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风景名胜纵览

第116章


洼地的西面是内华达山脉,东面是大盆地。洼地中低于海平面的面积有1408 平方公里,最低处低于海平面85 米,是北美洲最低的地方。 
  这条洼地被称为“死谷”。死谷,顾名思义,即“死亡之谷”。1848 年,有一队移民贪走捷径,误入谷地。移民队在谷地迷失了方向,为尽快找到出口,他们烧掉篷车,丢掉行李,各自寻找活路。饥饿、干渴和烈日的炙烤,响尾蛇、蝎子等虫豸的袭击使移民历尽千辛万苦,有的甚至葬身谷地。其中一位移民于1850 年1 月才走出谷地,“死谷”的名字据说就是他取的。 
  死谷的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夏季炎热,平均气温52℃,1913 年的夏季曾有过57℃高温的历史记载。降水也很稀少,平均年降水量仅为42 毫米,最多的年份也只有114 毫米。谷底部有干涸的阿马戈萨河床,沙丘遍地,乱石嶙峋。谷中央是一片155 平方公里的沙丘群,是谷地最荒凉的地方。谷内植物很少,仅在一些沼泽的边缘有一些耐盐碱的盐渍草、灯心草等。 
  死谷气候干旱,夏季酷热,不适宜人类居住。人迹罕至的特殊环境对动物来说却是难得的繁衍之地。美洲狮、野山羊、大袋鼠、狐狸、眼镜蛇等26种动物在这里栖息,另有14 种鸟类在山上筑巢。 
  死谷看上去满目凄凉,神秘莫测,但大自然的演变和气候的变化给谷地留下了丰富的矿藏——硼砂矿和盐矿。1880 年开始,曾在这里大量开采硼砂,采矿业得到很大的发展。据说当年来这儿采矿的多数是来自中国福建、广东的华工,他们在这里历尽艰辛,把硼砂源源不断运出谷地。后来由于在其它地方发现了更大的硼砂矿,谷地采矿业才渐趋冷落。19 世纪80 年代以后在附近又发现铜、金、银、铝等矿藏。当时,这一带兴建过许多采矿城镇。 
  死谷腹地虽然荒凉,其周围景色却别具一格。死一般的沉寂,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使它仍不失为“美国一景”。内华达山脉东麓与谷地融汇处,沟壑纵横、怪石林立,月色朦胧中更显得阴森恐怖。沿谷地边缘,山峰林立,而这些山峰的自然风貌又各不相同。白天在阳光照射下,五光十色,非常美丽。这里成为死谷地区最能吸引游人的地方,被人们称为“画家的调色盘”。 
  死谷因它那独特的奇景于1933 年被美国辟为国家风景区,并建立了死谷国家公园,成为人们冬季避寒的休养地。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然史博物馆,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区,与著名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遥遥相对,占地面积为7 公顷。 
  该博物馆是一座综合罗马与文艺复兴样式的雄伟大厦,始建于1869 年,迄今已有100 多年的馆史。里面的陈列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天文、矿物、人类、古生物和现代生物5 个方面,有大量的化石、恐龙、禽鸟、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的复制模型。所藏宝石、软体动物和海洋生物标本尤为名贵。 
  这个博物馆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标本,并且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进行展出。如在海登天文馆里,展出了多架新型蔡斯天文仪和世界上极为著名的两块陨石,大的重34 吨,小的重15.5 吨;对微小的单细胞原生动物,采用了放大透明玻璃模型进行展出。对世界上最大动物——蓝鲸的陈列,因它体长达33 米、重达150 吨,很难室内原物展出,所以制成缩小到10.5 吨的模型进行陈列。矿物陈列厅展出了各种各样色泽绚丽的金器和珠宝类,其中有世界上一种最佳的蓝宝石,重达563 克拉。在人类陈列厅除了形象地宣传人体生理学的知识以外,还介绍了古代各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和各种文化艺术珍品。 
  该馆拥有十分丰富的动物标本和其它珍藏品。在鸟类生物学陈列厅展出了许多鸟类化石,其中有生活在6000 万年以前的黄昏鸟和重达450 公斤的象鸟;在海洋鸟类陈列厅中,展出了世界上最奇异的鸟类——夏威夷的蜜旋木鸟、新西兰的恐鸟和萨摩亚群岛的齿喙鸽。北美鸟类陈列厅,是世界上所有博物馆中第一个用生态类群展出的。 
