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较低的在遥远地区的战区指挥官们,对于这些补给的重要性则懂得更少。因此他们对意大利的要求,柏林方面总是打个七折,又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使实际运来的油量仅只五折。
这些补给之不足,又因到货之时有时无,而更其严重起来。它们总是不能按期到来,不是拖延就是中断。情况既然如此,意海军总部对于预期的补给日期就没有把握,因而便被迫对于活动采取经常的、额外的限制。由于燃油的延期到来,不止一次地使所有海上活动多少陷于瘫痪的地步。这种严重的不可靠性,不消说,会反映到活动的主动性和决策方面。处在这样性质的折磨之下,无论什么艺术,特别是战争艺术,怎么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表现,这就无怪其然了。
最后,我们必须考虑到问题还不止是手里有一批燃油就算了,这批补给品还必须分配到所有参加海上活动的一切港口去,而每一港口又必须有一定的数量以应付从该港出发活动的军舰的需要。在32个港口中,意大利海军拥有数以百计的燃油堆栈。因此,在燃油最缺乏的时期,对各港口的分配就不得不有所区别。其结果,有些军舰不得不从甲港开到乙港去加油,否则便须把燃油经过海道从一个基地运到另一个基地去。这样一来,在航行中油船又得冒损失的风险。
尽管在梅尔诺会议之后和德国人签订了协定,而意海军在1941年的第二季所收到的燃油总量却不超过38,810吨。因此对于海上活动有必要加以新的限制。1941年第一季的消耗量为348,230 吨,第二季便减为279,327 吨,第三季又减为266,865吨。这个最后的数字意味着每月的平均消耗量不及90,000吨。除非对作战活动施行不可忍受的限制外,便再无减削之道了。尽管千催万请,甚至连战前的储备都濒于耗竭的情况下,1941年夏季也只收到64,703吨。燃料补给日益萎缩的结果,这一危机发展到9 月末使意舰队几乎在两个月内把活动减削到可怕的低水平。这时恰恰处于第一期护航战斗的末叶,是意舰队最需要享有最大限度的运动自由的时候。
1941年10月将近月半的时候,情况已到如此严重点,使派驻意海军总部的德国联络官海军少将魏肖耳德也感到有向柏林呼吁之必要,在他的写于10月23日的一篇报告中,他指出如下的事实:
意海军从德国收到总数只201,000 吨的燃油,此数仅达到梅尔诺协议所规定而为此时所应发的410,000 吨的不及一半;
意海军各堆栈现存燃料仅20,000至30,000吨;
每月平均消耗100,000 吨之数是不能再减的,否则便会严重地限制海上的活动;
按战争的进展说来,燃料问题已经成为作战的问题了。
魏肖耳德少将在报告结尾中写下十分严重的语句:“采取措施的最后可能的时刻已经来到了……问题必须解决。我所知道的意大利局势迫使我做出这样严重的描述,因此本报告必须被当作最后的警告来考虑。”应该记住,当32个港口的几百个堆栈日就涸竭之际,10月23日到手的30,000吨燃油,不过只够战斗舰队的军舰加油一次罢了。
经过意海军总部和魏肖耳德少将的累次申请,加上意海军首脑和德国的补给部长克洛杜斯博士在罗马进行谈判,产生了一些功效,于是到了11月末来了一批相当可观的燃油,使现有的困难多少得到克服。这一批燃油使舰队获得活动的机会,促成了在第一期护航战斗中的意方胜利。不幸这种改进只不过是相对而短暂的。1941年的第四季,只有150,361 吨的燃油运抵意大利。这一数字只是必不可少的最低限额之一半。因此,燃料问题一直成为意海军活动的危害性的问题,而当补给问题在新的阶段里又发生延期和取消的情况时,形势就越发严重了。事实上1942年第一季仅只发来126,634 吨的燃油。于是意海军只好在活动方面施行进一步和更严格的限制。必须指出,由于燃油的缺乏,使意海军在1942年初所享有的优势,无法加以充分的利用。
1942年的头三个月里,由于压制了马耳他岛的攻势能量,使开赴利比亚的船队能以比前此更为众多的数目在较少的护航舰和不要任何大型兵力掩护之下,畅行无阻。这样一来,节约燃料的成效便十分显著了。不消说,任何稍具规模的活动是搞不起来的,因而参加第二次锡尔特湾战斗的为数有限的意大利军舰,便是在节约燃料的需要的情况下造成的。因此在1942年第一季度结束时,只消费180,371 吨的燃油,即比前一季度还要低,但仍比这个期间所运来的燃油多用50,000吨。4 月间出现新的特别严重的危机,以致把所有后备的燃油扫数用尽。
