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海军作战史

第64章


  不消说,并不是所有这些穿越都是不受阻碍的。“卡佩林尼”号曾和英国巡逻艇遭遇,以致被迫开到休达港(塞卜泰)去躲避。英舰便在这小小的中立港口面前,来回巡航,等“卡佩林尼”号出来时予以截击,但“卡佩林尼”号却乘夜溜出港外,于次日安然回到基地去。
  潜艇“比昂基”号和“布林”号也经历过类似的冒险,它们在同一时间内被迫避入丹吉尔港。该两艇在遭遇战中,曾受到重伤。英舰在丹吉尔港口监视,英谍则在码头上注视该两潜艇,说什么也不让它们有第二次逃脱的机会。可是,意大利海军却派遣专家携带配件迅速而秘密地到达丹吉尔港进行修理。经过三个星期,该两潜艇便修理完竣。在一个晚上,两艇艇员装做上岸游乐,同时两艇艇长也出现于某一个著名的夜总会里。于是英国人的监视便松懈了一点。意大利艇员们在一个约定的时间,迅速回艇并驶出港外而安然到达大西洋。
  意大利的航洋潜艇全都是比较旧式的,因此在拥有现代防御技术的敌方船队面前,就显得不能十分愉快地完成在大洋上的袭击任务。例如,它们的艇身太大,运转欠灵,因而便抵消其有效性。德国海军在进入大战时只拥有30艘潜艇。这样,事实上它的全数潜艇都是以战争期间的最新的实战经验为依据而建造起来的。最新的艇型继续发展着。为此理由,意大利潜艇便被认为不如德国潜艇之更能顶住风险。
  一般说来,作战地带多在北大西洋南部的水区里,但曾有过一个时期当美国和巴西参战之后,潜艇活动区域便延伸到美洲沿岸和加勒比海去。只有在这个时期,意大利潜艇找到了适应于其特点的用武之地。在短期内它们充分发挥其长处,但在这些地区的航运却迅速减少到那样的一点,使我们感到继续活动是得不偿失的。
  在评价这些潜艇在大西洋的活动时,其一,要考虑到达作战地带所经历的航程之长;其二,要考虑到一次巡逻历时40天这个事实。还应该指出,直到1941年底为止,在大西洋活动的意大利潜艇其数曾减少到11艘。在上述的27艘之外,曾从红海地区抽调两艘加入,但有8 艘回到意大利,有10艘沉没了。后来,“卡格尼”号加入到波尔多港的潜艇队,但另外6 艘又损失了,又有2 艘移到日本水区去。到停战协定签署之时,由于“卡格尼”号已在印度洋上活动,于是留在波尔多港的便只有两艘,它们都正在进行现代化的改装。因此,我们可以说,在任何特定的时间里,在大西洋上活动着的意大利潜艇平均只有三、四艘。
  从英国海军部公布的损失数字看来,轴心潜艇战使盟国商船损失达2,775 艘或14,573,000吨。其中约14,000,000 吨是轴心航洋潜艇击沉的,其余是在地中海战争中损失或被日本击沉的。经过广泛的探索和研究之后,意海军战史局确定意大利航洋潜艇击沉135 艘,总计842,000 吨。按说这是一个很大的百分比并导致下面的有意思的对比。
  和30艘比较旧式的活动于大西洋的意大利潜艇比较起来(其中有许多只执行过一次的海洋任务),则德国在同一水区里使用了不下于800 艘的新式潜艇。事实上,在战争期间,德国拥有现役的总数达1,175 艘的潜艇。若以每一潜艇所击沉的吨数为依据,则30艘在大西洋的意大利潜艇,平均每艘击沉28,000吨的敌商船,而德国潜艇则平均每艘击沉16,400吨。
  这些数字表明,按所击沉的吨数说来,则每一艘意大利航洋潜艇的成就,远比德国潜艇为大。这种说法,是在绝对的意义上来考虑其成就的,如果考虑到意大利潜艇在技术上的劣势和在工作中所受到的种种限制,那么在相对意义上其成就便更堪注目了。总的说来,这些数字表明,意大利艇员与其艇长是具有顽强、干练和热情这些条件的。
  在大西洋上德国人指定了一块狭窄地带给意大利潜艇去活动,这就驱使意大利潜艇指挥部寻求其他猎场以避免德国人的控制。那怕要跑得远些也在所不惜,因为希望可以有比较丰厚的收获。为此,于1942年末,有5 艘经过改装以增加其自足性的潜艇,便取道好望角派到印度洋去。其中有3 艘又进一步改装使能装载150 吨货物到日本去以换取为意大利战时工业所稀有的原料。1943年春天,“卡佩林尼”号、“季乌利昂尼”号和“托雷利”号于历时三个月的连续航程,通过大西洋和印度洋、穿过巽他海峡和中国海,把货物送抵日本。但它们在那里却碰到了停战协定的签署。
