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延锋

第一章起源


    郑重申明,本故事纯属虚构!
    世界本无,混沌初开,以孕天道,起有吸引,物而聚散,形成空间。以亿万年为期,始有本源,空间、元素、吸引、命运、因果、时间、相对、记忆、永恒 、轮回、自然、信念,这十二为起源法则,因而有了这世间诸类。起源法则十二,聚而生树,名为神召,起先有神,后分正邪,诸神之战,天蹦地裂,后分七界,神、仙、人为三界,魔、妖为二界,鬼为一界。
    道曰:大道分阴阳,两仪定乾坤;万物人同宗,天地山水风。
    这是对的。
    诸神之战,波及神召,神召树上,有虫名明,后成琥珀,坠落紫苍。
    紫苍星,人曰:举头三尺有神明。
    紫苍星,汉明大陆,庐子国。
    秋收将近,耕夫把稻杆捆起来一堆堆地摆放在田头,准备挑回家中烧锅,孩童们在打谷场地上玩着推铁环,稻田的正中央是一条笔直的直道,哒哒里个哒,哒哒里个哒,一匹黑鬃马驰骋在直道上,尘土飞扬,马蹄声急。
    在庐子国都城南门护城河边,将士勒马停住。
    “来者何人?”城墙上护卫兵大声问道。
    黑鬃马上的将士从怀中掏出来一块竹牌拿在手中给他们看,道:“前线军报,速速开门。”
    桥板被放下,沉重的城门在二十多名士兵的推动下,吱吱呀呀地半开来。
    “驾!”黑鬃马一跃进入城池中。
    庐子国都城议事厅,国君庐义山坐在垫着狼皮的黑漆木椅子上正在听证处理国事,一名卫士轻履慢步将一筒竹简递给相国荀伦手中,相国荀伦打开来看后,眉头一皱对国君庐义山禀报道:“主公,舒国与巢国在庐江隔河二军摆开阵势准备互攻。”
    “哼,”国君庐义山道:“他两国年年征战,可苦了我国百姓。不出意外的话过几天会有使者又来借粮。”
    相国荀伦道:“那主公这次是借,还是不借呢。”
    国君庐义山气道:“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他们两国每次相互攻伐,却都派人来我国借粮,不借就扬言来攻,好似我怕他们是的。寡人这次决定谁也不借,看后事如何。易将军呢?”
    “末将在。”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答道。
    “你是怕舒国将士来攻呢?还是怕巢国将士来攻?”庐义山问道。
    “禀报主公,”易将军道:“臣及臣以下将士皆不怕,怕他个甚?全国上下百姓早已同仇敌忾,懊恼不已,就因为我国小,就应该被如此欺辱吗?这几年臣训练的易家军也早已摩拳擦掌,枕戈待旦了,臣……”
    “那请问易将军,”相国荀伦问道:“要是舒、巢二国一起来攻,又怎么办呢?”
    “这……”易将军道:“这断然不可能,舒、巢二国年年相战,早已结下血海深仇,又怎么可能联军一处,来攻打我庐子国呢。”
    “易将军难道没听说过狼狈为奸?我就问,他二国若是真的联手来攻,易将军有何把握可以退敌?”相国荀伦问道。
    “这,这,这……”易将军一时语塞不知说什么好,然后虎躯一震,单膝跪地抱手道:“臣及臣以下将士愿为主公留尽最后一滴血。”
    庐义山上前将易将军扶起来,对相国荀伦道:“荀相国言之过及,虑之过及了。”
    “主公,”相国荀伦语重声长道:“履不必同,期于适民;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民之四欲,佚乐,富贵,存安,生育;民之四恶,忧劳,贫贱,危坠,灭绝。牧民之道在于满足民之四欲,去民之患在于消除民之四恶。以民之心为心,与民之心相印。当今我国国泰民安,将士久不经战事,百姓恶战,主公何必逞一时之快,冒国破之险,他二国要粮食便给就是,主公当继续励精图治,广修水利,开垦荒田,那躲避战乱的难民必定来投,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假以时日彼消我长再兴义兵……”
    “哼,”庐义山道:“荀相国也未必太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了,恐怕是荀相国怯敌畏战吧。”
    相国荀伦思虑片刻,双手脱帽郑重地执于手中道:“既然主公一意孤行的话,臣愿请辞。”
    “荀相国,”庐义山道:“你这又是何必呢,我可以听你的,但也不能凡事都听你的。这事其中利害寡人已然明了,但寡人意已坚决,不会再借粮食,此事就不必再议了,我们还是商量一下,秋后祭祖的事宜吧。”
    相国荀伦一言不发,将官帽递给卫士,作辑三次退出去了。
    荀伦回到家中,叫来管家,嘱咐夫人收拾一切准备离开庐子国。
    荀府管家问道:“主人这是为何?”
