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府。
谢道韫的院子里,王凝之就坐在一进屋子的坐席前头。
有时候其实也挺羡慕那些不熟的亲戚,多少还要照顾着些情绪和礼仪,而不是像自己这样。
由于老娘和岳母大人认识了太多年,并且始终处于一种相爱相杀的状态中,就导致了自己每次来谢家,都不能感受到那种所谓的照顾和体贴。
就比如现在, 自己就跟着妻子进去拜见了一下,统共没说上几句话,就被人家娘俩给赶出来看大门了。
没办法,作为丈母娘,阮容表示完全不讲道理,动不动就来上一句‘当年我还抱过你, 尿了我一身’的话,谁顶得住啊?
好在谢家的兄弟姐妹们也不少,而且作为大姐的谢道韫, 即便如今不在家里住了,也还是拥有绝对的权威,从进了家门开始,这些小的就一个个排着队过来拜见了。
于是,坐在门口的王凝之,就临时担负起了招待工作。
不管是谁来,先以姐夫的身份,进行一番语重心长的劝进,劝学,劝成功,然后把人放进去,再等下一个,来来往往的,这个上午, 王凝之倒是也过的不算无聊。
毕竟身份压制。
等到了中午,陪着妻子吃了饭,让她小憩一会儿的功夫,王凝之就摇着扇子, 坐在了大树下,等待着自己的下一个猎物。
只是王凝之没想到,这个猎物来的有点儿大。
躺在摇椅上,在微风中半梦半醒之间,王凝之偶然地一个抬头,发现一个人正站在自己面前,饶有兴致地打量着。
只当是做梦,王凝之‘哼唧’一声,继续睡着。
直到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这大概不是做梦,因为听到了屋里的笑声。
竖起耳朵听了几句。
“你爹在颍川,知道消息以后,一封信就给我传了过来,要我回来主持大局,我想了又想,这个大局是什么,最后才反应过来,你爹说的大局,就是要让你平平安安地生下孩子来。”
“爹爹总是这么风风火火的。”这是妻子的声音。
“也怪不着你爹爹, 咱们家里你是最大的,你的孩子就算是下一代的第一个了,你瞧瞧王家,你大嫂何仪生了孩子以后,何家送过去多少东西,她还算不得何家的大女儿呢。”
“我刚才已经过去跟你娘商量过了,你爹的意思是,排场绝对不能小,你娘大概也是这么想的。只是不如你爹那么夸张。”
“三叔,可千万别,我在钱塘都差点儿没缓过来,可别再弄什么排场了,我够够的了。”
“哈哈哈,钱塘的事儿,我也听说了,这时候怕是大江南北,都已经传开了,王家二公子差点儿搬空了整个钱塘,就为了给妻子养胎。可是人间美事一桩啊。”
王凝之爬了起来,出现在门口,“就是说啊,我都不懂令姜是怎么想的,这种大好时机,居然不懂得利用起来。”
“利用起来干嘛,跟大家要求送礼?”谢道韫白了丈夫一眼,没好气地说道。
王凝之挠挠头,“讲道理,他们难道不该送?”
“难怪我刚才看你的时候,见你睡得香甜,难不成是在梦中收礼?”
“嘿嘿,礼多人不怪嘛。”王凝之拱拱手,“谢三叔。”
谢安倒还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永远都是一件简单朴素的袍子,时常都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
“叔平,过来坐。”
依言坐下,谢道韫开口了:“你不是有事儿要问三叔么,可抓紧点儿吧,三叔一向神龙见首不见尾,说不准明儿就又出门去游玩了。”
“不会,这次我肯定是不能出门了,你爹已经严令要求我,守在山阴,只要你有一点儿需要,都必须马上出现。”谢安说着话,自己倒是先忍不住笑出声来。
“好了,你说吧,有什么事儿要问我?”
王凝之严肃起来:“谢三叔,我想知道,当前局势。”
谢安挑挑眉:“我一向居山野而自得,游山水而陶然。这种问题,不该问我。”
“谢三叔,”王凝之笑了笑,“咱们都是一家人,就不必说那些客套话了,您心怀天下,我岂能不知?”
