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经弹奏明珠“心怀叵测,动摇国本,谋夺东宫”,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大理寺和六部官员墙倒众人推,雪片也似的弹章飞进养心殿,俱都无声无息地融化掉了。索额图原拟让白明经串连言官借风吹火一举歼灭明珠党羽,刑部连兴狱革拿官员的票拟都弄好了,到头来只革掉一个无足轻重的靳辅,将陈潢关押到狱神庙,主犯明珠也只是革掉了要职,优哉游哉地在两个儿子府中当老爷子供养起来,倒吃得红光满面精神焕发。想起这些,索额图恨极了白明经,想想白明经是熊赐履的门生,能出这样高明计谋的断非熊赐履莫属,一肚皮的不高兴。无奈熊赐履素不揽权,做事极小心,皇太子也对这位师傅颇有好感,索额图几次指使人挑刺儿整治熊赐履,都被太子胤礽顶住了,把个索额图弄得哭笑不得。
看看到了腊月,太皇太后病症愈加沉重,康熙停了朝,昼夜守在慈宁宫,又是大赦天下,又亲赴天坛致祭,许愿减自己寿增太皇太后之年,药道神道百计不灵,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申正时牌,这位享尽人间富贵、历尽政争艰险的“老佛爷”终于命归西天。
恰这日不轮索额图当值,接到圣旨时,他刚吃过晚饭,连轿也来不及备,自从厩中拉了一匹马飞驰至西华门,便见熊赐履和高士奇已在门口等候,忙滚身下来,问道:“二位怎么都在这里?上书房谁照应?”熊赐履说道:“皇上旨意从今日起张廷玉独值,我们不再陪了。”
“他才来几天,就能独当一面?”索额图一怔,说道,“也好,免得我们三天一进宫了。”高士奇一眼看见索额图头上的红缨,一边抬脚进西华门,一边冷冷说道:“中堂,太皇太后已经薨了,你剃得这么光的头,又戴红缨帽,恐怕不相宜吧!”索额图一惊,才见高士奇和熊赐履都没戴红缨,寸许长的头发从帽檐下露出,心里不由懊悔,一头走一头摘了红缨,说道:“亏得江村提醒,我实在是粗心了。有这一条,我就是死罪……”熊赐履说道:“事出无心,死罪是没有的,革职恐怕难免。”三个人说着已进隆宗门,已见张廷玉臂缠黑纱在永巷口迎候。四人略一会意,联袂赶往慈宁宫。
慈宁宫已用白纸糊了门神,灵幡、白幔、素帐、纸花白汪汪一片。几个王公素服伏跪在宫门口,里头一层层跪着王爷、贝勒、贝子、福晋、公夫人、一二品诰命;惠妃纳兰氏、大阿哥胤禔、荣妃马佳氏、三阿哥胤祉、德妃乌雅氏、四阿哥胤禛、六阿哥胤祚、宜妃郭络罗氏、皇五子胤祺、成妃戴佳氏、皇七子胤祐、良妃卫氏、八阿哥胤禩——凡满六岁以上的皇子各从母亲,还有贵妃钮祜禄氏、改名章佳氏的阿秀、定妃万琉哈氏、密妃王氏、勤妃陈氏、襄嫔高氏、熙嫔陈氏、谨嫔色赫图氏、静嫔石氏、穆嫔陈氏。依次而跪,另有十几名答应、常在、贵妃等人不在嫔御之列,曾受皇帝御幸的跪在末班。看样子刚才都曾痛哭一场,个个脂粉不施泪光满面,哭得脸黄黄的。
四个大臣蹑脚儿鱼贯而入,见康熙和太子麻冠白衣伏在灵床前,兀自哽咽抽泣,四个人对视一眼,摘了帽子便向横卧床箦的太皇太后行下礼去,一齐放声大哭。康熙才经人劝止了哭,哪里禁得他们这一闹,勾起余痛,一放而不可收,捶胸拍地越发嚎啕大哭起来。外头人以为司礼司举哀,有泪无泪的便都呼天抢地嚎成一片。索额图猛地想起当年受命除鳌拜,太皇太后密调勤王军队来京,坐奉先殿督战的往事,那是何等果决刚毅,这位女中英豪竟一赴黄泉遂成渺冥……想着不禁泪如雨落,旁边偷瞧的太监、宫人原见他剃得簇青的头,心里都有不快之意,见他哭得情真意切,也就罢了。倒是熊赐履心中有事,撑得住些,哭了一会子便收泪,起身转向康熙一躬泣道:“万岁,太皇太后仙逝乃国之不幸,臣深知主上心里难过。望皇上善自珍摄,节哀顺变,以副……天下之望。况且……老佛爷的后事如何料理,也得皇上拿个主意……”
康熙昏昏沉沉抬起头来,他的脸毫无血色,苍白得可怕,红肿的眼睛愣愣地盯视熊赐履半日方道:“坫块居丧,庐墓三年,聊尽子孙之心,都是现成的章法,有什么可议的?”