    荀伦:“你不必多问,按我说的收拾好一切。”
    荀伦夫人:“那我们将要去哪里?”
    荀伦背起手来望了望天叹道:“也只有北上,去颖上投靠我叔父了。”
    午后,金鱼池,凉亭中。
    二名侍女正在往金鱼池中投放鱼食,亭中的石桌上放着些水果糕点之类的吃食,坐在庐子国国君身边的正是他的王后箫氏。
    箫氏问道:“夫君为何闷闷不乐?”说着她怀中刚出生七个月的男孩儿哭啼起来,她晃了晃。
    庐义山接过那男孩儿双手掐着他胳肢窝举起来道:“还不是那个荀相国,每每议事,只要寡人不依,就拿辞官唬人。”说完,男孩儿向他胸前呲出尿来,庐义山笑着摇了摇头,逗了逗他的儿子,将他又递给夫人,接过夫人的手绢,在胸口衣服上擦着。
    箫氏将儿子放入怀中,解开衣领将乳放入儿子的嘴中,男孩儿吸了几下又哭。
    庐义山擦好衣服上的污渍,从脖子上解下来一块琥珀石,在他儿子面前晃了晃,逗了逗道:“是不是,想要这个呢,这个可是我们庐家祖上传下来的,好吧,知道你喜欢,为父的送给你便是了。”庐义山要把手中的琥珀石吊坠,往男孩儿脖子上系。
    箫氏笑着看到,摸着琥珀石的儿子果然不哭了,二人笑起来。箫氏道:“那荀相国素有大才能,这次又是为什么事?”
    庐义山道:“还不是舒、巢二国借粮的事。”
    “这舒、巢二国也奇了怪了,莫非又要打仗。”
    “嗯,是的,已经在庐江对上了。”庐义山道。
    箫氏道:“那为什么都要找我国借粮呢!”
    “你也觉得好气,是不是夫人。荀伦居然说还得借,我不依,他那倔脾气就上来了。”
    “国中大事我妇人家怎么懂,我只盼儿与夫君安好便是。”箫氏道,她把头依偎在庐义山的肩上。
    “报。”卫士上前来报。
    “何事?”
    “荀相国,荀相国要出都城往北去了。”
    “让他去,慌什么!一定是去颖上投奔他叔父去了,等事情结束后,我自会派人把他请回来便是了。”
    庐子国都城北门,护城河边,送行的众人与易将军前来,易将军下马,对坐在马车上的荀伦抱拳道:“荀相国真的就要去吗?”
    “我且先去,将军岂不闻,君子不立于危室。”荀伦满含深情地望了望易将军与众人,望了天叹气后,对驾车的管家道:“走吧。”
    车辆缓缓行过一程,荀伦掀起车帘子,想要向车后的众人挥手道别,但先印入眼睛的是庐子国百姓秋收农忙的场景,他望了天又叹了口气,将车帘子放下来,心事重重地往颖上去了。
    却说三天后,舒、巢二国果然同时派使者前来借粮。易将军特意在城门口安排了些精壮威武的士兵仪仗队,刀剑枪戟林立,二名使者壮着胆子随卫士进了庐子国都城议事厅,向堂上坐着的庐子国国君庐义山拜了拜,便都张口要借粮食。
    “粮食我还有的是,”庐义山道:“你们进城时也看到了,我国国民又刚收获了一批。”
    舒国使者点了点头笑道:“那岂不是很好,庐国君将粮食予我,我等也好押着回去交差啊。”
    巢国使者道:“是了,是了,莫非庐国君早已妥善准备一切,真是太好了。”
    庐义山半眯起双眼,看了看堂下这二位使者,道:“我将明年的粮食一并借给你们吧。”
    “那甚好。”
    “甚好,甚好。”
    “甚好个屁!”易将军怒道,上前将二个使者踢倒在地,命令左右卫士将二人各杖打二十棍,拖出城外。
    “你们等着我舒国将士必定前来。”
    “我巢国也是。”
    二位使者从地上爬起来,相互鄙视了一眼,各自离去。
    易将军在城楼上对左右将士道:“真想杀了此二人,奈何二国即使交战也不斩来使。”
    庐江边,舒国大将军舒浩与巢国大将军王宏得知庐子国国君未曾借粮,皆大怒。各自想要挥兵北上惩戒庐子国,又恐对方乘退兵之际来攻,于是相互提防,在庐江二岸继续相持。
    一个月后,庐子国国都点将台,庐义山对身后的易将军笑道:“我看来,那舒国与巢国也如纸糊的老虎,没什么可怕的。易将军你且率领易家军,旌旗招展,信步慢行先去那嚣张的舒国,去要还这些年所欠的粮食。”
    “可是,”易将军道:“要是舒国不愿归还所欠的粮食呢?”
