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红海腥—从阿拉曼到罗马

第54章


 
  整个防线是由赫布来进行设计和控制的。主要防线是一条从卡塔尼亚以南约6 公里处经卡泰纳诺瓦、阿吉拉和尼科西亚延伸至东北海岸的圣斯特凡诺,它基本上是围绕着埃特纳火山设计的。另外,还有两条旨在确保墨西拿稳定的预备防线,即“旧赫布线”和“新赫布线”。 
  所有这些均表明,由于盟军指挥有误,西西里战役的胜利不是变得越来越容易,而是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蒙哥马利原先想要占领卡塔尼亚的企图,已经难以实现。 
  为了不辜负亚历山大的希望,特别是为了实现英军在西西里战役中唱主角的构想,蒙哥马利决定把前进的重点向左移。他心里十分清楚。这样做等于把美军用作一种静止的翼侧警卫部队。蒙哥马利己经全然不顾了。 
  7 月12 日,蒙哥马利给亚历山大发了一份电报,电文中写道:“我建议让我的集团军向北进攻,以便将这个岛截成两半。”亚历山大立即同意了蒙哥马利的设想。 
  正当巴顿因为亚历山大把他排斥在主要行动之外而闷闷不乐的时候,蒙哥马利又来“捣乱”了。蒙哥马利认为,既然让他负责把西西里岛截成两半,那么,在断裂多山、地形状况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就应该让他首先拥有可供使用的良好的道路。当时,呵共盟军使用的公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经埃特纳火山的东侧大致向北延伸的114 号公路;另一条是向西北方向延伸而经过卡尔塔吉罗内――恩纳――莱昂福泰的124 号公路。按照预先作战计划,114号公路归英军使用,124 号公路归美军使用。但是,蒙哥马利似乎忘记了这一切,他准备使用124 号公路。他认为英军通过124 号公路能够迂回打击驻守在卡塔尼亚平原上的德军,这将有利于实现他的企图。 
  为了抢先使用这条公路,蒙哥马利决定先斩后奏。13 日上午,蒙哥马利在未经任何人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命令部队沿124 号公路开进。而恰在此时,美第2 军指挥官布莱德雷将军正准备把124 号公路用作他的第2 军的进攻轴线。当日傍晚,美军在124 号公路上发现了英军第51 高地师。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蒙哥马利把有关情况立即上报了亚历山大。亚历山大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蒙哥马利的做法。在亚历山大看来,蒙哥马利使用124号公路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当日午夜,业历山大下达了一条“绝对命令”,指示布莱德雷将这条公路移交给蒙哥马利。可以想象,美军在接到这一命令时的情绪是多么愤怒。尤其是布莱德雷将军,此时他的先头部队第45 步兵师距离124 号公路已不足1000 米了。对此,戴维・欧文评论道,“美国人被当作初出茅庐的新手,不能在战役中委以主要任务。英国人恶作剧似地把美国第7 集团军派去守卫蒙哥马利第8 集团军的后方,而第8 集团军在岛上胜利进军大出风头。” 
  是的,第8 集团军在通过124 号公路时,确实是趾高气扬,但是好景不长。重新修改作战计划并没有给蒙哥马利带来好运。 
  根据亚历山大的命令,美第2 军所属第45 步兵师被迫后撤,转至第1步兵师的后面。美军等于从内地又退回到滩头,这种纯属浪费时间的大调整,使得凯塞林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贯彻希特勒的命令。因为,就在这一天,希特勒做出决定,增援西西里,阻住盟军的攻势,守住圣斯特凡诺――恩纳卡塔尼亚一线。 
  蒙哥马利为了将主攻部队移至左翼,其转变行军路线至最终调整完部署,就至少耗费了两天时间。凯塞林利用盟军指挥上的混乱,根据赫布的设计,迅速完善了战役布势。一道阻击蒙哥马利的坚固防线已完全形成。 
  德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盟军错夫了良机。蒙哥马利的计划刚一出台就遭到了迎头一击。 
  7 月16 日,亚历山大又给巴顿发来一道命令,明确指出:墨西拿是蒙哥马利的进攻目标,巴顿的任务是保护其侧翼和后方,使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致出现危险。巴顿肴完电报,强压怒火,他开始打算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布莱德雷不无遗憾他说:“它证实了我早先的疑虑,只有蒙哥马利才被允许去进攻墨西拿。” 
  根据亚历山大的指令,美军只能去对付岛上力量较弱一端的敌人。对此,布莱德雷这样写道:“夺取一些小山,俘虏一些驯良的农民和无精打彩的士兵是不光彩的。”看来,亚历山大的指令已经伤害了美国人的感情。 
  罗纳德・卢因评论道:“亚历山大就好像是用盐来擦巴顿和布菜德雷的伤口。由于蒙哥马利的鼓吹导致了“哈斯基”作战计划的修改,从而降低了美第7 集团军的作用。现在,在亚历山大的纵容下,蒙哥马利又来从他们手中抢走一条宝贵的公路,以便他得意洋洋地进入墨西拿,甚至不允许美军向巴勒莫推进。” 
  后来,巴顿和蒙哥马利在一起谈论这个插曲,当时,巴顿抱怨他受到了极其不公正的待遇,蒙哥马利回答说:“乔治,让我给你出个主意。如果你的集团军群司令给你下达了一个你不喜欢的命令,那你可以不理睬它。我就是这么干的。”蒙哥马利这个极端反对他的下级“无端抱怨”的人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令巴顿惊讶、气愤和反感。 
  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的做法,在美国军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美国军界做出了一致的评判:“蒙哥马利将获得一等奖――墨西拿,而美国人连安慰奖(巴勒莫)也被剥夺了。”   
  蒙哥马利真的能获得一等奖吗? 