四个大臣见康熙不肯起身,伏地叩头恳求道:“请万岁暂起龙驾,容臣等详奏……”索额图摆了一下手,命武丹、素伦过来,一边一个搀起跪得双腿麻木的康熙,慢慢扶至白毡灵幄内坐在木榻上,四个人才起身过来重新见礼。
康熙的脸色好了许多,只还是怔怔的,仿佛心事重重,又好像什么也没想,只道:“你们有什么要奏的?简便点说,朕心力交瘁,乏得很。”
“天子居丧不与常人同。”熊赐履缓缓进言,“取三九之数,为二十七月。载在周礼,请皇上明察!”康熙摇头道:“心同则礼也同。朕以孝治天下,为人表率,这不能马虎。”索额图因想康熙居庐,自然由太子监国,但愿长一点,却又怕触了康熙忌讳,便道:“熊赐履所言奴才听着有理,二十七月在周礼中,循礼而为即是孝道,请主子圣裁。”
康熙沉吟了一下,问高士奇:“你看怎么办?”高士奇嗫嚅了一下,说道:“周礼所云天子居丧数九,可谓九年,可谓九月,也可谓九日,并不一定要二十七月。皇上一身系万民之福,北方且有军事机务待处,据此权衡,那九年似太长,九日又似太短,臣以为取其中,用九月为佳。”
“还是二十七个月为是。”索额图坚持道,“熊赐履经学大儒,考证周详,决不至谬误。随便更易,后世也无法遵循。”三个大臣两种看法,各怀自己心思,只是争执,但在哀丧之中,讲究“居戚以礼”,却都不敢形诸于色。
“皇上,”张廷玉一直沉默不语,见康熙不住地看自己,想定了主意方道:“无论时日长短,总以心孝为主,所以礼云‘居丧宁戚’。日、月迄行周天是同一自然之理,奴才以为天子礼不同庶人,可以日代月,二十七日代二十七月,但心丧三年,主子只要此念存胸中,谁都从礼上挑不出什么的。”
康熙想着,摇摇头道:“二十七日太短,不成!”
“不是二十七日,是以日代月!”张廷玉道,“这不过说的礼丧,心丧三年乃是人情天理,断断不能少!”
