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经济论文76篇

第214章


  在过去的3年中,中国坚定地执行了民营化的政策。一些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的企业,例如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国联通、中石化和中海油等,都纷纷进军国际资本市场。
  而好戏还在后面,尽管面临着关停并转、减员增效、失业率上升的挑战,中国的改革者仍然决心继续推进民营化进程。在未来几年,中国企业计划在海外上市的融资额将继续大幅度增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化的重心将转向金融业(包括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有线电视、金属冶炼加工、科技等新兴行业。我们认为,中国在所有权多元化方面将迅速向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靠近。
  产业整合
  随着中国民营化步伐的快速前进、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不得不走兼并之路。同日本和韩国等亚洲邻国一样,中国经济因多年过度投资、重复建设而面临着生产过剩的问题。生产能力过剩导致了愈发激烈的价格战,并对国家经济造成通货紧缩的压力。中国企业需要通过兼并来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寻求规模效益。
  以中国航空业为例。1990年,中国航空业被仅有的一家国有公司垄断。取消管制后,中国航空市场形成了多家竞争的局面,遗憾的是,钟摆却摆到了另外一个极端。到2000年末,中国已经有了35家全国的和地区性的航空公司。由于缺乏规模经济效应,过度竞争损害了大多数航空公司的利益和活力。目前,政府批准了以市场为导向的航空业兼并计划,将30多家企业合并到三家大企业:中国航空、南方航空和东方航空。其中,后两家企业是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经济必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并会真正面对《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的有力竞争,那时候中国企业面临的兼并压力还将继续增加。我们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将成为亚太地区中最活跃的并购市场。
  养老金改革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建立一个社会安全保障网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中国经济重组不可避免地造成企业关闭、破产,大量工人下岗。中国传统的社会福利制度(包括医疗保健和养老金)是以企业为基础的,但随着国有企业因财务状况恶化而难以继续承担这项沉重的社会包袱,这种福利制度也就难以为继。为了从社会和政治角度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国政府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缓解最为脆弱的失业和退休人群所面临的经济困境。
  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口定时炸弹已经进入了倒计时。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4%,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程度尚大大低于目前经合组织国家。但是,中国人口寿命的迅速延长(中国男性69、女性73,在发展中国家是最高的)以及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控制,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可能将进入人类历史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一个阶段,如果以法国这个西欧国家为例,其老年人比例在大约75年内翻一番,而对中国来说,实现这一转变恐怕只需要20年的时间。据估计,中国的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将在2020年达到22%;这样,中国将要比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的更早期、人均GDP低得多的时候就面临老龄化危机。
  养老金改革是目前中国经济改革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鉴于短期压力的迫切性和长期挑战的严峻性,朱镕基总理将养老金改革列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在世界其它国家,养老金改革是一个很敏感、很复杂的政治问题。在中国,有关养老金改革的争论也非常激烈。有人建议中国采纳很多经合组织国家普遍使用的以现收现付为基本特征的公共养老金制度(辽宁省老目前就正在进行这样一种基本上以现收现付为主要内容的养老金改革的试点)但也有不少人士和政策顾问建议实行一种完全积累、民间管理和缴费确定型的养老金制度。如果后者一旦被采用,那么个人退休账户将成为养老金制度的重要支柱,与智利的养老金制度和香港近期引入的强基金制度(MPF)十分类似。
  一个正确合理的养老金改革模式可能会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繁荣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不同的养老金改革战略会对金融部门的发展带来截然不同的影响。现收现付制度可能会抑制国民储蓄,从而有碍金融深化。而另一方面,如果中国采用了个人退休账户制度——我们认为是可能的——那么它将会极大地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如果职工和企业各缴工资单的8%,都存入个人退休帐户,我们预计到2030年中国养老金的资产积累规模将达到6.4万亿美元,占GDP的40%。强制性养老金储蓄将和人寿保险资产、共同基金以及其它形式的储蓄一道形成一个巨大的储蓄库,在未来几十年中将推动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
