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点下的对峙

第4章


  对面的沙发上并排坐着刘思齐和杨茂之,他们二月刚刚结婚,杨茂之从苏联留学回来,在空军学院当教员。
  “思齐、茂之,看到你们结婚,我就放心了,思齐的身体不好,茂之你要多照顾她。”
  “是,是,”忠厚老实的杨茂之连连点头。
  “爸,你也要注意身体,不要老是熬夜。”
  “我可没有你们那么多的清规戒律,我是顺其自然。”
  “爸,人家医生说的都是有科学道理的!”思齐一下子认真起来。
  “他那个道理,就不发展了!”毛泽东笑了起来。
  这时卫士小田走了进来:“主席,总理来了。”
  “快叫总理到这边来。”
  周恩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走了进来:“主席,我这一来又打扰你们了,”他又笑着说,:“思齐,茂之你们结婚了,工作和学习要好好安排一下。”
  刘思齐和杨茂之站起来,“爸,我们走了”。
  毛泽东点了点头:“小田,你送送他们。”
  周恩来又叮嘱了一句:“有时间,你们可要多来看看!”
  两人点点头,随卫士小田走出门去。
  周恩来打开一份电报:“这是刚收到的新疆军区的电报,伊犁和塔城地区的几万边民,围攻了党政机关之后,跑到苏联去了。”
  “哦……”毛泽东沉思了片刻:“恐怕又是老大哥搞的名堂吧!”
  “这个事件,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在此之前没有发现什么迹象。”
  “迹象还是有的,只是我们没有想到人家会这样干。”
  “还有一件事,新疆军区的祖龙泰耶夫和马尔国夫写了报告,要求到苏联去。”
  毛泽东从沙发上站起身来,望着窗外的一棵百年古柏:“人家把手都伸到我们军队中来了,我看愿意走的不要硬留,我就不相信那边就是天堂,我也不相信他们这样做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还有一些人也要去,我看是不是让赛福鼎同志去做一下工作?”
  “我看不必了,这件事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的,究竟谁是谁非,现在讲不清楚,过20年,也许30年,大家会明白的。”
  “愿意走,可以欢送嘛!”毛泽东的思路跳跃得很快:“中印边境那边有什么情况吗?”
  “我刚接到总参的一个报告。”周恩来说着拿出了另一份报告。五
  祖龙泰耶夫和马尔国夫从新疆军区礼堂里走出来,直接上了送他们的吉普车,和他俩一块要求去苏联的还有四十多名校、尉级军官。
  在刚才的欢送会上,新疆军区的主要领导都没有讲话,不少人对送他们走想不通,因为中央有指示必须坚决执行。
  这些去苏人员和他们的家属都上了汽车,汽车驶出了乌鲁木齐,向中苏边境驶去。
  一晃30年过去了,中苏关系解冻,全球趋于缓和。
  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了,叶利钦宣布1992年1月2日全面放开物价,于是各共和国竞相提价,人们一夜之间发现自己几乎一贫如洗,一个漫长而饥饿的冬天来了,于是30年前逃亡到苏联去的中国边民想起了自己的祖国。
  人们从莫斯科、从彼得堡、从阿拉木图乘飞机、乘火车、乘汽车赶往伊犁和塔城,霍尔果斯口岸国际公共汽车人满为患。
  霍尔果斯边防站,五星红旗在高高飘扬,庄严的国徽下面,边防战士持枪肃立,当人们从桥上通过的时候,也许不曾忘记30年前那个夜晚。
  人们望着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望着餐桌上丰盛的食品,望着孩子们天真地笑脸……如同大梦初醒。
  许多人要求留下来,他们的理由很简单:我们本来是中国人。然而遭到了有关方面的婉言谢绝,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中国国籍。
  正是应了中国那句老话:30年河东,30年河西。
  正如30年前,那个阻拦边民外逃的村干部哈依尔说过的一个普普通通的真理:离开羊群的羊不会活下去,离开祖国的人不会有永久的幸福。
  第二章
  赫鲁晓夫东柏林发表预言讥讽毛泽东的警告。邓小平出席中苏高级会谈,
  中苏两党分裂彻底公开化
  一
  列宁山是莫斯科优美的风景区。十月的列宁山又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光,鲜花簇围的甬道,从墨绿色的松柏林中穿过,一幢幢俄罗斯风格的别墅,红瓦白墙,拱门长廊,别致而壮观,山坡一侧高级的网球场和高尔夫球场连成一片。但是这里看不到闲散的游人,因为这里有苏共中央主席团别墅,有接待外国高级首脑的宾馆,一般人绝对不准进入。
  1962年9月22日,列宁山苏共中央总书记别墅。
  赫鲁晓夫坐在餐桌前,摆弄着手里的叉子,餐桌上摆着鱼子酱和烤牛排,桌子对面并排坐着拉达和阿朱别依,他们正在争论着什么。
  “没有苏联专家的帮助,中国是搞不出原子弹的。”阿朱别依的口气十分肯定。
  “中自人是很聪明的,我们学校的中国学生……”
  “又是你们学校,原子弹不是靠几个人,它是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没有20年,他们是搞不出来的!”
