嚷嚷,人们纷纷跑向大殿方向。本来想躺下再睡的媚娘一想,不如出去看看热闹也好,太静了啊。
  大殿前的广场上,手执火把的执事尼姑站在四周。武媚娘在旁边,看到正中,捆绑着一个赤身的女尼,还有一个赤身的男子嘴角上还有血迹。她一下明白了,唉,真是“悔不该当初”。主持凛然的宣读清规戒律,然后下令施行杖刑。与主持的凛然相比,女尼更加显得无所畏惧。大声的喊着:“来吧,我没什么后悔的,自十三岁入宫十余年来没有见过皇上一面,现在却又要看着青灯让我守着这样活寡。”转过头看了看那个男子又说,“今天我死也心甘了,也算我没白来世上一次。哈…哈…哈…哈……”说完大笑起来。主持威严的声音响起:“行刑!”
  杖刑开始了,女尼一直微笑看着主持,而旁边的男子发出一声声的尖叫。看着落在女尼细嫩皮肤上的一声声沉闷的杖声,周围的娘娘们都落下泪来,听到的是一片嘤嘤的哭泣之声。来到感业寺的又有多少是太宗临幸的呢,谁没有这样的感受,上天注定她们走的是不归路,哭声和男子的惨叫就是女尼的送行之声。
  五十杖责之后,已经血肉模糊的女尼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旁边的男子不住的抽搐。主持的声音再次响起,“押送大理寺!”命令往往简短而有效,等待越界的人是残酷的。执事尼姑们抬着女尼的尸体,拖拽着一旁瑟瑟抖动的男子走出了寺院。
  宁静的寺院风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涟漪在每一位女尼的心中荡开。各自之间的交流因此而多了起来,清规戒律关不住人们向往自由的心,娘娘们的消息来源是四通八达。被清除出寺院的那个女尼,虽说死了,还是和那个男的一起押着游街。游街的结果警示意义并不怎么大,引来的问题是更多樵夫的观望。对于自由的向往,春天里寺院春意盎然,敢于挑战清规戒律的人也多了起来。
  娘娘们关注最多的人自然是皇上,新皇改元的第一年是不平静的。这一年,天下诸州,水旱相继,关中地区,又遇蝗灾,而且,晋州地震竟然持续了数月多。河东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以晋州最为严重,房屋倒塌,一次致死者5000余人。改元的第一年出现这样的现象,媚娘心想不知道那个爱好诗书的帝王会怎么处理呢。
  想起那个已经贵为天子的李治,心中时而涌起蓬勃的希望,她觉得终究会有一天,自己重施粉黛,再对宫灯。等待的时间是如此漫长,武媚娘已将近三十岁,她的希望与信心在递减。然而能做的只有等待,等待,一年过去又将会是一年。
  新年伊始,随着皇城中钟声的响起,长安各处宫闱和寺庙的钟全部都响了,宏大的声响撼动了白雪覆盖之下的城市。寺院里仍旧和往常一样,武媚娘独自站立在长廊上,凝望破晓的天空,新年是多么好的景象,令她想起那个难忘的上元节,那个时候自己是多么的年轻。黎明让她惶惑,烦闷,胸腹之间,似有盘石压着,朔风吹起来,冷气自袖口和领口侵袭她的身体,寒意侵袭。然而,凛冽的寒意并不能使她清醒。这漫长的等待,甚至要让她忘记了等待什么,为谁等待。
  雪融了,春来了,长安城中已经柳草青葱,感业寺只有灰色的僧衣。媚娘只有耐心地等待,她留心一切属于宫廷的消息。皇上已经发下赈抚的粮款,皇上停了对高丽的征伐,皇上召天下官吏进京言得失,皇上宣布天下大赦。人们看到新皇励精图治的风范,感受着新皇带来的恩德,然而两年来媚娘却从未得到新皇的眷顾。今年的春天,感业寺的夜里忽然多了很多思春的猫叫声,以往的哭泣早已远去。执事的尼姑又有了政绩,抓到了一个又一个偷情的娘娘,当权者口中不住的“贱货”“骚货”在宁静的湖面投进一粒石子。又有人在清规戒律失去了。武媚娘的那个人呢,她在等着那个机会。太宗的周年祭祀,皇帝循例要到感业寺进香。春天的来临带给媚娘无限的向往,她的机会就要来了。
  素来以仁孝称世的高宗是不会忘记这一天的,同样不会忘记的还有那份藏了很久的情。那个父皇的才人不知可好,那个娇嫩风情的可人儿。两年来,天下的人都看着他,人们关注着太宗皇帝继承者的姿态。在舅父和那些先朝旧臣的治理下,天下也算是安定了。可这样的天下仍旧是父皇的天下,臣子是父皇的臣子,江山是父皇的江山,他都继承了,为什么父皇的才人还在感业寺里静修呢?