  由于蒙哥马利行动迟钝,德军占据了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凭险扼守。很快,蒙哥马利就发现,英军在两个方向上都陷入了困境。英第13 军沿114号公路向北推进,虽已通过卜利马索尔大桥,但在卡塔尼亚以南严重受阻;英第30 军沿124 号公路迂回前进,但迫于德军防守严密,目前在阿诺拉地区徘徊不前。 
  为了摆脱困境,7 月21 日,蒙哥马利命令,第13 军在卡塔尼亚前面转入防御牵制德军;第30 军在左翼发动进攻,争取突破德军防线,扭转被动局面。但是,第30 军的进攻失败了。蒙哥马利不得不把第78 师从北非的预备队中抽调过来,以支持疲倦的部队继续作战,但这种调动要到月底才能完成。 
  在蒙哥马利焦急的等待中,德军再次加固了工事配系,进一步完善了防御部署,使整个防线固若金汤。蒙哥马利无计可施了。 
  中国古代军事学家范蠢曾经说过一段颇有价值的话,范蠡认为:“后则用阴,先则用阳。尽敌阳节,盈吾阴节而夺之,此乃兵家阴阳之妙也。”意思是说:后发制人是用潜力,先发制人是用锐气,最大限度地挫敌锐气,最高程度地发挥己方的潜力去消灭敌人,这就是军事家运用潜力和锐气的微妙所在。令人可惜的是,蒙哥马利当时还不知道世界上竞有如此透彻的军事观点,因而在“先发制人”这个问题上,没有用好“阳”。而德国人在无意识当中恰恰实现了范蠡的正确主张。德军凭借险要地形,利用自然地理障碍,构筑工事,设置火网。他们以静制动,以逸待劳,逐步挫败了英军的锐气。蒙哥马利修订的作战计划遭到了彻底失败。 
  据有关资料介绍,正当英军进攻受挫,伤亡惨重的时候,心情一直不快的巴顿幸灾乐祸地给战区副指挥官埃弗雷待・休斯将军写了一张便条,便条上写道:“我们的表兄弟们被揍得鼻青眼肿。”足以可见,巴顿和蒙哥马利之间积怨太深。 
  正当蒙哥马利在德军防线面前进攻乏术,徘徊不前的时候,巴顿不甘心自己就这样闲坐着,他深信如果让他去进攻巴勒莫,他会干得很出色,而且此举一旦成功必将会促成整个战局向着有利于盟军的方向发展。 
  7 月17 日,巴顿乘飞机前往北非亚历山大司令部,他决心亲自说服亚历山大。巴顿见到亚历山大后直截了当地表白了自己的想法,他说:“将军,鉴于形势的发展,我请求你把命令改成这样:第7 集团军迅速向西北和北面挺进,攻占巴勒莫,并割裂敌军。”亚历山大权衡了形势后,批准了巴顿的请求。 
  束缚美军手脚的枷锁终于打开了,巴顿立即返回战场,火速进行了战斗部署。巴顿命令:第3 步乓师、第82 空降师和第2 装甲师临时组建成一个军,由凯斯将军指挥,主要任务是夺取巴勒莫;第45 步兵师向北发展进攻,主要任务是切断海岸公路,与蒙哥马利的左翼部队保持同步。巴顿要求必须在5天内拿下巴勒莫。 
  7 月19 日,巴顿下达了总攻命令。凯斯将军指挥的暂编军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前推进。21 日,占领了卡斯特尔维特拉诺。22 日抵达巴勒莫城下。 
  巴勒莫守军怎么也不相信,在如此炎热的夏天,一路上既有复杂的自然地理障碍,又有守军的层层抵抗,美军怎么能在4 天时间内推进320 公里? 
  美军一路上势如破竹,闪电般地到达巴勒莫,使该城守军惊慌失措,根本来不及组织有效的抵抗,守军纷纷交械投降。 
  而就在这一天,蒙哥马利在其左翼的进攻遭到失败。相比之下,巴顿感到无比自豪。不过,巴顿也应该感谢蒙哥马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