  在该博物馆的早期恐龙陈列厅里,十分触目地放置着3 个高大的侏罗纪的恐龙骨架。最大的是雷龙,长约21.3 米、高5.5 米,它活着时重约30 或40 吨;其它两个是跃龙和剑龙。在晚期恐龙陈列厅里,展出了生活在白垩纪的主要恐龙。霸王龙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最大食肉动物,它的骨骼长约13.7米,站立时高近6 米,头骨巨大,颌骨上长着尖利的齿。此外还有三角龙和鸭嘴龙等。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并不局限于陈列展品让人参观,而是运用各种形式,为科普活动和科学研究提供方便。如进行各种自然科学讲演,协助小型公共博物馆搞好科教活动,到农庄、地段集会和在老市民中进行科普宣传。 
  按照不同学科,博物馆还设有动物行为、人类学、天文学、昆虫学、无脊椎动物古生物学、矿物学、鸟类学等12 个学科部,每部都设有实验室。馆内还设有总商店、天文馆商店和青少年商店,向观众出售各种科普宣传品和科技图书资料。在图书资料方面,该馆藏有关于自然历史方面的书刊27 万多册,同时该馆还是一个出版机构,出版多种期刊、各类书籍和科普小册子。 
  这里既是一个普及教育的场所,也是一座高级研究的中心。                                 
汉丁顿公园   
    汉丁顿公园坐落在美国洛杉矶圣马利诺地区,以英国著名伯爵汉丁顿命名。此园规模宏大,占地广阔,布局颇具匠心。它由图书馆、艺术珍品展馆、大型植物园三大部分组成,是一座综合性艺术公园。 
  图书馆藏书600 万册,还珍藏着有关英、美文史资料的原抄本及几百万件名人手稿、照片。其原件数量之多在美国的图书馆中首屈一指。展览大厅内特别展出200 件珍品,其中有印在牛犊皮上的古坦褒圣经、莎士比亚剧本早期原版、美国总统富兰克林手写的自传等等。据说,每年约有1000 多位学者、专家专程到这里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学术研究。 
  园中的艺术品展馆原址是汉丁顿伯爵的别墅,藏有18 世纪到19 世纪英国的艺术珍品。其中的油画陈列室云集了18 世纪以来名家的杰作,犹如一个流派纷呈的艺术博览会,当中不乏蜚声世界的油画,如盖斯勃罗的《蓝色的男孩》、劳伦斯的《尖尾船》、康斯坦波尔的《苏格兰作战图》等。园内还有一个马蹄形雕塑廊,陈列着种类繁多的雕塑,其中不少是欧洲大陆的珍品。 
  植物园占地84 公顷,以广植仙人掌(球)闻名,其品种之多,造型之奇,实属罕见。有的巨型仙人球甚至几个人都合抱不拢。园内还展览了闻名于世的花卉和稀有植物,一年四季各种花卉争妍斗艳,姹紫嫣红。园北是广阔的草坪,周围种有山茶花1000 多种,是世界最大的山茶花荟萃地。围绕着画廊是一连串各有特色的园林。其北面是莎士比亚园,种满了各种鲜艳的月季花;西边是玫瑰园,拥有1200 多种玫瑰;与玫瑰园为邻的是棕榈园,婆娑的棕榈有200 多个品种;棕榈园再过去则有沙漠园,生长着沙漠独有的植物,令人大开眼界。 
  汉丁顿公园中尤为吸引人的是离画廊二三百米处的日本园。设备齐全的日本房舍、神社、宫廷比肩而立,低楼矮房,窗明几净,古朴优雅。这里还建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国木桥,桥身全涂上红漆,两岸杨柳依依,红桥绿柳交相辉映别具风采。                                 
谢德水族馆   
    谢德水族馆坐落在美国芝加哥的密执根湖畔。1929 年11 月9 日开馆,它是美国第一座内陆水族馆,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族博物馆。 
  水族馆共收集了7500 余号鱼类和其它水生动物标本,其中有鱼类标本4500 号,约500 个种属。210 个展览水槽,根据气候地理,分别展出热带、温带、寒带的咸水鱼和淡水鱼。每个水槽的水温是恒定的,有电脑监视,能自动调温。展出观赏鱼类的卫星厅,陈列的形式和风格,采取中国庭园式,极为别致。据说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表示:中国是历史上最早人工养殖鱼类成功的国家。 
  这里每一个展览水槽都是一幅幅奇妙的海底景观。人们见到的,时而是阴暗的幽谷,时而是明净舒展的平原,时而是起伏的丘陵,时而是遨游的鱼群。色彩绚丽、形状各异的鱼儿在水草丛中,有的如流星闪忽,有的似漫步轻舞,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谢德水族馆中最壮观的海底世界是“大珊瑚礁”。这座用玻璃筑成、直径达12 米的圆形大槽,蓄水量41 万公斤,完全用人工的方法,重现了加勒比海底珊瑚礁的一角,显示出鱼类生活的天然环境以及各种形状不同、参差交错的珊瑚礁石。整个“大珊瑚礁”都是用橡胶、塑料或尼龙等材料做成的,仿制得维纱维肖,真可谓鬼斧神工之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