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文选

第195章


会议的主题是研究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速度问题。会议提出,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利用外国资金,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但是求成过急。——第235、252页。」),重要发言我都看了。那个时候,我对先念(注「先念即李先念,一九○九年——一九九二),湖北黄安(今红安)人。一九六二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一九七八年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一九八三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一九八八年起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第197、235、252、260、341、345、363、378页。」)同志说,也对谷牧(注「谷牧,一九一四年生,山东荣成人。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第252页。」)同志说,务虚会是否多开几天,听听反对的意见,可能有些人有不同意见。出国考察的人回来吹风,上面也往下吹风,要引进多少亿,要加快速度。无非一个是借款要多,一个是提出别的国家八年、十年能上去,我们可不可以再快一点。有些同志不大好讲话,务虚会上很少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可以向外国借款,中央下这个决心很对,但是一下子借那么多,办不到。有些同志只看到外国的情况,没有看到本国的实际。我们的工业基础不如它们,技术力量不如它们。有的国家和地区发展快,有美国的特殊照顾。只看到可以借款,只看到别的国家发展快,没有看到本国的情况,这是缺点。不按比例,靠多借外债,靠不住。
  (三)要有两三年调整时间,最好三年。“文化大革命”中的军管时期,将军们管经济,有些人经验少,胆子大。像程世清(注「程世清,一九一八年生,河南新县人。“文化大革命”中,任中共江西省委第一书记、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江西省军区政委等职,犯有严重错误,一九七一年被免职。——第252页。」),全国那时年产六七万辆汽车,他说江西也要搞六七万辆,哪有那么多钢板?全国进口粮食的任务,他要江西包下来。过去,江西长时期每年只上缴十五亿斤粮食。那时,全国每年进口粮食一百零七亿斤,江西全年只产一百九十七亿斤稻谷,折合一百三十三亿斤大米。他把全国进口粮食都包下来,江西老百姓只剩下九十亿斤稻谷,那还不造反!这些人胆子大,他们说搞什么就搞什么。
  现在比例失调的情况相当严重。基本建设项目大的一千七百多个,小的几万个。赶快下决心,搞不了的,丢掉一批就是了。搞起来,没有燃料、动力,没有原料、材料,还不是白搞。同意秋里(注「秋里即余秋里,一九一四年生,江西吉安人。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第253、262页。」)同志他们的意见,要让先进企业“吃饱”,这个话对。地方工业、社办工业,如果同大工业争原料、争电力,也要下来。搞“三个人饭五个人吃”,不能持久。小化肥厂,有些地方不愿意减下来。我看能保存的就保存,不能保存的就下来。当然在我们国家,先进的企业、落后的企业并存的局面,要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存在。否则,容纳不了那么多就业人员,有人就要闹事。要完成调整任务,很不容易,因为过去十年欠了帐。“骨头”和“肉”(注「“骨头”和“肉”是计划部门在分配基本建设投资时划分项目类别的一种形象化的说法。“骨头”一般指工业、交通建设项目。“肉”一般指配合生产和适应职工生活需要的各种设施,如科研、文教、卫生、商业服务网点、职工住宅和城市公用事业等。——第51、253页。」),“骨头”搞起来了,“肉”欠了帐。
  调整的目的,就是要达到按比例,能比较按比例地前进。重点企业、城镇工业、社办工业,各方面都大体安置下来。
  (四)二○○○年钢的产量定多少合适?还有二十一年,我说达到八千万吨就不错了。我这个话大有“机会主义”的味道。问题是,一九八五年搞六千万吨钢根本做不到。我说二○○○年搞到八千万吨钢,是冒叫一声,但也有点根据。因为平均每年增加二百五吨,或者多一点,就不算少。如果将来超过八千万吨,或者超过很多,阿弥陀佛!如果达不到,稍微少一点我也满意。我不光看你那个数目字,钢要好钢,品种要全。那时钢达到八千万吨的国家并不多,还不是那么几个。要看到,我们的建设丧失了几乎二十年的时间。到二○○○年能达到八千万吨钢,就不错了。数量是这个数量,要按这个数量作计划。远景规划的指标定到这里,超过了,欢迎;少一点,也满意。
  冶金部要把重点放在钢铁的质量、品种上,真正把质量、品种搞上去,就是很大的成绩。这样做,二十年时间,其他的工业、交通运输都可以跟上来,科学技术力量也可以跟得上,城市建设也可以跟得上。防止污染,必须先搞,后搞要多花钱。生活水平多数达到中等,少数可以先富起来。大体上差别不大,但是还有差别。要甘肃赶上江南,不容易。