  李治对旧臣们言听计从,可有时候看不惯大臣倚老卖老的劲。总有一天,要江山是我的江山,臣子是我的臣子,才人是我的才人。李治的后宫被两个女人搞的乌烟瘴气,已被立为皇后的原太子妃王氏,脾性如常,依然高贵无比。忙于政事的李治回到后宫当然希望有个体贴温顺的女人,后宫倒不乏这样的人。萧淑妃得到了皇上的欢心,并且已经育有一子两女,李治给幼子起名素节,这是他第四个儿子,聪明伶俐很受李治喜欢,不满四岁就封为雍王。然而皇后王氏,多年来一直没有生育,看到萧淑妃得宠心中不平。两个女人斗起来真是要命,李治的心逐渐倾向了宫外那位姐姐似的情人。
  感业寺在迎接着这一天,里里外外的粉刷,春天里花草烂漫的生长,忙碌的人们整理自我的空间,以待让天下的主宰看到自己最美的一面。寺院的娘娘们拿出许久没用的胭脂,粉盒,涂抹着斋戒的心,想象着有着一日能故地重游。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天气里,这个仿佛被人遗忘的角落,终于迎来了皇帝的车辇。所有灰白色的人员从山门一直到大殿,装饰一新的寺院,暖洋洋的天气,年轻的皇帝心情格外的好。
  武媚娘穿着宽大灰白的僧衣,站在人群里,看着那个曾叫自己姐姐的皇帝。他在一大堆随从人员的簇拥下,踏进了她的地方。媚娘正在担心,他会不会认出她呢?皇上的眼光从周围的灰衣中缓缓扫过,似乎他在寻找什么,让她感到欣慰,这眼光也从她的身上扫了过去,没有任何停留。
  这是令人绝望的一刻,许久的等待竟然是这样的结果,佛经中没有的眼泪此刻再也忍不住了。武媚娘看着皇帝进香的仪式,仿佛看着当年他灵前登基一样,只是眼前的景象越来越模糊。
  繁复仪式中的皇帝,在众多单调色彩中,注意到了那个先帝的才人,依然如当年的风姿。一袭袈裟,带着僧帽,这样的媚娘让李治神伤,却给他一种独特情感。她怎么哭了呢,也难怪怎么长时间了,可是我也有我的苦衷啊,今天我就要来了。李治忍不住流下泪来,自己一个大唐的皇帝竟连一个心爱的女人也不能拥有。司礼太监引导着皇上的动作,皇上的动作显得敷衍,泪水流淌在脸上让在场的人为皇上的孝心感动不已。
  绝望中的武媚娘,黄昏时,走进了她的禅房。她去读一会儿经书,她去吃晚上的斋饭,她去写一会儿字,她去沐浴。这一切都成了习惯,今天她觉得习惯没有尽头。去吃斋饭的时候,她听说皇上一行要留在寺中过夜。
  沐浴后,走回禅房,她看到禅房亮着。
  她还以为是那个女尼来看她,她推开了门。媚娘站在门口,被眼前的人吓住了。迎接她的是大唐的皇帝,那个她朝思暮想的男人,她的心一下笑开了花,喜悦的泪水瞬间从脸上生出来。李治身旁的太监,悄悄的走了出去,从外关上了门。
  皇帝轻轻除却了她的僧帽,贪婪地看着她,轻轻的摩挲着她光滑的头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