  金融业重组
  脆弱的银行体系是中国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前景的最大威胁。中国的金融体系由国有大银行主宰,其状况令人担忧。据我们估计,其不良贷款比率高达40%。虽然中国有幸逃脱了1997—1998年的亚洲经济危机,但是这次危机的确也为中国敲响了警钟。中国领导人认识到,如果没有一个稳固的金融体系,国家的经济前景将不容乐观。
  银行业改革现已开始启动,正在不断向前推进。1998年,中国政府发行了2700亿元的特别债券,为四大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补充注入了资本金;1999年,陆续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以解决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目前,这些资产管理公司已经接管了从这四大国有银行中剥离出来的1.3万亿元不良资产。但是,中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破产机制和财产接管体系,也缺少有流动性的不良资产。因此,中国银行行业的不良资产盘活率将会较低——在可能的情形下,预计为30%。抵消贷款损失和为银行重新注资,估计要花费3900亿美元,占中国2000年GDP的36%。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银行业改革对财政的压力,调整银行体系的资本结构以保持长期活力,改善经营效率和提高股本回报,中国政府决定对大型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中国银行是率先进行改革的机构。中银(香港)正在积极进行重组,不久将在股票市场上市。
  在中国努力使其银行部门向更加健康、高效的金融机构转变的同时,市场的激烈竞争将导致金融非中介化。银行业将面临着储户将存款转向其它储蓄工具,贷款业务减少,企业更多地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与世界发展趋势类似,中国银行业相对于金融体系总资产和GDP的比重将会下降。随着企业更多地从传统的银行贷款转向证券和债券融资,以及储户更多地将流动资产从银行存款转向股票市场和固定收益的债券市场,中国资本市场将全面临巨大的扩展空间。
  科技产业的兴起
  中国拥有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巨大潜力。中国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发展完备的教育制度、一大批优秀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以及富于创业精神的企业家文化,因此完全有能力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鉴于中国台湾在半导体、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产业取得的成就,以及印度近年来在发展软件产业方面的惊人进步,中国决心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科技产业。
  但是,流入中国的风险投资规模与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总量相比非常微不足道。为了支持企业家创业,中国迫切需要创业资金。由于国内的风险投资产业还很弱小,创业公司只好依赖于国外风险资本家的投资。然而,中国吸收的风险投资额仅占国外直接投资流入总量的很小一部分,远低于韩国和中国台湾所得到的国际风险投资。
  资金撤出渠道的缺乏是吸引国外风险投资公司在中国投资的主要障碍,尽管拥有很大的技术发展潜力,但是中国得到的风险投资却很少,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缺少投资撤出的渠道。虽然国内的证券市场增长迅速,但是得到国外风险投资的企业在上市过程中会遇到重重障碍。据估计,中国目前已经有几千家新兴的科技公司。如果它们能在国内上市,必将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扩大,从而反过来有助于中国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要进一步推动中国高科技产业的腾飞,建立风险投资不断增加、资本市场不断扩大、高科技产业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中国需要培育一个活跃的风险投资产业,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一个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而资金较容易撤出的渠道,同时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中国资本市场拥有璀璨的发展前景
  中国拥有高储蓄率、富于冒险的传统文化,企业由银行贷款转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个人也从银行存款转向证券投资,再加上巨大的经济规模和多样化的产业,中国的资本市场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高储蓄率的国家之一。这些储蓄的绝大部分体现为银行存款,或是藏在床垫底下。最近,虽然人们对股票投资的热情逐渐高涨,散户投资者的人数也迅速增加,但是在中国家庭目前的流动资产总量中,只有4%投入了证券市场。我们预计,到2010年这个比例将至少与中国台湾地区持平、新启动的长期契约性储蓄如人寿保险和养老保险将有助于增加对股票和债券的投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