    “不还!哼!”庐义山望了望点将台下正在操练的精兵猛将道:“放心吧,他们的军队正在庐江边作战呢,进退不得。”
    “末将明白!”
    庐江边,舒国军帐大营。
    “报!”
    舒国大将军舒浩道:“什么事?”
    “不好了大将军,那庐子国点兵点将,大部队朝我国都方向去了。”
    “哼,”舒将军拍起桌子站起来道:“好个庐义山,翅膀硬了不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传击鼓手击鼓三通,待我和巢国王将军商议退兵之事。”
    舒国击鼓手击鼓三通,只见舒浩将军带一猛士摇船,独自坐在船头,单舟朝庐江河中去了。那巢国王宏将军与舒将军多次作战,都难分胜负,心中自然是不怕他,也传击鼓手击鼓三通,带一猛士,单舟朝庐江河去,要会会“老朋友”。
    二只小舟在庐江河中停妥,舒将军见王将军前来,抱拳道:“王将军,安好。”
    “哼,”巢国王将军道:“有事说事,我可没功夫和你话家常。”
    “那我就直言了,”舒将军道:“庐子国乘我二军交战,遣军朝我国都去了。”
    “管我什么事!”王将军继而笑道:“莫非,舒将军要降。如若真是不战而降,我自禀报我家主公为舒将军加官进爵。”
    “笑话,”舒将军压制住内心愤怒,拿出一张地图道:“将军请看,你我二军相持不下,寸功为得,想必回去都不好交代,我料将军营中军粮和我军差不多,已然撑不了多日,请看,若你我二军从庐江各自退去,我率军从西攻伐庐子国,将军从东攻伐庐子国,庐子国人少粮多,军民久不经战事,易家军又被外调,则事终归成后,我与将军分吞庐子国,你得东一部,我得西一部,各自回去讨赏,岂不是美哉!”
    “呵呵,”巢国王宏将军笑道:“莫非我巢国将士还得听你舒将军调遣不可,更何况,兹事体大,我还要禀报我家主公放可。”
    “好你个老狐狸,”舒将军暗嘲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可是天赐的好机会,这样吧,事成之后,你得三份其二,我得三份其一!”
    “那么,庐子国粮食牲畜呢?”
    “同样,我只得三份其一!”
    “好,舒将军果然是爽快人。哈哈,就依了舒将军之策,不过,舒将军必须先退兵,对其部下言明是我军军威浩荡,将军自知不敌。”
    “你……”
    六日后,巢国军队攻入庐子国后自然抢夺去了,舒国大将军舒浩却带兵将庐子国都城围的水泄不通。
    庐子国都城城矮墙薄,舒国国都却城高墙厚,况且又有巢国军队入侵,易将军得到斥候来报时,自然是星夜班师驰援,暗叹果不然如相国荀伦所言,后悔自不必多题。
    易将军救主心切,退兵时完全没有兵法章续,在离本国都城二十里地又中了舒将军的埋伏,损兵折将,易将军安排好军中之事,带领百骑冲入都城,却被乱兵斩下左臂。
    “是易将军。”
    “易将军回来了。”
    “易将军回来救我们了。”
    军心大振。
    庐义山见易将军独臂归来,又后悔不已,抱着易将军问道:“易将军,如何是好啊?如何是好啊?我昨天让使者前去,愿割地赔偿,岂料那舒浩小儿竟然将我国使者于城墙下枭首示众。”
    “不怕,城外还有我易家军万众,我们里应外合,破敌便是。”
    “报!”一名卫士慌忙跪地道:“城外的易家军被舒、巢二国围了,死伤无数。”
    易将军本就失臂流血过多,此时瘫坐在地上,心里也在流血,易家军啊,我的易家军没了。
    庐义山将箫氏唤来,把她手中儿子抱给易将军,挑选三百精壮将士给易将军道:“易将军,无论如何要为我庐氏留下一脉啊。”
    “末将不惜万死。”易将军回道。
    易将军用写着“易”字的军旗将少主裹住,系在胸前,也望了望天叹了口气。
    却说,庐义山欲让夫人箫氏随同易将军潜逃,奈何箫氏哭道:“我本一女子,自当是夫唱妇随,夫死身同,再说了,只会给易将军增添难度。”
    “好。”庐义山悲愤地拔出宝剑对易将军道“将军且从北门而出,往颖上而去,寻相国荀伦,我想毕竟君臣一场,他自会安置妥善。我必同全城军民将士从南门而出,为将军掩护。”
    “主公,请受末将一拜!”