这又是一片大道理,他把天子之丧分成礼丧和心丧,礼丧二十七天代二十七月,心丧三年不曾少,既不误国事,又尽了人情,高士奇和熊赐履不禁暗暗佩服。索额图涨红了脸,却说不出什么来。
“那……”康熙迟疑良久,说道,“那就勉从你的奏议。”“国不可一日无君,”张廷玉又顶上一句,“二十七日中若有军国大事,皇上还当以权视事。三年之内,皇上当每日到太皇太后梓宫行礼。于国于民、于圣心于太皇太后在天之灵均有所慰……”
这件大事议定,几个人松了一口气,接着就议太皇太后的谥号。这上头得看熊赐履的,众人便瞧着熊赐履。熊赐履拧着眉头,罗掘俱穷地搜寻上佳词句,末了才道:“太皇太后一生功德甚伟,得加上‘圣’字方能名副其实。臣心拟了一下,如不合适,请主上圣裁修正——即,昭圣慈寿恭简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宣弘靖太皇太后——不知如何?”康熙一边听一边想,叹息一声说道:“也罢了,只老佛爷一生怜贫恤老,匡危济弱,应该加上‘仁’字。”“这是很好办的,”高士奇立刻说道:“就将‘仁’加在‘宣’字前头,最后一节也容易记些。”接着又议厝灵奉安诸项事宜,查前例,循礼部仪注一件件商定了,又命撤掉慈宁宫所有太监人等,移往昌瑞山孝陵附近,重起宫殿,号为“暂奉安殿”,送灵柩就在彼处守护。这层意思当然不便明言,是待康熙百年之后两陵同时安厝,以便祖孙地下也得常见。君臣五人在毡幄中议定大事,自由高士奇和张廷玉回上书房看折子,其余的方跪安退出,此时已近午夜了。
说是看折子,其实无折可看。高士奇翻了翻黄匣子,见都是前几日的奏章,连篇累牍都是明珠的罪状,便撂了一边。躺在炕上,才想起进来时穿得单薄,怕冻出了病,便移坐在炭炉旁,向着火默默出神。张廷玉是个冷人儿,一句多的话也不说,坐在案边低着头不停地写。过了一阵,砚中的墨汁结冻,张廷玉方捧着砚过来在炉边上取暖。
“衡臣,”高士奇叫着张廷玉的字说道,“听说这几天的折子都被索老三带回去看了,这事你可知道?”
张廷玉静静地看着炉火,良久,才点了点头,说道:“皇上原有旨意,上书房以他为首嘛。”高士奇歪着头想了想,说道:“恐怕不对。既然如此,上书房还要值什么差?当年鳌中堂也这么干过,这不是擅权么?”张廷玉见冻墨开化,捧了过去仍旧写字,只回了一声:“那不相同。”究竟什么不相同,却又缄口了。
高士奇觉得无趣,又觉得好笑。他与大学士张英很熟识,张英是个最爱说笑的人,怎么养出这么个儿子来?呆了半晌,又道:“你尽写些什么,雪夜漫漫,正好围炉清谈!”张廷玉呵着手道:“既无差使,枯坐无聊。我每日都要做笔记,几个月来已有几万字了。”高士奇忍不住一笑道:“何必自苦如此,皇上的事有起居注官,你自己的事自己还不记得?”
“记得只能算人证,笔下成文就有了物证。”张廷玉这才搁下了笔,慢慢踱过来坐了:“高相,这个地方是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的地方,一个筋斗翻倒,再无东山再起之时!我记笔记倒也不全为谨慎。有朝一日退归林下,略加润色,就可成为著作,不也是人生一大乐趣么!”
才上来几天的人便存了这样的心思!高士奇陡地想到自己,是不是有点知进不知退了?想着,将座儿靠近了张廷玉,叹道:“衡臣,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你可谓其人了!桐城是你家乡吧?那是个人文荟萃之地啊!你这样年轻,就深沉练达如此,高士奇自叹不如。”张廷玉听高士奇说得诚挚,含蓄地微笑道:“虽说是君恩,江村你对我的举荐之恩,廷玉一刻也不敢忘怀。方才说到宁静、淡泊,我不敢当,今夜只你我二人,有一句心里话想讲一讲,又怕触了你的忌讳……”“你讲就是,”高士奇诧异地拨弄着火炭儿,审视着张廷玉,“这有什么忌讳不忌讳的?”
“前日熊赐履将部文票拟写错,又把他侄儿的官品擅自提高一级。”张廷玉仰着身子,旺旺的炭火照得周身通红,款款说道,“这件事你晓得不?”