大概是被王凝之这种突如其来的熟稔与自信给震惊到了,谢安一时没有回话,反而是沉默了起来。
抬抬眼,谢安再看向自己的侄女儿两口子,也严肃了几分:“你有什么地方想不明白?”
王凝之心里赞叹,这才是真贤士,不娇柔做作,不自恭自谦,换做旁人,少不得再说些什么‘我一直在山野之中,并不熟知’或者‘我不过一个山野之人,哪儿有本事如何’之类的话。
而谢安不同,前面一句不过是试探,察觉到侄女儿俩口子的真诚,便不虚与委蛇。
“我想知道,桓温意欲何为,为何放走苻坚。”
谢安瞥了一眼,“当真连这个都猜不到?”
“大家都说,桓温是打着算盘,想要一石二鸟,让苻雄去和慕容恪开战,自己坐收渔利。”王凝之缓缓说道。
谢安轻轻点头。
“之后,桓温便可以趁着秦,燕受挫,趁虚而入,若是燕胜,则秦危,燕同样损耗巨大,这时候,桓温便可入长安,立不世之功。”
谢安眯了眯眼,“那你是怎么想的?”
王凝之摇摇头,“我想不出来,觉得大家说的有道理,却又觉得哪儿有些不对。”
谢安嘴角露出一个淡淡的微笑,“你觉得大家说的有道理,是因为这是目前最好的方案,也是对桓温而言,最简单轻松的方案。而你觉得有些不对,是因为你在宣城的时候,接触过桓温,对吗?”
王凝之愣了一下,眼前,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大雪纷飞的冬天,在两军对峙之间,自己默默地陪伴着那位大将军,走在雪地上。
自己当初用什么‘天命’骗人,桓温自然看的出来,但他却没有戳破,反而欣然接受了。
江南之地,错综复杂,南北士族的争斗,皇族与士族的争斗,永远都不会止息。
所以他入建康,非但不是好事,反而是个大麻烦。
可桓温是有心的,他是认真考虑过,要不要直接取代司马氏的。
他是真的,不敢屈居人下,真的要做那天下第一人的。
他要当皇帝,可是江南之地的皇帝,却是个大麻烦,入主建康,远远不如待在荆州来的好。
那么,桓温的选择就很简单了。
王凝之眼前一亮:“他想自立门户!他要过长江,拿北方来做他的地盘,所以他不会攻秦,燕之中,失利的一方,反而会去攻胜者!”
谢安眼里有些欣赏,“看情况而言,大多数人都知道该如何做,可是落在不同的人身上,自然就会有不同的选择。”
“对桓温来说,他在真的拿下足够根基,能养活未来那一大片土地之前,需要的自然是朝中的支持,百姓的支持。”
“什么情况下,朝廷会不得不支持他,而百姓又会真的爱重他呢?”
王凝之神色冷漠:“当然是有外敌窥伺的时候,朝廷才不得不支持他,而他能打胜仗的时候,百姓才会爱戴他了。”
顿了顿,王凝之又说道:“桓温,养寇自重!”
“桓温想要的,不只是打胜仗,然后做个万世流芳的大将军。”谢安轻轻一笑,“他要做的事情太大,养寇自重,就怕他没能力养得好,反受其害。”
“那我们该如何避其害?”
听到这句话,谢安笑吟吟地站了起来,“你爹不就是正在做吗?”
