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还执行了许多任务,其绝大部分是在德军从高加索和克里米亚撤退之际,掩护他们的沿岸的侧翼。当陆上前线以雪崩之势败退下来时,我们便把鱼雷快艇和袖珍潜艇赠送给罗马尼亚海军,因为已经不值得花费精力和财力去把它们运回意大利了。
除了和地面部队配合作战外,意大利海军支队还击沉两艘苏联驱逐舰、两艘潜艇和3 艘补给船,又使苏联的其他舰船受到大量的损害。该支队损失了两只鱼雷快艇和一只袖珍潜艇,这些都是在港内遭到空袭时损失的。
在黑海作战的同一期内,意大利海军还同苏联在拉多加湖的芬兰水区里打过仗。我们派出4 只鱼雷快艇到达该处。把鱼雷快艇越过3,000 公里的陆地横断欧洲的宽度,这是另一次组织上的杰作。这些快艇从拉斯佩济亚港用特制牵引车运到德国的斯德丁港,还把足够在湖上建立一个基地的一切装备一并运去。为了要通过弯弯曲曲的阿尔卑斯山,不得不把公路的若干曲线修改过。在通过许多山洞时,得把快艇从牵引车上取下改用压路机运送。为了通过沿途的许多小城镇的狭窄街道,常常有必要把障路的民房的墙角切除掉。从斯德丁港起,快艇改由货船装运,然后用自身的动力航渡波罗的海并通过芬兰的运河系统。行程的最后诸阶段又是铁路,然后又通过运河。最后到达拉多加湖岸的一处无人烟的所在。快艇战斗小组的基地是设在森林之内,而且是应急搭盖起来的。整个行动是如此迅速的,从快艇离开拉斯佩济亚港到它们在拉多加湖做好战备为止,前后只用20天的时间。
这个战斗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参加对列宁格勒城的封锁。该城在陆上一方已被包围故从湖上来接受补给。这些快艇不得不在不利的条件和不熟悉的环境下工作。由于隆冬的来临,使它只有两个月多一点的活动时间。尽管如此,该战斗小组还是给苏联的湖上交通以巨大的麻烦,并击沉一艘炮舰和一艘运输船。拉多加湖冻结以后,该战斗小组便移转到塔林港并将装备屯藏于该港。做完了这一工作,艇员们便回到意大利。次年把快艇让与芬兰海军。
偷越封锁线的商船
前面已经说过,由于战争的爆发,使许多意大利商船被切断而不能回到地中海去。它们的吨数达到1,215,000 吨,计合意大利商船总吨数的3,396,400 吨的三分之一以上。意海军参谋部曾及时建议使在外的商船能在战争爆发之前回到本国,但此项计划却不能付之实施,因为这事权不属于海军。大部分在外商船都能进入中立的港口,其中绝大部分是在南北美洲。可是美国在还没有参战以前很久,早就把停留在美国各港的意大利商船施行控制,因此有绝大部分受到这样威胁的意大利商船便由船员自行放水沉没或破坏了。停留在南美洲诸国口岸的意大利商船终于也遭到类似的命运。
如上所述,在意属东非陷落之时,海军总部下令意商船撤离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各港,如果它们还有到达友邦港口的些微希望的话。不消说,要执行此项命令,就有必要去偷越在丕林海峡的英国封锁线。殖民地差遣船“厄立特里亚”号和武装快船“兰姆一世”号和“兰姆二世”号便离开马萨瓦向日本驶去。它们用日本作基地,打算在太平洋上充任袭击船。“兰姆一世”号不幸很快就被英巡洋舰“林德”号发现并被击沉。其余两船则经过一个月的航程后,安抵神户港,但它们却一直没有执行袭击船的任务。日本人不愿意有意大利舰船在日本水区活动,因而千方百计加以阻挠。
货船“印度”号、“皮阿韦”号和“喜马拉雅”号离开马萨瓦港远程驶赴里约热内卢港。前两船在阿萨布湾遭到英舰的袭击并由其船员自行放水沉没。“喜马拉雅”号于偷越红海和丕林海峡的封锁线后,成功地越过印度洋、澳大利亚以南的水区、太平洋,绕航合恩角,经南大西洋以达里约热内卢港。在基斯马尤港的商船7艘,奉命开赴维琪法国政府所属迪耶果港(在马达加斯加岛),但只有两艘贯彻了命令,其余的都被发现而被俘了。
由于眼看某些中立国家的政治发展有使避难在那里的意大利商船将来有丧失的可能,海军总部便着手发展一个规划,把若干商船撤到似乎比较安全的中立国去。该项规划包含有一个计划,打算设置一个航洋船队,在大西洋的波尔多港和日本之间交换为战争所迫切需要的原料。这种运动要求把开航日期和航线保持完全的秘密,同时还要采取其他计谋以免商船在海上为盟国所发现。因此,在下达命令和组织航程方面都需要大量的复杂工作,尤其是要解决每一艘商船的种种有关军事、补给和政治性质的问题。这个工作要依靠种种权宜的手段,而且还要在意海军间谍网的协助下来进行。