  外资还要不要,外国技术还要不要?一定要,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只不过把期限延长一点就是了。
  要找增加外汇收入的来源,把它看作很重要的题目。外国人说我们支付能力差,的确差。光靠农产品出口,数量不大,要多找门路。中央工作会议时,看到旅游局一个材料,说他们计划一九八三年可以搞到三十亿美元。是不是很容易搞?恐怕也不容易。其他资源,像石油,美国的勘探技术高,就用美国的技术搞。把石油搞出来,可以很快见效。补偿贸易(注「补偿贸易是利用外国资金引进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用投产后的产品或其他商品分期清偿贷款的一种贸易方式。——第254页。」)、合作生产、加工订货都可以搞。总之,搞外汇要成为一个大题目。
  要我当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注「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是研究制订财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定财经工作中大事的决策机关。财政经济委员会开始由十二人组成,后来增加到十三人,即:陈云、李先念、姚依林、余秋里、王震、方毅、谷牧、薄一波、王任重、陈国栋、康世恩、张劲夫、金明,以陈云为主任,李先念为副主任,姚依林为秘书长。一九七九年三月开始工作。一九八○年三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立后撤销。——第254、256页。」)主任,是有问题的。
  一是体力上完全不行。
  二是经验还很有限。解放初期的经济规模比现在小多了。现在这么大的规模,这么复杂的情况,应付不了。
  不要把我说得这么好,也有很多反面教训。一百五十六项(注「指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苏联援助中国建计的一百五十六项大中型工业项目。这些建设项目是中苏两国政府一九五○年至一九五四年间经过反复协商后分批确定的,后调整为一百五十四项。一九六○年由于苏联单方面废弃协议,实际进行施工的项目为一百五十项——第255、286、366页。」)中,三门峡工程是我经过手的,就不能说是成功的,是一次失败的教训。
  我要有自知之明。
  要我做工作,我只能做我认为最必要的工作,只能量力而行。
  *注「这是陈云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
在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七九年三月二十五日)
在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七九年三月二十五日)
  今天开会,成立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注「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是研究制订财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定财经工作中大事的决策机关。财政经济委员会开始由十二人组成,后来增加到十三人,即:陈云、李先念、姚依林、余秋里、王震、方毅、谷牧、薄一波、王任重、陈国栋、康世恩、张劲夫、金明,以陈云为主任,李先念为副主任,姚依林为秘书长。一九七九年三月开始工作。一九八○年三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立后撤销。——第254、256页。」),一共有十二个人,除王震(注「王震,一九○八——一九九三),年生,湖南浏阳人。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第256页。」)同志以外都到了。今天是第一次会议,我先讲几点意见。
  第一点,协力同心,合作就是了。解放以来,在综合机关做财经工作的,除富春(注「富春即李富春(一九○○——一九七五),湖南长沙人。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小组副组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第130、256页。」)同志过世以外,差不多今天都到了。最年轻的六十二岁,大一点的七十以上,我今年七十五岁。三十年来,变来变去,还是这些老人。为什么说要协力同心呢?都是共产党员,协力还不同心吗?因为财经工作问题很多,工业、农业、交通、运输,老百姓的吃饭、穿衣等等,多种多样的问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看法。怎么处理法,意见会有不同,但不过是意见不同罢了。我看意见不同也是好事情,那怕争得面红耳赤也是可以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