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迢迢

第131章


  再过一瞬,他忽然想起,前日在战场上,自己“救”出薄云山时,最后飞剑来阻的便是这张面容,心中渐涌疑虑。
  卫昭望向天际浮云,沉默良久,从怀中取出一方小小金印。
  淳于离双手接过,金印下方,“钦封监军”四字撞入眼帘,他猛然抬头,不可置信。
  山间夏日的下午,寂静得可怕。淳于离于这寂静中将诸事想透,纵是四十多年来看尽世间风云,人世沧桑,也终难平心中激动,哽咽跪于卫昭身前。
  卫昭并不扶他,淡然道:“四师叔,起来吧,我有话对你说。”
  “是。”淳于离缓缓站起,心中忽对三师兄涌起一股恨意,想起追随大师兄和二师姐的快意时光,再也没有勇气望向身边之人。
  卫昭面容沉肃:“四师叔,此间事了,我命你回月落,辅佐教主及族长,振兴月落。”
  “教主?!”
  “是苏俊。”卫昭道:“现在在月落山,戴着面具、带领族人的是苏俊。”
  淳于离依稀记得当年被自己和师兄从火海中救出来的两兄弟,点了点头:“也只有这样,教主才好在这边行事。”
  卫昭道:“四师叔,苏俊人虽聪明,但稍显浮燥,平叔忠心,却无大才。他只能看着苏俊不出乱子,却无法治邦理国。唯有四师叔,有经天纬地之才,月落一族的振兴,就全仰仗四师叔了。”说着向淳于离深深一揖。
  淳于离忙将他扶住,再度跪下:“教主,您才是月落---”
  “不,四师叔。”卫昭将他扶起:“我,无法离开这里。”
  淳于离正有满腹疑问,忍不住道:“教主,我有一事不明白。”
  “说吧。”
  “教主为何要助裴琰?”
  卫昭默然片刻,道:“不是我想助他,而是形势所逼。也是权衡再三,做出的选择。”
  “请教主明示。”
  “当日裴琰为求钳制桓国,同时也为让裴子放在定幽一带扩充势力,与桓国签订合约,欲将我月落一分为二,我才被迫提前逼反薄云山,搅乱这天下。原本指望着,能让华桓两国陷入混乱,我月落好伺机立国,再也不用受人欺压奴役。可是,现在看来,我想得太过简单了。”
  淳于离沉默一瞬,轻叹道:“是,我月落积弱多年,物产贫乏,兵力不足,族人又不甚团结。眼下这个乱局,不管是哪方获胜,我月落都很难与其抗衡。”
  “是。”卫昭微微点头,双目隐含倦怠:“落凤滩一战,我亲眼看着上万族人死于眼前,六师叔战死沙场,想到若是一意立国,不知还要让月落山添多少孤魂野鬼。”
  淳于离心中难过,转首望向空中浮云,眉宇黯然。
  “我们既无能力立国,便只有寻求一个强大势力的保护,暂保平安,再借这段平安时日,强邦富民,待我们实力够强大了,再谈立国。”
  “所以,教主选择了裴琰?”
  “裴琰心机过人,自姚定邦一事猜到了我的真实身份,更掌握了咱们分布在各方势力中的棋子,包括四师叔您。我若不与他合作,咱们这些年的辛苦经营便会被他连根拔起,更会殃及族人。”卫昭话语渐缓:“我权衡再三,所有势力之中,只有他最合适。裴琰,有着令海晏河清、天下清明的大志,也唯有他,才不会逼我月落强献姬童。兼之其人手腕强硬,才识超群,为人坚毅,终可成大业。所以,我只能要挟他写下允我月落自立为藩、免我族奴役的法令,来与他合作抗敌。”
  “可是,裴琰这个人,狡猾阴险,怕信不过啊。”
  卫昭冷笑一声:“所以,我得留在华朝看着他,他夺权,我便帮他夺权,他在这条路上走得越远,陷得越深,他落在我手中的把柄就会越多。再说,他要控制这华朝北面半壁江山,离不开我的帮助,他明着夺权,我便在暗中布局,总会有胁迫他的法子。”
  淳于离踌躇再三,终将最后要问的压了下去,只是望向卫昭目光满是疼惜之意。见他白衣微皱,伸手替他轻轻理平,低声唤道:“无瑕。”
  卫昭转过头去,凝望着满山苍翠,一动不动。
  淳于离有些不安,犹豫着道:“无瑕,若是―――,你早日回来吧。”
  卫昭面上浮起浅浅的笑,平静道:“萧离。”
  “属下在。”淳于离面容一肃,单膝跪下。
  卫昭的声音不起一丝波澜:“你回去后,将乌雅杀了。”
  “―――是。”
  “族长虽年幼,但人很聪慧。你让苏俊收他为徒,由你监政。我希望,十多年后,我月落,能出一个堪与裴琰和宇文景伦相抗衡的英才!”
