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文选

第194章


  问题的关键是,直到现在我们还不是有意识地认识到这两种经济同时并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还没有弄清这两种经济在不同部门应占的不同比例。
  所以目前存在着以下两种现象。
  该严的(必须按比例的)不严,例如:
  基本建设的战线太长;
  电力、运输是必须先行的,非但不先行,反而落后;
  原料工业与加工工业的比例失调,一般来说现在加工工业多于原料工业;
  钢铁工业内部比例失调;
  各工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失调;
  最大的问题当然是农业与工业比例失调。
  该宽的不宽,例如:
  计划权力太集中;
  农业的非计划部分现在还太紧、太死,无论是集体的还是个人的;
  地方财力用于建设太热心,因此地方财力真正机动的太少。
  (四)忽视了市场调节部分的另一后果是,同志们对价值规律的忽视,即思想上没有“利润”这个概念。这是大少爷办经济,不是企业家办经济。
  南斯拉夫受到苏联打击(注「这里指一九四八年六月南斯拉夫被开除出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以后,所遭到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军事压力。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是一九四七年九月由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波兰、苏联、法国、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和南斯拉夫等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在波兰举行代表会议决定成立的。一九五六年四月,情报局宣布结束活动。——第246页。」)后,没有办法,只有大撒手,让市场经济部分大发展。看来那时计划部分太少,所以后来逐步增加了计划部分。
  (五)我国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农村人口占百分之八十,而且人口多,耕地少。
  计划机关和工业、商业部门的同志对此没有深刻的认识。
  如果不纠正这种认识上的盲目性,必然碰壁。
  “农轻重”的排列(注「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前期,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过去安排国民经济计划是重、轻、农,现在是否提农、轻、重,重工业要为轻工业、农业服务。这里所说的必须按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次序来安排国民经济计划,指在制订国民经济计划时,要先把农业生产及其需要安排好,然后根据农业所能提供的原料和市场的需要,安排好轻工业的生产,最后根据农业、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生产规模,决定重工业的发展速度和生产规模,避免孤立地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这是毛泽东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所提出的制订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原则和方法。——第206、246页。」),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六)在今后经济的调整和体制的改革中,实际上计划与市场这两种经济的比例的调整将占很大的比重。不一定计划经济部分愈增加,市场经济部分所占绝对数额就愈缩小,可能是都相应地增加。
  *注「这是陈云同志写的一份提纲。」
关于财经工作给中央的信(一九七九年三月十四日)
关于财经工作给中央的信*
(一九七九年三月十四日)
  我们对目前和今后的财经工作,有以下几点意见:
  (一)前进的步子要稳。不要再折腾,必须避免反复和出现大的“马鞍形”。
  (二)从长期来看,国民经济能做到按比例发展就是最快的速度。
  (三)现在的国民经济是没有综合平衡的。比例失调的情况是相当严重的。
  (四)要有两三年的调整时期,才能把各方面的比例失调情况大体上调整过来。
  (五)钢的指标必须可靠。钢的发展方向,不仅要重数量,而且更要重质量。要着重调整我国所需要的各种钢材之间的比例关系。钢的发展速度,要照顾到各行各业(包括农业、轻工业、其他重工业、交通运输业、文教、卫生、城市住宅建设、环境保护等)发展的比例关系。由于钢的基建周期长,不仅要制订五至七年的计划,而且要制订直到二○○○年的计划。
  (六)借外债必须充分考虑还本付息的支付能力,考虑国内投资能力,做到基本上循序进行。
  以上意见,请中央审议。
  *注「这是陈云同志和李先念同志联名写给中共中央的一封信。」
坚持按比例原则调整国民经济(一九七九年三月二十一日)
坚持按比例原则调整国民经济*
