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组曲

第44章


很多诡异的际遇,后来再看,似乎并不是很难接受。但在我渐渐接受并开始习惯这个玩笑的同时,却也发现,自己并非唯一遭到捉弄的人。显然,老天爷非常喜欢开玩笑,但技术一般。
    单科会考前的最后一周,语文课进行到戏剧单元。听方婕西说(10)班就是从高一学年的诗歌单元开始“臣服”在辛淼老师脚下的,所以我对戏剧单元一直充满期待。
    以前在圣安中学的时候,遇到戏曲、话剧课时一般都自动变成分角色朗读,一个单元就是课文解释加课后题一带而过,划划重点已经足够,哪可能真格拿出一个礼拜的时间搞体验表演!
    所以说,蒂尼高中真的不同。
    首先,剧本讲解一下,主题启发一下,重点点拨一下,学生们就被放出去排戏了——细节自己抠,情绪自己找,内涵要义自己捉摸。不带剧本的体验表演之后再重新回到课本,这时候对剧本的认识就不再像刚开始那么浅显了,也不会感到无聊了,插空还把剧本相关的影视资料拿来观摩,加深体会。
    今天上演的是《雷雨》,体验组合是蔡永希所在526宿舍和李政所在412宿舍。虽然演出场地就是本班教室,布景稍嫌简陋,不过“雷雨剧组”——他们坚决要求被这样称呼——的工作人员非常之敬业,在服装上狠下了一番功夫。这不,一水儿的长衫大褂夹袄旗袍,要不是场地有限,恐怕连黄包车都能搞来一辆!
    超精彩,真的。尤其是李政饰演的那个韩国版周冲,虽然戏份不是“大叫一声夺门而出”就是“跑跳上,狂奔下”,可人家依然演得兢兢业业,每个跑位都十分精准,相当冲动,给沉闷压抑的剧情增添了一道活力,绝对是一大亮点。
    苏冰倩简直是鲁侍萍附体了,演到动情处惹哭了好几个脆弱女生,特别是晕倒的时候,逼真到不行!
    左芳菲的四凤让人眼前一亮,灵动、善良、对爱情的执着,尤其是那份淳朴和纯真,拿捏得恰到好处。
    据说钟文武是本色演出,也对啦,他平时的调调也跟周朴园差不多,去声多,一幅城府极深的麻木相。
    至于时拓川,那简直比周萍还要周萍,有谁还能比他更挣扎更痛苦更崩溃?不,没有了,时拓川版的周萍,Yeah!
    蔡永希饰演的繁漪嘛……演出中杨光一直在底下“小生怕怕”地嘀咕:太可怕了,太变态了,太分裂了,以后再也不敢惹她了——足可以证明蔡永希把这个年轻继母的人格扭曲诠释得多么到位。
    ……(其他演职人员在此暂略)
    强烈建议以上人等集体报考中戏、上戏还是北影、中国传媒,不然干脆让那些学校在蒂尼高中设立考点得了,这么优秀的演艺人才,一个个的都是天生的“戏骨”哪!
    不过,也许真的是太精彩太逼真了,我的脑子里才会一直浮现那个女人的脸。
    那个要成为连科继母的女人的脸。
    那个曾是连科英语家教的女人的脸。
    那个被我撞见与连科滚作一团的女人的脸。
    那张脸,害连家一片狼藉,害连科脸上挂彩,害琴弓断成两截。就是那张脸,让连科想要放弃什么吗?我不敢想。如果她要成为他的继母,她就是现实中的繁漪,而我,要怎么拯救可怜的连科?
    天,那张脸,我没想到会在两年后再次记起,并且要一直记住。
第111章 往事
    第111章往事
    两年前,刚升上初三的我,因为在暑假结识连科而偷偷加入了“齐连郑”,周末常常到连家聚会。
    一个寻常周末,我提着连大师准备的月饼快乐地按下门铃。连科的外婆为我开门:“小虞,来啦。”
    “是。外婆,这是我妈让带过来的,祝您中秋节快乐!”我说,“连科呢?”
    “在里面补习哩。今天是外语家教。”外婆望了望挂表,“还有一刻钟。谢谢你爸妈,也谢谢你,真是乖女仔!”说着笑眯眯地往厨房去,“坐着,我给你端甜汤吃。”
    坐在客厅吃了几口西米露,翻了一会儿报纸,眼看时间到了,里面却还没有结束的意思。我有些不耐烦,也因为想要快点儿见到连科,就轻敲了两下房门,没回应,于是轻轻推开一道门缝,往里看,想要出声,却愣住——
    房间里的两个人滚在连科的单人床上,那个英语家教正趴在连科身上吻他的脸!
