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传

第48章


不管来自哪一个民族,坐在台下的他们,对台上的袁隆平一致投去尊敬和钦羡的目光…… 
    
    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自1979年以来,先后飞往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20多次,或是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开展广泛协作,或是讲学,或是指导栽培,与各国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马尼拉远郊的杂交水稻吸引着袁隆平,马尼拉与海南岛相差无几的热带风光也吸引着袁隆平。袁隆平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在马尼拉期间,他曾经带领他的助手们参观了黎萨公园。在公园里,在菲律宾的民族英雄黎萨当年被西班牙殖民主义者枪杀的地方,建有黎萨纪念坛。六角形纪念坛的四周,用中文镌刻着黎萨就义前留下的诗文《我的诀别》,诗中写道: 
    
    如果有一天, 
    
    你看见我的坟头进生一朵朴实的花儿, 
    
    在茂密的草丛间绽放。 
    
    请把它放在你的唇上, 
    
    吻我的灵魂, 
    
    那时我在寒冷的墓里, 
    
    我额上将感应你爱抚的亲切, 
    
    感应你气息的温暖 
    
    袁隆平默读着英雄留下的诗句,聆听着讲解员述说英雄伟大的人生—— 
    
    “黎萨祖籍中国福建泉州,童年时代随祖父移居菲律宾。他作为菲律宾的诗人、作家和民族英雄,于1892年6月创立了 ‘菲律宾联盟’,带领菲律宾人民开展民族独立斗争,打击西班牙殖民主义者,还用他的诗歌《不许犯我》和小说《起义者》控诉殖民主义者的野蛮暴行,唤起菲律宾人民的民族意识和觉醒,鼓舞人民走上争取民族解放的道路。 
    
    “当年鲁迅曾赞扬黎萨发出了‘真挚壮烈悲凉’的声音,从这位伟大民族英雄的著作中听到了‘复仇和反抗’的呼喊。 
    
    “1896年12月30日,黎萨被西班牙殖民者杀害。 
    
    “黎萨就义前,仰面朝上,不肯卧倒,使得刽子手全身战栗,不敢开枪。 
    
    “英雄就义前,他的未婚妻同他举行了刑场婚礼——那是一位美丽的爱尔兰姑娘,姑娘以她的坚贞爱情为英雄送行……” 
    
    袁隆平一行怀着悲壮的心情聆听着讲解员讲述英雄的事迹,为自己伟大的骨肉同胞黎萨的英雄壮举而感到自豪。 
    
    黎萨公园是菲律宾国家庆典集会的场所。每年独立节,总有百万人到黎萨公园集会。各国首脑访问菲律宾,总是先到黎萨纪念坛献花致敬。在袁隆平的倡导下,瞻仰黎萨纪念坛也成为袁隆平弟子们到马尼拉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必修课。 
    
    这位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民族英雄黎萨精神的感召下,对于研制杂交水稻的热情愈加高涨,他愿意研制出更多更好的大米,使普天下人民摆脱饥饿。他愿意将自己培育的优质米给每个国家的每个人都分得一份,整个地球村吃着一锅香喷喷的米饭,洋溢着全球一家亲的温馨,这是袁隆平此生追求的目标。 
     
                  第二十四章 自然探永无休
 
    
    20世纪60年代初,袁隆平面对国内饥荒,心中萌发了“挑战饥饿”的宏愿,提出研制杂交水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战胜饥荒。自1974年“三系”杂交稻配套成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湖南省累计推广杂交水稻1.4亿亩,增产粮食70亿公斤,折合人民币15亿元,其重大成就蜚声国内外。 
    
    杂交水稻这项发明经过推广应用后,袁隆平获得了国内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也是我们国家为农业科技人员颁发的惟一一个特等发明奖。这项殊荣的获得是来之不易的,也是当之无愧的。 
    
