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红海腥—从阿拉曼到罗马

第68章


 
  亚历山大觉得围残德军已经无望,遂下令各国军队继续向北推进。面对盟军咄咄逼人的攻势,凯塞林率部且战且退。在东线,6 月11 日,盟军占领了佩斯卡拉,7 月18 日攻下了安科纳;在西线,盟军于7 月19 日夺占了里窝那;在中部,盟军于8 月11 日解放了佛罗伦萨。 
  尽管,克拉克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但围歼凯塞林的计划也随之落空了。凯塞林率部占领了从东部圣马力诺至西部卡腊腊的哥特防线,该防线全长大约240 公里。 
  此时,在西欧战场,盟军在取得了“霸王”战役的胜利之后,正在法国西北部进行大规模的陆上进攻,进攻取得了节节的胜利。为了尽快解放整个法国,盟军统帅部决定,于8 月15 日开始实施“龙骑兵”行动计划,即在法国南部戛纳市以西进行登陆。为了保障这一计划顺利实施,盟军统帅部又从意大利战场调走了7 个精锐师(美军3 个师,英军4 个师),驻意盟军再次受到了削弱。 
  但是,此时的德军已惶惶不可终日,希特勒更是顾不上意大利了。驻意盟军正士气旺盛,他们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于8 月25 日,向哥特防线发起了全线进攻,并于9 月28 日,攻克了这道防线。 
  10 月,盟军前进到腊万纳、法南查、维尔加托一线后,便停止了进攻。这时,希特勒正收缩战线,准备从希腊撤军,希腊人民武装部队在希腊共产党的领导下,乘势发动全线进攻,大有解放全国之势。面对希腊人民武装斗争的凤起云涌,英国政府慌了手脚,为了扶持希腊资产阶级的统治,维持其在希腊的利益,英国政府急忙从意大利抽调大量兵力,于10 月至11 月,对希腊人民的正义事业进行了血腥镇压。在此期间,意大力战场再度处于沉寂状态。 
  12 月,地中海战区盟军总司令威尔逊将军调离地中海战场,他的职位由亚历山大接任,同时,克拉克升任意大利战场总司令。 
  1944 年,意大利的春天,终于未能像人们所期盼的那样:无论是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还是在满山遍野,到处是盛开的鲜花。春夏秋冬,又一个轮回,沧桑岁月何时了?意大利还要继续饱受战争之苦。 
  1945 年早春季节,意大利人民觉醒了,他们拿起了武器,并团结了起来,坚定地与法西斯德军进行战斗,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为祖国而战。 
  在解放意大利的战斗中,意大利游击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牵制、消耗了大量德军,而且凭借自己的力量解放了许多城市。 
  此时,在欧洲战场,西线盟军已进至易北河畔,东线苏军正从奥德河对柏林发动进攻。德国已处在全面崩溃的边缘。在意大利战场,德军虽有26个师,但大部分师都不满员,装备不齐,缺少技术兵器,坦克不超过200 辆,飞机只有130 架,且凯塞林已于3 月份调到欧洲战场的西线。德军不仅要准备抵御盟军的进攻,而且要穷于应付意大利游击队的袭扰。盟军第15 集团军群通过加强,已辖有21 个师又9 个旅,部队齐装满员,坦克有2100 辆,飞机有5000 余架,此外还有海军的配合。 
  4 月9 日,盟军全线发动进攻,德军一再败退,已无心恋战。4 月23 日,美第5 集团军与英第8 集团军在波河南岸斐拉拉会师。此时,德军已变成了大逃跑,盟军乘胜追击,俘获德军3 万,并于次日渡达了波河天险。4 月26日,盟军攻克了曼图亚和维罗纳,27 日进入热那亚。28 日,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被意大利人民处决,当日,美第5 集团军便进入了米兰,同时,英第8 集团军进入了帕多瓦。 
  1945 年4 月29 日,德军代表在卡塞塔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30 日,盟军发表了胜利公报。5 月2 日12 时,双方停止了在意大利的一切军事行动。 
  盟军自发动西西里岛战役以来,共歼灭德、意军队65.8 万人,并一直牵制着德军1 个集团军群,有力地配合了盟军在其它战场上的作战。 
  在解放意大利的整个过程中,除了美、英军队之外,印、波、加、法等国的军队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战争的最后阶段,意大利游击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当我们在谈到意大利的过去、今天或明天的时候,决不应该忘记他们。因为,正是他们的鲜血浸透了亚平宁的每一寸土地,才使得这里的春天更加美丽。   
  尾声 
  有位哲人说过,人类历史是建设和浩劫之间的竞赛。地中海地区的历史强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地中海连接着欧、亚、非三大洲,后又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这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其特殊的战略地位,特殊的战略地位又使其和平与战争频繁交替。战争频繁成为地中海文明的一大特征。古往今来,多少将士折戟沉沙,多少舰船葬身鱼腹? 
