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是深圳一个贼

第3章


    
  乔大羽的表演搏得一片叫好声。他哈哈一笑,抱拳拱手,退到后台……    
  第二天早晨,乔大羽一梦醒来,心里咯噔一声:说漏嘴了!这是他的第一个反应。酒醒之后,他一品味昨天的话,汗珠子立刻从脊梁骨冒了出来。他是个老江湖,人家放个闷屁都能嗅出腥膻。    
  来了,嘴巴痛快,报应也来得快。    
  乔大羽的脑子飞快地转动。此时他躺在自己的秘密别墅里。这儿是他的快活林,只有他和司机以及新搞上的漂亮秘书知道。司机早就回家睡觉了,小秘被他折腾半宿,这会还在梦里呻吟呢。    
  可是,他卧室的门大敞着,客厅中灯火辉煌,飘来一股股燥人的旱烟味。    
  来了,报应来了。乔大羽的心像小鼓一般,咚咚敲得皮肉胀痛。他反复琢磨半天,没有一丝头绪;最后,索性心一横,跳下床,抓起衣服冲到门口。    
  乔大羽露出光秃的脑袋。客厅里静得吓人,只听见墙角的仿古座钟来回摆动的声音。    
  没有人?    
  不!在宽大的意大利沙发中,蹲着一位干瘪的独臂老头。他的身体就像透明一般,丝毫不起眼;若不是手里端着细长的烟袋锅,差点从乔大羽的眼中滑过去。    
  是他?!乔大羽的头倏地缩了回去。    
  过了一盏茶功夫,乔大羽西装革履从卧室里冒了出来;他一溜小跑,腰弓得如同南澳的龙虾仔。    
  “哎哟!这是哪阵风,惊了您老人家的驾。”他说。    
  小老头不说话,只顾眯着眼睛吸烟。仿佛他到这儿,就是为了抽他的旱烟。    
  乔大羽轻咳一声,从卧室里走出一位穿长裙的女孩,白嫩的手托着带盘的紫砂小壶。    
  她半跪在玻璃茶几旁边,端起壶冲了盏茶,递到乔大羽手里。    
  乔大羽摆摆手,那女孩退了回去。乔大羽见没了旁人,双手捧杯盏,躬身相敬。    
  “七爷爷。”他叫道。老头斜睨了一眼,不说话。    
  “七爷爷。” 乔大羽嬉皮笑脸地说:“弄这事还不是卖的糊弄买的,做广告当不得真!” 老头依然不说话。    
  乔大羽沉不住气了,双膝跪倒道:“七爷爷,都怨小的贪了几盅酒,口没遮拦,犯了您老的忌讳。”    
  “都是为了吃饭嘛!”他抬高声音,又为自己辩护。    
  小老头轻声一笑,说:“大羽,我知道这是市场经济,讲竞争,我也是为了吃口饭,来领赏的。”    
  乔大羽的脸胀得通红道:“瞧您老说的,我这点道行,在您眼里屁钱不值。”    
  老头道:“不说谎,都是手艺人,靠本事吃饭哩。”    
  乔大羽沉默了一会儿,咬咬牙,起身快步走进卧室,眨眼间从里面拎出个枕头大小的包袱。    
  “就这么点现金,要不您老交代个数,改日小的登门拜访。”    
  小老头在鞋跟上磕磕烟锅,搭在肩上,将唯一的手探进包袱,抽出一张百元大钞,道:“不值这么多,没走空就好。”说着,一闪身没了踪影。    
  “记住,路别总往绝处走。”人没影了,话兀自在客厅盘旋。    
  乔大羽站在厅中间,楞了半晌,丢下手中的包袱,一屁股蹲在上面。    
  那小秘书手扶门框,探出头,问道:“这小老头是谁?”    
  乔大羽仰面躺在地板上,扑哧一笑,自语道:“小老头?在深圳敢叫七爷小老头?”    
  突然,他一骨碌爬起来,指着小秘书的鼻子:“马上停了报纸广告,撤掉华强北的场子!”    