  “属下谨遵教主吩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卫昭低头望着淳于离,一字一句道:“还有,只要我一天不回月落,苏俊便一直是教主,你的任务,就是辅佐他和族长,你-可-明-白?!”
  淳于离心中钝痛,沉默着。
  卫昭眯着眼睛盯住他,他虽未抬头,也感受到这目光的巨大压力,沉重得让他喘不过气来,终拜伏于地:“是,教主。”
  卫昭俯身将他扶起,淳于离反握住他冰冷的双手,心潮难平,强自抑制,从怀中取出一本小册子,奉给卫昭:“教主,这是我多年来在陇北各地安插的人员名单,还有,薄贼这些年收买朝廷官员,向各人行贿的记录,都在其中。”
  二人转身踏入山洞,齐齐一愣。
  石凹前,江慈跪在地上,将阿柳的尸身抱在胸前,正用布条蘸了泉水,擦拭着阿柳身上的血迹与伤痕。
  她的动作极轻柔,卫昭与淳于离默默地站着,看着江慈替阿柳拭净上身,又替他将上衫穿好。
  江慈欲替阿柳将散乱的头发束好,可他身子已近僵硬,只能平放于地,便有些不方便。卫昭大步过来,将阿柳抱于胸前,江慈撕下一截衣襟,以指为梳,将阿柳的乌发轻轻梳顺束好。
  她轻抚着阿柳冰冷的额头,抬眼望向卫昭,眸中尽是恳求之意,卫昭微微摇头,江慈却仍恳求地望着他。
  二人长久对望,卫昭眼神终有些微变化。他抱起阿柳,交给淳于离,犹豫顷刻,道:“你带上阿远,将阿柳的骨灰带回去,供奉在星月洞中,只是别告诉他家人真相,就说教主派了任务给他,暂时不能回去。”
  此时已是夕阳西下,金色霞晖由洞外透进来,映得卫昭立于洞口的身形,如同被抹上了一层瑰丽的色彩。
  江慈慢慢走过来,与卫昭并肩而立,望着淳于离负着阿柳,消失在夕阳下,轻声道:“他真傻。”
  卫昭不语,江慈轻轻叹息:“亲人们敬他、护他都来不及,又怎会―――”
  风吹得二人前方的灌木摇晃了一下,透过来的霞光让卫昭的面容闪过一道金光。他猛然举步,向山顶走去。
  江慈急急跟上,荒山野岭,荆刺丛生,卫昭的白袍在夕阳下闪着淡金的光芒,他修长的身影在灌木丛中越行越远,江慈提起全部的力气方能勉强跟上。
  在最后一抹霞光的照映下,卫昭站上山顶的巨石。他负手而立,遥望西面天际,静静地,望着夕阳慢慢落入远处的山峦之后,望着夜色悄无声息地笼罩四野。
  江慈立于石旁,静静地,看着暮色将卫昭的身影包围,看着最后一缕余光将他俊美的侧面轻轻勾勒,又迅速隐去,任黑暗肆虐苍茫大地。
  山风劲吹,夜色渐深。
  卫昭仍是一动不动,他的白袍在风中飒飒轻响。江慈已看不清他的面容,却能感觉到他身躯散发出的冰冷之意。
  她默默地取出火摺子,寻来枯枝,在大石后点燃一堆小小篝火。的
  卫昭再看了一眼西边的夜空,慢慢合上双眸,转身跃落,依住大石,在篝火边坐落。
  江慈从腰间解下水囊,递给卫昭。卫昭抬眼看了看她,篝火的光芒在他眼中跳跃,他接过水囊,喝了一口,又闭上双眼,敛去眸中的光芒。
  江慈不断拾来枯枝,卫昭只是依石而憩,始终不曾开口。
  夜风越来越盛,江慈挑了挑篝火,低头间,见卫昭的白袍被荆棘勾裂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到腰间束带的夹囊中找了找,寻出针线来。
  她挪了挪,坐到卫昭身边,将他白袍的下摆轻轻撩起,静静地缝补着。
  卫昭纹丝不动,过得一阵,睁开眼,凤目微眯,凝望着江慈低头的侧影,她圆润秀丽的侧面,让他神思恍惚,却再也移不开视线。
  江慈低头,咬断丝线,微笑道:“三爷的那件袍子我洗好了,下山后再换吧,今晚先将就着。”
  她抬起头来,与卫昭目光相触,时间仿佛有些凝滞。山间的夜是这般寂静,静得能听到心跳与呼吸声;篝火是这般朦胧,让她一时看不清卫昭的面容,只看见他似是嘴唇微动了动,却终没有说出一个字。
  二人长久对望,篝火却慢慢熄灭。
  江慈醒觉,忙转身将篝火重新挑燃。卫昭忽然出语:“不用了。”
  江慈回头,卫昭却不再说话,他从怀中取出竹箫,在手心顿了顿,闭上双眸,箫声渐起。
  黑沉的夜色下,箫声呜咽,和着山风的呼啸声,在江慈的心间缠绕着,她愣愣看着眼前篝火完全熄灭,看着火堆的余灰由金红转为灰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