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风景名胜纵览

第85章


 
  《创世纪》是西斯廷教堂天花板上的天顶画,面积为300 平方米,由9幅中心画面组成,是米开朗基罗根据《旧约全书》中的创世纪篇故事,从1508到1512 年,利用4 年时间仰躺在一个20 多米高的脚手架上画成的。画中有天使、预言家、女巫、神甫等340 多个裸体男女,体态丰盈,神情逼真,是画家想象中的各种英雄和巨人的汇集。他们共同构成了一幅无与伦比的绝代佳作。 
  《末日的审判》是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教堂祭坛后面山墙上利用6 年时间绘制成的又一力作。该画高20 米,宽10 米,是世界上最复杂和最大型的壁画。在画中,米开朗基罗抒发了自己的爱憎感情,画面层次分明,笔触豪放悲愤,气势感人,成为梵蒂冈博物院的一颗永放光芒的艺术明珠。 
  此外,梵蒂冈博物院还有异教徒考古博物馆;收藏有关基督教的金属工艺品、玻璃器、象牙雕刻等的基督教美术馆;及世俗博物馆、历史博物馆、格列高利、埃及博物馆和传教士博物馆等。图书馆由15 世纪尼古拉五世创建,现藏50 余万册手稿和善本,是世界著名的收藏早期手抄本和古版本的图书馆。                                 
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又名圣百多禄大教堂,是梵蒂冈的教廷教堂,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部、台伯河西岸的“袖珍国”——梵蒂冈城内。它是世界上最宏大的天主教教堂,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的殿堂,世界最大的圆顶建筑。 
  该教堂因建在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最年长的彼得的墓地上而得名。公元315 年,由罗马大帝君士坦丁正式兴建,349 年建成,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教堂之一,史称旧彼得教堂。此后,几经改建、重建,直到1626 年才全部竣工。这项重大工程,先后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和建筑师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布拉曼特、桑加洛和贝尔尼尼等大师主持修建,他们共同的聪明才智创作出了这座世界宗教建筑艺术史上的杰作。 
  圣彼得大教堂由教堂、梯形广场和圣彼得广场组成。圣彼得广场由建筑师贝尔尼尼设计,1667 年建成。广场略呈椭圆形,四周有柱廊围绕,柱高18米,廊顶有平台和石栏杆,内侧的石柱上矗立着140 尊人物雕像。广场中央,耸立着一块方尖石碑,高30 米,重327 吨,是公元37 年由埃及运至罗马,又于1586 年动用800 名工人和140 匹马,将碑移至现今位置的。该广场可容纳50 万人,是罗马教廷举行大型宗教活动的地方。 
  教堂总面积为2.2 万多平方米,长213.4 米,室内纵深183 米,宽137米,立面总高51 米。教堂的大穹顶是米开朗基罗72 岁高龄时的建筑杰作。 
  穹顶内径41.9 米,内部顶点高123.4 米,穹顶的十字架顶尖距地面137.8米,是迄今罗马最高的建筑。据说,这是由于罗马规定所有建筑物的高度都不得超过它的缘故。 
  在教堂正面台阶上是一个平台,供教皇在此发表演讲。教堂的门庭出自马德尔诺大师之手,左右宽114.69 米,高45.44 米。门庭进口过厅为一长廊,高20 米,宽71 米,前后长13.4 米。长廊的天花板上有文艺复兴初期著名画家乔托的镶嵌画——《小帆》。 
  教堂共有5 扇大门。中间的一扇为原教堂的铜门,其上雕有关于耶稣、圣母、圣彼得、圣保罗以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两边的福门和灾门整日开放,而最外边分别称为死门和圣门的两扇大门同中间的铜门,通常是关闭的。 
  只在特定的时间,如“圣年”的圣诞节前夕才开放,为期1 年。 
  大教堂内,按东西方向共分5 个长廊大厅,互相间由四方巨柱相隔。中央大厅宽25 米,为两边厅的一倍。地面均用名贵的斑岩铺就,光滑明亮。天花板上装饰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极为精致华美。在大厅右侧最后一个巨柱附近,有一尊圣彼得青铜像,其右足被信徒们长期摩摸和亲吻,已显得异常光亮。 