  是的。在深圳,没人敢把神偷小七叫做“老头”。                                   
第二章  我是个诗人,却成了小偷      
  “神偷小七”是我师父,他的名字早就没人记得,尊敬他的人都叫他“七爷”。“七爷”和我之间故事很多,他除了指导我技术之外,还是我两只手的主人——早在几年前,我的手就已经不属于自己,它们被“七爷”买走了。    
  几年前,我是一个诗人;在京城漂泊,趴在黑暗的地下室里写一些谁也看不懂的句子。像“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等诸如此类的玩意儿。    
  想当年,京城里有一大群像我这样自命不凡的人。    
  那时候,诗人都很穷,不象现在有地产商包养;用一句欠文雅的话形容,那时候我们穷得卵蛋叮当响。    
  尽管这样,我们毫不在乎,常常邀三、五知己,钻到胡同里的小酒馆乐呵。“一盘凉拌海带丝;一盘炒饼;二锅头随喝随上。”我们冲老板娘吆喝。因为经常来,老板娘也不见怪,诗人诗人的叫,透着亲热。    
  几杯酒下肚之后,哥们儿一个个活泛起来,筷子往桌上啪一搁,道:“今儿高兴,谁得了好句子,咱们切磋切磋。”    
  另一位就站起身,一脸的严肃,说:“今儿早晨我拉肚子,跑厕所的功夫来灵感啦,各位老师给批评批评。”    
  他是个少白头,不到三十岁,就成了“白毛男”,给人一种沧桑感,再加上长发齐肩,简直酷毙了。    
  “疯狂的鸡冠花。”那哥们干咳一声,喝口茶水,润润嗓子:“疯狂的鸡冠花。”    
  “是什么带着神秘的暗示    
  在战栗的高空盘旋尖叫?    
  是什么狂舞着如蝠的翅膀    
  在烈风中燃烧?”    
  “啊,鸡冠花    
  你这来自地狱的小火焰    
  就像一百个初夜中的少女    
  分张着饥渴的大腿    
  在痛苦中快乐地奔跑”    
  ……    
  那哥们是标准的男高音,比帕瓦罗尼差不多少。激昂处,泛白的长发舞动,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声波震得斑驳的墙皮簌簌直响,往往吓人一跳。    
  每到这个时候,喧闹的酒馆一片寂静;北京人毕竟是大都之民,处变不惊;等我们折腾完,他们附合地鼓鼓掌,继续聊他们的。    
  现在想起来,那会儿真是我生命中最闪亮的日子。    
  在北京当诗人的时候,我曾疯狂地爱上一位摇滚女歌手;她叫毛葳,是金太阳乐队的女主唱。    
  毛葳以前是一个书商家的小保姆,那书商曾在湖南电视台工作过,主持策划了中国第一套限量版金字《二十四史》,后来他把这套书折腾上市,坐庄家,玩股票,变成“亿万富豪”。据说因为这个,省里还给他一个政协委员的头衔。现在则一落千丈,还是因为这个,成了“诈骗在逃犯”,据说躲在北美洲一个印第安人的部落里。    
  书商和张俊似是亲戚。老张是我们当时的穷哥们之一,写诗,写歌词,当时还没成为“药业大亨”、“歌坛大鳄”。    
  那时候,我们都渴望出名;渴望缪斯女神抛来媚眼,引灵感之水,浇灌我们饥渴的心田。直截了当地说吧,就是一夜之间名扬天下,走到哪儿都有美女和饭局。    
  毛葳和我们一样,也想在北京混出个人模狗样儿,从湖南师院毕业之后,只身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    
  她是个彻底的女人,为了理想什么都肯干,包括当保姆。    
  跟张俊似去书商家的时候,我从没注意过这个单眼皮的小女孩。诗人的理想都是双眼皮的,比如晓庆姐那种类型。    
  书商是湖南人,却不喜欢吃辣椒,特爱喝五十六度的红星牌二锅头。这一点对脾气。本来他又有钱又有名,诗人们都有些歧视他,三杯酒一落肚,我们就成为亲朋好友。    
  “兄弟,以后你就是我哥们!” 三杯酒一落肚,他拍拍我的肩膀,叫得粘乎乎的。    
  那时候,北京刚流行卡拉OK,在酒店包房里面唱,要120块钱一小时。书商家的客厅里,一色原装日本进口的“健伍”牌音响,比星级酒店里的都高级。    
  于是,张俊似就说:“哥,您这音响,哎呀!”他竖起拇指。    
  为了充分满足书商的虚荣心,我也在一边夸:“大哥,您的音响是一流的,您也是。”    
  夸着夸着,书商就迷糊了,道:“来,唱两首,助助兴!”    
  “不了不了,还有事。”这时,大家就推辞。    
  书商的脸一板,道:“不把我当朋友了是不!”    
  “既然都是朋友了,就满足他一回吧。”我说。    
  书商一高兴,赶紧找话筒,将音乐弄到最大声量,我们一首接一首的唱,唱得不着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朋友》、《冬天里的一把火》……,把费翔、崔健、朱明瑛、彭丽媛、毛阿敏演绎得支离破碎。    
  当时我们没感觉,相互骂对方是驴叫;多年以后,有人造谣说,有一次我在深圳根据地酒吧寻开心,一时兴起,演唱了崔健的《一无所有》;刚唱半截,包房的门被踹开了,只见崔哥举着一把明晃晃的菜刀冲了进来。    
  “谁糟蹋我谁糟蹋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