“我知道。”高士奇说道,“我叫吏部按下了,这点子过错,不必提奏了。”
“那你就害了熊东园!”
张廷玉突然加了一句:“熊东园是何等样人,怎么会出这种差错?他是理学名臣,又怎么肯自污声名?”
“你是说……”
“他这是趋小祸避大祸!”张廷玉喟然说道,“皇上要大换上书房的臣子,不过先拿明珠掐尖儿,惜乎索额图懵然无知,连你这样精明的人居然也身在庐山!”
高士奇电击一般坐直了身子,良久方觉自己紧张过度,松动一下方道:“出语惊人,不过凭据何在?”
“你是上书房大臣,皇上调年羹尧任参将,带兵过古北口准备出兵准葛尔,你知道么?”
“不知道。”
“我却知道。”张廷玉淡淡说来,高士奇竟凛然一个寒颤。张廷玉道,“熊赐履也知道,索额图和你却不知道,还有,将派索额图赴尼布楚与罗刹国晤谈东北疆界,你大概是知道的?”
高士奇想了想,说道:“九月间皇上曾透了风给我,后来没再提起过。”“那就是你知道了。”张廷玉此刻有点后悔自己的话说得多了,但既开了口,便索性说道:“狼瞫和飞扬古照皇上布置已调兵遣将,星夜赴京请示机宜。他们两个,飞扬古随皇上西征,狼瞫跟索额图去东北,恐怕这些事你依旧是个不知道——这些不知道和知道,你参详一下,是不是凭据呢?”
高士奇心里乱糟糟的,一阵儿凉,一阵儿热,联想起明珠案起,康熙曾保了自己,但似乎又留着尾巴,再揣不透“圣意”何在,经张廷玉这么一点,真个如梦方醒!原想着张廷玉是个后生之辈,不过因文才颇好,又过目不忘,所以一荐即用。谁知他不声不响,颇有心计,深得皇上恩宠。高士奇已对这个寡言罕语的年轻书生不得不刮目相看,思索片刻,起身整衣,肃然一拜,说道:“衡臣,愿先生教我!”张廷玉见他如此郑重,忙也起身还礼,说道:“后学小子,哪里敢当!”“韩昌黎说过‘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高士奇拉着张廷玉的手复又坐下,“高某何人,敢妄自尊大?请赐教!”
“高相恕某狂妄了!”张廷玉幽然一笑,说道,“不知你看当今是何等样人主?”
“自然是明君!”
“岂止是明君!”张廷玉冷笑道,“乃五百年一出之圣君!前头的文武功业不说,即学问一道,能诗词,会书画,辨八音之律,通七种夷语,算术几何登峰造极,自测黄白二道,精天文,明地理,撰数十篇学术文章,即医理一道恐也不次于你江村!江村学有五车之富,无书不读,敢问:即主子不是皇帝,你比得过他么?”
语虽尖刻,但却都是事实,高士奇不禁摇了摇头。
“惟因主上学问深博,所以有包容之量。”张廷玉缓了口气说道,“明珠、索额图就是瞧不透这个,所以胆敢在主子身边攫权谋私,谋私犯的是人情,主上尚可容忍;攫权犯的是圣忌,那就非拿掉不可!你是汉人,没有敢往他两个圈子里跳,若真的依附了明珠,恐怕这次最倒霉的就是阁下!”他抬眼看了看目瞪口呆的高士奇,“你以为我是不爱说笑的?我若不做此官,不在此位,一般儿也会弹词奏乐、左怀美人、右携香草的!江村你恐怕就没有想到这个。主上赏识你敏捷诙谐,才华横溢,一旦江郎才尽,犹如红褪香消色衰,岂有一保到底之理?”
高士奇听至此,不禁叹道:“君之言确实发聩振聋!仗马一鸣,没有草料啊!”
