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点下的对峙

第19章


  陈绍光带着巡逻队上了珍宝岛?刚刚走出几里地远,只见对面苏军边防站,几辆装甲车,在一辆指挥车的带领下。轰隆隆地开了过来。
  战士小杨说:“副连长,敌人来了。”
  陈绍光说;“不要理他们,我们巡逻路线不变。”说话之间,装甲车已经越过了乌苏里江主航道,驶上了珍宝岛,车头一转冲着陈绍光他们驶了过来。
  “大家沉住气,用身子挡住它!”
  随着副连长的命令,战士们一字排开,挡住了装甲车的去路。
  苏军装甲车开到中国边防部队面前,“吱”地一声停住了。“咣当”响了一声,车顶盖打开了,第一个爬出来的是伊万上尉,他的嘴里还冒着热气,手里举着一根光溜溜的大棒子。
  有个战士小声骂了一句:“土匪许大马棒来了!”
  “不要说话,注意敌人;”陈绍光命令道。
  只听扑通扑通,一会功夫,从车上跳下来三十多个苏军士兵,个个手持大棒,双手举在胸前,如同一群打手,挡住了中国边防部队的去路。
  指挥车的门打开了,钻出来几名军官,苏军中校杨辛瞄了陈绍光一眼,发现对方的职务要比自己低得多,于是他不屑一 顾地哼了一声。
  在中苏双方边境冲突还没有升级之前,在一次边境会晤时,杨辛中校发现中国边防部队的军装上,没有军衔。便抗议说:“你们对我们太不尊重了,你们怎么穿着便衣来会晤!”
  中国边防部队的翻译小李对他,说:“这是我们的新式军装。”
  “那么谁是中校,谁是上校,我应该和谁讲话?”
  “我们已经取消了军衔。”
  “这简直是开玩笑嘛!”
  “我们的红军没有军衔,还不是照样打胜仗”
  “不,不,那会在指挥上带来混乱。”
  “我们是官兵平等。”
  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边防部队也只能是这样回答。
  杨辛上下打量了陈绍光一眼c“我看你顶多是个少尉,本来你无权和我对话,现在你们已经侵入了苏联的达曼斯基岛(苏联称中国的珍宝岛为达曼斯基岛),我命令你们立刻退出去!”
  “这是中国的领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如果你不懂历史的话,我可以告诉你,就是按不平等的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这一段的边界以主航道划分,珍宝岛也是中国的,你们已经入侵中国领土了,请你们立即走开!”
  杨辛中校摇了摇头:“你的历史学得也不好,你们只知道过去并不知道现在,而现在这里是苏联的领土,我们讲的是现实,这一点大家都应该知道。”
  “中校先生,现实是老沙皇来不及霸占的中国领土,新沙皇却要霸为已有!”
  “你说苏联是新沙皇,这是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污蔑,我们是绝不允许的。”杨辛中校发火了。
  伊万上尉见自己的顶头上司,已经理屈词穷了,便在一边
  恶狠狠地说:“少跟他们罗嗦,叫他们尝尝大棒子的滋味。”他的话音刚落,苏军士兵便举起了棒子。
  杨辛一摆手,连他自己也感觉到了,这时候大打出手,显得太没有水平了,作为一名中校军官,连中国军队的一名下级军官都说不过,不是太有损其尊严了吗?于是他又继续狡辩道:“你们不了解我们的政策,我们不是帝国主义国家,我们讲和平,讲友谊,从不侵略。”
  “你们入侵捷克,不是侵略吗?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也是为了和平吗?”陈绍光连珠炮式的发问,问得杨辛中校张口结舌。
  杨辛回头一看,见几个苏联士兵正听得出神,不由地火冒三丈:“不要听他的反苏宣传,全是一派胡言,把帽耳朵放下来,不要听!”
  苏军翻译走了过来,说道:“这个问题,不是我们能讲清楚的,你们回去,我们也回去,这总可以吧。”
  陈绍光理直气壮地说:“这里是中国的领土,我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用不着你们操心!”