在美国港口的意大利商船是列为第一批要离开的。1941年初正当准备工作已在进行之际,美国政府却对这些商船施加控制和夺取(或则面临此种行动的威胁),其后果已如上述了。1941年3 月到7 月间有8 艘商船从加那利群岛开出(其中5 艘从特内里费港开出)、8 艘从巴西开出、5 艘从西班牙的大西洋诸港开出,总共21艘都以波尔多港为目的地。有15艘安然抵埠;有3 艘在被盟国海军军舰望见之后,为避免被俘而放水自沉;有两艘被俘;有一艘误被德国潜艇击沉。最后一艘驶离里约热内卢港的“喜马拉雅”号横渡大西洋历时一个月才抵波尔多港。它装载了一批迫切需要的原料如石英和铍。
上述的运动结束了规划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则于1941年11月15日开始,那一天快船“科太拉佐”号装载5,000 吨的战略物资驶离中国的大连港。圣诞节前夕,快船“奥塞奥洛”号装载类似货物驶离神户港。该两船均以对角斜线横渡太平洋,绕航合恩角,又越过大西洋以达波尔多港,航程计共60日。1942年2 月7 日,快船“富士山”号装载6,000 吨为战争所急需的原料驶离神户港,历时80日才抵达波尔多港。
10月1 日,快船“奥塞奥洛”号开始其一系列的从波尔多港回航的航程,装载一批为日本政府所要求的机器和机具。11月11日是“科太拉佐”号离开的日子。虽然“奥塞奥洛”号成功地抵达神户港,而后者却被盟军所击沉。“奥塞奥洛”号又于1943年1 月25日离开神户港于经历66日的航程后抵达波尔多港,但其经验表明,用货船偷越封锁线,其困难是与日俱增的。于是便决定改装某些潜艇来从事此项冒险的贸易。与此同时,“喜马拉雅”号企图完成最后一次航程,于1943年4 月8 日离开波尔多港。可是,第二天它遭到盟军飞机的袭击,奉命返回港内。跟着这次流产的航行之后,再没有用商船参加此项航运了,其业务由载货潜艇来接替。
虽然所有这些运动的策划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艰巨的而且时常还是一个“神秘”的过程,而所获致的成就则应归功于从事这样长途而危险的航行的船员。必须记住,这些商船都是没有武装的,又因长期滞留在中立国港口以致航行条件很差,而其船员则系大部分或全部是没有经过战时航行训练的。尽管这样,所有这些商船都完善而灵活地遵行海军总部下达给它们的命令。它们的船长、官员和水手在战争历史上写下了大胆而冒险的许多篇章。
准备作极度的牺牲
关于意大利海军作战的编年史,写到第十三章之末中断了,那时正是墨西拿港被盟军占领的时候。在西西里全部陷落以前,海军总部曾研究盟军下一行动的可能指向什么地方。撒丁、坎帕尼亚、萨兰廷半岛和爱奥尼亚海的希腊战区,都有可能成为敌军下一个行动的目标。在8 月中旬以前,意海军已经采取措施并制定计划以应付盟军对于各个目标进行攻击的、眼看即将到来的形势。可是,大约就在此时,包括意大利国内局势和法西斯统治的崩溃的政治性因素发生了,这就更其使人倾向于相信,盟军的攻势将朝向意大利大陆本身。不久,盟军把登陆舰艇集中于第勒尼安海各港,这就表明最大的可能性是以坎帕尼亚为主攻地区,而以卡拉布里亚半岛为助攻地区。
实际上,这后一战役正是敌人所策划的。海军总部准确地猜想到盟军要夺取那不勒斯港,这是敌人所最需要作为后勤基地的大港。海军总部还预见到敌将登陆于那不勒斯港的侧翼,因为这是和盟军所惯用的战术相符合的。我们预期敌方登陆将指向萨勒诺或加埃塔地区,而且有很多的战略考虑表明,加埃塔地区是两者之中更为合理的对象。相反的,盟军却是登陆于萨勒诺地带,并由于他们的错误而遭到重大的损失。海军总部还期待着,和主攻登陆差不多同时,敌方将以来自墨西拿港的舰艇向卡拉布里亚半岛进行助攻的登陆。
不幸的是,总的形势的发展,使人不容置疑地看到盟军对于意大利南部的攻击必然是意大利抵抗崩溃的信号。因此,意大利海军在策划上的主要考虑是,运用所有的残余兵力从战列舰到鱼雷快艇,把这一最后阶段打到底。意大利海军准备做崇高的牺牲。为此目的,海军的每一个兵种司令部都把这种精神下达给所属的部队。
以柏刚明尼上将为总司令的战斗舰队方面,把这种精神向所属官兵灌输已经不自今日始的,如今奉命直接抗击敌方的登陆军舰,尽管这意味着敌我优劣之势是大为悬殊的。
小说推荐