王凝之叹了口气:“老爹小气得很,问什么都不肯说,就让我自己去猜,到现在都不肯跟我透露几分。”
谢安‘哈哈’一声笑,“王逸少心有成算,你们这些做儿子的也不错,伯远这些日子,已然接手前线钱粮,调派有度,甚得好评。”
“你也很不错,能从桓温的言行之中,看出他的意图,果然心细如发。”
“谢三叔,既然您看的这么通透,那为何不出仕,去做些事儿呢?”王凝之试探着问。
现在的局势,虽然说大局上,还是按照之前老爹的预判而行,但既然已经发现了桓温的意图,那还是要有人去控制才好。
无论是谢奕,还是谢尚,以及其他参与到军伍之中的谢氏族人,恐怕都没有那个本事,在桓温出了事儿以后,重新掌控局面。
朝廷里的事儿,再大也有老爹在后头给士族撑腰,可那军方的事情,王家如今却是力有不及。
谢安踱着步子,走出屋门,“你来瞧瞧。”
王凝之看向妻子,谢道韫给了个眼神,让丈夫跟上,自己却并不动弹,这些事儿,已经不是自己该参与的了,或许等到丈夫了解情况,再来跟自己说,给丈夫出出主意才是该做的。
王凝之点点头,出了屋子,却发现谢安已经坐在了树下的石桌边。
“叔平,坐,瞧瞧这棵树。”
枝叶繁茂,树荫清凉。
谢安轻轻笑着,“你说,一棵树从一个小树苗,要长得这样好,需要的是什么?”
“阳光雨露,松土培育,灭虫养护,不受外来侵害。”
“嗯,是这样,那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扎根。”王凝之毫不犹豫,“只有扎根了,才能慢慢长大,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基础不牢靠,别的都没有意义。”
“是啊,”谢安赞同地点点头,“所以这几年来,我一直都在想一个问题。国朝犹如这大树,土壤是根基,有土壤,才能扎根,才能生长。对我们来说,土壤自然就是这天下百姓。”
“可为什么不论什么朝代,到最后都会民不聊生,继而百姓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处处反叛呢?”
“贪官污吏年年都有,从来不缺,天灾人祸时时发生,从不永绝,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或者说,要如何,才能让老百姓,对朝廷有信心,愿意做朝廷的子民呢?这长治久安之策,究竟是何?”
王凝之眼神闪了闪,露出个古怪的笑容:“谢三叔,老百姓要的,其实从来就不多,之所以反叛,无非就是过不下去了,活不成了,吃不饱饭了而已。”
“只是如此?”谢安皱眉,“从上古至今,粮食,耕种,器具,都在发展,百姓们却愈发贫苦,继而战乱,这是为何?”
“历朝历代的那些叛乱,是怎么来的?”王凝之脸上露出个冷漠的笑容,“还不是老百姓吃不上饭了,反正都是一个死,叛乱了,起码抢些吃的,做个饱死鬼,也比做那饿死鬼来的好上许多。”
“那也不对啊,”谢安眉头紧锁,“汉盛时期,人口可比现在多多了,也不见百姓反叛,可到了后来,土地还是这么多,人口少了,怎么会叛乱四起?”
王凝之叹了口气,“三叔,百姓吃的,不过就是那么点,可他们还是吃不上,这是因为,有太多人,要从他们嘴里抢吃的。”
“历朝历代,到了最后,豪绅,官员,抢土地,抢粮食,抢银钱,难道他们会互相抢?不会的,他们只会抢百姓的。”
“我给您举个例子吧。”
“开国的时候,一个皇帝,十个将军,十个文臣,一共二十一个。”
“皇帝有十个儿子,一个做太子,九个做王爷。将军们,文臣们,也是如此,那么到了下一代,百姓们需要养活的人,就变成了二百一十个。这就是已经翻了十倍,可哪一个朝代,不过几十年功夫,百姓就能翻上十倍?就算百姓翻了十倍,难道土地也能翻十倍吗?百姓多了,反而地不够种了。这是其一。”
“其二呢,一个将军老了,要荣归故里,自然是不能下地干活的,那么他还需要百姓养活,可是新替上来的将军,那也是需要人养活的,新将军也会有儿子的。”
“至于其三呢,就很简单了,一个皇帝,其实并不只是一个皇帝,而是一整个皇宫里,一整个皇族,所有人都要百姓来养活,一个将军,他也不是一个人,他的妻,妾,管家,丫鬟,他的亲族们,哪个会去种地?而这个将军的儿子们,长大了以后,各自成家,他们的妻,妾,管家呢?”