  杨辛中校又与伊万上尉咕噜了几句,伊万上尉板着脸下达了退回的命令。
  苏军士兵纷纷跳上装甲车,狼狈不堪地撤出了珍宝岛。
  四
  苏联远东军区司令部哈巴洛夫斯克的大街上,满载士兵的军车驶来驶去,在行驶的军车中出现了一队高级轿车,车队徐徐向远东军区司令部驶去。
  远东军区司令部已经装点一新,军乐队排列在操场上,他们穿着军礼服,戴着白手套,手中的管号在阻光下闪闪发光。
  远东军区司令员洛西克上将,胸前挂满了勋章,他面带微笑情绪极佳地走来走去,亲自指挥部队列队。在所有着陆军军服的队伍当中,有一队人马,身穿空降兵的制服,格外引人注目,本来空降兵是由最高统帅直接指挥的,在远东也根本没有空降部队。这些穿空降兵军服的部队,是刚刚组建的空降兵突击部队,他们由方面军司令员掌握,第一批部队首先加强到了远东军区,因为远东是对中国作战的主要进攻方向,而空降突击兵又是一个主要的进攻性的军种。
  一排黑色的高级轿车驶入了军区司令部的大门,车门打开了,勃列日涅夫从车上走了下来,后面紧跟着的是国防部长格列奇科,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安德罗波夫,苏军总参谋长扎哈罗夫等一大批苏军高级将领。
  勃列日涅夫走到空降兵的队列前面,他从衣兜里拿出讲稿,开始发表演说:“同志们,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到这里来吗?看到你们我就想起了十八军的空降兵部队,懋起了当年我们在小地上的战斗,那一次我乘坐的小船撞上了水雷,我被爆炸的气浪抛到了海里……”尽管许多人都知道勃列日涅夫不像赫鲁晓夫那样一口气讲上三四个小时,他离开了讲稿几乎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甚至读现成的稿子都很困难,在发音方面,可以说是错误百出,但是这一次他却一反常态,一开口就滔滔不绝,这是因为他所谈的这些正是他最为得意的。
  “小地虽然很小,但是它是祖国的土地,战士们英勇的牺性在这块土地上是无尚光荣的,今天我又一次的来到了你们中间,这使我想起了过去的岁月,空降兵部队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你们要到敌人的心脏,到敌人的要害之处,打击敌人,你们是最高统帅部手中的斧子,要一下子砍下去致敌人于死命……”
  接下来军队歌舞团开始演唱歌曲《小地,苏维埃的土地》,勃列日涅夫神色非常激动,―泪水从他的脸上流了下来,演唱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勃列日涅夫已经对他旁边的人说:“唱得太好了,他们应该得到勋章。”果然不久,演唱这首歌曲的演员都得到了勋章。
  人们都知道勃列日涅夫对勋章有特别的嗜好,战争结束的时候,他只是个少将,也只得了四枚勋章两枚奖章;战后他被授予列宁勋章;当他自己成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后,勋章便像雨点般向他飞来,他四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按规定这种荣誉一个人只能得三次,他数十次获得英雄称号:他拥有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勋章;连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都授予了他最高勋章;他还得到了战时最高勋章:胜利勋章,这种勋章只授予最杰出的统帅;勃列日涅夫到死的时候已经有了二百多枚勋章,他的勋章比斯大林和赫鲁晓夫两个人加起来还要多,就是有名的勋章收藏家也没有他那么多。按苏联的习惯为领导人送葬,要把他的勋章别在丝绒垫子上用人捧着,别人一人捧一枚,有十几人已经足够了,而勃列日涅夫,一个垫子别好几枚,还用了44名高级军官。
  一个有这么多勋章的苏联英雄,才刚刚是一个中将军衔,这怎么合理呢?到了1976年勃列日涅夫终于给自己授予了苏联元帅的军衔,所以在1969年中苏关系紧张时他常常一个人和军方人员混在一起,发表讲话,观看军事演习,这也是目的之一。
  两发红色信号弹升到空中,空降突击部队的演习开始了,准确地说这只能算是一次表演,因为这支部队刚刚组建,还不可能马上就具备完整的战术动作,但是其强大的突击力,是显而易见的。
  一百多架重型米26型直升机低空飞过来了,这是两个旅的空降突击部队,士兵们都持枪立在机舱门口,做好了冲击的准备,在米26直升机的后面,紧跟着十多架大肚子,厚底盘的直升机,当它们笨头笨脑的飞过来的时候,并没有引起人们格外的注意,它们低空掠过“敌军”阵地;地面火力开火了,先是冲锋枪,机枪,最后开火的是连发机关炮,炮弹准确地击中了直升机的底盘,发出一阵阵当当地响声,弹头四面进开……“嗖…嗖…”几束火光闪过,直升机上的火箭弹冰雹般地落了下来,地面上升起团团烟柱……
  格列奇科兴奋地昂着头,对勃列日涅夫说:“看,这就是我们最新式的飞行坦克,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空中堡垒,米24直升机,它的底盘有一吨多重,小型防空导弹对它也无可奈何!”
  勃列日涅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们应当感谢米里设计局的同志们,立即给他们拍封电报表示祝贺,可以用苏共中央的名义。”
  “这是刚造的十多架,下一步应该尽快装备部队。”
  一阵巨大的爆炸声从远处传来,重型米26和米24直升机正在突击机降,在一阵喊杀声中突击队员已经踏上了“敌军”阵地。
  格列奇科深有感触:“50年代,朱可夫元帅就提出组建空降突击部队,由于经济的原因,只好一推再推,军方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今天终于成为了现实。”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