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思维

第7章


  与此同时,医疗健康的电子信息也越来越多。每年约有一亿人上网浏览医疗健康的资讯,点击访问23000多个医疗网站。患者自我诊断,然后把信息告诉医生,这些方式正在改变医生的角色,医生从无所不知的治病者成了备选的感情顾问。当然,在医生每日的工作中也会遇到些疑难杂症――单靠软件解决不了的,我们依然还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但我接下来还将阐述,科技的发展正在改变医疗的重点,从日常的、分析的和以信息为基础的工作转向着重患者感受、叙事医疗和总体医护。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律师界。大量廉价的信息和咨询服务正在改变法律服务的方式。比如,“完全案例”这个网站(CompleteCase.com),它自诩为首席的、在线的、无人能望其项背的离婚服务中心,处理你的离婚案件的费用仅249美元。与此同时,互联网正在打破为律师带来高收入和职业神秘的信息垄断局面。律师平均每小时收费180美元,而很多网站――比如“法律优势”(Lawvantage.com)和“我的顾问”(MyCounsel.com)网站,他们提供标准法律文本只需14.95美元。《纽约时代周刊》说:“不需要花几千美元请律师写合同了”,客户在网上找到合适的文本,“只需花几百美元请律师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修改。”结果会使律师行业“处在即将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边缘,对传统服务的需求将减少,律师将降低收费。”经过变化仍留存的律师会是那些能够处理复杂问题,能够提供数据和软件提供不了的服务――顾问、调解、辩护等那些右脑思维的服务。
  回顾一下,三个原因使右脑思维逐渐走红。物质丰富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增强了美和感情的需要,促进了个人对意义的追寻。亚洲的外包人员正以低廉的价格从事着大量的日常白领的左脑思维的工作,因此迫使发达国家的知识工作者去掌握那些不能被外包的技能。最后,自动化开始影响这一代的白领,就像影响上一代的蓝领一样,使得靠左脑吃饭的人要开发新的能力,做那些电脑无法更快、更便宜、更好完成的事。
  那么接着又会发生什么呢?我们的生活受到自动化、亚洲外包风潮的巨大冲击和物质丰富的影响,将会变成什么样子?我将在下一章讲述。
//
---------------
第三章高概念高感性(1)
---------------
  让我们把过去的150年想像成一个三幕剧。
  第一幕是工业时代,大量的工厂和生产流水线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这一幕中的主要角色是庞大的生产工人队伍,特征是强劳动力,意志坚韧。
  第二幕是信息时代,美国和其他各国正在经历这个时代。第一幕的大量生产的场景渐褪成背景,信息和知识成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动力。这一幕中的主要角色是知识工作者,特征是擅长左脑思维。
  如今,随着物质丰富、亚洲外包风潮和自动化的影响日益加深,第三幕正缓缓拉开帷幕,即将上演。第三幕是概念时代。主要角色是创作者和共情能力者,特征是擅长右脑思维。
  我用下面3.1图来说明这个进步,图上包括了工业时代的前身,农业时代。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富裕、科技进步、全球化的程度(简写为ATG)。当人们越来越富裕、技术越进步、世界联系愈发紧密,这三要素密切联系成一股推进力,推动社会进入一个新时代。这解释了我们如何从农业时代前进到工业时代,再进入信息时代。现在,这个模式揭示的是我们如何受三因素合力推进,正进入概念时代(富裕是西方生活的显著特征、技术进步体现为自动化设备已经解放了许多种白领工作、亚洲外包风潮兴起是全球化经济的结果)。
  简而言之,我们从农业社会进步到工业社会,再进步到信息社会。现在我们又将进步到一个创新型社会――创造者和共情能力者的社会,模式识别者和创造意义者的社会。
  (图略3.1)
  (图略3.2)
  如果一张图能说明千字的含义,那么一个比喻可能抵得上几幅图片。我们从以体力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到了以人类左脑为基础,如今正朝着以人类右脑为基础的经济。
  当经济和社会依赖于工厂大量的生产时,右脑思维几乎与此没有什么关系。随后当我们进入信息社会时,右脑思维开始受到认可,但是处于二等公民地位,从属于左脑思维。现在,随着北美,西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的发展,右脑思维逐步开始获得经济和社会的平等地位,在很多方面甚至是主导地位。在21世纪的今天,右脑思维成为职业生涯成功和个人满意度提升的关键。
  但我要说明一点,未来不会是两个极端的世界:人们要么左脑型的、快要灭绝了,要么右脑型的、欣喜若狂了;也不会是一方乐土,身价百万的陶工开着宝马,电脑程序员在快餐连锁店里擦玻璃。左脑思维依然很重要,只是不够用了。在概念时代,我们需要的是完整的全新思维。
  高概念 高感性
  在当今时代想要生存,个人和组织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营生的行当,问自己三个问题:
  1.是否有海外的外包人员能廉价完成我的工作?