“老百姓需要养活的人,只会越来越多,而不会越来越少,这就是为什么到了最后,老百姓都是吃不上饭了。”
“当然了,这只是一种大概情况,实际上当然会复杂得多,但大体上,走向就是如此。说白了,老百姓养活不起这么多的达官贵族了。”
()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
小说推荐
- 东晋瑶光
- 《东晋瑶光》txt下载(全本+1番外)作者:君子临渊(晋江非V高积分2014.1.31完结,现代医师穿越/女强/替身)这是个现代医师穿为东晋名门嫡女,偶尔验尸偶尔救人,主线发展感情,戴着历史镣铐跳舞的故事。冷静女主,不全甜,后期有微虐。关键词:替身,狗血【完整文案如下:小时候,街角算命的老头神秘兮兮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85章
- 穿越东晋末年
- 作者所写的《穿越东晋末年》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五八一章 平定草原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历史的车轮滚过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中原大地迎来了百年未遇的和平,人们都以为盛世即将来临,可谁都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一场汉人永远也不愿面对的千年恶梦 永嘉丧乱,五胡乱华,中原大地,虎狼横行,异族蛮王,率兽食人!北方的汉人,被不停地杀戮,华夏的儿女,在血泊中哀号 不甘为奴的汉人举族南下,在江东之地重建东晋
- 穿越架空指云笑天道1连载中
- 最新章:第四千五百五十章 弃守马头保江陵
- 东晋唐王
- 【2019历史网文之王大赏】参赛作品】晋室无能,以致中原沦陷,哀鸿遍野 后世青年李信,穿越永和年间,起于流民草莽之中,有志平天下!提虎贲十万,血战黄沙,定鼎神州,一统天下复我大好河山 作者:无语道尊所写的《东晋唐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无语道尊连载中
- 最新章:第六百七十一章 天下一统
- 我是东晋刘寄奴
- 入赘专业户刘裕本想靠着年轻这几年安安稳稳的吃点软饭,奈何时代动荡,民不聊生,为守护自己这来之不易的小家,无奈之下只能提起三尺青锋,还乾坤一份安宁 作者:夜泊枫桥边所写的《我是东晋刘寄奴》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夜泊枫桥边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二百七十九章 活着(十)
- 东晋大开发
- “这里是东晋末年”张洋面对周围的环境一脸懵逼,他实在发愁自己一个啥都不懂的宅男到底怎么活下去呀 更卧槽的是自己现在的身份。面对老古董桓冲,资深女汉子司马兴男,以及各路其他牛鬼蛇神就够让人头疼的了,竟然还有隐世仙门“这是一个正经的历史位面呀”猪脚不是天才人物,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一个老宅男的救生记而已,在
- 穿越架空天涯过客服连载中
- 最新章:18、尴尬的商业谈判
- 东晋之寒门崛起
- 永嘉之乱,西晋灭亡,北人南下,史称“衣冠南渡。东晋建立,三吴故地,六朝建康,江左日趋繁华 升平元年,桓温二次北伐中;谢安醉卧东山,携妓畅游;王羲之辞官,归隐会稽.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且看一寒门少年,如何打破桎梏,一步一步向上攀爬 作者:疯狂的小芦苇所写的《东晋之寒门崛起》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
- 穿越架空疯狂的小芦苇连载中
- 最新章:167、好戏开场了
-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 慕容垂:桓温无甚才能,仰仗其子之劳而已。桓熙:生我者父母,知我者慕容 桓温 作者:钓鱼能手所写的《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钓鱼能手连载中
- 最新章:135 兰亭雅会
- 在深渊里仰望星空:魏晋名士的卑微与骄傲
- 本书是一本魏晋名士小传,从最后一个拥有“党人”遗风的文学家孔融开始,直到东晋武帝太元年间最后一个风流人物谢安谢世为终 从慷慨悲凉的建安七子,到魏晋禅代之际睿智却凄凉的正始名士,从放荡不羁却落入凡尘的竹林七贤到五胡入中原,世乱时危而狷介轻狂的中朝名士,再到晋室南渡之后的一手麈尾轻扬一手挥鞭北指的太元名
- 网游小说北溟鱼.连载中
- 最新章:本书大事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