本书作者记得清清楚楚,在这期间的好些个晚上,每当我向海军总部作战计划处处长皮阿扎少将汇报时的情景。他对着存油日报表发呆。存油总数逐日在减少着,从50,000吨减为40,000吨,到25,000吨。4 月9 日在塔兰托港只剩2,400 吨,而舰队各舰应上的燃油还短少5,000 吨。4 月末的一个晚上,作战计划处处长叫嚷起来,“瞧!”不需要来做什么说明了。在意大利的所有海军油栈里只有14,000吨的存量了。除了几百个油库里不能使用的油渣之外,存量实际上是等于零了。这样一来,在4 月份里,只好实行限制海上活动,以便把消耗量限制30,000吨以内。再则,德国人已经宣称6 月份意大利海军只能指望有45,000吨的燃油到达,而此数又不能早于月半发货。从这时起,燃料问题真正成为燃料的悲剧了。意海军不得不把自己的运动不是以军舰和火力为根据,而是每天有多少燃料做多少事。
因此到了4 月末,意舰队各舰便只能依靠于自己舰上实际的拥有油量了。因之一旦舰队有绝对必须执行的紧要任务时,它就不能指望在回航时有人为它加油了。在那些日子里,每当发现敌方营垒有某些动态时,海军总部所感到的忧虑和责任真是怕人的。应不应该把舰队派出去?往后会发生什么事情?海军总部所担心的是,英方可能企图一次大举,不加以制止是不行的,而意舰队却离港不得,奈何!
在那个时期,对于海军首脑说来,做出决定就是挑起千斤担子。作者曾多次目击这种戏剧性的场面,有时简直把他们逼到绝望的边沿。
尽管想尽节约燃油的办法,利比亚船队却是非完成不可的任务,它们所消耗的燃油就比运抵意大利的燃油量还要大。如果把这项活动中断了,则其后果之严重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那时,虽则海军活动已经减到无可再减的水平了,甚至把在修的军舰的燃油舱全给吸干了,还不得不把几乎所有海军舰船的正常燃油补给量降为满舱的三分之二。海军总部终于毅然决定把活动的独立性加以限制。
但甚至采取了这一痛心的步骤也还是不够的。事实上1942年第二季度运来了158,764吨燃油,虽然此数比前一个季度运到的还多,却还比第二季度所消耗的178,933 吨为少。这样一来,1942年夏季,当意德军队向亚历山大城进军发展到临界点之际,对于他们的不间断的补给实属刻不容缓。正在那时,当意海军部队在东地中海的积极干涉本来可以发展为做出向苏伊士运河突击之际,却为了必须派出船队到利比亚去的缘故,人们只好从意大利的战列舰和巡洋舰上面把燃油抽吸出来供利比亚船队之用。坐失战机一至于此!这就是意大利人在那些日子的困难处境:把作战舰船的血液作为补给船队燃油的挹注来源!
因此从1942年年中起,由于燃油的来源绝对没有把握,使意大利战列舰的运动陷于瘫痪,事实上战列舰从6 月中旬之战以后,就从不参加战争使命的执行了。为了弥补消耗与补给之间的缺口,意海军甚至被迫把两艘小型战列舰“多利亚”号和“杜里奥”号之燃油补给完全取消,而该两舰当时是在舰队服役的(“凯撒”号已经免除现役了。根据“加富尔”号的经验。这两艘首先把隔堵进行现代化的战列舰,要求有进一步的改造,而在当时的困难条件下,这个工程是绝对无法进行的)。由于可以预见在无法确定的时期内,是没有机会为该两舰进行补给燃油的,同时又有必要把护航各舰的人事加以充实,于是便把“多利亚”号和“杜里奥”号于12月末列入后备,从而把两舰的大部分舰员分配到别的军舰上去。这些变动的结果是使意大利舰队的核心减少为只由“利托里奥”号和“维托里奥·万内托”号组成,后来又增加了“罗马”号。不过后者直到1943年5 月方才入列。
意大利船队虽则尽可能远离敌方基地航行,而其航线如今却完全被英—美空军所控制又被潜水艇所困扰。意船队再不能逃避敌人的攻击。马耳他岛再度成为敌方整个攻势展开的枢轴了。
虽然舰队的其他军舰的运动如今已减到绝对的最低限度,但只要战争一天还在进行,则要想进一步限制为数众多而来往不息的较小军舰和船队的运动,还是绝不可能的。只要非洲战争还在继续进行,则单只这一方面的护航工作,每一季度便几乎需要175,000 吨的燃油。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