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太太的情人

1 引子


邻居太太的情人
    引子
    每次坐在露台上看风景,我总会想起那个在容太太家露台上度过的春天。
    露台正对着花园,隔过花园中央迷蒙的美人鱼式喷水池,就能看到蔚蓝色的塞纳河。时不时会有奏乐的船经过,层层叠叠精致雕刻的船身和穿着华服的贵妇人,仿佛跟着风一起飘来,伴着饶舌的法语,一一展现在眼前。日子来的十分漫长,我过的非常惬意舒服,每当我坐在露台上看书或发呆的时候,管家辛普森太太都会准备好一碗覆盆子浇鲜奶,放在我身旁的桌子上。
    容太太是我的邻居,也住在福煦大街上。
    那年的春天十分美丽,我初来乍到,就照着中国人的旧礼,给邻居们准备了几样小礼品送去。新的生活很快的运转起来,我投入到了忙碌而紧张的学习里。
    容太太很快给我回了礼,邀请我到她家里做客。他乡遇故人,没由来的心生亲切,我们很快成了朋友。她喜欢听我读书,我喜欢她的管家辛普森太太做的栗子蛋糕。她说她喜欢春天,因为阳光温暖,景色宜人。我说我也喜欢,因为气候舒适,可以常常到户外散步。她说:“我们真有缘,你好像我女儿一样。”于是我们时常出去骑马野营,也乐衷于一些幼稚的把戏,像是一二三木头人。总是在夜幕将至,辛普森太太便暗示我,容太太需要休息了。她常常委婉的提醒我,容太太年纪大了,你们年轻人一两天能恢复的精气神,她可能需要一两个月。
    很久之后,我才知道,她那时候已经病重。她竟一点也不像个病人,身着红色的骑马装,妙语连珠的说着话,别人几乎插不上嘴。也不是琐碎的家庭生活,而常常是犀利敏锐的,有学识,有见地的思考和评价,从不模棱两可,或是拐弯抹角。她喜欢给一些意见,然后看着别人把它们一一的修改过来。她是一个认真的人,也是一个温柔的人,不管何时何地,都是光,是暖。
    她时常写诗,半中半洋的新派诗歌,然后自己钉成本子,让我念给她听。那时的她,坐在医院的一株苍老的梧桐树下,看着秋天的叶子缓缓落地,想起昨夜镜子里看到的两根白发,忍不住抬手去摩挲,然后也不知道是同我说的,还是对自己说的,“算了吧,随他去吧。”
    她常常在安静的病房里做梦,天空经常下起大雨,她跟我说起她的梦境:雨后的天空总是那样蓝,港口也不再是灰色的,仿佛一切事情都可以从头开始,都永远不会有尽头。
    初冬的时候,她做了一个肺结核的大手术,虚弱的说不出话来,只能看着我,头摆来摆去,好像在打量我,我不晓得她想看什么,大概是她看不清楚,房间里很暗,也没有开灯。
    那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冬天,时间像把锋利的刀片,把美好的光阴都削的瘦怯。她本来是一个很爱热闹的人,突然变的如此安静寡言。
    毕业考试在即,我要和同学一起到伦敦做交流,我担心她的身体,也怕她一个人会寂寞。她对我说,”没关系,你去吧,这是很重要的事。我没问题,会等你回来的。“我握了握她的手,轻轻的贴吻了她的双颊。
    她就在我抵达伦敦的当天晚上走了,很安静。似乎是早有准备,把自己的财产文件装在一个一个的盒子里,放在床头柜里,除了捐献给孤儿院的巨额财产之外,还留下了一本日记。
    二七的那天晚上,我睡在她家里。我在楼下走了一圈,道别前来悼念的客人。然后到楼上的主卧房,一动不动的睡在大床边,闭上眼睛,过了好长时间,我觉得我听到一个声音。
    ”容太太?“我轻声叫。
    一根树枝划过窗户,我没动。
    ”容太太?“我又叫了一声,大声一些。我感到她的灵魂就在屋子里,好像一股奇怪的气流,我一点也不害怕,一点也不,我告诉她我和辛普森太太都很好,她可以平静安息了。
    我听人说,已经故去的人久久不愿离开,是因为世间还有她眷恋的人或事,她总是依依不舍,总想回来再看一眼。
    我在考完试的那天下午翻开那本日记,辛普森太太照例在我旁边的桌子上放上一碗覆盆子浇鲜奶。
    当熟悉的字体迎面而来,我仿佛透过那薄如蝉翼的纸,看到她描述里的一切。
    那是一场盛大的婚礼。豪华美丽的八抬大轿,热闹的人群,掐算吉时的夫家太爷,还有凤冠霞帔的新娘。新郎最终携着新娘的手跨入门槛,人群中爆发了巨大的喝彩声,新人的脸上却没有一丝喜庆,倒是有点如释重负的坦然。那个时候,年轻的新娘步履摇晃,内心忐忑,她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新郎却终于叹下一口气来,他的婚礼总算是结束了。人群中有一位妙龄少女正在凝视他们,她听见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跟着人群一起鼓掌,微笑,祝福他们早生贵子,福寿安康,没有丝毫特别之处。只是时间过去,她才知道,原来一切都是有悖心愿的。
    屋外正是四月天,风清云淡,柳浪闻莺。花园里的桃花开了,几只蝴蝶身在其中,久久不愿离去。我怔怔的想起和她相处的点点滴滴,还有她躺在病床上,曾经那样的看着我,思绪里的酸意陡然蔓延全身,我一愣。
    一阵风从窗外吹来,我眼看着手里的花瓣变黄,枯萎,就在风里散若飞雾。
    我们这样的有缘,她到底在她最爱的季节里前来跟我道别。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