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千羽

第89章


  
  他死了,再也不能回来。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她一声没吭,便昏了过去。
  
  醒来之后,不吃不喝,只是以泪洗面。没过几天,便瘦得如同一缕芳魂,只有那双呆呆的眼睛,间或一轮,证明这个人还或活着。
  
  她的父母从外地赶过来,要带她回去。她年纪尚青,还可以重新开始,再找个好人家,日子,便可从头来过。
  
  她虚弱地摇摇头,目光却是无比的坚定。父母走后,她终于从床上爬了起来。有人发现,向来不信佛、道的她,竟然整日整夜,对着苍天,喃喃念诵。那声音,时而哀切,时而高昂,时而如祈请,时而若诅咒。没有人知道,她口中念的都是些什么。
  
  这女子,在旁人眼里,凄厉似鬼,往昔的云鬓花颜,仿佛同她的丈夫的尸骨一样,零落成泥,碾做尘。
  
  不久,有人从城里回来,带回来一个消息,说刘府君,刘自然大人,突然得了急症,死了。
  
  她听了,凄苦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一丝笑纹。有细心的人发现,从此以后,她睡得更迟,起得更早,对着虚空,朝夕礼拜,从无间辍。
  
  一年以后,黄家的母驴,忽然产下一头小驴,黄知感的遗孀请了邻居,一起帮着接生。那头小驴落地之后,女人从厨房里端出一盆热水,洇湿了布,给小驴净身。擦着擦着,她突然停了下来。捉住驴腿,细细观看。脸上,带着隐秘的笑意。
  
  旁边的觉出事情有异,也凑过去看。女人把驴腿抬起,给他看。这人看清以后,吓得跌坐在身后的柴草堆上。
  
  ——驴腿上有三个字,刘自然!
  
  “哈哈哈哈——刘自然!你也有今天!”
  
  那妇人仰天大笑,状似疯魔。无数个白天,黑夜,她对九天神魔的祈请,终于得到了报偿。刘自然,刘府君,现在落在她的手里!
  佛说:是身如幻,从颠倒起。是身如影,从业缘现。是身如焰,从渴爱生。”
  
  ——是身如影,从业缘现。他种下了那样的因,就要收获今天的果。
  
  女人还在笑,笑出了眼泪,笑得弯下了腰,笑得眼角流出了丝丝的血。
  
  邻居被这女人吓得不知如何是好,简单处理了一下现场,便趁她不注意,溜了回去。
  
  第二天,这件事便传得满城风雨,人人都听说,门前有一棵柳树的黄家,昨天产下一驴,那驴腿上的细毛,自然形成纹路,定睛看去,竟是刘自然三字。
  
  这样的怪事,不能不上报郡守大人知道,郡守听后,差人叫来了刘自然的妻子和儿子,前往黄家识认。刘妻看了半天,摇了摇头,那驴对他们,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躺在母驴身边,很是悠闲。刘的长子,在别人的指点之下,捉住驴腿,看了看,只一眼,便连退几步。
  
  黑色的驴腿上,有从生的白色杂毛,点划清晰,正好形成三个字。
  
  如同有人以浓墨在碑石上摩拓的一般。
  
  那三个字,他怎么会不认识!——那是他父亲的名讳。
  
  怎么会呢,怎么会?所谓的因果报应,怎么会如此之速?
  
  这一切,都是巧合吧。
  
  可是,万一这驴真是他父亲转世,留在这里,岂会有好果子吃,那样,他岂非成了不肖子孙?
  
  刘自然的儿子想了半天,忽然茅塞顿开:
  
  “父亲生前,最爱饮酒食肉,倘若端来酒肉之后,这驴子大快朵颐,那便是我的父亲无疑!”
  
  “好!就依你说的做!”黄氏的遗孀,听了这个建议之后,比谁都要踊跃。
  
  不一会儿,仆人从集市上回来,拎了几个食盒,将里面的鸡鸭鱼肉,倒入石槽之中。
  
  驴本是草食动物,从来不吃肉的。黄家这头新生的驴,闻到了酒菜的香味之后,竟然打了一个滚儿,忽地从地上跃起,奔到石槽旁边,低下头去,狼吞虎咽起来。
  
  不一会儿,装酒的器皿和盛肉的石槽,就见了底。食毕,昂起脖子,长鸣了几声,似是酒足饭饱,极之畅快。随后,又流下了几行眼泪。
  
  旁观者看得目瞪口呆,尤其是刘妻和刘子,不住地抹着眼泪。刘的儿子同黄知感的妻子商量,愿以十万钱赎回此驴,牵回家去供养。黄妻听了以后,当即吐出两字:
  “不卖——”
  
  每一个字,都是从齿缝里挤出来的。字字句句,咬碎银牙般的凛冽。
  
  “给多少钱,我都不卖,就算搬来金山银山,我也不卖!”
  
