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点下的对峙

第22章


他弯下腰,这时候看清了,在狼身上有一个枪眼,也就是说,这只狼是被人在别的地方打死的,而后又特意放到他的夹子上的。
  苗夹子正在迷惑不解的时候,突然有人在后面将他拦腰抱住了,他顿时出了一身冷汗,大喊了一声:“放开我!”
  “不要动,再动就打死你!”从苗夹子的身后传来一句生硬的中国话。
  苗夹子直起身子,只见周围站满了苏军士兵,他们都穿着迷彩服,手里端着冲锋枪。为首的是一名苏军少校,少校用手枪对着他,用生硬的中国话对他说:“我们认识你,你是一个猎人。”
  “你们想干什么?为什么到河这边来抓人?”
  “你不要害怕,我们请你做一件事情。”
  “你们放开我,我要回家!”
  “我们会让你回家的,不过你必须为我们做事。”少校望了苗夹子一眼,见他没有反抗的意思,命令苏联土兵放开他,并故意做出一副友好的样子,把手枪也收了起来。“我们会给你很多的钱,你会成为一个非常有钱的人,不用再每天靠打猎为生。”
  “你们想让我干什么?”
  “为我们提供中国的军事情报。”
  苗夹子倒吸了一口冷气,脑子里嗡嗡直响,他知道这可就是叛国投敌啊!
  苏军少校看出了他在犹豫,于是便用威胁地口气说:“如果你不为我们服务,我们现在就处死你!”
  “别,别,让我想想。”苗夹子想了一会说;“那好吧,让我先试试再说吧。”
  “好啦,现在你就是我们的同志了。”少校的脸上浮出了笑容:“请先按个手印。”说着递过来一张纸,―苗夹子接过来一看,上面密密麻麻都是俄文字母,他也不问是什么,就在上面按了手印。
  “好啦,我们已经有了协议了,如果你不按协议书上写的去办,我们就把它交给中国政府,中国政府会马上把你送进监狱。”
  苗夹子点头表示同意。
  少校说:“我们的联系方法,白天用口哨,晚上用火光。”说完少校带着人朝河边走去,河边的草窝里驶出一辆小汽艇,他们上了汽艇,汽艇无声无息地向对岸驶去。
  苗夹子背着那只死狼,一口气跑回了家,他一头栽倒在炕上,半天没有爬起来。他前思后想了一阵,终于拿定了主意,到中国边防部队报告去了。
  几天之后,当天色完全黑下来的时候,苗夹子背着一支猎枪向河边走去,他知道他和中国边防部队约定的地点,是在一个大土坎的附近,他在土坎前面点火,中国边防部队埋伏在土坎的后面。
  只一小会儿的功夫,苗夹子就来到子河边,他四下搂了一堆草,用火点着,坐在火堆旁边,他四下望了一会,一个人也没有,特别是他的身后,连一个中国边防军人的影子也没有,他不由地心里一阵发毛,就是打猎碰上狗熊的时候,他也没这么慌过,只觉得胸口堵得厉害,连气都喘不上来了。
  远处传来了一阵轻微的引擎声,一眼望去,河面上有一个隐隐约约的黑影朝这边驶了过来,苏联边防部队的巡逻艇,看到了苗夹子发出的信号,便急急赶来了。小艇刚一靠岸,少校第一个跳上岸来,他弯着腰走到苗夹子面前,紧张地问:“情报带来了吗?”
  “带来了。”苗夹子朝后望了望,跟在少校后面有三个苏军士兵,而他的身后,中国边防部队一个人影也没有,他这时更紧张了。
  他把早就准备好的一个纸条交给少校,少校接了过去说: “走,跟我到船上拿钱去。”
  苗夹子再也忍不住了,他扯着嗓子喊叫起来:“边防军快来呀,他们要抓我了,快来呀……”
  苏军少校从腰里抽出手枪低声说道:“不许出声,再喊就打死你!”
  苗夹子顾不了这些了,一边喊,一边伸手夺枪,少校下了命令:“掐死他,掐死他,他出卖了我们。”
  两个苏联士兵上来掐住了苗夹子的脖子,掐得他一个劲地翻白眼,突然他的身后响起了枪声,少校和两个苏联士兵倒下了,其它几名苏联士兵扭头就跑,苏军巡逻艇上的机枪也“哒…哒…”地叫了起来。
  原来,中国边防部队已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边防部队的侦察兵早就悄悄地摸了上来,要活抓苏军少校,正在节骨眼几上的时候,苗夹子大叫起来,为了救苗夹子,只好开枪了。
  枪一响,苏联士兵狼狈不堪地跳上了巡逻艇,中国边防部队追到河边,为防止事态扩大没有向小艇开枪。
  几天之后,两国边防部队进行了会晤,中国边防部队将苏联边防部队入侵时被击毙的一名少校和两名士兵的尸体交给苏方,并向苏联方面提出了强烈抗议,苏联边防部队会晤军官,一言不发,只是对中国方面送回苏方人员的尸体表示了感谢。
  三
  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刚刚从睡梦中醒来,他的夫人帕特就在他耳边说:“理查德,快点起来吧,今天你要参加就职典礼。”
  “《圣经》准备好了吗?”
