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海军作战史

第63章


  切拉和他的伙伴由于鱼雷发生某些故障早于两小时前便回到“奥耳太拉”号去修理。因此,当警报引起港内的反应时,切拉与其伙伴还正在锚地中间第二次向目标地区前进之际。他们奉到的命令是:一旦敌人发出警报就应中止执行任务,因此他们就向基地船返航,可是被一只巡逻哨艇所发现,敌人投下一阵深水炸弹,炸死了切拉的伙伴。切拉本人还幸存着,他把鱼雷下放到30米的深处。巡逻艇在一个半小时内用探照灯、测音器、机关枪和深水炸弹来搜寻他(幸而深水炸弹定深为15米。)这是一种前所未见的追猎——不是对付一艘潜艇而是对付一个水下的人。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潜伏水下之后,切拉觉得自己快要死了,因此他把鱼雷弄沉,自己则听天由命浮到水面。当他到达水面时,他发现自己距离“奥耳太拉”号不过几米远,他鼓起勇气泅回船上。第二天夜里他又把鱼雷捞起来了。
  最后的功绩
  作为对付盟军通向阿尔及利亚的海上补给线之全面作战的一部分,潜艇“昂布拉”号于12月4 日离开拉斯佩济亚港并在阿尔及尔港附近占领阵位。遇有大船到来,他们准备从这个位置出发向港口攻击。这个机会于六天以后出现,因此海军总部下令执行任务。这一次,除了通常的三只“猪猡”之外,潜艇还装载10名蛙人连同其所使用的爆破水雷。
  11日破晓,“昂布拉”号下潜向阿尔及尔港航进。在这一段航程里,潜艇以低速航进并采取特种措施以免被敌方发觉并避免被港外的雷区所触毁。在大胆的操纵下,潜艇通过一切障碍并避过所有巡逻的耳目。潜艇用仪器驾驶,穿到锚地的中心,它于21时在许多补给舰船抛锚处的中心区坐到海底。
  这一次行动是经过仔细计划的。首先,由一个军官先浮到水面,他携带电话机以便把水面情况告知潜艇。接着便把所有袭击者全都从潜艇里放出来,这一动作前后花费了大约三小时,超过了预定的时间表。带着爆破水雷的蛙人游向各自的目标船,但由于种种原因,只有两艘船被有效地系上了水雷。第一只“猪猡”靠近了一艘很大的补给船,但“猪猡”却完全分裂,只好自行沉没。第二具鱼雷的员兵选择了另一艘大补给船并将战雷头如法系上。第三只“猪猡”带有两个战雷头,便分别系在两艘美国船下面。由于“昂布拉”号的原定撤离时间是02时30分,届时虽然这些袭击者全未回来(他们比原定时间迟了一小时),潜艇仍然返航了。因此,所有的蛙人和鱼雷驾驶员只得泅向海岸,这时天已快亮,使他们能以目击自己工作的成就。有3 艘船被击沉,另两艘受到严重的创伤。在这5 艘中,4 艘是英国的,即7,041吨的“人马座帝国”号、7,174 吨的“征服者”号、4,587 吨的“阿尔马坦”号和1,493 吨的“伯塔”号。第5 艘是美国船。
  属于阿尔及利亚沿岸活动体制的是1942年12月2 日以圣马科旅的一个陆战兵大队对贾利塔岛的占领。该岛位于比塞大港与崩内港的中途,占领的目的在于把突击快艇队的机动基地“切法洛”号辅助舰安排在那里。这个快艇队是用来破坏敌方驶向西西里海峡的航运并对我方攻击崩内港进行准备工作。可是,“切法洛”号在新位置上一被敌人所发现,它就遭到美国飞机的攻击,舰体遭到重伤,舰员在空袭扫射下大量伤亡。幸存者设法使该舰不至沉没并拖到比塞大港进行修理。
  关于在突尼斯战役期间所继续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第10快艇支队做了许多工作,但没有获得显著的成效。在这些任务中有:1943年1 月驻兰佩杜萨的爆炸快艇有过多次活动;由潜艇“沃耳弗朗米奥”号和“马拉基太”号运送蛙人登陆于阿尔及利亚沿岸所进行的种种破坏工作;4 月6 日从“切法洛”号出发的小组对崩内港试行过攻击;4 月间在崩内港周围由蛙人爆炸组所执行的种种任务也是以“切法洛”号为基地的;还有对于默斯·埃耳·克伯港攻击的准备,但因比塞大港之陷落而中断执行。当比塞大港被敌占领之际,从“切法洛”号出发的4 只突击快艇,配合着对该港的设施进行破坏,而且是最后离港的。士兵乘坐他们的小快艇渡海以达撒丁岛的卡利阿里港。