  2.是否电脑可以比我干得更快?
  3.在这个供给过剩的时代,我做的产品是否还有需求?
  如果头两个问题你回答“是”,或者第三个问题是“否”,那么你就有麻烦了。如今的生存之道就在于你能做那些外包不了的、电脑无法做得更快的、能满足富裕时代不同凡响的和非物质需求的工作。
  这就是为什么高科技已经不够的原因。我们要给高科技能力辅以高概念和高感性。我在前言中介绍过,高概念涉及创造艺术和情感美的能力,发现格调和机遇的能力,构思令人满意的故事的能力,把没什么关联的东西组合出新奇发明的能力。高感性涉及到共情感知的能力,洞悉人际交往的精妙之处的能力,探寻内心愉悦并帮别人找到这种愉悦的能力,跳出日常琐事追寻目的和意义的能力。
  高概念和高感性正在世界经济和社会中风靡。最有力的证据是,人们认为最不可能发生这种变化的领域却纷纷在变化。比如医学院,那可是那些读书好、考分高、分析逻辑能力强的人的地盘。现在,美国医学院的课程就正在发生时代性的伟大的转变。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的学生和全国其他的医学院学生们正在接受“口述诊疗医学”的训练,因为研究表明,除了电脑诊断外,医学诊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病人的口述。而在耶鲁医学院,学生们会去耶鲁英国艺术中心学习艺术,来锻炼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因为那些学过绘画的学生更善于洞察病人的细节情况。同时,全美五十多家医学院在课程中加入了精神学方面的内容。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院设立了“医院夜间项目”课,让二年级的学生想像自己得了一种病,然后在医院过夜。学校方面说,设立这个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病人感受的能力。”费城杰夫森医学院甚至研发了一种新的医生效能测量法――情感理解指数。
  撇开美国医学院,让我们来看看世界经济第二强国日本。日本从二战的废墟中迅速崛起得益于它对左脑教育的大投入,但现在它也开始重新考虑了。尽管日本学生数理科成绩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日本国内很多人开始怀疑一贯坚持的学术教育重心是不是过时了。日本现在正在调整教育体制,着力培养创造力,艺术才能和剧作。实际上,现在日本最挣钱的出口商品不是汽车和电器而是通俗文化产品(流行歌曲和偶像电视剧等)。同时,为了应对学习压力,日本教育部正致力于让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使命,提倡所谓的“心灵教育”。
//
---------------
第三章高概念高感性(2)
---------------
  好,现在我们再把目光转到第三个不可能发生却发生了的领域――跨国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几年前,通用汽车雇佣了罗伯特・卢茨(RobertLutz)做主管生产研发的副总裁。他不是一个暴躁敏感、装腔作势的人,而只是一个满脸皱纹,白发苍苍的70多岁的白人。他在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当过执行官,还曾经当过水手,至今行为举止仍有水手的痕迹。他抽雪茄,驾驶自己的飞机。他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环保运动引起的扯谈。当卢茨任职通用汽车公司后,《纽约时代周刊》采访他,问他的管理方法将会和前人有什么不同时,他回答道:“更多地使用右脑……我认为我们做的是一种艺术商业(artbusiness),汽车是具有艺术性、娱乐性,如同流动雕塑般,只是刚好同时提供了运输的功能。”
  通用汽车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都是很好的榜样,如今,它也声称自己从事艺术商业。带领通用汽车进入右脑世界的,不是头戴贝雷帽的艺术家,而是70多岁老顽童式的水手出身的人。变化正在发生,而且越来越明显。高概念和高感性智慧正在从我们生活的外围来到中心。
  MBAs和MFAs
  进入哈佛商学院是件容易的事情,至少每年那几百名没考进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艺术系的人会这么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