(一九七九年三月二十一日)
  今天讲四个问题。
  (一)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讲实事求是,先要把“实事”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什么事情也搞不好。
  我们国家是一个九亿多人口的大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革命胜利三十年了,人民要求改善生活。有没有改善?有。但不少地方还有要饭的,这是一个大问题。我在去年中央工作会议(注「这里指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日至十二月十六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的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充分准备。——第239、250页。」)上说过,解放三十年了,如果老是不解决这个问题,支部书记会带队到城里要饭。不估计到这种情况,整个经济搞不好。农民是大头,不能让农民喘不过气来。现在社办工业很多,小城镇工业也很多,办这些工业是有道理、有原因的。原因就是要就业,要提高生活。当然其中也有盲目性。
  一方面我们还很穷,另一方面要经过二十年,即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是一个矛盾。人口多,要提高生活水平不容易;搞现代化用人少,就业难。我们只能在这种矛盾中搞四化。这个现实的情况,是制定建设蓝图的出发点。别的国家没有这么多人,没有这么多农民。农业要用电,小城镇工业要用电,大工业要用电,电总是紧张就是了。按外国的数字,生产多少吨钢,相应地要有多少度电,这种计算方法在中国不行。搞建设,必须把农业考虑进去。所谓按比例,最主要的就是按这个比例。这是一个根本问题。许多办工业、办商业的同志不大考虑这个问题。苏联现在劳动后备军不足,中国不会发生这个问题。
  总之,九亿多人口,百分之八十在农村,革命胜利三十年了还有要饭的,需要改善生活。我们是在这种情况下搞四个现代化的。
  (二)按比例发展是最快的速度。计委这次拿出的这个文件(注「这里指一九七九年三月十八日国家计划委员会党组《关于修改一九七九年计划的汇报提纲》。——第252页。」)比较好。钢三千二百万到三千三百万吨,等于踏步。过去说,指标上去是马克思主义,指标下来是修正主义,这个说法不对。踏步也可能是马克思主义。六十年代初搞调整(注「一九六○年九月三十日,在中共中央批转的国家计委党组《关于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中,针对“大跃进”以后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情况,提出一九六一年要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使各项生产、建设事业在发展中得到“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后来简称八字方针)。一九六一年一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批准了这个方针。从此以后,我国的国民经济进入了调整阶段。通过采取大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压缩重工业生产,增加日用工业品生产,精减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稳定市场等重大措施,到一九六五年,全国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工农业生产和财政经济状况得到了根本好转。——第207、251、257页。」)就是压低指标,钢最低时下到六百万吨。今年钢不提三千六百万吨,也不提三千四百万吨,提出三千二百万到三千三百万吨,我看今年可以按三千二百万吨钢编计划。
  单纯突出钢,这一点,我们犯过错误,证明不能持久。搞钢,就要煤,要电,要有色金属,等等。突出一点,电跟不上,运输很紧张,煤和石油也很紧张。有了电厂,没有煤烧,没有油烧,电厂只好摆在那里。钢太突出,就挤了别的工业,挤了别的事业。冶金部提出的引进设想,我都看了。他们是好心,想要多搞,可以理解。共产党员谁不想多搞一点钢?过去似乎我是专门主张少搞钢的,而且似乎愈少愈好。哪有这样的事!我是共产党员,也希望多搞一点钢。问题是搞得到搞不到。现在情况是:冶金部一是把问题看简单了,二是看孤立了。借外国人那么多钱,究竟靠得住靠不住?旧社会,我在上海呆过,钱庄、银行贷款,要经过好多调查,确有偿还能力,才借给你。外国商人说借钱给你,有真有假,这件事也不要看得太简单。借外国人的钱,把钢铁的发展都包下来,把冶金机械制造也包下来,所有借款都要由人民银行担保,究竟需要多少钱,没有很好计算。那么大的引进,国内要多少投资,也没有计算。你一家把投资占了,别人怎么办?冶金部提出不拖别人的后腿,实际上不可能。搞那么大的建设规模,那么高的速度,别的工业配合不上。
  去年国务院开务虚会(注「这次国务院务虚会议于一九七八年七月六日至九月九日在北京举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