  在突尼西亚陷落以后的新的战略形势下,为第10快艇支队所进行的活动方式暂告停止。可是以“奥耳太拉”号为基地的大熊星战斗小组却于12月8 日在直布罗陀事实上被消灭之后又重新建立起来了并准备进行新的冒险。1943年5 月8 日,三只“猪猡”由其秘密基地出发以攻击直布罗陀的商船。虽然由于天气恶劣使敌方放松了巡逻艇的活动,但也发生了使三个突击小组工作更加困难的交叉海流。有一只“猪猡”不得不经过六次反复方才进入阵位。经过巨大努力之后,每只“猪猡”终于把战雷头系上目标船的底部,然后安全地返回“奥耳太拉”号。天亮时,三船俱炸。它们都是补给舰,属于英国的是4,875 吨的“卡默腊塔”号、7,540 吨的“马赫苏德”号,属于美国的是7,500 吨的“帕特哈里逊”号。
  1943年7 月初,属于第10快艇支队的最干练的蛙人之一名叫努伊季费拉罗的在海军间谍的伴同下,在行李中携带爆破水雷进入叙利亚的亚历山德勒塔港(伊斯肯德仑)和墨辛纳港去。他伪装得巧妙再加上他行踪无定,所以没有露出马脚。他从海岸远程游泳到锚地里,先后把水雷系在上述两港的商船下面,炸沉了“猎户星座”号和“羊齿植物”号并重创“凯通纳”号。第四艘船“西西里王子”号幸免被炸,因为受到他处神秘的爆炸而警惕起来的英国人,找到水雷了。第10快艇支队的蛙人执行了类似费拉罗所执行的其他许多任务。但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其所用的方法仍在保密之中。
  当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之际,第10快艇支队在海上参加对于该岛的防御战。这就是使用突击艇来进攻锡拉丘兹港的盟军舰船。在艇长费林尼少校指挥下的潜艇“昂布拉”号又一次奉命执行此项任务。该潜艇于7 月25日夜间潜航到离港几海里之处。不时上浮以观察其方位,它遭到飞机的袭击,人艇俱伤。尽管有了这样的挫折,“昂布拉”号仍然决定贯彻其任务。可是最后终于被迫放弃工作,因为艇上为“猪猡”安装的出口,被炸弹炸坏而不能开启,以致无计可施,只得返航。
  大熊星战斗小队的官兵于获得新的装备并整备就绪便于1943年8 月4 日夜里对直布罗陀的商船进行一次新的攻击。这次海上风平浪静,粼光闪闪,这就大大增加冒险性。尽管这样,三只“猪猡”躲过了哨艇和深水炸弹的爆炸。他们都能把战雷头分别系在三艘船底,使其照例于黎明时爆炸,而人员和鱼雷则安然返回到“奥耳太拉”号去。被炸毁的是:英商船6,000 吨的“斯坦里兹”号;美船7,053 吨的“哈里逊格雷奥提斯”号;和挪威船9,944 吨的“索肖夫迪”号。突击小组在直布罗陀先后一共炸毁商船14艘计75,578吨。
  第10快艇支队的突击小组和爆破小组继续从他们的卡利阿里港的基地出发沿突尼斯海岸活动,直到停战之日为止。甚至在这以后,当意大利内部分裂为两个阵营时,第10快艇支队仍然继续工作,其情况后面还要叙述。该支队常常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告知与之合作的英方的同类部队。
  本书只能以有限的篇幅来叙述这个特种机构的甚为复杂的活动。显而易见,此项活动和编组,是意大利海军引以自豪的。
  在各大洋上的意潜水艇
  在叙述战争的最后事变以前,意大利在大海上和在反苏战争中的活动也应加以考虑。不过本书为篇幅所限只能择其大要罢了。
  战争开始时,意大利拥有30艘能在大洋中活动的潜艇。1940年6 月11日潜艇“芬齐”号从拉斯佩济亚港出发,成功地穿越在直布罗陀海峡的英国防线而进入大西洋。它是在水面通过海峡的,但第二艘意大利潜艇“万尼罗”号却是从水下通过直布罗陀海峡的。这是值得注意的一种冒险,因为该海峡有强大而不可知的海流,而海流又在不同的深度改变其流向,所以从来没有一艘潜艇敢在水下通过的。事实上,德国人认为从水下通过这一水道是“绝不可能的”。可是,“万尼罗”号终于到达大西洋,而且绝大部分的意大利潜艇,也是这样潜航通过的。
  以平均每两日航渡一次,26艘潜艇都继“芬齐”号之后,陆续进入大西洋执行任务。还有一艘新型的“卡格尼”号于1943年出航。当它们的任务终了时,这些潜艇必须再通过直布罗陀回到意大利。可是当法国屈服之后,意海军以不及两个月的时间便在法国的波尔多港装备了一个大型的潜艇基地,拥有工厂、仓库、防御工事以及自己的陆战兵守备。因此从1940年9 月初,航洋潜艇便于任务终了后驶回波尔多港。把进入大西洋的来去航程,以及1941年有10艘潜艇回到地中海,则一共有48次穿越直布罗陀海峡的壮举。虽然由于英国防务一直在提高,其有效性使水下穿越的困难增加,但我们始终没有遭到损失。值得注意的是当德国人于1941年秋天派遣潜艇进入地中海时,有5 艘在直布罗陀海峡损失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