    1981年5月5日,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发明奖励条例》,对籼型杂交水稻这项重大发明进行了认真的评审。评选委员会一致认为,这项发明的学术价值、技术难度、经济效益和国际影响等四个方面都很突出。根据《发明奖励条例》第七条,报请国务院批准,决定授予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人特等发明奖,发给奖状、奖章和奖金10万元。 
    
    1981年6月6日,国家科委、国家农委在北京联合召开籼型杂交水稻特等发明奖授奖大会。 
    
    国家农委副主任张平化主持授奖大会。国家科委副主任武衡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给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的贺电,以及国家科委给国务院关于授予籼型杂交水稻特等发明奖的报告。 
    
    国务院的贺电全文如下: 
    
    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 
    
    籼型杂交水稻是一项重大发明,它丰富了水稻育种的理 
    
    论和实践,‘育成了优良品种。在有关部门和省、市、自治区 
    
    的领导下,大力协作,密切配合,业已大面积推广,促进了 
    
    我国水稻大幅度增产。为此,特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参加发 
    
    明、推广这项成果和参与组织领导工作的科技人员、农民、 
    
    干部致以热烈的祝贺。 
    
    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有力地表明科学技术成果 
    
    一旦运用于生产建设,能够产生多么大的经济效益。发展农 
    
    业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学。殷切期望广大农业科技工作 
    
    者再接再厉,继续奋进,为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 
    
    献。 
    
    国务院 
    
    1981年6同6日 
    
    在授奖大会上,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给获奖者颁发了奖状、奖章和奖金,袁隆平代表全体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科技人员领奖。 
    
    方毅在籼型杂交水稻特等发明奖授奖大会上发表了长篇讲话。他说:
    
    “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丰富了水稻遗传育种的理论和实践,在国际上遥遥领先,为中国争得了荣誉。美国、日本、印度、意大利、苏联等十几个国家的科学家,开展杂交水稻的研究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都还处在实验阶段,而我们是走在前面了。” 
    
    方毅在讲话中指出:
    
    “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是社会主义大协作的胜利。1964年,袁隆平同志首先开始杂交水稻的研究。1970年冬,袁隆平等同志历尽艰辛,发现了野生稻雄性不育株以后,同兄弟省市的十几个单位开展协作。他们不计个人名利,把来之不易的成果贡献给祖国的科学事业,Ai协作单位传授技术,提供材料。大家通力协作,经过短短的3年时间,在 1973年各地就先后育成一批保持系和恢复系,实现了“三系”配套,为杂交水稻用于生产创造了条件。1974年开始试种,逐年扩大种植面积,到1980年已达到8000多万亩。这个研究项目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的组织下,参加协作的单位有 100多个,遍及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参加工作的科技人员数以干计。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协作,才赢得了科研工作的高速度,赢得了推广成果的高速度,赢得了农业科技工作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高速度。这项重大发明的成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表现了农业科技人员良好的学风和高尚的品德,显不了团结协作的伟大力量。今天的大会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授予特等发明奖的大会。我国第一项特等发明奖授予农业方面的发明,这说明我国农业科学技术有雄厚的基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说明农业科学技术大有可为。” 
    
    袁隆平在授奖大会上表示,要继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把荣誉当做动力,去攀登新的高峰。他说,杂交水稻虽然已成功地应用于生产,但它还有缺点,也还有很大潜力,需要继续努力去改进和完善,特别是在选育强优势的早稻、多抗性的晚稻,发掘更好的不育细胞质源,提高制种产量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要下更多的工夫,争取早出成果,发挥更大的增产作用。 
    
    农业部部长林乎加,著名科学家周培源、金善宝、钱学森,国家科委副主任童大林、赵东宛、杨浚,国家农委副主任李瑞山、杜润生、张秀山、何康等也参加了授奖大会。 
    
    1981年6月7日,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醒目的标题和照片,报道了这一消息,同时发表了《争当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勇士》的社论。 
    
    袁隆平总是不停地耕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