“倒也不至这样,你这‘仗马’鸣得还少?不过主上爱听罢了,一旦不爱听了,就真的‘没有草料了’!”张廷玉一笑,“我只谨守‘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箴言。”
高士奇望着烛光,细细品嚼着“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这句格言,许久没有说话。
张廷玉的分析一点也不错。二十七日康熙服阙,临朝视事,即会议上书房,商定熊赐履引退的事。
“熊东园,”康熙言下不胜感慨,抚膝沉默良久,方道:“你非走不可么?跟着朕风风雨雨二十多年,就这样弃我而去了?你的那点子差错,朕心里有数,何至于就无可挽留!言官那边,朕自然会替你说话的。”
熊赐履伏在上书房冰冷的青砖地上重重叩了三个头,哽咽着回道:“皇上越是这样说,臣越是无地自容。臣老矣,该从此退归林下,讴歌圣朝,沐浴清化。让位于新进国士,于主上,于臣,于国家社稷都有好处,寸心不敢有一毫欺隐。”康熙看着白发苍苍的熊赐履,点头叹道:“此话也是实情。既如此,处分就免了吧。朕南巡时,看金陵这地方不坏,你不必回湖北,赐一处宅子,就住南京。魏东亭、穆子煦都在那里,你们朝夕也能相聚照应,聊慰晚年光景。朕再南巡,君臣还能再见……”说着,豆大的泪珠已滚落下来。见他们如此凄情,旁边跪着的高士奇、索额图和张廷玉也不觉拭泪。
“主上保重!”熊赐履泣道,“臣在南京朝夕尸视,愿吾皇万万年!”说着便欲起身。“不要急嘛,”康熙收泪笑道,“朕还有话吩咐:要保重的是你,作息宴游要节劳,不要再管地方的事,看着他们哪里不对,写折子给朕。你得罪了他们,在哪儿也住不安宁。朕已经命佟国维也进上书房办事,还准备再物色几个,这里的事也不须操心。你是两朝勋旧,善自保养,活得长些,好些,给在朝的人做个榜样!”说罢又叫,“何柱儿!”
“喳!”何柱儿一闪身进来答道。
“带熊赐履至文华殿赐宴!”康熙吩咐道,“朕还要写诗送行,完了你回来拿——哦,对了,叫御膳房抄几样对老年人有益的食膳谱给熊赐履带上,记住了?”
“喳!”何柱儿极精神地打了个千儿,回身搀起熊赐履,一步一步去了。
因狼瞫和巴海回京述职,还在乾清宫候着,康熙送走了熊赐履,便带着几个人出来。刚要进月华门,见太子胤礽带着胤禔、胤禛从北一路过来,便站住了,问道:“做什么去了?”
“回阿玛的话。”太子躬身笑道,“十三弟今儿个满月,我们弟兄们进去看了看,出来又去御花园练了练功夫……”
“你看看你这样子,像个国储么?”康熙阴沉着脸训斥道,“你太祖母下世才几天,你就换上了绫罗!还有老大,你怎么敢和太子一样用明黄荷包:你们都看看人家老三,带着陈梦雷他们的著书,那才是正经事!老四你这么点年纪,怎么就知道了招揽闲人?将邬思道那种不安分的杂种,脏的烂的都弄到你府里,是个什么意思?朕这会儿顾不上和你们算账,你们仔细着!”说罢一甩手进去,弄得几个阿哥直挺挺长跪在地,愕然相顾。张廷玉和高士奇对视一眼,忙跟了进去议事,不在话下。
小说推荐
- 康熙大帝
- 二月河全集系列之《康熙大帝》著名作家二月河的这部《康熙大帝》着力刻画了康熙一朝的重大历史事件,用生动的艺术形象,突出表现了康熙在各种矛盾的漩涡里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英雄本色;肯定了他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统一祖国、开创王朝鼎盛局面所做出的历史功绩,也暴露了作为皇王的康熙因个人性格缺陷和历史局限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94章
- 康熙大帝——玉宇呈祥
- 平息“三藩”之乱之后,康熙四处物色治河能臣,亲赴汴梁,视察黄河,任用能臣疏浚漕运,终使黄河变清;任用良将,操练水军,德威并用,东收台湾;开博学鸿儒科,选拔良臣,缓和民族矛盾;南巡金陵,祭祀明太祖,团结前明遗老;纳忠言,整顿吏治,惩办贪官,创一代新风;北巡盛京,与东蒙古诸王结盟,进而西征葛尔丹,完成统