  大教堂平面呈“十”字形,“十”字交叉处为整个教堂的中心——教皇祭坛。祭坛为四方形,上有一金色华盖,高约30 米,由4 根高达11 米的螺旋形描金铜柱支撑,颇具气势。这一典型的巴洛克式装饰性建筑是建筑大师贝尔尼尼耗费了9 年心血才建成的。教皇祭坛的四个角上,还有45 米高的高大壁柱4 根,每根柱脚下部均有一座巨大的雕像,塑造的是隆吉诺、艾丽娜、维罗尼卡和安德列阿等圣人形象。祭坛前面有一地窑,即是圣彼得的陵墓所在地。陵前的栏杆上点着99 支长明灯,昼夜不熄。 
  教堂的尽头是圣彼得祭坛,它也是出于大雕刻家贝尔尼尼之手。坛上有一把特大的铜椅,分别由教会四大博士的铜像支撑着。铜椅上方大窗的彩色玻璃上,一只和平鸽在天使的伴随下,正从金色的云雾中向下飞翔着,使人仿佛在神话般仙境。除此之外,在圣彼得大教堂中还有其他许多教皇和虔诚男女的祭坛,总计44 座。 
  在教堂的墙壁上,还有许多以《圣经》为题材的绘画、雕塑,虽然年代已很久远,但仍色彩鲜明,人物形象生动。其中,米开朗基罗的傲世之作,大理石雕塑《母爱》,为大教堂的“镇堂之宝”。这是米开朗基罗一生唯一的题名作品,十分珍贵。                                 
圣马力诺古堡   
    圣马力诺是欧洲的国中之国,素有“袖珍国家”之称,它坐落在亚平宁山脉的东北部,海拔738 米,从西北到东南长约3 公里的蒂塔诺山的山坡上。 
  该山有3 座较高的山峰,即罗卡、切斯塔和蒙塔莱。圣马力诺人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从中世纪起就在这3 座山峰上分别建起了城堡。 
  罗卡古堡位于蒂塔诺山的山脊,圣马力诺市以东,有圣马力诺第一堡垒之称。该古堡始建于11 世纪,并于15~17 世纪间多次重建和加固;但其原始粗犷的外表,迄今犹存。堡垒修筑在悬崖上,形势险峻。呈五棱形,外围有两道城墙。内墙有15 世纪后半期重建的羽堡和16 世纪修建的钟楼。在靠近钟楼的高处,有一把石雕匕首,为13 世纪初的艺术大师们留下的代表作。 
  外墙顶上有城垛,拐角处有供防守用的平顶角楼,城门上方有巴洛克式共和国国徽。 
  罗卡古堡内空地上放有若干门大炮,其中有意大利国王赠送的臼炮和加农炮以及几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用过的新式大炮。每逢节日和盛典,大炮齐鸣,震撼山谷。此外,这里还有几处用作监狱的岩洞。 
  从罗卡古堡到第二堡垒切斯塔(又称弗拉塔,原意为“用树篱围起来的土地”),沿途风景优美,令人目不暇接。切斯塔位于蒂塔诺山最高点,山两侧悬崖陡立,崎岖嶙峋,如古建筑的断壁残垣,与古堡融合成一体。此堡亦呈五棱形,其上部为16 世纪所增建。通往城堡的城门是1596 年的重建物,门上悬有国徽。早在6、7 世纪,这里曾有部分住宅和监狱,14 世纪时,是城防的重要据点,以后一度被废弃。原来由庄园主及其卫兵居住过的一些居室,现为“圣马力诺历代火器陈列馆”。 
  第三堡垒蒙塔莱,也为五角形,狭窄而雅致,有“山上宫殿”之称。这个堡垒在历次反抗侵略战争中起过重要作用,遇有敌情,堡内即鸣钟报警;现在也常鸣钟,但那是为通知游客必须交纳通行税。15 世纪后,曾一度废弃不用,18、19 世纪两度修复,最后经1935 年的修复,使这座堡垒恢复旧观。 
  堡内有牢房,称“深狱”,深达8 米,只能从屋顶进出。 
  圣马力诺的这3 座古堡从1320 年起就用城墙相连,自成一个体系,构成圣马力诺市的屏障。现城墙遗迹仍可辨认,成为圣马力诺的一大景观。 
  政府大厦政府大厦是圣马力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即执政官的办公大楼,它位于圣马力诺首都圣马力诺市的自由广场。该建筑是由罗马建筑师弗朗切斯科。阿祖里设计,圣马力诺建筑师约瑟夫。雷菲监督施工的,于1884 年奠基,1894 年落成。 
  政府大厦的石料采自当地的蒂塔诺山。当时的建筑费用就高达40 余万里拉。大厦建在14 世纪的古建筑“公众大会堂”的遗址之上。正面是3 个上方呈尖形的拱门,正当中有造型优美的多边形阳台,两侧各有装饰华丽的大窗。 
  大厦正面镶有共和国国徽、行政区纹章和刻有“拯救你们的共和国”和“自由的缔造者圣马力诺万岁”的铭文。 
  政府大厦顶端有类似城堡的建筑,上有雉堞装饰,造型挺拔。整个建筑,包括柱廊、门厅、议会大厅、内务部长和外交部长办公室和其它厅室。 
  议会大厅是执政官接见国家贵宾之地,入口的门上刻有“要心无杂念,才能作出决定”的警句,显得十分别致。厅内装饰金碧辉煌,有壁画和饰有共和国国徽和各行政区纹章的壁炉等。 
  议会大厅入口处对面正中,放着执政官的双人宝座(圣马力诺由两名权力相等的执政官共同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