  刘的妻儿见黄妻态度如此坚决,知道坚持也是无用。打算以退为进,再等一等,等这女人消了气,态度软化了,再上门买驴。——在他们心里,这世上没有人不见钱眼开,真金白银放在眼前,会有人不要,除了疯子,就是傻子。黄家家境清寒,一个女人,自己顶门立户,总有她服软的那一天。
  
  众人散去之后,黄妻回到屋子里,坐在镜前。解下头上的青帕,将从抽屉深处,拿出层层软布包裹的乌木簪,斜斜插在头上。
  
  她对着镜子,嫣然一笑,那笑容里,融融脉脉,充满似水的柔情。仿佛,她的身边,有谁在看着一样。
  
  “夫君,我终于可以给你报仇了!”说罢,她从墙上拿下一条熟牛皮编制的鞭子,走到驴圈。
  
  一阵凄惨的驴叫声传来……
  
  刘氏子多次登门,每次都增加价码,黄妻好整以暇,从不吐口。眼见那驴身上遍布条条血痕,自己却无能为力,刘自然的儿子又急又气,又惭愧,又遗憾,竟然生了一场大病,没过多久,便一命呜呼了。
  
  死了好!死了好!刘自然夺去她的头发,如同生生剜去心脏;不守承诺,令黄知感走上战场,并且死于异乡,就是要了她的命。
  
  她早已死了,别人看到的,不过是一具躯壳……
  
  刘氏父子,不过是以命抵命而已。
  
  战火肆无忌惮地蔓延,终于烧到了成纪县。为求保命,大伙儿四散奔逃,黄氏遗孀和那头驴,也不知所终。
  
  纷飞的战火中,遍地的哀鸿,出自《儆戒录》的这个故事,也在硝烟中落下了帷幕。
  
  读过之后,令人怅然。
  
  这个故事的前半截,有可能是真的。
  
  寻常百姓的性命,在官老爷心中,如同蝼蚁。他本来可以放生的,又拿了人家的心爱之物,于情于理,都应成全。
  
  只不过,一个女人的头发,一个男人的性命,在他的心中,轻若翎羽。
  
  他根本,就不打算成全。
  
  就算背信弃义,别人又能拿他怎样?
  
  这样的人,根本不会想到,他拿走的,是一个女人的一切。全部。所有。
  
  就算知道,他也不会在乎。看着那些小民蹉跌于尘世,摔得头破血流,才能显出他的权威来。
  
  在现实生活中,那女人,除了痛断肝肠,哀哀哭泣以外,大概不会有什么别的作为了。她是弱质女子,即便仇深似海,也不能手提三尺宝剑,前去快意恩仇。
  
  这个故事,给了她一个期望中的结局。
  
  ——生活中不能实现的,在故事里得到了成全。
  
  碧海青天,夜夜心。一无所有的女人,在夜里,将自己的痛与恨,煎熬成毒。通过不眠不休的祈请,求得神迹降临,为丈夫,也为自己,复仇。
  
  故事告诉我们,休要作恶,要广结善缘,免得身后遭报应。
  
  种下善因,才能收获善果。否则,因缘果报,不知道会沦落成什么。
  
  假如生活,一如这般的条分缕析,黑白分明,恩怨必酬,那么,那些悲剧,也就可以避免了吧!
  
  
 
作者:林素微 回复日期:2009-08-11 18:00:56    
  各位的留言,以后再回复。近日感冒,头晕,发烧,咳嗽得脑仁儿疼,先发这些吧,希望还能将就看一看。
    
  57野宾
    
    唐代有很多与猿有关的诗句,其中脍炙人口的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飞鸟回”,“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等等,也许与那个时代植被覆盖较好有关,山深林茂,猿影纵横,啸傲其间,因此,成了诗人笔下的常客。
    
    有一首诗,也是写猿的,未见得有多好,却承载了一段久远的故事。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嶓冢祠边汉水滨,此猿连臂下嶙峋。
    渐来子细窥行客,认得依稀是野宾。
    月宿纵劳羁絏梦,松餐非复稻粱身。
    数声肠断和云叫,识是前年旧主人。
    
    诗的作者叫王仁裕,曾经跻身官场,在南方做过官,他一生著述很多,无论诗、赋、还是散文,都拿的上手。虽然不如李、杜有名,但是,在当时流传甚广,自唐以来鲜有其比,被时人誉为“诗窖子”。
    “诗窖子”里面的窖藏的诗很多,这一首是叙事性的,写的是他同一只猿的因缘与过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