- 都市言情二月河.完本
- 最新章:第五十五回 拼命郎丰台戮逆臣 冷面王灵前称帝君
- 康熙大帝——夺宫初政
- 顺治帝突然出家,康熙八岁即位,由顺治遗命,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人为辅臣 其中鳌拜居功自傲,专横跋扈,待老臣索尼病死后,他拉拢遏必隆,处死了不与他合作的苏克萨哈,更是朝政独揽,经常咆哮金殿,强制康熙屈从他的意愿 康熙十四岁亲政,但鳌拜不仅不还政于皇帝,反而结党营私,拉拢死党,图谋弑君自立
- 都市言情二月河.完本
- 最新章:第四十五回 乌龙镇明珠济贫女 关帝庙大令诛恶官
- 康熙大帝——惊风密雨
- 年轻帝王的深谋远虑,一代英主的雄才大略,表现得相当充分。小说着笔于神州大地的风云际会,聚焦于谋反、叛逆和维护社会安定、国家统一的生死搏击 既有金戈铁马的血腥场面,也有吟诗引令的清雅镜头。大将军为国效命,义无反顾,令人豪情万丈;弱书生胸藏韬略,斗智斗勇,不逊雄兵百万 而痴情女千里相随,自刎殉情,则让人
- 都市言情二月河.完本
- 最新章:第五十三回 吴三桂登极一命归阴 康熙帝赐粮众议纷纭
- 重生之康熙元后/穿越大清朝
- 《重生之康熙元后/穿越大清朝》作者:一条虫/林风儿(完结)_TXT下载当康熙的皇后赫舍里换了现代魂,还是一个男人,该有多悲催。当一个现代女强人穿回康熙良妃时,这又该有多杯具。当皇后妃子还是现代一对兄妹时,这就是一套餐具了。当从没有享受过一天母爱的太子有了一个崩坏版的额娘,他还会那么废吗?当小八子有一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05章
- 康熙年之大土匪
- 满清奴役了汉族长达两百余年,创下了中国有史之最…想到清朝前后共签订了一千一百余条不平等条约,连重生为土匪的江涛也无法无动于衷.刀光剑影,铁血柔情,匪徒凶猛…一个土匪不得不说的故事…作者自定义标签:重生 作者:屠狗辈所写的《康熙年之大土匪》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历史军事屠狗辈完本
- 最新章:第295章 大结局
-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 坑了康熙,害了大清,窃了天下,气死了吴三桂!罗罗的书友群:991201464 作者:大罗罗所写的《康熙,你的大清亡了》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大罗罗连载中
- 最新章:第413章 太阳王路易,板载!(求月票,求订阅)
- 熙熙向荣
- 【2019云起华语文学征文大赛】参赛作品】爱情可以相知,也是一种浪漫的开始,不需要过多的承诺,只要足够的信心,也可以相守一辈子 作者:妍雅菲所写的《熙熙向荣》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妍雅菲连载中
- 最新章:第278章我要结婚了
- 暮鼓晨钟——少年康熙
- 《暮鼓晨钟—少年康熙》是著名作家、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凌力创作的“百年辉煌”系列小说中的第三部。小说以少年康熙为故事主角。康熙七岁登基,四大辅臣把持朝政,他们借口恢复祖制,几乎全部推翻了顺治皇帝的变革措施,特别是辅政大臣鳌拜结党营私,擅权跋扈,诛杀异已,凯觎皇位,造成政局混乱,民怨沸腾。康熙苦读史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2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