    庐义山将易将军抚上马,领兵往南门赶去了。
    易将军手中亮银枪,跨下黑鬃马,身后是三百精壮猛士,个个宣誓誓死保护幼主,他也不需多言看了看怀中的幼主,道:“众将士随我自北门杀出,不必恋战,直奔颖上。”
    “驾!”
    “驾,驾!”
    ……
    舒国围困北门的将士得知庐子国国君带军自南门而出,要做那困兽之斗,只留下一小部分守在原地,其余大部分人马跟随领头的将军赶往南门,抢功劳去了。
    吱吱呀呀,厚重的城门被开启,桥板刚被放下,易将军一骑当先,鱼跃而出,身后将士无不争先恐后。
    围困北门的舒国士兵急忙放箭,一下子射倒了三十多名庐子国将士,准备放第二轮箭时,易将军带兵已经杀到眼前,只见易将军,骑马撞去,单手握枪,当先刺死二人,勒马停住,黑鬃马仰起前身,踢死一人,易将军一个半月斩扫开右手边想要上前斩剁马腿的敌人,然后枪出如龙,弯腰回身一捅,捅死一人,一个上挑,将捅死的士兵举起后又砸向左边,一连砸倒数人,然后左右抡枪,前捅后刺。身后将士赶来,将挡路的敌人一番砍杀,清出一片空地,近百骑冲击开来,势不可挡,终于冲出包围圈,可惜那步行的二百朴刀手在身后被围困住,进出不得,他们背靠背缩在一起,一个士兵怒哄道:“兄弟们拼了,拖住敌人,掩护易将军。”
    “杀!”
    “杀!”
    “杀!”
    ……
    二百朴刀手豁出命来,发了疯似的砍杀敌人,奈何寡不敌众,最后一个接一个倒在血泊之中。
    残阳如血,庐子国都城北面的小树林里。
    “报!”一名赶来的将士急忙下马,跪地哭道:“国君和箫王后成仁殉国了。”
    “报!”另一名派出去的斥侯赶回来也下马跪道:“去北边的路被巢国贼兵封堵住了。”
    易将军什么话也没说,扯住马头往西边黯然神伤地去了,众骑兵只好在后面跟着。
    舒国大将军舒浩带兵攻杀入城池后,正满意地坐在那垫着狼皮的黑漆木椅子上,听手下将士上报说,庐子国易将军护送本国幼主带兵从北门突围了出去。
    “不好,速速点兵同我追击。”舒浩将军道。
    “满城的财宝你不要,去追杀一个孩儿,你这是怎么想的,大将军?”
    “你懂个屁!虽然庐子国国破君死,然庐义山治国有方,深受百姓爱戴。如若我们能将他儿子活捉,试作傀儡,扶上君位,那这偌大的庐子国岂不是就成了我舒国属国,这就是政治,你们不懂。”舒浩将军接着道:“还不速速点兵与我追击。”
    “诺!”
    舒浩将军调兵遣将,留下一支军队把守庐子国都城四面城门,其余大部人马向北面而去。在小树林与巢国将士相遇,二军发生了口角,相互厮杀开来,杀的是昏天暗地,人仰马翻。
    幸好是一支不足千人的巢国部队,舒浩将军也没放在心上,命令将士将这千人几乎全部斩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