  拉达不服气地摇头:“我听说 他们已经搞出了反应堆。”
  “那也是苏联专家的功劳,现在我们的专家回来了,他们……”阿朱别依两手一摊,做了个无可奈何的动作。
  拉达不吭声了。
  赫鲁晓夫从餐桌边站起来,对拉达说:“我亲爱的小拉达,你知道中国有了原子弹意味着什么?战争,战争……毛泽东是个狂热的好战分子!”说完这句话他便头也不回地朝客厅走去。
  客厅里马林诺夫斯基和外交部长葛罗米柯,苏联驻中国大使契尔沃年科正在谈论着什么。
  “我听说中国用人提篮子的办法造出了原子弹,”赫鲁晓夫走进客厅,故意装出很惊讶的样子。
  三个人哈哈大笑起来。
  “这是真的,1957年我到中国去的时候,他们让我参观一个水利工程,中国人一个挨着一个排成长队,用篮子运土,说这叫大跃进。”
  “尼基塔,关于从中国回来的那些人,政治局的意见是分散安置,把年轻的挑出来编成五个团,放到苏中边境上去,叫内务部的边防部队代管。”马林诺夫斯基边说边递给赫鲁晓夫一份文件。
  “这件事中国有什么反应吗?”
  契尔沃年科说:“我刚从中国回来,中国的反苏情绪有增无减,8月30日中国外交部发表了备忘录说苏联策划和组织了这次大规模越境。”
  “我国外交部9月19日已经照会中国外交部拒绝了中国的诽谤,”妙葛罗米柯接着说:“中国对我国驻新疆领事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挑衅行为,哈尔滨也发生了类似事件。”
  “我们应该关闭乌鲁木齐总领事馆和伊宁的领事馆i;还有上海的、哈尔滨的,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应当由中国负责。这也许会引起毛泽东的不满,那么,他会怎么办呢?”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加紧试验核武器,在新疆一带又开辟了新的试验场。”马林诺夫斯基显得忧心忡忡。
  葛罗米柯从皮包里拿出一封信:“这是罗伯特转来的肯尼迪总统的信,美国总统提出了裁减核武器会谈的建议。”
  “是吗?”赫鲁晓夫眼前一亮,“如果我们对美国做出一些让步,一旦条约签定,就可以禁止中国生产核武器,又可以提高苏联的国际地位,这是一举两得。”
  马林诺夫斯基和葛罗米柯连连点头。
  “毛泽东这个人不好对付,契尔沃年科回北京的时候可以给毛泽东带一封信,就说中苏双方不再公开争论,最好再会谈一次。”
  赫鲁晓夫说这番话的时候面带微笑,每当他有了新主意的时候他总是这样微笑。他心里非常清楚对付中国人,采用拿皮鞋敲桌子和装狗熊吓唬孩子的办法是行不通的。
  二
  1963年春节刚过,毛泽东坐在办公桌前批阅文件,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对身边的徐秘书说:“我还欠行老一笔债没还呢,也许行老早忘了,这笔债早该还了。”章士钊字行严,毛泽东称他行老。
  “主席,您还欠行老的钱?”徐秘书不明白了。
  “那是1920年办新民协会的时候借的钱,从现在开始一年还2000元,十年内还清!”毛泽东认真地宣布。
  徐秘书给行老送钱去了。
  毛泽东看到桌子上秘书留下的字条:“下午接见契尔沃年科。”他很自然地想到了另一个苏联人尤金。
  1949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参加斯大林70寿辰的庆祝活动,那时赫鲁晓夫刚刚出任莫斯科地区党的书记,他和斯大林的关系已经非常亲密了。
  “尼基塔,马察东来了。”斯大林对赫鲁晓夫说。
  “什么马察东?”赫鲁晓夫莫明其妙。
  “就是中国的那个马察东。”
  “你说的是毛泽东吧。”
  “就是他,你看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看他根本不懂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斯大林笑了:“尼基塔,你说得对极了。刚才我问毛泽东,当初蒋介石已经守不住上海了,你为什么不下令解放上海?他说解放了上海,我拿什么来养活600万居民。他根本不懂得工人阶级的重要。他请求我派一个理论家去帮助他出版选集,我说叫尤金去吧,正好看看他到底写了些什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