  然而,迄今为止,地中海地区规模最大的交战还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北非地中海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战场、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墨索里尼是点燃北非地中海战火的罪魁祸首。大概他以为,以亚平宁半岛为中心的古罗马帝国曾威加四方,打败过迎太基名将、素有西方“战略之父”之称的汉尼拔;那么,同样生活在亚平宁半岛上的意大利人也能够摧毁英国在地中海的殖民统治体系,把地中海变为意大利的内湖。到头来却落得个空发思古之幽情泥古自毙的可耻下场。 
  德国和意大利在北非曾兵抵阿拉曼,逼近开罗城,为何最后却落得个一败涂地?它们的不义之战、失道寡助和国力不足无疑都是败因。然而,从战争指导的角度看,它们貌合神离,同床异梦,始终没有一个共同的协调一致的战略计划。意大利不敌英国,德国又不肯把主力投入北非地中海。结果,在马耳他和阿拉曼,千载良机失之交臂。 
  同盟国方面的正义之战,得道多助和国力雄厚无疑都是胜因。英美两国关于主要战略目标和打击方向始终存有歧议,然而,两国的政治家、军事家能够求同存异,制定协调一致的战略计划,集中兵力于北非地中海,打败意大利后再转用兵力于西欧战场。这是丘吉尔津津乐道的先边缘后中心的战略。英美在北非地中海战场化险为夷,直至最后胜利,十分得益于战略指导的一致性。但英美在打垮意大利、肢解了轴心后,在意大利北部山区陷入了与德军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最后还不得不转运兵力于西欧战场。 
  有人说,历史不能假设,但后人反思历史却不能不虚拟几个假如。假如之一:希特勒将德军主力用于北非地中海,那么德意部队就有可能占领整个地中海地区,并打通地中海与印度洋的联系。同时,苏德战场的苏军便会腾出手来进军德国直至法国西海岸,或南下进出地中海和饮马印度洋。这是希特勒和丘吉尔都不愿意看到的。假如之二:英美置北非地中海于不顾,先集中兵力早一点登陆法国西海岸,陷希特勒德国于东西两线作战困境,必会早些击败德军。德国垮台,意大利岂能久持?但这样英国在地中海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 
  苏联和美国都主张尽快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把战略打击重心指向希特勒德国:英国却坚决主张先经略地中海,先打弱的,后打强的,最后,美国人好长一段时间都是让英国人牵着鼻子走。英国的这种边缘战略旨在维护其在中东的殖民统治。英国是个岛国,又是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英国曾经是世界头号霸主,但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日、德崛起,形成英、法、德、美、日、俄群雄逐鹿的局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地位受到严重削弱。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倔强的丘吉尔抓住英国的殖民利益不放。并巧妙地利用美国的力量经略自己的地盘。然而,时代在变、潮流在变、环境在变,丘吉尔终于不能阻挡英国殖民利益的瓦解。 
  当年鏖兵北非地中海的名将们均已作古,德国的隆美尔被希特勒毒死了,蒙哥马利在荣获一顶顶桂冠后离开了人世;巴顿1945 年12 月遇到车祸,死于妻子的怀抱之中;艾森豪威尔沿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搭起的台阶,后来登上了美国总统宝座,现在也已成故人。历史将永远铭记那些为打败法西斯立下殊功的将领;后人也会研究像隆美尔这样在战场成功的军人,而不是简单地斥之为希恃勒的“鹰犬”。 
  世界各地的游客们,当到埃及瞻仰金字塔时,切莫忘到阿拉曼凭吊一下盟军烈士陵园,没有他们的忠魂白骨,便没有阿拉曼大捷,没有北非地中海的转折和胜利。广而言之,没有反法西斯同盟各国军民的巨大牺牲,也就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本书来自www.sjwx.info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sjwx.info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