  潜艇“代文契”号在印度洋上作了120 天的巡航,击沉6 艘商船计59,831吨,但它不幸于回航本国时在亚速尔群岛附近被击沉了。“卡格尼”号在印度洋上创造不断巡航137 天的纪录。当停战协定签署之日,“卡格尼”号还在印度洋处于其第二次巡航的第90日。1943年9 月21日它开进南非的德班港,使当地人们大吃一惊。他们允许该潜艇连同其所有的装备立即离开,因此“卡格尼”号便驶回意大利投效于盟军。
  这里不可能把意大利海军的各种航洋潜艇在三年以上的战争中的冒险故事一一加以叙述。在这些潜艇中有16艘沉没了,其中许多艘是人艇俱亡的。有5 艘则是没有留下丝毫痕迹地失踪了,因而它们的命运永远无法知道。(在战争期间和战后,曾发生过关于公布潜艇“巴巴里果”号击沉两艘美国战列舰的争论,这里应对公布这一战报的当时环境加以说明。当该潜艇用无线电报称击沉第一艘战列舰时,海军总部要它提供比较完全的详情,因为按其报告内容还不足以证实其战果是如此重要的。海军总部打算等待“巴巴里果”号返回基地以便听取详细报告,并在等待期间收集其他可供旁证的资料。可是,墨索里尼迫不及待,这就打乱了拟议中的处理程序,因此几天以后在每日战报中便提前公布了。五个月以后,当另一份无线电报抵达罗马报告“巴巴里果”号第二次又击沉一艘美国战列舰时,海军总部便有更好的理由暂缓公布战报,以等待该潜艇返回基地,并收集更其确实的证据。这时意大利正因艾尔阿拉曼的战败消息而陷于失望之际,墨索里尼又迫不及待把这一条未经证实的战报公布了。关于这两次作战的真实战果,海军总部认为该潜艇尽管这两次报告都是老老实实的,但其击沉的军舰可能不是那么重要的。今天,经过一番长期准确的调查,而且是在所有参战国的海军参谋人员协助之下进行的,可以肯定“巴巴里果”号第一次击沉的大约是一艘货船,但这个臆测是永远无法证实的。第二次则肯定是攻击了英护航舰“佩通尼亚”号,但被它闪避过去了。)
  对苏作战的意大利海军
  苏联的黑海海军是不大高明的。其大型军舰从来没有执行过任何作战任务,虽然其小型舰艇曾使沿着海岸的轴心地面部队的侧翼感到承受压力。它有若干货船从事于补给和运输工作。如上所述,它的潜艇对于从事装运罗马尼亚石油的意大利油船所造成的损害是不算轻微的。既然意大利已经对苏宣战而且有地面部队在苏联前线,因而意大利海军在环境许可的范围内就有义务参加在该地区的战争。(何况,意海军的参加作战还受到德国最高统帅部的鼓舞——这是德国人主动地邀请意大利武装部队参加其作战前线的唯一的一次。)得了1942年头几个月,当德军向克里米亚进军之际,这种机会便呈现出来了。按照蒙特勒协定,交战国的军舰不得经过达达尼尔海峡,但这个协定没有拦得住意大利海军,它决定把小舰艇横越巴尔干各国。此事发生于1942年4 月,其执行的经过在组织上和思考上乃是一部杰作。
  派往黑海作战的是6 只较小的鱼雷快艇,加上6 只袖珍潜艇和10只第10快艇支队的突击快艇。这些快艇从公路上运到维也纳,用的是由牵引车拖带的特制的挂车。从维也纳起,它们便用自身的动力沿多瑙河以抵黑海的基地。袖珍潜艇和突击快艇,如前所述,分别到达其基地康斯坦萨港和法奥斯港,前者靠铁道运输,后者则独立地转运。各基地配有一切应有的装备,事实上全都是由意大利运去的。跟着陆上前线的推进,快艇基地也移到下列各港:耶夫帕托里亚、雅尔达、费奥多西亚和昂纳帕河。在这以前是著名的驱逐舰“卢波”号的舰长明贝利上校,现在他统辖整个组织并在黑海上行使作战指挥权,他干得很出色。在黑海和后来在西西里岛,明贝利不仅从其司令部指挥作战,他还亲自参加大多数的海上战斗。
  黑海北部各地名标志了意大利海军部队的基地所在。
  从1942年4 月到1943年5 月,黑海支队积极活动,执行了大约200 次的任务。这些作战在1942年春夏达到特别激烈的程度,其中包括参加克里米亚的占领、强力通过刻赤地峡以及包围并征服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在内。这些鱼雷快艇不仅攻击敌方商船,而且还协同德国地面部队的大规模的海岸侧翼作战。这些快艇以机枪攻击苏联军队和沿岸工事,运送爆破小组登陆,并多次和苏联的水面小舰艇作战。他们的工作受到德国人高度的赞扬。
  由于1942~1943年冬季苏军大反攻,该支队的活动被迫减少下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