  “我早就准备好了,是两本米尔豪斯家传的《圣经》,”帕特拿出了《圣经》。
  “你翻到伊赛亚书二章四节,读一下。”
  帕特很快找到了这一段,读了起来:“他们将把剑锻制成犁,把长矛锻制成修树勾剪,各族不再向他族举起刀剑,它们都不再学习征战。”
  “我今天要讲的主题,就是和平。”
  尼克松在国会大厦发表了就职演说之后,和帕特乘总统专车回到白宫,在车上帕特显得特别兴奋:“历史所能赐予的最大荣誉,莫过于和平缔造者的称号……你在就职演说中的这段话讲得太好了。”
  “但是和平的道路却很漫长,人们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总统轿车驶入了十二号街附近,突然间,一阵棍棒、石头、啤酒之类的东西从空中向总统轿车飞来,砸得车身“当当”直响,前面有两行警察正拚命把抗议的人群往后推,人群中发出一阵阵尖厉地口号声:“胡…志…明!民族解放阵线必胜……”接着便发生了一阵骚乱……
  总统轿车加快了速度.‘很快驶入第十五车街,这里出现了欢呼的人群,场面十分热烈,尼克松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重重地吐了一口气:“刚才可憋死我了,打开车篷,我要让所有的人都看到我们。”
  特工人员执行了新总统的命令,司机停车打开了车顶,尼克松和帕特从座位站了起来,向欢呼的人群频频招手。
  当晚,这个新的美国“第一家庭”,一连参加了四个庆祝舞会,当他们回到白宫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一点半钟了,尼克松
  坐到了中央大厅的大钢琴前面,弹奏了一曲《春风瑟瑟》,这是尼克松在和帕特结婚之前专门为她创作的曲子。这一曲令帕特非常感动:“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在这里听到这个曲子!”
  “是吗,我可是没有往这方面想。”
  帕特四下扫视者,愉快地说:“这个家可真不错!”
  1969年2月23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开始了对欧洲的访问,这是他第一次以总统身份出国访问,他的目标是两个,结束越南战争和谋求与中国建立新的关系,所以这次他访问的主要目的地是巴黎,因为法国和越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有外交关系,美国只有通过法国的这些外交渠道,才能够和这两个国家发生关系。仅这一点就证明了,戴高乐要比历届美国总统高明得多。当然尼克松已经看到了这一点,而且一上任就开始了他的行动。这也足以说明尼克松是一个富有远见的政治家。
  “空军一号”总统座机已飞临法国巴黎上空,尼克松透过飞机的舷窗向外望去,只见奥利机场上空碧空如洗,长长的飞机跑道,像是一道洁白的绶带,跑道的尽头停着一排高级轿车,随着一声巨大的轰鸣声,“空军一号”向跑道终点滑去,尼克松从窗子里看到了戴高乐就站在舷梯的旁边,他只穿了一件西装,没有穿大衣,尼克松马上站起来脱掉了大衣。
  “总统先生,外面的温度刚刚高于零度,请您不要脱去大衣。”随行的特工人员对他说。
  “这次是不应该穿的。”尼克松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
  尼克松走下飞机,戴高乐在和他握手的时候,用英语说:严欢迎您的光临。”尼克松心里很高兴,可是他却不会用法语回话;这一点确实是令人遗憾的。
  尼克松总统到达巴黎的当天下午,戴高乐总统便在爱丽舍宫会见了他。两位总统在奥利机场握手的一瞬伺,已经表达了他们之间的真诚谅解,因为近几年来,法国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出了一种独立思考的姿态,令美国不太满意。
  尼克松这次出访法国,可谓满怀诚意地想听一听法国对世界的现在和未来的看法。
  “我们现在最大的威胁是来自苏联。”戴高乐坐在沙发上,面带微笑,但是讲话的口气,却很像一个国际政治学的教授。
  尼克松政治家的风度便在于,他并不在乎对方讲话的方式,只要是真知灼见,他都不想拒绝,就像是三年之后,他在北京会见毛泽东一样,他总是抱着一副洗耳恭听的态度。
  “现在苏联正在全神贯注地对付中国,我们目前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来考虑世界事务。苏联人很清楚他们不可能同时与东、西两方作战,他们最后可能选择一种与西方和解的政策。”
  尼克松点了点头:“苏联和中国的对抗会导致两个共产党国家之间的一场战争,而且这场战争看来已经一触即发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