    我的脸颊一定比火烧得还要烫,我的耳朵一定比见到郑翘楚还要红,我的心跳很快,几乎要跳出来一样,怦怦地好响。那时候连科刚过完16周岁生日,而那个女家教是个大三在读的学生。也许察觉了什么,连科推开她坐了起来。我赶紧从门边退开,愣了两秒,慌张地跑回沙发里坐着,忐忑不安,生怕被连科知道我偷看……
    那是我第一次看见那个女人的脸,她斜挎着一只皮包,站在敞开的防盗门边跟我道别,涂着唇彩的嘴唇格外刺眼。连科那时就坐在我身边,吃我剩下的半碗西米露,我却不敢看他,害怕他发现我的心慌。
    那后来我再也没见过那个女家教,直到一周前。只是没想到,她再次出现竟然是以连科继母这样一个身份。
    我不敢想象当连庆舅舅出海时,连科要怎么跟他的继母相处,不,我也不愿去想!我已经越来越无法容忍连科的荒唐,即便那都是些“过去”,我却会在“现在”莫名其妙地生气,甚至常常神经质地想:不会结束的,这些没完没了的荒唐债,总会一笔一笔找上门来,永远没有个完!
    连科啊,我于是想,如果我不曾是他的妹妹,也许一辈子都会躲他远远的,远远的……
第112章 撞冰记(上)
    第112章撞冰记(上)
    进入十月份,针对十二月蒂尼高中艺术节的准备工作就正式开始了。也许是受去年艺术节“越狱事件”(方婕西是这样形容的,很奇怪是不是?)的影响,今年开幕演出的任务派给了国乐社团,把西洋乐社团集体排除在外。
    西洋乐方面的豪华阵容先按下不表,蒂尼高中居然还有一个国乐社,厉害吧!
    其实,当年我被当作“外劳”派去艺术楼给乐器洗澡的时候,就发现蒂尼高中拥有非常齐备的民族乐器,足够组建一个很有规模的民乐团。
    只是,现在的家长送孩子去学乐器好像没几个是真正为了陶冶情操的,多半带有功利性,因此学西洋乐器的比较多。其中又以钢琴、提琴、吉他、黑管这些比较普遍。
    比如竖琴,就是在特长生成灾(陨石砸到10个蒂尼学生,有3个是音乐特长生,3个是美术特长生,3个是体育特长生,还有一个是全面特长生)的蒂尼校园里也只是千分之一的比率——先不说好不好成“家”,光上课就得每个礼拜搭飞机去首都拜师学艺,能普及才怪!
    至于民族乐器,诸如二胡、古筝、琵琶等就比较普遍,考试、比赛也多;扬琴、笛、箫、唢呐之类,以及一些偏僻的少数民族乐器就没什么人肯送自己小孩去研习了——升学考试毕竟比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更现实也更切身利益一些。
    但是,不管普遍还是少见,中西乐器的学习好像也有潮汐,一阵一阵的。像我们这一届普遍流行西洋风,而后来的小辈们则赶上了民乐热的时代,加入了“民族潮”之中。如此说来,蒂尼高中能够组建这样一个出类拔萃的民乐社团也是必然,而且必定能达到如西乐社团一般的辉煌。
    国庆后,我受邀参加了一年级民乐社的内部音乐会。鼓弄键盘的我能有资格收到学弟学妹们精美的请柬,多半是因为之前代表蒂尼公开演出的虚名作祟。
    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民乐作品有需要西洋弦乐的陪衬(比如提琴)的时候,可见我也是个崇洋媚外的——可以背得出莫扎特全家的生辰八字,却不知道琵琶有几根弦,认不出天琴月琴伽倻琴——所以每次向校内留学生展现古国风采、弘扬中华文明的时候,我都退得老远,以免露怯,给国人丢脸。
    但是,东方也好西方也罢,国乐社活动总归是音乐界的事儿,他“季冰山”跑来凑什么热闹——他应该是学国画的吧——还正好就坐在我旁边,让我好后悔没有披一件薄外套再过来!
    艺术楼多功能厅。台上的少年正手执短笛吹奏《金蛇狂舞》,我听得入神,差点儿把他当成了金蛇郎君。
    笛音突然消失,“我、我吹错了!”少年尴尬道歉。
    真可爱!我不禁大笑出声,立刻有两道寒光从侧面射过来。目不斜视,我咽下口水,心想,宁愿冻掉耳朵也不要歪头看他一眼,哪怕一眼!
    演出过程中,有人轻拍我的肩:“同学,可不可以占用你一点儿时间?”回头(特意从没有季枫的那一面),是校电视台的记者,“可以接受一下采访吗?”小美女冲我眨眼睛。
    “当然!”我立马起身往大厅去,有什么不可以?只要能把我带出“极圈”,采访一下算什么!
    不过摄像老师好像是个极端完美主义者,几句话录了我五分钟,“开始——停”了三四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